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李克勤:毛主席和热爱中医的人,心是相通的

作者:济学 发布时间:2020-03-17 09:23:5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晚年接受中医做手术

  李克勤(jixuie)题记:1953年,毛主席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曾经谈笑风生地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毛主席一生重视祖国的传统医药学,同时他本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病人接受过中医大夫的治疗。

  毛主席晚年双眼白内障,几乎失明。1975年夏天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为老人家做了手术,演绎出一段佳话。毛主席这个特殊病人,对于医生的话,不是百分之百听从,因此唐大夫的话要说得通,是一个挑战,否则手术就难以道器变通。他是怎么做的呢?

1975年毛主席做了手术之后,与医护人员合影,唐由之在主席右手边

  热爱毛主席与热爱中医,似乎有着必然联系。

  热爱毛主席的人,一般都能接受理解支持中医,而对中医怀有成见、偏见,甚至蓄意攻击中医药的人,往往对毛主席也是认识不足,或者对毛主席怀有偏见,有一部分还是恶意攻击毛主席的人。毛主席和中医密不可分,毛主席和热爱中医的人,心是相通的,道器变通。理解中医的人必将越来越多,支持毛主席中西医结合方针的人,热爱毛主席人也会越来越多。

01

  唐由之,字昆吾,浙江省杭州市人。1926年7月1日出生。我国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眼科金针拨障术和睫状体平部的手术切口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他曾多次为国内外一些党政领导人做白内障手术,为祖国医学赢得了声誉。

  像唐由之这样的好大夫,毛主席喜欢,热爱毛主席的人也喜欢。

  唐由之大夫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多年来一贯十分注重科研、办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早在1963年,在中医研究院鲁之俊院长支持下,就将白内障针拨术的技术带到了广西农村,为广大贫下中农治病,并进行研究工作。

  1969年至1970年又继续在广西的广大农村从事医疗和研究活动,并为当地培养了许多眼科专业人员。1971年至1972年又到福建省龙溪、漳州等地,从事白内障套出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举办了多期学习班,培养了许多眼科人才。

  1978年以后,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的带教工作,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整理和研究中医眼科学。唐由之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有着良好的医德和医风。

  对待工作极端负责。他在分管病房工作期间,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首先都要到病房看望病人,观察病情,几十年如一日,深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他良好的医德医风熏陶了眼科的年轻医护人员。这一优良作风,已成为不成文的制度传了下来。

  1974年,毛主席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主席不得不依靠秘书给他念文件资料,这对于一刻也不能停下工作的毛主席来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也就成为党中央政治局的一件大事。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筛选,由周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身上。

  这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一次会诊,他知道,305医院当时是专门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院。这次会诊,光眼科大夫就来了七八个,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在此之后,唐由之用了10个多月时间准备,为毛主席的左眼进行治疗、施行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唐由之不仅是一名医生,为了最完善地保证术后效果,他成了24小时照顾主席饮食起居的贴身人员。

  正是在这种机遇里,他看到了毛主席晚年的一段真实生活。

02

  在1974年亲眼看到主席之前,唐由之先被领去参加了一个神秘的会诊。这个会诊比他以前做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更加神秘。

  唐由之曾经接受过记者专门采访。

  唐由之:【那天我一进305医院的会议室就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怎么来了这么多医生?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呼吸科的、还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几十位。按我们过去会诊的习惯,报告完病例后就去看病人。但这次不一样,由专人来报告病例,病人既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更没有职业,只知道是个男性和大致的年龄。在报告病例的时候也不是专讲眼科,而是把整个身体状况系统性地讲一遍。当时我想,这不是一般的会诊,肯定是个重要的人物。

  在报告完病史后,一位领导同志就请各专业分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比如对这个病你们还需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打算如何进行治疗?等等,最后都报了上去。我们眼科组的意见很明确,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但是这个人白内障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历分析只是知道他的视力看书已经很困难了。】

  唐由之第一次见到主席是在杭州。

  在临近1975年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的家门。

  唐由之:【进来的是位解放军同志,年龄大概40多岁,在确认了我就是唐由之后,他便说,有一些事你需要出去几天。到底出去几天来的人没说,只是要求我带上随身替换的一些衣服和洗漱用具。那时还需要粮票,我问要不要带,他说不用了,然后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跟他走了。

  我跟着他直奔机场。在机场我看见了比我先到的高培质。她问我咱们到哪儿去,我说不知道。但此时我已经有了感觉,可能是给毛主席看病。我们来到飞机旁边,看到了汪东兴同志,就更觉得是去见毛主席。

  飞机起飞后,我从阳光的方向辨别出飞机是在朝南飞,大约一个钟头左右,飞机降落在了杭州。下了飞机我问去哪儿?随行的人说今晚住在雷峰塔那边。晚上有人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毛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为他检查一下眼睛。我们一行共5个人,知道要见毛主席,我们又高兴又紧张。】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主席休息的地方。

  医疗组的5个医生按照年龄的顺序排队走进了主席的休息室,唐由之排第4。那时毛主席是在长沙游泳感冒后来到杭州休养。这是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但是这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

  唐由之:【当我们进去后,看到一位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带补丁的旧毛巾衣,脚上一双拖鞋,头发很乱,身子靠在沙发上。旁边有位女同志,后来才知道她叫张玉凤。

  张玉凤说,“主席,医生们来看你了。”我们一一通报了姓名,第二个报名的是张晓楼(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毛主席很幽默,一听他叫张晓楼便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这一来,大家的情绪放松了许多,可此时我的心情却有些难受。因为报纸上描写的主席总是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的。所以一看到他那灰白而蓬乱的头发,觉得反差太大。我更没有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是带补丁的,拖鞋也是旧的。

  当时我们考虑,这个手术一般要缝五针,这时如果咳嗽得厉害,缝合处就容易裂开,哪怕只裂开一两针,都不得了,眼睛里的其他组织如虹膜、玻璃体都有可能因受到挤压往外跑,更严重的说不定还会出现问题。所以手术的风险很大。】

03

  起初,虽然家里人几次看到唐由之大夫被红旗轿车接走,估计是有重要任务,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位不是党员的眼科大夫要去参加的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议题是确定到底采取哪种手术方法为毛主席进行治疗。

  当然,悟性极强的唐大夫预感到,手术的任务很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为医疗组里仅他一人是中西医结合专家。他擅长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不足2毫米的切口并不需要缝针而且伤口也非常容易愈合。根据主席的身体状况,很可能更加适合这一中医传统手术方法。

  想到这里,他变得异常紧张,40多岁的人猝然血压升高。

  为了舒缓他的紧张情绪,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特意委派他去设计整套的手术室设备和器械,包括轮椅、担架都要设计。

  这是由于毛主席强调,他的手术器材不要进口的,全部要国产的。

  唐由之:【中央决定由我来给主席做手术,我特别激动。这时候还给了我另一个任务,就是要为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什么必须手术治疗,西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

  主席眼睛虽看不见但他可以照常工作。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个手表,是最老式的,好像是上海表。他说“我不用手表,我也用不着,我要知道时间就问你们,你们会告诉我的”。所以他怕因为治疗而影响了工作。那时候我天天去看他,给他讲解病情,他不但不拒绝,总是耐心地去听。】

  在唐大夫行医的一生中,毛主席是一位性格最特别的病人。“普通的病人在手术前总是追着问我效果、并发症等,主席从来不问。”在和毛主席相处得比较熟悉后,“主席坐在沙发里,我就蹲在他的旁边,拿他的手来比划,眼球是圆的,拿他的手来比划一个眼球。他很认真地听,但是却并不发问。”

  唐由之没想到的是,虽然因为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时间看不到东西了,但是最终说服毛主席这个病人接受手术却还十分困难。

  唐由之:【他不太愿意,有人告诉过我,主席对医生的讲话,十句话只相信三句。我想主席这个人很健魄、很自强,他宁愿动员自己身体里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第二,主席清楚,医生对他肯定无微不至地照顾,就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病,怕他不重视,猜到了我们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因为治病影响工作,他眼睛看不见,照常工作。他已经看不见一年多了,周总理曾经把自己的老花镜送给他。后来别人拿来放大镜,后来放大镜越来越大,很大的放大镜主席也看不见。】

  最后唐由之说服主席初步同意,是动用了两句唐诗。

  唐由之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夫,他引用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意思就是患了白内障吃中医的药丸也是徒然,用针一拨则豁然开朗。

  毛主席听了他说的唐诗,除了认同其中的医理外,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毛主席对这位中医大夫的面试,这个时候才算通过了。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那里,要说得通,不花些功夫,那还行!

  并且,这还只是毛主席初步同意动手术。

04

  从实际出发,唐由之将手术室设在主席中南海书房。

  手术前,按照主席的意思,唐由之便遵照周总理指示,把从苏州和上海定制的国产手术器械全部搬到了这里。

  从首次给主席会诊到开始手术,唐大夫准备了240多个日日夜夜。

  临近手术,唐大夫还得用10天时间作药物过敏试验。很快第10天到了,但是主席始终没有发话。

  1975年7月23日,大家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多。

  唐由之:【这一天大家都很紧张,怎么主席还不发话啊,到底今天做不做?我们大家都等着,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大家知道我与主席接触得多,比较熟悉,便说道,还是请唐大夫进去问问主席吧。

  决定做手术了,大家开始异常紧张。记得当时有一位心脏病专家,手里拿着冲眼睛的水壶,紧张得手发抖,“哐当”一声,水壶掉到地上;有一个护士来量我的脉搏,每分钟跳120多次。

  我虽然紧张,但表面上还是比较沉着的,我想自己首先不能紧张,我一紧张大家就更紧张了。各就各位之后,张玉凤和我便把主席搀出来了,这时候我看到周总理、邓小平已经在手术室门口等着了。我要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说不要了,你看好主席就行了。我搀着主席走到手术室,一边走主席一边问,“唐大夫,手术室内你都准备好了?”我说,“我都准备好了。”他又问,“你音乐准备了没有?”我说,“主席我没有想到,我没准备。”他当时就笑嘻嘻地说,“张玉凤你去放《满江红》的弹词吧!”】

05

  1975年7月23日晚上11点半左右,张玉凤用录音机播放的《满江红》响起,唐大夫正式开始给毛主席动手术。

  毛主席伴着乐曲铿锵有力的节奏走进了由他的书房改造成的手术室。

  手术结束时已经是7月24日凌晨,主席进卧室休息去了,唐由之就守在主席卧室的门外。当听到主席醒来后,唐大夫赶紧进去看望。

  唐由之:【看见主席醒了,嘴里边还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懂就问他,“主席您哪儿不舒服啊?”主席说,“叫张玉凤拿一支笔、一张纸过来。”

  我当时还以为他要写自己眼睛的情况呢,而他提笔写的是一首诗,诗中写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签完字,他还叫张玉凤到书架上拿来鲁迅的原作给我看,书放在哪个书架上,是第几章,他记得很清楚,张玉凤一下子就翻到了这首诗。我当时心里暗暗说,主席的记忆这么好,真了不起。】

  在纪录片《毛泽东》第12集里有一段视频,是唐大夫讲述毛主席那段故事的。这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第十二集晚年岁月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d0301v7sk81.html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慨,即使在晚年眼睛动手术时,他的心跳依旧保持常态,真不愧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楷模。

  在这次全球性的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时,我们的中医药不仅对挽救中国境内病人生命,医治被这个瘟疫折磨的同胞身体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且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为抗击人类共同敌人而发挥着独特作用。

  毛主席对中华医药学的定位和预言,继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毛主席关于中医药的想法,说法,做法,世界人民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所以毛主席能够得到世界人民那么真诚的拥戴,是理所当然的。

  未来将证明,世界人民会逐渐跟着按照毛主席之道,道器变通。

  人民感谢毛主席,是发自内心的!

  对于那些还依旧对毛主席之道执迷不悟的人,我们需要经常提示、警示——请收起对毛主席的傲慢与偏见!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