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1964年元旦毛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去看戏

作者:济学 发布时间:2020-01-02 08:48:3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8d504d0e94bfc9d804db4e7b148b857e.jpg

  首先,祝各位亲元旦快乐!

  李克勤(jixuie)题记:李四光是新中国第一位担任部长的大科学家,同时期钱三强担任了副部长,李四光也是第一位担任中央委员的大科学家,同时期钱学森是中央候补委员。由此可见,李四光在新中国的历史地位。毛主席对这位比自己年长的大科学家,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李四光配合毛主席的道器变通,我们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64年元旦晚上,邀请李四光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豫剧《朝阳沟》。开场前,毛主席在休息室同李四光做过交流。毛主席对李四光任部长的地质部和余秋里任部长的石油部通力合作,在找石油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说,“你们两家都有很大功劳!”这是那天毛主席拉着李四光一同看戏的照片,十分亲切。

  《朝阳沟》创作背景:

b03181cc6b1e6ea76229ab23dce42f03.jpg

  1955年12月毛主席对《大李庄乡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批示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号召,随后广大知识青年开始到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为反映这一时代的特色,出身于朝阳沟的著名导演杨兰春根据回家探亲时朝阳沟发生的故事,结合朝阳沟的地理特征,仅用七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朝阳沟》,这出戏受到全国人民的喝彩。

  李四光是搞地质学研究的,当然对地球上的一切开发,都会有兴趣。毛主席请他看这出戏,其用意可以想象。

a5794b7fb886ec5212daa1a437985166.jpg

李四光生平简介

  一、生于湖北黄冈,少年时期怀有科学救国理想,曾留学日本、英国后回国

  李四光生于1889年,原名仲揆,字福生,湖北黄冈人。1902年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从少年时代起李四光就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1904年7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期间,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7月,弘文学院毕业后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1910年7月,李四光毕业回国,在武昌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1911年9月,到北京参加辛亥第六次游学毕业生考试,被清朝廷授予工科进士。

  武昌起义爆发后,李四光投身辛亥革命,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

  1913年,李四光又赴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6月,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李四光学成归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从此,李四光投入了毕生从事的地质科学研究。1922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29年2月,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并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1931年7月,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李四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3年1月,李四光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桂林。1939年秋,李四光任桂林科学实验馆馆长。

二、抗战时期未接受蒋介石拉拢,与周恩来有过接触

  1944年8月,日寇玫打广西,李四光一家和他所担任所长的地质研究所随着逃亡的人流,从桂林跋涉到贵阳,最后来到重庆。

  蒋介石听说李四光到了重庆,便托人捎信,请他出任中央大学校长。李四光对来人说: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没本事当校长。行政院长宋子文知道李四光曾留学英国,在英国很有声望,就请他出任驻英大使。李四光回答他:我是和石头打交道的,没有外交才能。蒋介石几次举行宴会招待科学界、教育界知名人士,每次都把他右边的席位留给李四光。而李四光总是借故说到外地调查去了,不去赴宴。

  然而,令李四光最为感动、最难以忘却的一件事,是他在重庆生病住院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来到他的病榻前。周恩来说:“刚才在《新华日报》社,听教育界一位朋友讲,李先生正在患病,顺便来看望您。”周恩来在李四光的病床前一直坐到午夜12点才离开。

  抗战胜利后,地质研究所的人大部分都回到了南京,而所长李四光为了避开蒋介石,却坐轮船去了上海。在那里,他和同行们创立了地质力学研究机构。

三、1950年李四光辗转从英国回来,为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1948年,李四光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2月初,和他的夫人许淑彬一同从上海启程赴英国伦敦出席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同年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初,其数次给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许杰等人写信,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广州;同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可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提前一年预订,归期只得拖延。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1950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6年2月,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同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同年12月,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李四光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独特贡献。

  1954年地质部设立矿产普查委员会,李四光兼任主任委员,谢家荣、黄汲清任常委, 谢仍兼总工程师。1955年初,地质部召开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规划实施三年石油普查战略方针。从这一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地质部组织了24个地质队、18个物探队、20个地形测量队、1200多人的石油勘探队伍开赴全国各地,拉开了“大庆石油大发现”的序幕。

  在李四光指挥下,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在一些辽阔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120多万米。李四光对布置项目、编审计划、调查内容与工作方法都进行了具体指导,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不仅初步摸清了我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而且证实了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油资源。后来开发的大庆油田喷射出大量的石油就是最好的例证。

  1959年9月26日,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流,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庆油田诞生了!这是李四光和石油地质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工人在国庆十周年前夕给党中央、毛主席送上的厚礼,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庆的厚礼,故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1963年1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发布了震惊世界的消息,周恩来总理骄傲地宣布: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在东北松辽平原上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c81d6e2b831307c3febd3ca0f8a8e5dd.jpg


  李克勤(jixuie)后记:毛主席多次与李四光谈话,1964年2月6日,也就是请李四光看戏不久,主席约了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三位大科学家一起做过一次历史性的交谈。

  他们就天文、地质、尖端科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广泛交谈了三四个钟头。令李四光大为吃惊,毛主席知识非常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知识, 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 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主席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 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那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在谈话中,毛主席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热忱地希望老一辈科学家攻克科学技术尖端,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才能。

  李四光最后一次被毛主席接见是1969年5月19日。这一天,毛主席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一万余名学员。在京的中央委员参加接见,李四光也在其中。当毛主席在主席台上见到李四光时,马上拉着李的手,亲切地叫“李四老”。两人的距离虽然那么靠近,然而因为会场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毛泽东只好伏在李的肩头,凑近李的耳朵,问他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

  毛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走在前面,接见参加学习班的学员代表。接着,又一同离开主席台,步入休息室。在休息室,毛主席和李四光谈了一个多小时,从天体起源、地球起源,谈到生命起源。谈到太阳系起源时,毛主席对李四光说:我不相信施密特,我看康德、拉普拉斯的观点还有些道理。毛主席又转过话题对李四光说,很想看到他写的书,希望李找几本书给他,还请李帮他搜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毛主席特别强调,他不懂英文,最好是中文的资料……

  后来,李四光就把自己写的《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些什么?》等,以及老地理学家章鸿钊的著作《石雅》,一并呈送给毛主席。为了节省毛主席的时间和精力,李四光非常仔细地整理了一份资料,其中融合了地质学说中各种学派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评论。

  在此基础上,李四光一连写了7本书。李四光每写完一本,便叫秘书马上送到印刷厂去用大字排版,亲自校对,然后呈送给毛主席。这就是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一书,它也是李四光晚年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可以说是为工业提供血液的基础,为了这个道器变通之基,毛主席和大科学家李四光的密切协作,进而创造出中国石油独一无二的道器变通。

  这与毛主席和钱学森密切协作,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航天道器变通,如出一辙。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