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一个时代的标签:“愚公移山”精神

作者:民族复兴网综合 发布时间:2019-10-04 08:33:41 来源:河南图片网 字体:   |    |  

131a608ce6810fff5f2ad5a68193ed59.jpg

  今年(2017年)是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发表72周年。当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赫然写着的几个大字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上世纪50年代后的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顽强斗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

a8792282159c81a261dc3841649e20c3.jpg

  郊东沟是辉县五大河滩之一,全长25公里,占地7万多亩,贯穿石头公社全境。为将河滩改成良田,县、社两级领导决定拦河造田。1973年县委组织县直机关,厂矿职工3000多人,在郊东沟两岸安营扎寨,挖石垒坝,填土造田,整个河滩人山人海一片忙碌。(摄影:周振华)

a572fe8b1355082b34aaff83f0d34fd1.jpg

  1974年在百泉公社组织楼根、梅溪、贵庄、西王庄、八盘磨合东、西刘店等7个大队,在百泉下游楼根村南,开挖一条深10米长数百米的截潜流工程。左边抽水,右边社员列队用铁铲一级传递一级将一撮撮泥土倒到地面,场面十分壮观。(摄影:周振华)

26701ae2fe2704fd8d00fcdea5c10050.jpg

  1966年9月,县革委从全县各个公社中选拔了250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组成“愚公移山专业队”,在一无技术力量,二无机械设备,每人只有一把铁锤、一根钢钎、一副抬筐、一条铁绳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挖隧洞。(这是辉县“愚公移山专业队”的青年们,为了搞好山区交通建设,正在通往山西省陵川县的辉陵洞,进行续修工程。)

5a1fe4c2415ef19c481e80b5df9df431.jpg

  炮声响处山河变,钢钎能透万重山—“愚公移山”专业队,以革命的英雄气概,奋战太行山,逢沟架桥,遇山凿洞,对辉县山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山区的开路先锋。这是他们又战斗在三郊口水电站工地上。

b750ef01d2a6d5c4475bb4e52b5ca449.jpg

  在那个女子自当强的年代,由女子组成的铁姑娘专业队也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铁姑娘专业队用愚公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去征服王屋山的岩石。图为她们开凿黄背角总干渠上的第一百零三号隧洞。)

0fe1f3b9dfcb1c6f1f9847e566b57579.jpg

  上八里公社龙王庙大队在悬崖边劈山造田,男女老少齐上阵造田70余亩。(摄影:周振华)

2cd8f483bda273e7f29ff1a76ce9ab7a.jpg

1970年,在常村公社石圪节大队拦河造田工地,看到两位七旬老人抡镐劈崖为新造田找土,感人至深。(摄影:周振华)

  “住在太行山,不敢斗石头,不是愚公是智叟!”“愚公移山”精神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标签,也是一个时代不屈不挠、前行的动力。

愚公移山——临沂临港厉家寨改造之路

记者观察24

  众所周知,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作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亲笔批示。

a43522c49e85e03c1f9efd6a0a9ea426.jpg

        然而,对于毛泽东主席批示厉家寨的内幕,广大港迷朋友们你知道几层深?

真相之一

  这一真相尊重历史、客观真实,最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话说,半个多世纪以前,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还处在饥饿线上。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尽快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

  俗话说,穷则思变。我们的先辈、榜样、楷模——厉家寨人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准备白手起家,大干一场。一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震动山河,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响彻云霄,就这样,厉家寨人民唱着红歌、喊着号子、振奋精神,抡着一把鐝头一张锨就让穷山恶水换了新颜。

38312b704de82cde390dea3232a760d2.jpg

  像愚公一样的厉家寨人民一鐝头一锨连挖带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前的穷山沟竟被整成了“花果山”。不长庄稼的穷山险坡成了片片农田,肆无忌惮的泥石洪流成了水库湖泊。

aaac5ecdebd8236993d051f7b9a603e0.jpg

c0b552de341eff6ea4bf9811a8b036be.jpg

8a4c84ec507bd85e6e7a59b736e36d12.jpg

  在没有塔吊、工程车和高科技,完全靠人工的年代,厉家寨人民个个都是工程师,什么截潜流、暗渠、围山河、“龙潭”“龙门”“新愚公”水库等工程让人赞叹不已。

c0c2694e4866c49b244621e6979ba42d.jpg

cdf8f3ed6592f91bfd85d95863403310.jpg

8fcfe7eaa28b41203326d9651909508a.jpg

cd80d7d9e72b8f3e65131d6db5049c37.jpg

  此外,当时不管什么工程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队伍的名字都那么霸气:钢六队、铁姑娘,可想而知,当时的厉家寨人民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在那年代,先辈们的拼搏精神让我辈望尘莫及,借我辈洪荒之力,让小宇宙尽情爆发,助推幸福美丽临港进入“国家队”吧!

a850fc6bd6859947bf359ee48fce4069.jpg

4d9bbef25082658312c811673cc4a193.jpg

cc00861cd32c70e900a27b23ca728559.jpg

  就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靠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厉家寨党组织带领厉家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劈山凿岭,整地改土,打水井,建库塘,改变了生产条件,发展了农业生产,厉家寨5000多亩土地得到了彻底整治,实现了粮食的连年丰收,粮食产量从原来的七八十公斤增长到二百七十六公斤,提前10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二百七十六公斤,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可在靠天吃饭的当时,那可是个惊人数字啊,要知道当时的亩产量不过百来斤。

  厉家寨人民整山治水的先进事迹,加上丰产增收的显著成绩,让厉家寨具备了成为典型的潜质。要知道,厉家寨的经验一旦推广,必将有助于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当一篇题为《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农业丰收再丰收》的报告通过毛主席的俄语翻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师哲同志呈送到主席案头的时候,毛主席非常高兴,欣然做了亲笔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大山脚下的厉家寨名扬全国,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听党指挥、不怕困难、科学创造、敢为人先”的厉家寨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全国。

  这个由毛主席亲手树起的典型,在当时对全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农业丰收的热情。

ce6a4df3927930b5ea3e7da28ada049f.jpg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