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燃尽一生,他打开了“中国天眼”!

作者: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9-09-16 08:48: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34ebe8c067a1f7a239262e6b49f9c338.jpg

南仁东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两千多年前

诗人屈原深望茫茫星空

不禁在长诗《天问》中发问

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7cc2c6576910e6d3bd068261b0d089d6.jpg

这是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两年前的今天

一位中国科学家

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

燃尽了一生

他打开了中国人

追问宇宙的“天眼”

在世界天文史上

镌刻下新的高度

 

他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

1b1309085cfa6da4ef0b2a3c290ef252.jpg

南仁东:为“中国天眼”而生。新华社发

这就是“中国天眼”——

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

单口射电望远镜

能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是人类探索外太空进程的里程碑

af96fb23d6f5bab9ad87b62add4ff72b.jpg

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在此之前

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曾被誉为

“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

但“中国天眼”与之相比

综合性能足足提高了约10倍

ca03103ec663c04b48970dcced6333aa.jpg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图为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介绍新脉冲星发现过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从落后于人到一马当先

“中国天眼”

成了南仁东人生道路上

坚定无悔的选择

凝结了他一生的心血与汗水

5d1871e1267bfd1f795cddb9e05d8dd6.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拒绝优厚待遇

毅然回国致力科研

 

南仁东年轻时

曾应邀前往荷兰、苏联

等国的著名天文台

进行考察访问

还在日本国立天文台

担任过客座教授

并得到高度的赞誉

 

但是

外国先进的科研设备、

优厚的生活待遇

都不曾使南仁东心动分毫

在目睹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后

他的信念愈加坚定

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超级望远镜

71db15305138f475ef6632ba082d131f.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困难重重

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

关键材料急需攻关

核心技术遭遇封锁

……

 

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

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

 

南仁东和同事们毫不退缩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究

他直言:

“我们的国家没有退路,

必须从高科技冲出一条自己的路。”

6fa3b810d49e19686ea71e995a268791.jpg

亲力亲为

“中国天眼”成了他的孩子

 

当南仁东得知

西南边陲的深山里

有着建设“中国天眼”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他迫不及待地登上了

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

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

要开行近50个小时

他一趟一趟往返

车轮不觉间滚过了10多年

 

从1994年到2005年

南仁东亲力亲为

为“天眼”的选址东奔西走

ab1395515225eb6dc195f51e77d68ca9.jpg

南仁东(左三)与工程技术人员在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展。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十多年间

他寻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

踏遍了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

十多年间

他得到了很多干部和农民的帮助

他常常像农民那样

穿一条短裤,屁股上挂一把柴刀

在丛林中披荆斩棘向前开路

00562388c4641e9f183ff4d45c3c0e98.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有一次天气极端恶劣

他顶着瓢泼大雨

毅然坚持下窝凼考察

忽然间山洪裹挟着砂石咆哮而下

在生死攸关之际

他往嘴里塞了几颗救心丸

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才得以保住性命

9383f23095edb8382c57a84fdc86af28.jpg

南仁东带领外国专家和工作人员考察大窝凼,并和当地村民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历经千辛万苦

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

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他又和同事一道

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建设工作

 

他的学生这样说他——

在深山寻址的南仁东,在农民堆里

分不清哪个是南仁东

在建设工地上的南仁东,在工人堆里

也分不清谁是南仁东

d1098d22cbbae7887c00ea2849467631.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多少个灯火通明的深夜

多少次仔细核审、反复计算

埋头钻研、耐心沟通

……

 

“天眼”成了南仁东的孩子

他亲眼看着它一点一点长大

……

一个起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

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2cb3976d50ffa899a428d85d128f71fb.jpg

南仁东(前右四)在大窝凼施工现场与施工、技术人员合影。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他苛求自己

更“亏欠”家人

 

几十载在外的辛苦耕耘

使得南仁东很少有闲暇顾及亲朋好友

对于老家亲戚朋友的探望

他说话僵硬直白:

“我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

 

唯有父母生病之时

他才会尽力赶回家中

衣不解带地服侍、照料

仿佛要在一时间把这些年

“欠”他们的通通还上

84d41a717fb54c100bc969df3c52e251.jpg

南仁东在办公室内。新华社发(张蜀新 摄)

母亲去世时

南仁东在坟前痛哭流涕

嘴里嗫嚅着

“我对不起你们,

没照顾好你们……”

 

曾有一次

实在于心不忍的弟弟南仁刚

试探着向南仁东道出了心中的困惑:

“你又不缺钱,

天天在大山里奔波吃苦值吗?”

南仁东沉默良久,双眉紧锁

而后坚定有力地吐出了三个字——

“值……值……值……”

c49b9b998fd85150b16471cca9b915df.jpg

南仁东(左二)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指导反射面单元拼装工作。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多年的辛勤耕耘

使这位科学家积劳成疾

在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

南仁东已罹患肺癌

 

这么大的事

他隐瞒了家人

带病坚持工作

尽管身体早已经不起折腾

他仍从北京飞赴贵州

亲眼见证了自己倾注22年心血的

浩大科学工程落成

87211443dc31c1460af1007eac0d75d4.jpg

2016年9月25日,南仁东在FAST工程落成启用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两年前的今天

距“中国天眼”启用一周年只差10天

他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

 

南方有仁东

追寻天星梦

 

他燃尽了一生

去追寻一个关于苍穹、

关于宇宙、关于星空的梦想

用不朽的功绩

在天文学领域

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20824e012fb2f8464052b5c2a64912c7.jpg

南仁东在2016年科技盛典颁奖现场。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这几句诗

他曾写给自己

也写给这个世界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6b0fe88461427b84a3f8ff44ae12b59b.jpg

南仁东使用过的安全帽、工作服被工作人员保存在FAST项目控制中心内。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作者:李永锡、吴小为、周婕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