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依:我看到的,是一个直面真实的勇者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想必大家都熟悉这句话讲的这位外国人——白求恩医生。这位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于1938年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9年在五台山牺牲。
今年是白求恩医生逝世80周年,一本名为《尺素天涯》的非虚构作品引起了关注。由加籍华人作家李彦通过严格的调查与考证而写成的这本书,讲述了白求恩的生活和情感,刻画了一个鲜活的白求恩形象,并挖掘出中加两国外交史上被掩埋的几段传奇经历。
讲述白求恩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7 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2007年起担任孔子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在创作方面,自1985 年至今,李彦发表了十几部中英文作品,曾荣获国内外多个文学奖项。近日,应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李彦女士回国参与活动,并向读者讲述了她有关白求恩的创作往事。
2015年,非虚构文学《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及其他》发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读者评价说,这篇作品有如侦探小说般精彩,格外佩服作者李彦的笔力。许多读者好奇,这样一部兼具历史感、即时性和文学性的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
李彦
201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彦的新书《不远万里》,详细讲述了自己写作白求恩故事的始末。该书分为上下编,上编《尺素天涯》,介绍了寻找白求恩与毛泽东珍贵合影照片的始末;下编《何处不青山》则是献给赴华八十周年的白求恩医疗队的。
“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十年,风闻过围绕着白求恩医生的不少逸闻趣事。这位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他的故乡,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多姿多彩的一生,除了在身后留下众多感人肺腑的不朽篇章之外,也激发了想象力丰富的作家灵感如泉。”李彦说,西方社会对白求恩的微词,除了源自冷战思维的影响之外,也基于他在婚姻恋爱上与众不同的率性与浪漫。
“白求恩并不是天生的圣徒”
“白求恩并不是天生的圣徒。”李彦说,全面了解到这位英雄的成长过程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还有中国老百姓,教育和影响了白求恩,才最终使他成长为一个完美英雄的。”
在《不远万里》一书中,李彦除了向读者介绍白求恩来华参加抗战、直到勇敢地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外,也用大量细腻的笔墨描述了和白求恩一起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外国友人,包括加拿大的布朗和罗光普这两位外科医生,还有加拿大女护士尤恩和新西兰女护士凯瑟琳。令读者深受感动的是,这两位女护士在临终前都留下了遗嘱,把自己的骨灰送回中国,埋在了白求恩墓旁,与他在天国相伴。
白求恩并不是“忽然闯入”李彦的创作世界的,此前李彦在她的英文长篇小说《雪百合》以及中文长篇小说《海底》中,就数度书写到白求恩精神对主人公的巨大影响。
“白求恩去世前留下了一份很长的遗嘱——那是白求恩躺在太行山小村庄的土炕上留下的。他把身边的东西都分给了八路军战友,遗嘱中还有一句话,‘那面缴获的日军大旗留给莉莲’。”
2014年夏李彦首次采访比尔
白求恩遗嘱里提到的“莉莲”是谁?
这位莉莲是谁?这也就是《尺素天涯》的起点。李彦千方百计寻找线索,终于在加拿大寻找到了一位老人比尔·史密斯,发现莉莲就是这位老人的母亲。通过对这位老人的多次采访,采用实地调查、实证研究的方式,揭开了白求恩遗嘱中的这个谜,同时也看到了莉莲和比尔母子两代人保存了76年之久、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白求恩与毛泽东的合影照片,以及白求恩写给莉莲的最后一封信。
1938年5月1日毛泽东和白求恩在延安
照片背面是白求恩亲笔题字: 1938年5月1日毛泽东和白求恩在延安
解开这个谜花费了李彦不少的精力:寻找白求恩遗物的拥有者比尔的相关新闻,找到比尔·史密斯,远道驱车赶去与比尔会面……揭开了更多历史真相过程中,李彦也怀着赤诚之心尽她力所能及之事,譬如请潦倒的比尔·史密斯去中餐馆吃饭;安排她与从中国来的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代表团会面;与国内不同机构和部门商谈珍贵革命历史文物回归的渠道;长达数年的努力,排除了各种挑战,跨越了重重障碍,终于成功地带领包括比尔在内的加拿大代表团访华,把这批珍贵文物捐赠给中国,完成了她的使命。有读者感叹,中加友谊需要的就是李彦这样的民间使者。
促使李彦多年如一日致力于弘扬白求恩所代表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李彦说,“我看到的,是一个直面真实的勇者。那种果敢与坦诚、光明与磊落,相较于今天时常见到的投机钻营、世故圆滑、谄媚逢迎、尔虞我诈,恰是人类稀缺的珍贵品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