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斗英雄到生产模范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余名指战员从阿克苏出发,昼夜兼程行军15日,行程700多公里,创造了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的奇迹,受到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通电嘉奖。此后,他们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就地转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建立了四十七团,种田植树、绿化荒漠,屯垦戍边、建设家园,再次创造了人间奇迹,被称作兵团“沙海老兵”。
1.张远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机枪手。1949年12月,张远发随全团指战员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将一挺机枪从阿克苏扛到了和田。
2.1954年,张远发所在部队集体转业,成为农一师农三团(今十四师四十七团)。
3.对留在农三团的战士来说,手中的枪杆变成了坎土曼。在张远发眼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战斗结束了,接着就是大生产的战斗,一场接一场,战斗英雄就是生产模范,生产模范也是战斗英雄。
4.转入大生产后,部队用废铁打制坎土曼,张远发觉得太小,抡起来不过瘾,就自己掏钱到铁匠铺打了一把3公斤重的大坎土曼,这把坎土曼他用了15年。对于“坎土曼大王”这个绰号,张远发觉得很骄傲。
5.张远发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一天挖四五亩地的花生。拾棉花也是第一名,一天能拾100多公斤。拾棉花、大会战、开荒地、修大渠,工地上没了张远发,连土广播都哑巴了。
6.张远发说:“那时我就是为了立功,广播上越表扬我,我越有劲。我每个星期都能吃上‘英雄宴’,吃得多,一顿吃7个大白面馒头。能吃就能干,挖大渠我一天挖8立方米土。”
7.“我真正的休息就是到和田参加劳模大会,胸口的军功章像扇子一样挂了一大片,一走路叮当直响,好自豪呀!”张远发回忆说。
8.张远发的军功章多,奖励的搪瓷缸、毛巾、背心更多。有一次,团里有4对新人结婚,他一下送去4件背心。
9.张远发一年四季都穿军装,戴军帽。战争年代为祖国舍生忘死,创业年代无怨无悔。在他身上,能看出当年部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
10.年轻时的张远发被誉为“战士歌手”。只要谈起过去,只要有人来看望,他都会忍不住唱起过去的军歌,一首接一首还不重样儿。荡气回肠的歌声让人回到那战斗的岁月,仿佛又见到了千名将士穿越沙漠扬起的黄尘。
延伸阅读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余名指战员从阿克苏出发,昼夜兼程行军15日,行程700多公里,创造了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的奇迹,受到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通电嘉奖。此后,他们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就地转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建立了四十七团,种田植树、绿化荒漠,屯垦戍边、建设家园,再次创造了人间奇迹,被称作兵团“沙海老兵”。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