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春天》电影故事
民族复兴网编者按:这部电影涉及了今天所有的问题,但作了完全不同于今天的解答,令人深思。
20世纪5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海军某舰在与国民党海军的一次战斗中,军舰发生故障,备用零件又与舰艇所用零件不配套,不但贻误了战机,还加大了参战官兵的伤亡。该舰系苏联建造援助中国海军的,其性能上的缺陷和中国对苏联的依赖性,让中国海军官兵深感忧虑。为了加快建造性能优良、中国自主技术产权的军舰,6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上级派海军某部政委冯涛前往东港造船厂任党的工委书记,领导正在进行的国产军舰“海鹰”的研制工作。
“海鹰”号开始进行第一次试航。在前进一、前进二速度时,一切正常。加速至前进三时,主机突然起火爆炸。研究所副所长刘自强,他的女儿、工程师刘之茵和参加研制的工人们,见试航失败心情极为沉重。“海鹰”试航失败后,厂长齐大同立即下令把试航爆炸的“海鹰”残骸拖进港口封藏,停止“海鹰”的研制工作,全力投入苏联专家设计的“飞鱼”军舰。刘之茵认为首先应该找出“海鹰”号起火爆炸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而不应该一封了之,更不应该因一次失败就彻底停止研制。总工程师潘文断定,要找出起火原因起码需要三年时间。同时,潘文一直不同意研制“海鹰”,他认为以中国的实力和技术,根本不可能研制成功,还是应该制造苏联设计的“飞鱼”军舰。齐大同认为,海军急需新的舰艇装备部队,根本等不起三年的时间,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立即研制“飞鱼”军舰。
冯涛和刘自强、刘之茵和工人夏长发等,坚决主张自力更生,研制“海鹰”,摆脱对外援的依赖。他们的主张得到工人们的赞同和大力支持。齐大同和潘文勉强同意继续研制“海鹰”,但态度非常消极。刘自强建议先找出爆炸原因,需要多长时间就用多长时间。经刘之茵和夏长发的精密计算,研制人员打破常规,多头并进,加班加点,只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排查工作,终于找出了起火爆炸的原因。原来“海鹰”主机66号材料不适应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导致起火爆炸。但因66号材料是国内目前最好的材料,虽然找出了事故原因,却无更好的材料用来替换,研制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
面对新的困难,齐大同和潘文主张放弃“海鹰”的研制,立即研制“飞鱼”,并将苏联专家设计的“飞鱼”图纸拿给冯涛。冯涛、刘自强和刘之茵仔细审核“飞鱼”图纸后,发现“飞鱼”主机图纸数据有多处错误。冯涛对此提出质疑,苏联专家专家不能自圆其说,又提出要与中国联合研制“海鹰”号。舰艇爆炸、图纸错误、现在又要联合研制,这一系列难解之谜引起了冯涛对苏联意图的怀疑,提出决不能让苏联专家插手“海鹰”的研制。齐大同对此非常不满,与冯涛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齐大同决定行驶厂长的权力,让潘文找刘之茵彤索要“海鹰”图纸。刘之茵听说厂长和总工程师要把图纸送给苏联专家,当即拒绝。齐大同听说刘之茵拒绝提供图纸后,竟让潘文把存档的图纸送给苏联专家。就在潘文带着从档案室里取来的“海鹰”图纸赶到苏联专家下榻的宾馆门口时,被急匆匆追赶来的冯涛和刘之茵截住,将图纸收走。
冯涛和齐大同曾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对齐大同如此相信专家、迷信外国人,甚至连基本的警惕性都放弃,都要把绝密的“海鹰”图纸送给外国人,却根本不相信中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和能力,令冯涛非常痛心。冯涛与老战友促膝长谈,追忆并肩战斗的往事,分析国际形势和今天中国工人阶级和解放军肩上的历史使命,齐大同终于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为解决66号材料不耐高温的问题,刘自强、刘之茵和夏长发等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验,用在机舱里加装电扇,降低机舱温度备等办法,成功地控制了机舱的温度,取得了重大突破。试验进行到关键时刻,苏联以研究所未研制“飞鱼”,也拒绝联合研制“海鹰”,不提供“海鹰”图纸为由,将专家撤走,并停止了一切材料和技术援助。面对苏联的发难,冯涛和齐大同召开全场工人大会,就“海鹰”的研制进行动员。苏联的背信弃义,让工人们更加坚定了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奋发图强,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舰艇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试验开始了,人们聚集在码头上,等待着试验结果。在指挥舰上指挥的冯涛和齐大同,更是悬着一颗心。“海鹰”加速到前进三时,主机忽然冒起蓝烟,在“海鹰”上指挥试验的刘自强和刘之茵立即组织排查。经仔细检查,发现蓝烟是涂在66号材料上的润滑油因高温融化引起,但机舱内的温度一直得到控制,并无险情。“海鹰”行驶到前进四的高速后,舰上一切正常,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鹰”号胜利返航了,舰上和军港上等候的人们沸腾了。 就在人们沉积在“海鹰”研制成功的喜悦中时,潘文携带“海鹰”图纸准备叛逃投靠苏联的罪行败露,被安全部门抓获。齐大同看过被安全部门截获的潘文里通外国的信后,深为自己对潘文的轻信和自己的麻痹大意自责。
60年代的第二个春天,中国自己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鹰”号军舰终于列装,并服役下水。齐大同回想起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悔恨交加心情复杂,倍感羞愧。他对自己的老战友冯涛说:“我落后了,我也要赶上来!”冯涛紧紧握住老战友的手,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们并肩站在军港码头上,放眼望去,“海鹰”舰队正排成一字型,威风凛凛,沐浴着灿烂的春光,在祖国蓝色的海疆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冯涛(于洋饰)接受去造船厂研制“海鹰”军舰的任务。
工程师刘之茵(杨雅琴饰)正在指挥“海鹰”第一次试航。
“海鹰”试航时起火爆炸,工人夏长发(景立民饰)受伤后,让大家赶紧查找事故原因。
厂长齐大同(张宪饰)和总工程师潘文(康泰饰)都主张放弃“海鹰”,研制苏联设计的“飞鱼”军舰。
刘之茵对厂长连失败的原因都不查找,就封存“海鹰”、停止试验的决定非常不满。
研究所副所长刘自强(高博饰)和女儿刘之茵都参加了研制“海鹰”工作。
冯涛亲自组织并参加查找事故原因工作。
研制人员全力以赴,力争三个月内完成事故原因的查验工作。
刘自强终于找到了66号材料不耐高温的解决办法。
冯涛截住给苏联专家送“海鹰”图纸的潘文:“这个门,你进去容易,要想出来可就难了!”
研制“海鹰”小组攻坚克难,终于取得了突破。
苏联撤走了专家,停止了研制材料供应。面对外国的发难,冯涛动员大家,不管多难,也要完成研制任务。
领导们忐忑地关注着“海鹰”第二次试航的过程,焦急地等待着试航结果。
“海鹰”第二次试航成功,刘之茵和夏长发载誉归来。
“ 海鹰”终于研制成功了,冯涛既为中国海军的前进欣慰,又深感未来任重道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