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吴继金:毛泽东有的放矢讲党课

作者:吴继金 发布时间:2018-05-28 14:47:2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3ad2cc47b4608163fd693b6d493a7a6a.jpg

  领导干部讲党课,宣讲马克思主义、介绍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治、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直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特别是中央领导人在讲党课中高屋建瓴、说理透彻,并密切联系中国革命斗争实际进行权威的讲解,效果更好。在这方面,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体力行,亲自讲党课,作出了表率。

“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


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回忆他在“抗大”讲党课时的情形:“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脱离实际的讲课不仅使学生缺乏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毛泽东在“抗大”讲课和作报告时,通常只带一个简明扼要的提纲,把提纲上的问题讲完后,还允许学员写条子提问题,并随即予以解答,因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过去在抗大讲课的时候,就是把讲稿发给学员,我只讲30分钟,让学员自己去研究,然后提出问题,教员解答。”毛泽东在讲党课时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认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毛泽东的指导和影响下,“抗大”讲课不是注入式、不是讲演式、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式,其基本方式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从近到远,从局部到整体,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启发诱导学员从问题的各个侧面了解问题的全面,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从事物的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


毛泽东在讲党课时善于根据说服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有的放矢、因人施言、对症下药,激起了教育对象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他强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毛泽东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延安时期,毛泽东每次讲党课时,总是事前了解学员干部的思想情况,语言的针对性强。在红军大学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毛泽东每次讲课的前一天夜里,都在红大窑洞附近的大树前挂上马灯,请来学员、干部了解情况。在“抗大”上党课时,毛泽东每次都利用课间休息20分钟的时间,找学员交谈,了解学员来延安以前在各地区的情况,同时也征求大家对他讲课的意见。然后,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毛泽东有一次讲到我们有的指挥员,对情况不加分析,别人一鼓动就来了劲,结果事与愿违,成了鲁莽家。有的人越听越感到,毛泽东讲的像自己曾指挥过的一次失利的战斗。于是没等毛泽东讲完,就有一个学员站起来说:“主席讲的是我,今后我一定克服鲁莽的毛病。”接着,又一个学员说:“不!主席讲的是我。”从此,“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成了“抗大”学员的座右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抗大”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斗争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员,采取启发式、问答式为主,讲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解能力较强却缺乏实践经验的知识青年,则采取讲演式、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既是高超的理论家,更是卓越的实践者”


毛泽东讲党课时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而且十分注意语言艺术,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受学员们的欢迎。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曾说过:“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既是高超的理论家,更是卓越的实践者。”
在“抗大”讲党课时,毛泽东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论点,举了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而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的生动例子。为了说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毛泽东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例子。在讲解“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时,毛泽东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他伸出一个指头去戳一块木板,木板没有变化;他又拿出一根锥子去扎木板,一会儿就扎透了。他说打仗也是这样,我们的力量越大越好,和敌人的接触面越小越好,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从而通俗地说明了歼灭战的重要意义。还有一次,毛泽东在上党课时把日本侵略中国比作一头疯牛冲进了中国,我们正面和他直接对抗暂时抗不过,怎么办?靠持久战、游击战和全民族抗战。有扳牛头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后的结果是这头疯牛必死无疑。听课学员在会心的笑声中感到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据2018年第5期《世纪风采》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