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张承志:《游击时代》——于美英法对叙利亚的灭绝升级之际

作者:张承志 发布时间:2018-04-16 08:49: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04a4c5d728281f86ddaa1064088987fc.jpg

  再发按语: 在美英法三强盗悍然扩大对叙利亚的侵略、而全世界人民两手空空束手无策的此时此刻,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在想:怎么会有这样黑暗的时代!怎么会有这样无耻的世界!

  他们究竟要干什么?他们的中东毁灭战争要继续到哪一步?他们想把世界拉到哪里去?

  ——在中国人的冷漠旁观中,在知识分子的无休争论中,无辜的鲜血正一刻不停地流!

  我们两手空空。嘴巴被剥夺了呐喊。但人心仍在抗议,决不妥协,在他们每一件罪行发生的时刻。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2018年4月14日

  游击时代

  张承志

  1

  不仅是看到它时,我只要想到它,就抑制不了难过的冲动。

  一瞥之间,那张照片就镂刻在我的心里。甚至我不敢放纵意识,让那一瞥聚焦,让藏在肺腑深奥的哀伤,清晰地浮现,慢慢地凸起。

  我说的是切·格瓦拉殉难时的那一帧照片。游击队员被卑鄙地枪杀了,从美国赶来中央情报局的特务,风尘仆仆,监督验尸。当他们围住遗体打算砍下他的手之前,快门一响,抓住了贼的手,捕捉了犯罪的瞬间。

38f08495e37a551bd04ccb07065104bb.jpg

  凝视着它,心里浮起的,是一种撫弄着亲人的遗体、并把它埋入坟墓的感觉。望着照片,如与肌肤擦碰,有一种逼真的触感。

  亲人的死尸——它隐喻的,是一种残酷的亲近。

  人一生只会有短暂的几次或一次,能够接触和感受它。那体验无可言说。人虽悲恸欲绝,却不忍撒手,因为那是血肉撕离,是名副其实的死别。

  不,还必须是一具俊美的人的遗体,逝者生前常被人羡叹其美。面对切·格瓦拉的遗容,我心里的这种意识非常强烈。他牺牲了,但依然是场地的主角。他的大眼睛似开似闔,半张的口,像是要向世界说些什么。他安详而英俊,丝毫不差地活似另一个耶稣。我相信,不管从这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在人们的目光背后,都掠过了这样的念头。

  ——后来到了古巴,在圣克拉拉,我瞻仰了那座著名的纪念碑。在炎热的加勒比的山峦丛林之间,一个头戴贝雷帽的游击战士,虎背熊腰,提着枪走着,眼睛眺望着大地。

  2

  当天道巡回,当沧海沉降,当一群侏儒终于攫住了世界的缰绳,当它们拼命地扩大战果强化治安,当它们终于蛊惑世界把自私的规矩变成了新的秩序——古典的时代就结束了。

  包括冷兵对决的古代战争,包括造反有理的革命诉说,当一切都被禁止,当一切都不可能,当一切常识都被媒体歪曲并百倍扩大指鹿为马的时候,古典的一切,确实已一去不返。  

f8ba8e5c388dbe7293beb4f828e02ccf.jpg

  于是,切·格瓦拉的含义就显现了。

  因为一切人类表达正常的抵抗、异议、个性的手段,只剩下“游击”——这唯一的形式、艺术的形式。

  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从未有过使资本与压榨的一方喜出望外,使统治者与侏儒们欢奔不已的时刻。但是人的尊严,还有人的美感,并不能顺从投降的劝诱。所以,一切的说理和一切的自卫,边缘的异端,绝路的暴动,言论的底线,天性的迸发——都一个个各自为战,活脱像一些游击队员。他们被生命所鼓动,不愿做体制的顺奴。他们摸索着,转战在艺术或文学的丛林,打出含义丰富的子弹。

  一个承前启后的新时代……

  我想,无论是送走了他的古巴人,无论是追随了他的游击队,都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游击队隐喻的理论,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游击队一直在向世界启示说:学会转战异乡,放手声东击西,在如此一场漫长的价值战争中,不拘用笔用枪。

  也许在未来,哪怕百年之后,那时也许会出现的总结家,将惊异于有过这么一个游击时代。它是那么深潜不露,而又真实存在。它突入了前辈们没有涉足的领域。它的战略,它的尊严,它的技巧,它的美感。

  若是没有它——未来在发掘考古的时候,当挖掉了厚厚的侏儒地层,那时的人们会朝着深深的下面喊:喂!吹牛皮的你们!究竟留下了什么?

  3

  广场一片寂静。

  在明晃晃的、加勒比海的毒日头爆晒下,切·格瓦拉独自提着枪,仃立在无休无止的骄阳灼烤之中。

  在圣克拉拉,古巴人用贝壳、水泥和石头合筑,建起了这座纪念碑和广场。我对这座塑像特别喜欢,但我没获得一张与它的理想合影。爱照相的人知道,人很难在一座高塔下拍好一张纪念照,因为建筑太高了。与切的塑像合影也是这样,无论仰着趴着,很难把自己和高高的他摄入一个画面。  

bfdc8a50bfba89438574521c032e565a.jpg

雕像下面是他的纪念馆。

  参观的人不多,大家慢慢踱着步。多是欧洲游客,他们若有所思,缓步走过每一件展品。

  逐一浏览着文物,我想,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大家都在享受一种遐思。可能都联想到了自己。人们都散漫地听由心绪,幻想自己飞向天空,追逐着风,仿佛进入了游击队的营地。

  走到一面紧闭的门前。

  似乎有些突兀,就在这扇门后的房间里,人们都知道:存放着那双被美国特务和军政府砍下的手。

  我的眼睛牢牢盯住那张照片。在这张照片被拍下的瞬间,他的手还没有被砍下。耶稣已经死了,睁大的眼睛茫然望着空中。

  游击队员的遗骨,包括他的那双手,被追回并辗转送了回来。遗骨就安放在这个纪念馆,而那双手藏在哪里——征求意见时,人们都不愿去看。

  隔着门,切·格瓦拉离我只有咫尺。呼吸着一丝体温般的空气,残酷的亲近,如凝固的旋律。人们都默默站着,无言地向烈士致哀。

  我们环顾左右,想了一下,互相示意。然后,在四周惊奇的目光中,我们摊开两掌,为英魂做了自己的祈求。

  也许今天的游击队员,手中并没有握着一支枪。但是,在思想对决的丛林里,他们雄心孤胆,或以一支歌,或用一支笔,坚持着艰难的游击战。  我未曾料想——行近暮年的自己,居然还会走入这样一个时代。究竟是命交华盖呢,还是得天独厚?

  好丰富的人生哟……

  我不由暗自笑了。

  走下纪念碑的台阶,我迈脚跨入了这岛国的炎热。

  远处的海平线上,仿佛有一道炫目的极光。亮晶晶的,白炽而刺目。宛如那些年,在叶尔羌的沙漠或卡力岗的荒山不时遭遇的——辨不清它是什么,只觉得它不可抗拒。

 

  改于2010-3-13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