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从报刊提供的数据看前三十年的基本建设

作者:魏一 发布时间:2016-01-26 08:42:0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79f54f26b07c8a2f5387fb015c155a6a.jpg 

  捣鬼有术、有效但有限。买办精英的造谣污蔑一度很欺骗了一些人,至今还在欺骗人们。也有一些人在说到经济时,就感到理不直气不壮了。有的同志还承认文革经济发展不快,承认大跃进使得生产力大破坏。这是完全不对的。

  前三十年不但使得生产力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不仅仅数量的增长,而是质的飞跃,把我国的生产力从一个阶段推进到另一个全新的阶段。没有大跃进。没有文革就没有中国的两次经济大飞跃。也不会有中国的工业化以及四个现代化。

  必须指出,没有大跃进、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就文化大革命的打倒对象就是一个严重破坏生产力的反动阶级,这个反动阶级不打倒,就不会有生产力的大飞跃。大跃进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大跃进的最最主要成就是建设了一个独立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我国要么不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要就必须有大跃进,不然我国的工业根本不可能建设起来。就是那个时候的一些问题,如浮夸风、共产风等等,也是经济发展中必然要出现的一些现象。只要我们建设自己的工业,要它们不出现是不可能的。

  “五风”不是那一两个人的罪孽,而是生产力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即使刘邓不搞“五风”,而是和毛主席那样力纠“五风”,那么“五风”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到那时毛主席因为刘邓能够接好班自己就退了,以后修正主义、反共极右派以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就将像现在攻击毛主席那样地攻击刘邓了。

  “五风”的本质不是别的,大跃进是我国的原始积累过程,而“五风”则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原始积累,谁能够阻止有人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积累呢?甚至可以说,这种积累虽然是残暴的,代价沉重的,但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就好像一针强心剂(当然我国的积累主要还是用社会主义的方法实现的)。也正如此,大跃进时毛主席一直没有要求打倒刘邓,甚至还说要和犯错误的同志共命运,七千人大会上还主动替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尤其为邓)说话。彭德怀要打倒他们,毛主席也不赞成。为了防止打击面扩大,毛主席在《炮打司令部》里,还只提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的形左实右,没提“五风”和1961年的右倾。(1961年下马风把地方和农村工业几乎一扫而光,也属于右倾,“三自一包”也是那个时候猖獗起来的)

  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大革命也完全围绕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的。毛主席说:“革命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本来事情也如此,文化大革命就是批判了刘邓路线及其代表的那个“高度垄断资产阶级”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破坏和阻绕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比如:批判了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我国才能建设起自己的造船工业体系来。又如批判了他们的条条专政、高度垄断,才能有地方积极性的大发展,以及地方工业的建设。目前地方工业极其壮大,已经把被买办精英搞得一败涂地的中央工业淹没了。   必须注意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人类的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必须尽力地去研究历史规律。要认真做好调查我国经济情况的工作。从大量的事实中得出结论。了解我国经济情况的同志要公布尽可能多的材料。并且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解放以来的一切政治运动,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为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没有条件提供这些材料的同志,也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个厂、一个公社、一个大队,还有一个家的变迁来谈这两个伟大的时期(也可以揭露当时某些问题的根源。有些地方的同志,如河南信阳可能对大跃进看到的消极面多一些,大跃进的成就就不知道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信阳事件的罪魁他们已经揭露了不少了)。除此以外各县、各地、各省的同志可以去研究本地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说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在大跃进起的家,下马风受摧残,文化大革命结束(1969年九大)前后又一次进入了大发展。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爆发到1969年九大)各地的地方工业也作了不少事情,是一个必要的试验阶段。走资派复辟又一次受摧残,后来许多地方坚持毛主席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方针壮大起来了。

  目前买办精英一方面对各地方工业仍然加紧摧残,另一方面又恬不知耻地归功于自己的“改革开放”。不少人,甚至左派里还有人认为最近几年的工业增长是邓“改革开放”的功劳呢!一定要把他们的画皮彻底剥开。其他如对于毛主席搞的“四三”方案了解的,比如在某个厂里工作的,可以写出这个厂的厂史来,让大家看看买办精英究竟是在建设还是在破坏。在邓1978年大规划办的企业里,如宝钢、如仪征、如扬子乙烯企业里工作的或了解的也可以把这些企业的建设历史揭露开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驳倒买办精英和反共极右派的污蔑,使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成就为大多数人们所知道。应该指出,在1963年以后国际上是承认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我国还到国际讲坛上去介绍过我国的经验。对于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成就,国际上公正的研究也是承认的,只是他们不太明白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防御,不能仅仅证明大跃进和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必须提出其因果性。没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个因就没有巨大的经济建设的成果。必须对买办精英和国内外一切反动派进行全面的大反攻。

  要点:文章最初写于建国四十周年以后,从买办精英的报刊杂志透露的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建国四十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多数是文化大革命及其推动下的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中建设的。

  这是一个大题目,一些人虽然谎言连篇,制造了大量谣言,捏造了大批“事实”,竭力诬蔑文化大革命并为自己脸上贴金,把国民经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诬蔑为大破坏时期,但是只要善于分析,在他们的报刊上还是可以得到大量的资料,分析出历史真相。关于基本建设就是大堆大堆的资料,他们的报刊提供的资料足以写一本厚厚的专著了。但是正像《复辟以来的农业和人民生活》那样,篇幅所限,这儿只能写得简单点,所用的材料数量倒也大大减少了,大多是内容较丰富的材料

  为了表明改革以来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八七年底报上曾列出一系列数字,说明投资八千亿元超过历史总和,建成了一大批生产能力——这样的数字还是不公布好,只占现有生产能力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几,相当大一部分还是毛泽东时代留下快要建成的。用超过历史总和的投资建成只相当于零头的生产力,这似乎就是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得为邓说句公道话。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八千亿元按购买力算要大大打个折扣,相应地财政收入也没有那么多,根本谈不上超过历史总和。因此建设效益虽然大为不妙,却还没有低到这个地步。  

1fa2c6966bd2b9295a41dc8777766ceb.jpg

这是上海仪表机床厂在文化大革命中试制成功的高精度仪表车床。这种车床,世界上只有极少国家能够生产。 

  现在我们就来看那篇文章,它发表在人民日报1987年10月7日,题目叫做《我国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本文当然得不嫌其烦地摘录如下:

  1979年到1986年八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800亿元,其中全民投资8755亿元,大大超过前26年总和。1953年到1978年为7645亿元,近八年多1110亿元。全民投资八年中能源、原材料、运输邮电业投资达2679亿元,兴建了以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为核心的16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利用80亿美元国外贷款引进成套设备的22个特大项目。八年合计全民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达3086亿元,建成更新改造项目近30万个,新增固定资产1795亿元。……主要问题:投资规模偏大,投资结构仍不够合理,更新改造投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80年全民投资占81.9%,城镇和私人占18.1%,86年分别为65.534.5。78年基建投资占74.9%,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占25.1%,86年为59.440.6。全民基建投资构成,78年生产性占79.1%,非生产性占20.9%,86年为60.639.4。

  1979到1986年新增生产能力:煤炭开采1.2454亿吨,发电机组容量3439万千瓦,石油开采7936万吨,炼钢696万吨,炼铁554万吨,化肥316万吨,水泥2404万吨,平板玻璃1980万箱,木材采运能力386万立米,机制糖196.8万吨,棉纺锭299.8万锭,新建铁路营业里程4445公里,新建公路2万多公里,新建港口吞吐能力1.6148亿吨。

  注意:这是作为“显著成就”来吹嘘的。有没有弄虚作假且不论,首先这样的报道只能赢得那些“看书只看皮,看报只看题”,不调查不研究,不接触人民群众,自命不凡,看不起工农,什么知识都没有的大知识分子的喝彩,而凡是喝彩的人,如果不是故意颠倒是非就是卖弄其极端无知而在出丑。

  如光从数字上看,8755亿元当然要比7645亿元多,而且一个只有八年,一个却有二十六年。但是我们不能不问,这些钱究竟建成了多少生产力?为什么不把以前二十六年,或者“十年浩劫”时期建成的生产力也来比一比。“其中包括利用80亿美元国外贷款引进成套设备的22个特大项目。”这二十二个项目究竟建成没有?事实是,除了宝山钢铁厂等少数项目在以十倍的浪费和给他们的外国主子巨额进贡后总算投产以外,大多没有成功。许多项目在长江摊上风吹雨打一摊就是六年。这些难道还算什么成绩?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跟什么都不懂,却自以为天下最有知识的大知识分子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报刊不可信的话,那么我们就用邓的报刊来做对照。——在事实上,毛泽东时代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以来报上一直是很少说成绩的。像我们下面说的成就,毛泽东时代的报纸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尽管买办精英及其走卒、反共的极右派、以及一切自命不凡的大知识分子,历来给毛泽东时代的报刊加上了吹牛的罪名,但实际上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等等的伟大成就极少公布。那时是有了成绩不知道宣扬,有了灾害不知道诉苦。

  前者比如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和鲁棉一号以及其他一大批科技成就,尽管在1975年已经完全成功,试种明显大增产并在1976年开始推广,但报上根本就看不到。

07410817f54036fca88da6a18c4eb431.jpg

照片说明:程有志和平【贫下中农一道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了制种低产论;经过反复试验,使杂交高粱制种亩产提高到八百斤以上,杂交玉米制种亩产连续超千斤。

  还有四三方案也从来没有在报上公布过,一直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人连四三方案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后者例如1972年的世界性自然灾害和1975年的河南特大水灾都没有公布,就是唐山大地震也主要鼓舞士气,很少宣布破坏和损失。1968年,辽宁省辽河洪峰5000多个流量被战胜了没有溢出来,报上也没有“吹嘘”。而邓在83、84、85连续三年大叫大嚷辽宁省遇到了特大水灾。其实辽宁历来苦于干旱,那三年雨水多本是大好事,是风调雨顺的三年,完全有利于丰收,可是83、84两年却几乎溢出来, 1985年终于水漫金山了,而洪峰还不到2000个流量,甚至有资料表明只有1700个流量,只有1968年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水利受到了人为的破坏。是人祸不是天灾,或者说是人为的天灾。

  下面则公布一份攻击文革,实际上却展示了文革推动了生产力大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的材料。资料出处,人民日报1981年7月17日《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摘录如下:

  1966到1976年我国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共计1570个,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项目,新增固定资产达1788亿元,相当于1950年到1965年新增固定资产的总和。

  这个时期,主要是1972年前后,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成套设备和装置,其中有,北京石化总厂、上海石化总厂、四川维尼龙厂、辽阳化纤厂、武钢一米七,唐山陡河电站、内蒙元宝山电厂、天津大港电厂、北京化工厂、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第二化肥厂以及其他一些大型化肥厂等。并于73年前后陆续动工。这批引进项目,有不少是建得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经济效果。如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泸州化肥厂、沧州化肥厂、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第二化肥厂、四川化工厂、上海石化总厂(即金山——笔者注)等投产后三年左右即收回投资。

  由于一批大中型项目陆续投产,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原油开产能力增加7696万吨、发电机装机2914万千瓦、煤炭开采1.6656亿吨、增长幅度都较大。原材料工业方面,铁矿石开采能力增加8888万吨,超过1953到1965年新增能力的1.1倍,炼钢能力增加1423万吨,轧钢722万吨,水泥2857万吨,化工方面,化肥生产能力增加686万吨,硫酸395万吨,机械制造工业方面,汽车制造能力增加85190辆,拖拉机83600台。轻纺工业:棉纺能力增加427万锭,化纤生产能力增加14万吨,机制糖74万吨,机制纸及纸板128万吨,交通运输方面,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9044公里,新建复线交付营业里程1412公里,新建公路83110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增加8772万吨,超过了1950到1965年新增能力的1.9倍,其他如国防工业等部门的生产能力都有较大增长。   就是如此——不过不能保证买办精英没有篡改,事实上这些数字显然是被买办精英大大缩小了。

  别的先不说,修建铁路里程就是被大大缩小了的。据人民日报86年3月26日《“六五”期间我国全民单位能源、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对照表》透露:“三五”建铁路3978公里,“四五”5444公里,合计9422公里已超过了9044,何况还有1976年,加上1976年,修建的铁路总量绝对超过一万公里(见附录)。而上文却说只有9044公里,被贪污了一千公里。“三五”和“四五”复线1546公里,也超过了1412。仅这篇文章就打了它们自己的嘴巴!

  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7日《一些新建铁路》透露:

  文革十年九条铁路干线建成通车,(一部分是文革前动工的)。它们是:成昆铁路1085公里,焦枝铁路825.2公里,阳安电气化铁路357公里,京原铁路414公里,通古铁路205.7公里,侯西铁路210.9公里,辛蓁铁路169公里,太焦铁路209.5公里,湘黔铁路632.6公里。同时还有一些新建干线的主体工程也已基本建成。有枝柳、京通、湘渝、南疆、青藏(第一期工程)。……这些铁路绝大部分在西南、西北、华北、中南,河谷纵横,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地形复杂,工程异常艰巨。

  这儿说的有长度的铁路合计就是4108.9公里。

  在人民日报1981年7月17日《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中终于提到了四三方案,即“1972年前后,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成套设备和装置。”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给人一个印象,似乎只有在1972年以后才有大规模的建设和成就,实际上远远不至如此。

  这儿连三线建设也根本不提,不提攀枝花钢铁厂,不提三线的大量军工厂,如飞机工厂、导弹工厂、坦克工厂等,甚至还在四川生产潜艇不提我国的航天工业,如西昌卫星基地等。有人可能会说:“军工厂和航天工业要保密,所以不好提。”——还有什么密可保!某些人篡权后,一上台就把我国广大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军事和科技事业都出卖给外国人了。如飞机厂等都给日本人看了,日本人承认他们没有。西昌卫星基地给美国看了,美国人惊呼:“休斯顿!休斯顿!”。到了后来,干脆用洗脸盆把西昌卫星基地的钥匙全盘托出,交给美国,而美国却在我们的基地上到处贴标语不准我们进去,只差没写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了。邓需要的是对人民保密。因为这些是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时就开始建设了,或在文革前夕开始建设了。它们生怕人民知道后会明白文革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从而拆穿了他们的诬蔑攻击。当然,在文革中大张旗鼓地批判了他们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打了造船工业翻身仗,也建立了大规模的远洋船队,最为邓深恶而痛疾之,一字不提。其他文章中他们更荒唐地提出,是他们篡权上台后才使得我国的造船工业变了样。其实不过是在船上装上了外国的机器再卖给外国而已。

  还有,邓不得不承认:“1966到1976年我国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共计1570个,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项目,新增固定资产达1788亿元,相当于1950年到1965年新增固定资产的总和。”——需要指出的是,文革前,1950年到1965年的经济建设当然各年都有各年的伟大成就,但是最最主要的是在大跃进建设的。固然有相当大一批是在1961年到1963年的巩固时期建成的,还有一些是在1964年和1965年的收效时期竣工投产的,但是它们大多数是大跃进的续建工程,或者是为大跃进建设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填平补齐配套成龙的,即: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成就。但在取得这些成绩时,刘邓一伙起的坏作用要比微薄的贡献严重得多。按照他们的“下马风”,要把大跃进的伟大建设一刀砍掉,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他们做了斗争才坚持下来的。尤其1962年,他们从当初“最最坚决的大跃进促进派”(连毛主席都因为反对他们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要被他们打成右倾),完全倒退成了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者,向手拿板斧的“经济学家”陈云投降,要把大跃进的伟大建设成就作“伤筋动骨”的砍掉,直至“地平线上不留痕迹”。“下马风”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风牛马不相及,必须坚决否定,不能混为一谈。柯老和周总理不但对那时的建设作了不少贡献,而且也是坚决抵制“下马风”,是一大批建设成就的保护者,他们才值得肯定。而刘邓只是在建成以后,才很高兴地前来做一个大跃进成就的建设者。

  就以原子弹来说,刘邓原来要将它们下马,是毛主席坚持搞下去的。到了1963年眼看要成功了,邓就出来跟核工作者说:“搞成功了,成绩是你们的,失败了,是我们的责任。”看来很谦虚,拆穿了是来摘桃子的。我们当然不能指望邓会在这篇文章中说这些。

  还有,这儿虽然提到了四三方案,但是尚未完工。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泸州化肥厂、沧州化肥厂、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第二化肥厂、四川化工厂、上海石化总厂等当然是非常成功的,但不等于1976年已经竣工投产,不等于这儿公布的1966年到1976年建成的生产能力数字中已经包括了它们。就拿四大化纤厂来说,上海的金山在1976年7月也只是部分试生产,1977年7月全面试生产,正式投产是在1978年,1979年验收。因此这儿提到的新增生产能力中没有包括在内。

  又如化肥,十三个大化肥厂在1976年基本上未正式投产,但是到了1977年投产的就有了七个。其他方面情况类似。本来1976年还是在爬坡阶段,尽管快要爬到顶了。到1977年我国就基本上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力即将建成或者进入扫尾阶段。四大化纤厂除了金山正式投产另外三个就是尚需扫尾的。对于文化革命带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把时间断在1976年是非常吃亏的。铁路有一部分是文革以前建设的,而1976年以后留下了大批快要建成或者已经建成但尚未正式投产的工程,它们却装作不知道,不于提及。

  就拿成昆铁路来说吧,就是在大跃进时开始建设的,后来被他们下马了。客观上他们大刮下马风,钢、煤等生产直线下降,引起了连锁反应,也没有能力修建不能不下马了。对他们这种做法毛主席历来是反对的。毛主席指出,把工业都下了就否定了大跃进。1964年由于独立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在1963年基本建成,大跃进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主席就明确地提出“成昆线要快修。”后来就开始了续修。不光铁路,其他工业和社会发展也存在大量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续建的事。

  周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到1974年为止,十年来——包括1965年,共建成大中型项目1100个。而现在它们公布的数字到1976年,多了两年,但少了一个1965年,建成的大中型项目是1570个,可以看到在这个爬坡阶段的后期,新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数量特别大。实际时间只差一年,却增加了470个。何况1976年还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可以预计,七七、七八、七九这些年份应该是大批企业竣工投产时期,另外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存在统计不完全,留有余地的情况。文革和第二次大跃进根本不存在什么夸大成绩的事,相反说话相当谨慎,成绩不说满,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除四届人大报告以外,文革及第二次大跃进还从没有比较系统地公布过成绩,四届人大也极简略。按这个趋势或者说按既定方针建设下去,到1980年正是国民经济协调,生产极其兴旺发达的年份。但是这一切我们没有完全看到。那段时期投产企业固然不少,但由于它们的七八年“大规划”的破坏,许多未能及时建成投产,更有一批企业被邓小平“彻底否定”了,有不少现在早已“地平线上不留痕迹”了。至于生产,1979年许多地方都在搞“文明生产”(即停产),1980年则是争五保四。财政则是连年前所未见的一百多亿元的大赤字,是据称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大地震那年的六倍多,“创造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好形势”。

  第三篇材料是在国庆四十周年为了展示建国以来四十年的成就而公布的。那是人民日报1989年10月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伟大成就(图表)》,内容如下:

  四十年里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炼铁4267万吨,炼钢3697万吨,水泥8006万吨,木材采运3025万立米,塑料166万吨,合成橡胶25万吨,棉纺锭1277万锭,化纤115万吨,金属切削机床6.6万台,汽车26.9万辆,水库总容积4504亿立米,采煤5.5376亿吨,石油开采2.2261亿吨,发电10573万千瓦,拖拉机12.2万台,化肥1422万吨,公路26.6万公里,铁路运营2.8万公里,电气化铁路6039公里,沿海港口吞吐量3.3262亿吨,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88年21538亿元,其中基建14880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4393个。

  另外还需要两篇材料。一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七八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主要是要它的1977年的生产数字。另一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主要是要它的1987年的生产数字。这两篇文章就不花篇幅摘录了。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五份资料公布的数字列一个表。比一比!由于新建竣工投产的企业当年不能全年生产,所以这儿和第二年,即1977年和1987年的生产量来比,看这段时期建成投产的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量中究竟占多大的比例,起多大的作用。

  见下表一:两大时期建设成就和效果对照  

651931659c71dad71d3994889db0539b.jpg  

c6979f7d2ef552bfdfccfbafe65e8bde.jpg  

f0f455e3f77a5e188c2c2bfb1abe16c3.jpg

1947ec2e0d7f935d4bebe4fc5679eb30.jpg

  其实即使没有上表只需作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到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取得了什么样的伟大成就,而它们上台后进行了什么样的大破坏。原煤、原油、钢、水泥、化肥、棉纱锭、铁路、公路都在绝对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后的1979年到1986年。铁矿石、生铁、汽车、拖拉机数据不全,但更应如此。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数据不全。 

  1979至1986年没有拖拉机生产能力的建成数,那是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只有大批拖拉机生产能力被买办精英摧毁的,而没有建设的。仅就产量看,还不到十年前即1977年的一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完全被买办精英破坏了。不批邓小平,就永远不可能有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大多数农民只能永远手工劳动。  

99ad8b4d0b3078fc0fd513f976008bc0.jpg

  1958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同年6月15日开始动工兴建,经过建设者们两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960年5月14日胜利建成,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于1961年正式交付运营,从此揭开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序幕。 

  现在来看1979年到1986年建成投产的生产能力与1987年的实际生产量的比例,——一般来说,生产量与实际具有的生产能力比相差不大而略小一些,所以这一比例反映了这段时期建设成功的生产能力占已有生产能力的比例情况。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时期兴建成功的生产能力只是实际生产量的零头。

  原煤只有13.5%,钢只有12.4%,水泥只有13.4%,铁矿石和生铁我们已经知道远远低于钢了,木材开采只有5.64%。而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就显然高得多。新建原煤生产能力占1977年产量的30.2%,比邓小平复辟要大一倍多。钢占59.9%,铁矿石、生铁所占比例当更大,大多数钢铁生产能力都是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水泥占51.3%,几乎四倍于后来。

  改开以后,到1987年原油新增生产能力好像要高得多,占59.2%。但是石油开采能力衰竭得比较快,所以理应有较高的新增生产能力以弥补衰竭的生产力。正是这个59.2%,使得我国石油产量长期徘徊,现在我国已经由石油出口国成了石油大进口国。而在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中,新增原油生产能力高达82.18%。看来不过比复辟高23%,但是不能这样比,因为1965年总共不过生产了1131万吨的原油,所以即使这些生产能力全部枯竭也不过1131万吨,正是这82.18%的新增生产能力使得我国石油猛增到1977年的9364万吨,一个大庆成了六个大庆,不少新的油田得到开发,全国石油产量猛增了六倍多。1978年又超过了一亿吨,但从那以后石油产量便嘎然而止,再也不肯前进了。

  在容易衰竭的石油开采能力上应该这样比,取开始年和最后年的中值,1965年和1977年的中值是5247.5万吨,7696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这个数字的146.7%,而1978年和1987年的中值是11902.5万吨,7936万吨新增生产能力只是这个数字的66.7%,远低于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一半。

  发电量好像也比较多,占34.7%,但国民经济电力先行,发电量理应该超前于其他工业增长量。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这个比例是65.2%,大大超出复辟时期。——这儿的百分比是以每万千瓦发电五千万度计算,即发电设备每年发电5000小时。在我国一般是这个数字。

  化肥生产是18.6%,不大也不算很小,但那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即将完成的一大批生产力竣工的结果。毛主席引进的十三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特大型化肥厂,到1977年竣工投产的是7个,还有6个没投产, 1978年可能投产了一个。

  据解放军报1979年9月27日《我国基本建设战线三十年成就辉煌》“它们是:四川金堂、泸天化、黑龙江大庆卧里屯、河北沧州、贵州赤水天然气化工厂、云南水嵩区天然气、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第二厂、辽宁辽河等化肥厂。其余五座:江苏南京栖霞山、安徽安庆石油、广东广州石油、湖南洞庭(岳阳)、湖北宜昌等化肥厂已基本建成,正在试生产。”另外还自己设计建设了一个特大型氮肥厂在1979年底建成试生产,那么在1979年以后投产的就有六个,仅这一项就有约180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占了1979到1986年投产的化肥生产能力316万吨的大半。何况还有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建设的一大批大中型化肥厂(比引进的要小)和小型化肥厂。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段时期建成的化肥工业不过是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一大批化肥厂的续建工程。而1966年到1976年建成的化肥生产能力竟然高达1977年产量的94.8%,就是绝对增长量也高达686万吨超出后来一倍多。完全可以这样说:不但在1977年我国的化肥生产能力几乎都是文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新建的。其实一直到1987年为止,我国的化肥工业仍然几乎都是这段被骂得狗血淋头、说成生产和建设遇到了巨大的破坏的时期建设的。这将有专文来论述。

  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所建的硫酸生产能力占1977年产量的73.5%,汽车67.9%,拖拉机84.2%,都表明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生产能力是这一国民经济大跃进时期建的。邓小平大概感到数字太低,太不像样所以就不拿出来了。

  前面已经说过,拖拉机厂只有被“彻底否定”的,没有建设的。而且我们可以看一下根据各年国民经济公报列的下表二:  

701a44d5888f604499041c3408a80023.jpg 

  可以看到:不是大减产,就是一篇混帐。据1988年公报生产拖拉机 5.21万台,比1987年增长40.4%,以此推算,1987年的产量只有3.71万台。可是1987年公报却说生产了4万台,浮夸了2900台,不然就是1988年没有增产40.4%。又以1987年增长量计算,1986年只生产了2.87万台,可是1986年公报却说生产了3.4万台比1985年只减产24.7%,如不是八七年夸大了增长率就是又浮夸了5300台。自从1980年全国推行包产到户后,农业机械化就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拖拉机开始减产。后来连年特大减产。1984年和1985年总算有所回升,1986年又大减产。它们发急了,就开始造假数字。这是他的老手法了。为了表明改革开放经济形势好,就夸大数字,到了明年,就悄悄地把今年的数字缩小,以表明明年还是大增产或者减产不是很多的。这种情况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本文只举这一例。按照他说的建国四十年拖拉机生产能力达到12.2万台计算,1986年如果只生产了2.87万台,那就是只利用了实际拥有的生产能力23.5%,绝大多数生产能力都空闲着。而且年年闲置。应该指出,我国的拖拉机实际生产能力本来远不该只有12.2万台,它们上台前,不少农机制造厂即将建设成功,或者已经建设成功,可是他一上台不少工厂就被他“彻底否定”了。究竟损失多少只有天知道。反正先破坏,后攻击,把农机厂和农修厂搞垮了,把农业机械化事业搞垮了,再来攻击1980年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空想。1979年拖拉机生产形势不能算好,许多拖拉机厂生产能力闲置或者建设停滞,但当年的拖拉机已经生产了12.6万台,可见实际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12.2万台。一直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年份拖拉机生产在三到五万台之间徘徊,2003年只生产了4.88万台。生产能力长期闲置甚至毁灭,而广大农民却长期还在用手工劳工,甚至“种田不用牛,人来拉”。 

  现在来看轻纺工业,79年到87年,建成的纱锭数字和1987年的棉纱产量数字比,为10.67,文化革命及其带来的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是11.94是复辟时期的三倍。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来有相当的基础,加上受棉花生产的影响,棉花受耕地面积的限制。不能苛求文化大革命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立起大多数棉纱生产能力,即使如此也占了很大的份额。而复辟时期即使连绝对增长数299.8,也大大低于“十年浩劫”时期的427。

  糖的生产能力达到38.5%,算是比较高,绝对量更是比以前高,这大概算是复辟时期唯一有所成就的。但由于1987年糖减产,所以实际还低于38.5%。而以前增长的生产能力占1977年生产量的40.7%,还是高于复辟时期。

  1986年没有公布化纤产量,从1985年到1990年都没有公布化纤产量。也缺乏建成投产的化纤生产能力数字。1966年到1976年建成的化纤生产能力看来只占12.2%,似乎很小。但是1987年我国具有的化纤生产能力实际上几乎全部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只是许多新的生产力到1976年还没有投产而已,主要是毛主席在1972年亲自批准的四个最大的化纤厂还没有投产。除此以外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国民经济大跃进,还搞了一大批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大中型化纤厂(比引进的要小)。而它们上台就不顾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许多企业尚未竣工,急急忙忙地搞起了他的大规划,引进了一大批石油化工厂,这些企业就是建成了也没有原料保证,结果不得不半途下马,又挤了已经快要竣工投产的四大化纤厂。

  再来看交通。“十年浩劫”即使根据被它们大大压低了的数字新建铁路也有9044公里。

  在毛泽东时代大致每年要修一千多公里的铁路。当然有多有少。三年大跃进修建了大量铁路,其中1958年修了2300多公里。1970年和1971年又超出了1958年。刮下马风的61、62年最少。

  而复辟时期呢?根据它们自己的国民经济公报数字,1983年只有601公里,1985年只有359公里,1981年和1982年居然没有明确的数字,1987年只有272公里。只有1980年和1984年上了一千公里。解放前名义上有21000公里铁路,实际能够通行的只有13000公里,也很破败,毛泽东主席留下了五万多公里铁路。八十年代始终停留在五万多公里。现在又是二十八年了,才达到六万多公里。

  新建公路通行里程只有2万多公里,只有“十年浩劫”的四分之一。邓上台后还是大肆鼓吹重视公路建设的,其效果就是如此!应该指出,解放前留下的公路不过八万公里,而且水平很低。毛泽东时代留下了九十万公里。但是这儿说解放后兴修公路只有二十六万六千公里,大概是把标准比较低的土公路排除在外了。大跃进的1958年仅一年就修了四十万公里公路,不能因为大多数是标准比较低的土公路就否定这一伟大成绩。真正改进公路铺设路面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开始的。一则水泥生产量增加很快,有了不少水泥公路。二则石油工业发展很快,有了大量的沥青,可以修柏油马路了。

  再来看看在建国四十年来建设中所占的份额。1966年到1976年建成的原煤、钢、水泥、化肥、纱、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行里程等生产能力,都超出和大大超出1979年到1986年。铁矿开采、生铁显然也更是如此,汽车、拖拉机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拖拉机所占的份额竟然高达68.5%,我国的拖拉机生产能力几乎全部是那段时期和1977、1978年建成投产的。1965年我国总共只有72599台大中型拖拉机,1979年为666823台,增长到九点一九倍远远超过公认的石油产量的高速增长。

  建国四十年除了这两个时期外,其余就是文革以前的十七年,1977年和1978年,以及1987年和1988年。文革以前主要是大跃进的成绩。1977年和1978年所有的成绩其实也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延续,是那以前建设的工程的完工。它们如果说起了什么作用的话,那么,在1977年就是把折旧基金收了一半去,使得一些老厂不能及时更新改造。由于那时大多数厂是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新修建的,老厂也有不少得到了扩建和改造,虽然一时还没有显出恶果来,但是时间一长总得更新改造,现在不是不少工厂老化破败却没有资金更新改造?而到了1978年它们就大规模地推行他的“大规划”了。从而使得许多快要完工的企业不能及时完工。

  1978年公报不得不供认:“当前基本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战线长,施工项目过多,人力物力使用分散,投资效果差。国家投资完成计划百分之九十五,但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只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只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二。……煤炭开采、轧钢、铁矿石开采、八种有色金属矿采选、纯碱、化学纤维、乙烯等二十六种没有完成计划。”

  可见5%的投资差额,影响了30%或18%的企业没能及时投产。这些未能及时投产的企业当然是第二次大跃进中建设快要完工的项目。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被邓小平的新建项目占去了。

  由于邓的“十年规划”当年破产,于是就提出了调整和缩小基本建设战线,但对于他们盲目上的大规划一点不肯下也下不了,而要硬着头皮继续上。他们都把眼睛盯着文革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项目。在“彻底否定文化革命”的狂叫下,许多中小企业快建成了被扼杀,甚至已建成投产的企业被大批摧毁,按邓的原定计划连鞍钢的两座大高炉也要“彻底否定”。可是这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呢?反而造成工业生产下降,加剧了资金原材料等的缺乏。除此以外他们还加紧了勒索。如:经济管理79年第二期《论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的经济本质》就大力提倡用一部分折旧基金去搞扩大再生产。另外邓又历来把地方性的中小企业看成包袱(毛泽东时代为了扶植地方工业和中小工业确实提供了不少补贴),一下子砍不掉,于是又和地方搞了什么“分灶吃饭”。可是这时中国的地方工业已经站稳了脚跟。邓本来是让地方工业自生自灭,结果地方上反而解脱了束缚,财政有了很大的盈余。甚至搞起了新的建设。邓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分了灶又要到地方来吃饭,增抽了这样那样的税。即使如此还是不能解决他们财政上的无底洞。  

663b875d5b63735fb22731fac4a92d59.jpg

成昆铁路——卓绝壮烈的英雄史诗【四】 

  而1979年公报也不得不供认:“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战线仍然过长,影响投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一九七九年虽然停建、缓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但年底在建的大中型项目仍有1187个。一九七九年大中型建设项目投产率只有9.7%。列入国家计划的34种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中,有合成氨、轮胎、化纤等17种没有完成计划。”

  到了1980年:尽管不得不停缓了一些项目,可是仍然“大中型项目的建成投产率,由上年的9.7%下降到8.3%。在列入国家计划的34种主要产品新增能力中有16种没有完成计划。投资效果不够好。”

  邓彻底失败了,1981年,陈云管经济,大规模缩减了基本建设,但是工业生产和财政收入、国民收入也大幅度下降。据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有所提高,列入国家计划的27种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除硫酸、塑料和原木采运3种外,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但是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却大为减少,按金额算少了13.1%。房屋建筑、原油开采、天然气开采、发电机组容量、棉纺锭、水泥、港口吞吐能力等都低于和大大低于1980年。可见完成的是极低的计划。未能完成的硫酸、塑料和原木采运就更不用说了。

  陈云缩减基本建设规模并没有做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效果,只是使得生产和建设都大幅度地下降。“陈云经济学”和邓小平的“大规划”一样破产了。

  经济研究82年第五期王琢的文章《发挥财政分配和银行借贷“启动器”的作用》就供认:由于基建投资总额压不下来,79、80年两年未把积累基金调整下来,造成了两年巨额赤字。而1981年陈云上台后,基建投资总额从1980年540亿元压减为380亿元,“这样大幅度压减基建规模,1981年财政收支还不能实现巩固的基本平衡”。(把财政赤字超过了唐山地震的1976年称之为“基本平衡”——即使如此还“不能实现巩固”。可是1976年是被称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年份,邓小平、陈云一伙真会玩弄词眼!)国民经济“潜在危险”并没有消除。原因正是重工业减产5%,使整个工业只增长4%,也导致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这又是财政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是建国32年来少有的。”(不知为什么少了“好形势”三个字)而重工业减产的主要原因,恰恰就是1981年提出“基本建设要退够”,狠压了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使得重工业市场容量骤降的结果,许多重工企业“吃不饱”和“挨饿”。积累率1981年虽然有下降。经济却并没有搞好。

  据财贸战线80.12.16.《调整经济必须压缩基建规模》说:

  重复引进设备严重,如:合成氨化肥设备进口17套,综合采煤机一次就引进100套,洗煤厂设备17套,水泥设备12套,棉纺设备8套,都是国内有生产能力,却还要从国外引进,或只引不消化,造成国内机械行业闲着无活干。

  基建规模这么大,虽从76年到79年新增固定资产1000多亿元,但生产增长速度反而下降。

  ……三中提出八字方针,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现有企业开三停四,生产上不去,对那些短期不能发生效益的工程却坚持不肯下马。引进的22项就是这样。从去年起已经看到,不仅“十个大庆”无望,22项中的许多项目上了也无料,但还是要上,继续干下去。一面说骑虎难下,一面却抢着签合同,致使经济结构更为畸形,造成整个工业生产速度日益下降,财政连年赤字。 在攻击了大跃进和三线建设为两次大冒进后又说:

  第三次就是1978年以“七八”方案带头的再次大冒进。这个以石油化工,重工为中心的经济结构,骑的是大洋马,搞的是无米之炊,其结果已如上述,是使国民经济失调更加加剧成了阻滞四化的沉重包袱。

  也有人说合同已签,设备已引进,不建设也得还本付息,而且设备不安装,势必造成损失,所以主张继续上。我们认为,上与不上,有个宏观经济效果的大帐要算,如果全部上马的话,除这些项目已计算的配套投资外,还要加上为这些项目服务的相应的各项事业和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处置三废等等投资,也就是说,除去已借的外资外,还需国家在这几年中再投入几百亿人民币……有人说“骑虎难下”,我们认为这个“虎”非下不行。

  解放前夕,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说过:“现时英美的统治者还是帝国主义者,他们会给人民国家以援助吗?我们同这些国家做生意以及假设这些国家在将来愿意在互利的条件之下借钱给我们,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家要赚钱,银行家要赚利息,借以解救他们自己的危机,并不是什么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1978年它们居然把西方遇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高利贷借不出去,说成是“现在西方国家钱多得用不了,要我们帮他们用。”拍帝国主义的马屁简直到了使人肉麻的地步。那一年为了搞22项,借了78亿美元外债。后来人民日报1983.3.18.文章说:“我国78年引进22项成套设备所负51亿美元高利外债,到82年底已全部还清。”可是这些企业建成了没有?一个也没有,大多数买来的设备还在露天中风吹雨打。而高额利息却已经付出去了。既然如此,就是要引进也不如到1983年再买,至少可以免除利息和设备腐蚀的损失。世界经济导报82.10.25.《使用外债的最佳办法》透露“为支付78年22个引进项目,我国借了60亿美元‘高利贷’,年利约15%,第二年开始还本,三年还清。这种借法就不够聪明。借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低利长期贷款也不尽善,一则配额有限,二者央求不已,简直非哭穷不可,三则带有苛刻的附加条件。”说他们是汉奸、卖国、帝国主义的走狗,真是一点也不冤枉他们。文革的大批判对他们实在还太客气了。如果不批判,那我国早在六十年代就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了,而且没有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大跃进,中国的经济比现在还要不堪。

  有人可能会说:“1979到1986年只有八年,而1966到1976年十一年。”——能够这样比吗?首先许多项目在年平均绝对量上都大大低于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十年浩劫”。

  第二:为什么不说文革是在1965年二亿三千万吨煤,一千一百万吨石油,一千二百多万吨钢,和六百多亿度电、一千六百万吨水泥的基础上建设的?而1979年是在经过文革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国民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生产量大大增加的基础上建设的。

  1978年,这些数字分别达到了六亿多吨、一亿吨、三千四百多万吨、二千五百多亿度和六千多万吨。如按照这个比例,79年到1986年生产能力增加量应该数倍于“十年浩劫”才对(实际在这段时间里应该把建设放在建设工期长的项目上,而少搞加工工业。如: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运输以及矿山、原材料、能源包括电力和煤、石油、天然气等)。更何况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虽然在1977年基本成功了,却还有一大批企业即将竣工还没投产呢!已投产的还有极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如水泥产量就可以轻易地超过一亿吨甚至超过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一位。正是由于邓“大规划”的破坏,使得这些企业不少都延误了竣工投产期。

  延误了竣工投产期却大大便宜了它们。正因为它们的投产姗姗来迟,后来就都记在它们的功劳簿上了。198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文章《我国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尽管远没法和“十年浩劫”比,其所说的成就,首先就是“十年浩劫”快要建成但是还没有建成的企业投产的结果。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拖延了工期,光30万吨的特大型化肥厂就有六个是1979年以后建成的,约180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占了1979到1986年投产的化肥生产能力的大半。还有四个大型化纤厂有三个拖到了八十年代才投产,一个尾巴一扫就是好几年,只有上海金山是在1978年正式投产的。“十年浩劫”出了大力却一个也没捞到。除此以外还有一大批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的大中型和小型化肥厂和化纤厂。把这些算上,投产的化肥和化纤不几乎都是“十年浩劫”的续建工程?尽管由于邓小平大规划的破坏,一九七九年大中型建设项目投产率只有9.7%。列入国家计划的34种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中,有合成氨、轮胎、化纤等17种没有完成计划。但是投产的化肥也高达82万吨,化学纤维8.3万吨。

  1981年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长寿维尼纶厂、南京烷基苯厂、山西朔县神头电厂、平顶山至武汉50万伏高压送变电工程等79个;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有湖北葛洲坝水电站2台17万千瓦发电机组、山东兖州矿区采煤300万吨的兴隆庄矿井、吞吐能力100万吨的天津集装箱码头等181个。1982年竣工的年产合成氨24万吨和尿素42万吨的安徽安庆石油化工厂、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基本上就是“十年浩劫”时期建设遗留下来的。

  铁路建设尽管受到了它们的严重破坏建设很少,却也揩了毛泽东时代的油。前面说过的人民日报81.7.17.《一些新建铁路》在说了“文革十年九条铁路干线建成通车”后又说:“同时还有一些新建干线的主体工程也已基本建成。有枝柳、京通、湘渝、南疆、青藏(第一期工程)。”

  “基本建成”就是说已经建成或快要建成,只是还没有正式运行,或还没有验收。验收了就记在邓小平的功劳簿上了。如枝柳线其实早在1978年12月就接轨通车了,全长885公里。京通铁路也是1979年2月建成通车的,全长870公里。1980年邓小平又一次宣布了正式通车,长度减为806公里。太焦线于1979年全线通车。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是于1979年 8月全线完成铺轨任务的。青藏铁路也是毛泽东时代建的,但是直到1983年,哈尔盖至希里沟段及茶卡支线292公里才宣布建成通车,1984年5月1日,西宁—格尔木铁路正式交付运营,以后青藏铁路就长期停建了,近来才重新上马。

  于光远组织林森木、周叔莲、戚名琛所写的《1977—1980中国的工业与交通》(人民出版社82年8月第1版)说:  1977年至1980年,化学工业主要产品特别是一些短线产品持续以较大幅度增长,……

  这四年中有八套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万吨的进口大型装置,先后建成投产;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套30万吨合成氨大型装置,也在1979年底建成试生产。由于这一批大型装置陆续投产,合成氨四年平均递增24.8%,化肥四年平均递增23.8%,产量在世界上都进入前四名之列。……这四年中新增合成氨生产能力,占1980年年底全国合成氨生产能力28%以上。化学纤维这四年新增生产能力比以往历年新增能力总和还多三成以上。1979年6月国家正式验收投产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主要生产合成纤维的现代化大型联合企业,设计能力年产化纤10.2万吨,高压聚乙烯6万吨。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化纤联合企业——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设计能力年产的确良原料聚酯和锦纶原料尼龙六六盐13.1万吨,如果全部抽丝织布,全国每人可得四尺;年生产聚乙烯、聚丙烯7万吨,用于加工塑料制品,可代替20万吨钢材或30万吨有色金属),以及四川维尼纶厂(设计能力年产维尼纶4.5万吨)大部分装置都已经在1980年投产。1977年,我国纺织原料中,化学纤维比重为7.3%,1980年上升到23%。

  ……为生产洗衣粉提供基本原料的南京烷基苯厂在1980年第四季度建成试生产。这个厂每年能生产烷基苯5万吨,相当于全国生产合成洗涤剂所需原料五分之三。过去烷基苯主要依靠进口,每年要花外汇大约4000万美元。

  具有七十年代水平,引进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在1978年第四季度建成,经过一年多精调,试生产,于1980年7月正式投产。1980年生产薄板88万多吨,比1976年全国薄板产量还多。武钢一米七投入生产,对改变我国轧钢工业落后面貌、增加钢材品种有重要意义。

  建材工业这几年重点抓了水泥厂和玻璃厂的建设。四年全部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中,新建和扩建的水泥厂共9个,玻璃厂3个。水泥和玻璃这两项短缺产品的生产能力,都有较大的增长。

  这几年冷藏库建设成就显著。特别是1980年,建成和在建的商业冷库共有430座,设计冷藏能力66万吨(其中1980年建成的冷库146座,设计冷藏能力共18.9万吨。)为过去历年建设的冷库冷藏能力的58.9%。全国解放至1979年底,我国用于商业部门冷库、冷藏船、冷藏车建设的投资平均每年约4千万元,而1980年冷库建设投资达3亿多元。

  ……但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两年,由于经济工作上左倾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清算和纠正,因此基本建设规模不但没有压缩,反而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下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1978年提出要建设120个骨干项目,并签订了22个成套设备进口项目,使建设规模又一次恶性膨胀。…………已经建了十年以上还没有收摊子的138个项目,……22个成套设备进口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占大中型在建项目未完工投资总额的34%,是建设规模能否压下去的关键。 这份材料实际上已经肯定了“十年浩劫”的伟大成就,承认1977年到1980年应该是大量企业纷纷投产,文革及其带来的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取得伟大成就的年份。可是却并没有作出这样的结论。对出于政治需要,在“大干快上”口号下另起炉灶另搞一套,搞了那个罪恶的大规划不予谴责,反而和所谓的左倾错误指导思想捆在一起,从而掩盖了右的实质。另一方面仍然大肆攻击什么“十年动乱”,大肆攻击地方性的五小工业恨不得一把卡死。唐山地震那一年,化学工业下降了1.2%,成了他们的话柄。 据资料卡片杂志1991年第17期《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变化》说:60年代中期用延期付款和中国银行外汇存款,花2.8亿美元从西方引进一些急需的石油、化工、冶金和精密机械等技术和设备。70年代前期,又用36.9亿美元从日本、西德、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引进包括13套化肥设备、4套化纤、2套石化、武钢1.7米轧机等26项技术和成套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等,为完成而后的几个五年计划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段话还算比较公道一点。问题是毛主席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没有什么变化。从五十年代的156,到六十年代的与法建交和引进,再到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是一贯的。建国以后我国从来就没有什么闭关锁国,更没有什么排外,只有帝国主义对我们的门户封锁,我们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立足于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它们的逻辑是:只要你不允许他们卖国,就不由分说,给你扣上一顶闭关锁国、排外的帽子。七十年代美国的尼克松到中国来、日本的田中到中国来,是由于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大建设,尤其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新的建设正在飞速前进,以及我们在朝鲜和越南打败了美国,国际威望大大提高,他们的政策变了。难道我们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也是什么政策变了吗?

  再拿出一份材料。

  据《工人日报》82.11.1.《南征北战三十年,汗洒神州绘新图》: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共完成了7400亿元基建投资,建成3600个大中项目和几十万个小型项目,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能力有了很大增长。

  新增煤炭开产能力4.8亿吨,钢铁生产能力3500万吨,原油开产能力1.3亿吨,港口吞吐能力1.4亿吨,发电机装机容量6100万千瓦,公路25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5万公里,城镇职工住宅7.5亿平米。

  “南征北战三十年”——那么这是说到1979年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和建国四十周年的数字比较。3600个大中项目约占4393个的82%,那以后十年建成的不过18%。还有的几十万个小型项目就不提了。它们的生产能力少数种类占了三分之一,一般占了一半或一半以上,有的占了三分之二,像小水泥甚至占到80%以上。小水泥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这将由专文来说。

  新增煤炭开产能力4.8亿吨,占四十年5.5376亿吨的86.7%。钢铁生产能力3500万吨,占3697万吨的94.7%(这儿的数据似乎有些问题,邓小平的账经常轧不平。宝钢第一期工程年产300万吨,已超过了差额169万吨,但无关大局,这已足以说明大多数钢铁生产能力是前三十年建设的)。公路25万公里,占266000公里的94%,铁路通车里程2.5万公里,占28000公里的89.3%。原油开产能力1.3亿吨,占2.2261亿吨的58.4%,如果按照取中值的方法计算,那就超过100%了,也就是它们上台后虽然石油产量长期徘徊,还是吃了毛泽东时代的老本。发电机装机容量6100万千瓦,占10573万千瓦的57.7%。港口吞吐能力1.4亿吨,占3.3262亿吨的42%。

  ——总之以上这些材料说明,建国四十年来,生产力主要是在前三十年建设的,四十年来生产力主要是毛泽东时期留下的。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建设的。

  众所周知,周总理在1964年的三届人大上宣布了毛主席的从1966年开始,分两阶段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方案。由于在文革的推动下,这一方案的第一阶段,即在1980年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按预定进展建设之中——它的建成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就是生产力上一个质的飞跃。中央工业由文化大革命前,主要靠大跃进建立起来的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变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对各地方来说,由于文革批判了刘邓的“高度垄断”、“条条专政”,其工业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了;而农村在学大寨中,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山林水田综合治理,又涌现了大批农业科技成就,而且整个农村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大门了。

  1975年初的五届人大中,周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方案,并且宣布了在1976年到1985年不搞新的大建设的承上启下的十年规划,到1977年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大致完成,自然还有一部分企业快要投产但还没有投产,整个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尚需协调和尽快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这是连文革后报刊都不能不承认的。这方面的资料很多,这儿信手举出三个。

  如:人民日报78.5.23.《实现工业现代化》说: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初步”两字用得非常恰切,说明尚待于完全完工收效。

  经济研究79年第十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认真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说:

  从50年到7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13.5%,同期美国4.5%,日本12.4%,西德6.9%苏联7.6%,我国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4.2%,同时美国1.9%,日本2.7%,西德1.8%,苏联2.5%。……我国机床拥有量超过日本、西德居世界第三位。我们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打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立足点。

  经济研究80年第八期《提高经济效果的几个问题》说  我们已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已经展开。一方面这个工业基础的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挥,一方面许多五十年代建设的骨干企业又迫切需要更新改造。

  ——这些话完全正确!符合我国实际。尽管这些文章照例还是要对大跃进和文革进行一番攻击的。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却大肆攻击文革破坏了经济建设、破坏了生产,并做出最最拥护四个现代化的样子,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大规划。  

07bc348804a4a69f4229db7705de8bcc.jpg

永恒的运十 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人民日报1990.1.11. 余秋里纪念周总理的文章《中流砥柱力挽狂澜》里说:

  (1969年)周总理指示抓紧研究:“四五”计划,……在方针任务的提法上,要与“三五”相衔接,明确写上:“初步建立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72年根据周总理和李先念指示并由总理亲自审批的“四三”引进方案,即用43亿美金在三五年内引进一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这个方案,国家计委于73年1月2日正式上报国务院,很快即由李、周审查同意,并报毛主席批准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批大规模的引进(第一批是“一五”156)也是打破多年来西方封锁禁运,发展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突破,通过引进这一批成套先进技术设备,我国兴建了26个大型骨干项目。这是周总理为实现“初步建立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四五”计划任务所作的重大贡献。

  这篇文章大致说明了文革是明确地按照毛主席制定的到2000年分两阶段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远景规划进行建设的。周总理当然是按照毛主席的方案办事的。

  事实上后来还从毛主席领导下在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里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前面引的人民日报81.7.17.《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中说到的:“这批引进项目,有不少是建得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经济效果。如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泸州化肥厂、沧州化肥厂、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第二化肥厂、四川化工厂、上海石化总厂等投产后三年左右即收回投资。……由于一批大中型项目陆续投产,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其实“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项目”同样甚至提供了更多的工业产值、工业产品、国民收入和上交的财政收入。

  八十年代财政上相当大的程度是靠地方中小工业提供的,前面引的人民日报1981.7.17.《一些新建铁路》、工人日报1982.11.1.《南征北战三十年,汗洒神州绘新图》、解放军报1979.9.27.《我国基本建设战线三十年成就辉煌》也说到了大批企业已经建成投产了,这儿再补充一些,该文又提到:“1976年建成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是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年产乙烯30万吨和相应的品种繁多的石油化工产品。……解放前铁路通车不到2.2万公里,复线800多公里,78年分别增加到5万公里和近8000公里。”以及建材工业等等。人民日报1979.12.7.《社论:统计数字一定要真实》透露:“工业企业从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六万个增加到35万个。”净增了19万个,考虑到淘汰了一些企业,实际上有二十多万个企业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新建的,老企业也大批得到扩建和改造。

  其他如:经济研究80年第一期《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承认:

  现在我国小型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据统计,1979年全国小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50.3%,其中小水泥占65.7%,小化肥占65%,小煤矿占38.2%,小电厂占8.9%。

  解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已建设了35万个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其中有一些工业企业现代化水平亦是七十年代中期甚至后期的水平。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就拥有3200亿元固定资产和3000万人的职工队伍。

  它们油水捞足了,可他们竟然还要攻击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是什么“烂摊子”、“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可惜取得的大量利税不能填补他弄下的财政上的无底洞。财贸战线1980.12.16.《调整经济必须压缩基建规模》说:“基建规模这么大,虽从76年~79年新增固定资产1000多亿元,但生产增长速度反而下降。”还有连年的财政大赤字,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切,直至现在大多数工厂垮架,严重的三农危机,中国经济真的到了崩溃的边缘。

  经济研究81年第二期《调整国民经济搞好综合平衡》薛暮桥说:

  ……为实现这个规划,就提出“十个大庆”、“十个鞍钢”、“十个开滦“等缺乏根据的计划,造成现在被动局面。……几年前钢材、煤、电、水泥、木材、运输等没有一样能够保证供应。不但经济建设的物资供应留着很大的缺口,生产方面的物资供应也留着很大的缺口,许多工厂由于供电不足只能“开四停三”甚至“开三停四”。建设供应不足挤生产,重工业供应不足挤轻工业,它们又共挤农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已经明如观火,可是还有些长期做经济工作的同志视而不见,使前两年的调整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这些同志又说,我们也主张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但是已经上马,下马要造成巨大的浪费,下马的浪费是很大的,但不下马又如何呢?按1978年决定上马的项目,它的后果不表现在1978年、1979年(这是大多还在做准备工作),而主要表现在八十年代初期,因为这时候才达到建设的高峰。1979、1980两年,我们两次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有许多大中型项目下马,但是这些项目的投资不可能完全减下来,已订购的机器设备还要付款,建设队伍不能迅速遣散。今年有更多的大中型项目下马,虽然可以节省大约200亿元投资,但所付的“下马费”将比前两年更多。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的项目,订购的机器设备如何处理,比国内的产品更困难。这种情况,还要继续三、四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调整的困难,这是我们前两年虽然下了一批建设项目,仍然出现大量财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但不下马,困难无法克服。只有决心下马,忍受几年困难,才能从被动转入主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引进项目,不但在建设时期是我们沉重的负担,既使建设完成,也得不到好处,甚至使我们更加困难。因为我国现在缺乏能源,交通运输也是短线。引进的二十二个项目,绝大部分不是增产能源,而是要消耗大量能源(耗油、耗煤、耗电)并使交通运输更加紧张,特别是宝山钢铁公司,几套石油化工设备,都是如此。化肥、化纤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如果建成以后缺乏原料(石油),缺乏电力,被迫停工,我们将用什么来对外国贷款还本付息呢?所以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成为我们的沉重的负担。迟下马不如早下马……

  前年原油煤炭很少增加,去年还略有下降,……这几年原油、煤炭不能增产,甚至下降,是前几年为求提高当年产量,采掘(煤炭)、采勘(石油)比例失调,寅吃卯粮所造成的。

  这个薛暮桥并不是好东西。他一样是无端攻击毛泽东时代的。在这篇文章里他又说:

  这些同志还有一套理论,就是过去二十多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10%以上,1977年到1978年达到14.3%和13.5%。1979年一调整,工业增长速度就降到8%,1980年又降到6%,今年又进行这样大幅度的调整,工业增长速度估计最多只能达到3%~4%。积累率降低,生产增长速度也下降,这不是已有事实证明了吗?实际情况怎么样呢?1977、1978年的工业增长不但属于恢复性质(1976年没有增长),而且有相当大的虚假成分。……

  这儿又是对文革及其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无端攻击。1976年在批邓的保护下,上半年经济形势非常好,只是遇到唐山大地震,下半年才遇到了重大困难。即使如此全年工业按照邓小平们的数字还有微小的增长,这是一个奇迹。可他竟然说1976年时可以不说唐山大地震,并称为没有增长,竭力予以贬低。还有既然从来不存在下降,1977年和1978年自然也不是什么恢复性质,而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大批企业投产及许多已投产的企业发挥了生产能力的结果。事实倒是1978年的增长率固然很不小,却由于邓大规划的破坏,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不少企业应该投产的没能投产,已经投产的不少没能达到应该达到的产量,国民经济不协调的现象不但不能缓和,反而更突出了。1963年到1965年,我国由于大跃进中建设的一大批企业纷纷投产,经济日益走向协调,三年平均工业增长达到17%以上。1977年到1980年情况类似,只应超过而不应低于的。1977年仅14.3%或许还是唐山大地震的影响, 1978年只有13.5%就非常不应该了。

  不过薛暮轿还是很可爱的,还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情况。他不是说:“过去二十多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10%以上”,这虽然是把61、62年它们破坏下造成的工业大幅度下降也“平均”在里面了,但至少透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我国的工业生产速度相当高。

  刘国光、沈立人等人也是这样:一方面攻击以前速度“有水分”,另一方面供认了“一些同志强调速度,是从政治上着眼,看到三中全会以来的平均速度似乎比‘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平均速度低,就坐不住了。”你看!“一些同志强调速度,是从政治上着眼”这话说得多么坦率!原来它们的大规划从来就不是为了什么四个现代化,而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似乎”两个字也用得很巧妙——低就是低,还有什么似乎不似乎的?

  本文比较集中地说了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是中央企业,可是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化革命带来的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的重要特点就是发挥了两个积极性,这将在其他文章中来说。

  附录:人民日报1986年3月26日《“六五”期间我国全民单位能源交通基本建设主要成绩对照表》

  为了使表对齐,我们把有的数字的小数点以下抹去了。  

7637528d986d24914dd59b60252160b7.jpg

  从这儿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这还是买办精英提供的经过他们篡改的数字。好些地方显然不合事实。但已可见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即文革和第二次大跃进时期,取得的成就大大超出了买办精英复辟后。其实这些成就还有不少是第二次大跃进的续建工程。新增原油开采能力似乎稍多些,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为石油工业的性质决定不能不如此的。即使如此时有产量还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谓“二五”时期是买办精英为了掩盖大跃进的伟大成就和掩盖他们下马风的大破坏杜撰的一个混乱概念。主要就是大跃进的成就。“五五”都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第二次大跃进的续建工程,就是“六五”也有相当大一批是被买办精英拖延了的续建工程投产,但港口吞吐量要大得多,相当大部分就是那个门可罗雀的宁波北仑港。 

  从这里可以看到,表一里说1966到1976十一年里修了9044公里铁路,绝对篡改了。在这个表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即使不包括1976年也合计有9422公里。

  其余大家自己思考。

     编辑:墨家之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