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金仲兵:王健林说的是哪“三驾马车”?

作者:金仲兵 发布时间:2015-08-30 15:29:1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腾讯财经--2015-08-29刊文:中国首富王健林如何看待中国经济http://finance.qq.com/a/20150829/016575.htm?tu_biz=1.114.2.3

  “王健林认为,如果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是稳定的,那么他认为中国经济依然是很安全的,没有问题的”---王还在谈话中提到“三驾马车”的概念,不过因为场合问题,所言宏观经济解读明显缺乏系统性,显得浮光掠影,欲言又止,从中很难得出正确结论。所以,有必要对其中关键词进行再解读。

  一、老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出口,费力不讨好的苦力活;投资,政府主导无效率;消费;行政主导无旁物。

  1、出口,分三部份:

  A、代工产品

  以两头在外的代工模式为支撑,中间的加工段,则以中国农民劳工为主体的人口红利所支持。随着中国人口政策的失败,人口断层的出现,人口结构不合导致的人口红利也随之消失,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

  受长期人民币内贬外升和国内经济通胀影响,同期用工成本逐年提升。加之 09经济危机来袭,导致大量代工企业外移,国内下游配套产业因此大量关门倒闭,导致工人大量失业、返乡。因为乡村已无处可归,于是出现再进城现象。

  此时部份地方出现了有人没法干、有活没有干的用工与就业相悖现象。

  B、资源产品

  因为中国经济产业等级低下,自改革而后多年来一直走粗放型和资源型道路,且一直以直接出口资源为手段和目的。

  经过几十年资源换外汇,虽然积累了国家财富,也损失了环境,而且巨量外汇还成为政府金融管理上的包袱。至今,部份独有资源如稀土,已几近枯竭,煤炭,则为日本存入海底做为战略资源备用。

  C、轻工产品

  中国轻工产品以作坊起家,以量产为主,以价廉为美,为人称道的“中国制造”,除了代工产品,当指中国本土的轻工产品。

  但轻工产品品质、档次和价值内涵明显不足,浪费了资源,却没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与代工产业一样,纯粹都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力活。

  总之,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最大,代工产业不张,轻工产品没有竞争力,资源受存量和危机影响市场萎缩,是出口导向停滞和失败的原因。

  2、投资,分两部份:

  A、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以政府计划和行政主导下的公共基础(铁路、公路、航空、市政、地产)、国有大中型企业(石油、化工、钢铁、煤炭)和事业性投资(教育、医疗、福利)等。

  前三十年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和财产公有制,所有投资全部是政府掌握,但运行效率低下,才导致了改革运动。后三十年虽几经波动,但国有经济、财产公有和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世纪之初的“国民之争”而后,改革左右摇摆不定。特别是借09经济危机后的政府救市之机,国有经济进一步被强化。

  不过,国家级大项目所拉动的上下游产业虽多,但其运行周期过短,边际效应凸显之后,所需高密度、连续性的后续投资无以为继,事实上已宣告政府投资救市行为的失败。

  与此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更趋失衡,现有经济体系在危机冲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不知所措,步入长期衰退周期,已成定局。进行二次改革,刻不容缓。

  B、民间投资

  中国建政后本来没有民间投资,改革之后,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仍然不大,直接借贷成本和灰色成本过高。需要时融资困难,不需要时却强行摊派。后来出现的民间投资资本,完全是民营经济通过原始积累,自食其力换来的结果。

  因为政策环境和经营理念的原因,民间投资侧重于急功近利的短平快项目(如被热炒的房产、煤矿、农产品、期货),不利于长期发展,却推动了热点领域的泡沫化,并返过来进一步危化了经济结构,形成恶性循环。

  C、房地产

  以走过了十年黄金期的房地产为代表,成为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青睐的经济热点,二者共同泡制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和毒药,然后与全体国民一起吞服。

  从当前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情况观察,房地产事实上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它既担负着投资的重任,也承担着部份消费的重任,在经济份额中已经成为与出口和行政消费等量齐观的三驾马车之一。这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成功”合作的失败样板。

  3、消费,分两部份:

  中国的民间消费长期被压制,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所谓“小康”生活标准,实际上就是以温饱型为理想。进行历史性对比虽然是一个进步,但国家善治从来都是以未来作为参照系,所以此标准早已不适合中国现状和发展要求。

  从全国情况而言,中西部的广袤地区竟然仍有不少人群尚未实现这一世纪之初的生存目标,可谓之国家治理的失败典型。这部份农村人群,没有任何温饱之外的消费能力,成为“拖累”国内消费水平的一个主要部份。

  近年来崛起的城市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渐渐成为支撑国内消费的主力群体,这也是被一些乐天派学者津津乐道的地方。但这部份显然不能代表整体中国国民消费水平的全部底色,大不了只是有待扩大的一抹朝霞。

  不过随着各种中产阶级同级税赋和生活成本的提升,要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制度性突破,已显得困难重重。

  与底层民众生存的逼仄和中产消费的不确定相比,以权力为主导的行政消费却以各种名义大行其道,几乎占据了国内消费的全部江山。多年来闻名的“三公”消费,即是其中主力,而这只是以“公”之名,行“公”之道。这正是“习八条”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从一大批以中高档消费为主打的餐饮(如俏江南)、娱乐企业(高档会所)的纷纷倒闭不难看出,行政消费不但支撑了内需,也导致了经济发展失衡和产业结构畸形。

  至于在公道之外的私道领域,众所周知,由权力形成的灰色经济产业规模,当丝毫不亚于“公道”经济,并且正在颠覆中国经济的整体态势,乃至社会稳定。这正是“打虎拍蝇”运动的二分之一原因所在。

  中国民间具有巨大的刚性消费需要,但苦于没有稳定收入,无法形成消费能力,更无潜力;行政消费过于强大,则倒逼着民间消费进一步式微。这样的内需格局,怎能长久?

  二、正常的三驾马车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真实组合,是:出口、房地产、行政消费。正常情况下的三驾马车,也是指出口、投资和消费,但每项当中所指对象明显不同。

  首先,正常情况下的经济大环境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私有为核心的财产制度、以有限责任公司为手段的现代公司制度、以服务型政府为代表的政经架构。

  由此而下,所形成的出口,当是以民营经济体扮演主要角色;所进行的投资,是民间资本自负其责;所形成的消费,是以国民生活型终端消费为导向和目的。

  不难看出,中国的三驾马车全被政府用权力夺了去,于是市场经济不活跃,民间资本既无规模,也无投资渠道,更无安全感可言,处于温饱线上的国民,无论如何也不会形成强大的内需拉动力。

  中国近期提出经济“新常态”,但提出的一些政策无不是目标太大,行政主导力太强,从中很难看出具体的核心内容和可操作的有效资源。

  结合本文主旨而言,改变三驾马车的非科学配置,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依赖,鼓励、支持和保护民营/私有经济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提升包括国民福利在内的整体消费和生活水平,增强内需在经济大盘中的权重比例,仍当是中国经济走出危机的终极方法和出路。为此,当然需要政府退出“运动员”角色,让位于市场法则的无形之手,回归服务员和裁判员本位。

  三、腾讯VS王健林

  本文结尾也“如果”一把:如果仔细看了王所设置的“如果”的前提条件,就会发现这是在若干年来以来的中国从来就没有、现在尚未见、将来也很难实现的一个“中国梦”,所以其推理结论也自然不可能存在。

  王是站在中国经济的宏观视角谈问题,这个“如果”用得很微妙:可进可退,应验了就是预言家,不应验则是因为“如果”没有到位。

  这就如同: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在众同学面前说:“如果我好好学习,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他却一直不努力,所以一直成绩不好。

  因果关系如此明了,但腾讯财经的这篇文章却不顾前提,借势发挥,得出“当世界上多数顶尖的经济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报以悲观时,(过去的数十年中,他们似乎一直都是如此),在这里摸爬滚打的实际参与者们却显得谨慎乐观”。

  这样自我预设,层层递进式的推理方式,完全是一种政治化的应景写作,其结论,应当推倒重来。因此之故,其文章价值除了继续灌输和放大中国梦的镜像幻觉,让人们继续在大国崛起的精神麻醉中安于现状之外,几无正能量可言。

  当然看得出,王健林确是谨慎的,被借题,当然也是无辜的。从市场角度评价,在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3%的增长率已属高速,所以王健林提出的经济增长率在5%以下,如果不是为了迎合权力而与经济下行的无奈现实进行愚民化匹配的话,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2015年8月29日星期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