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论泡沫本质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翻开历史看,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有着相似的演进路径:初期治,中期富,末期土地兼并两极分化,于是农民运动不断兴起,要求不外乎“均田免赋”。

  再回到现实,从财富虹吸效应到债务螺旋陷阱——前1%人群持有45%的全球财富,而底层50%仅拥有1%财富,结构性失衡下社会储蓄率每下降1%,资产泡沫膨胀速度加快2.3%;全球债务/GDP比率从2000年的246%攀升至2023年的356%,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速是GDP增速的2.8倍。

  所以,此时此刻,数字佃农正在呼应封建佃农,二者的命运交响乐不断交织上演。

  正所谓,“历史具有相似性”,相似之处在于既得利益者的盘剥本质,相似之处在于历史周期律的绝境陷阱。

  再进一步看,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数百年里,生产力喷涌发展,体量越来越大的同时,风险却也越来越大——从“羊吃人”到“智能吃人”,首先是人的异化风险;从“在地化的局域债务风险”到“全球化的系统债务风险”,“吃肉喝汤少给大众,系统风险留给大众”,“分配—风险”错位映照着的是阶级差别。

  正如《鱿鱼游戏》系列所描绘的:金字塔尖的1%在台上“咖啡红酒”,社会底层的99%则在台下“卷生卷死”。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从权力、金钱到学识,1%垄断了一切,甚至妄想垄断控制一切,巨大的阶级差别造成了社会的整体异化——不公不正、不稳不实。

  从消费能力塌缩到产能错配悖论——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徘徊在38%(发达国家平均55%),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实际购买力较2000年下降7.6%;全球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跌至75.3%,但资本品投资仍保持4.2%的年增长,形成21万亿过剩产能的“幽灵工厂”。

  从荷兰郁金香狂热到华尔街次贷危机,从东京地价神话到中国P2P狂潮,历史不断重演的不是偶然的疯狂,而是资本逻辑下必然的宿命轮回——1%总是在钢筋森林里建造纸牌屋,用明天的债务支付今天的账单,用大众的血汗浇灌精英的花园.....

  综上,可以得出一条鲜明的路径:发展的自我异化→社会的整体不实→泡沫出现与破灭。

  梳理前因后果,恢复事物本原:当人之道逆天而行,当人为造巨大差别,当人社会不公不实,泡沫必然就随之产生,不断化生。

  社会不实,泡沫必生,这就是泡沫本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