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历史在不断证明!毛主席的预判都是科学的

作者:寒牛出栏 发布时间:2024-08-10 20:44:12 来源:寒牛出栏 字体:   |    |  

  真理一直掌握在毛主席手里!

  1959年至1961年。

  这段时间,毛主席在研究政治经济学,读了很多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

  毛主席读书有一个特点,习惯在书上写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思考见解。

  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写了不少读书笔记,其中有一段见解,非常深刻、非常精辟、非常独到。

  他老人家精准预判到了,几十年后中国城乡发展的情景。

  毛主席是这样写的:

  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

  很不幸!毛主席的担忧已变成事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4096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

  其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十八个。

  它们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等。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过分膨胀,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大幅萎缩。

  一方面是城市的繁华,一方面是农村的萧条。

  一方面是城市的拥挤,一方面是农村的冷清。

  矛盾总是以不平衡的方式向前推进,导致今天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或妥善疏导疏通,那么就会积压成更大的问题,或发酵为棘手的政治问题。

  甚至会拖累整个国家战略的推进,打乱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危及国运。

  我这样讲,绝不是杞人忧天,绝不是危言耸听,绝不是博人眼球。

  因为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具有特殊性。

  农村是经济的蓄水池。

  农村是城市的大后方。

  农村是国家的战略缓冲。

  农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之根本。

  这也是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原因所在,国家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就是寄希望于能扭转广阔农村日益萧条荒芜的趋势。

  可以这样讲,没有农村,就没有城市。

  没有农村的供给,就没有城市的保障;没有农村的依托,就没有城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哺育,就没有城市的今天。

  城镇化是历史总趋势,但不是造成城乡发展失衡的理由,更不是造成农村日趋萧条的根据。

  为此,各种带有盲动性的城镇化,带有B削性的城镇化,应该暂停下来。

  要抽出精力和资源,努力把农村搞好。

  农村搞好了,城市会更好。

  农村搞好了,国家会更强大。

  历史在不断证明,毛主席的预判都是科学的,当年他老人家的布局都是理性的,真理一直掌握在他老人家手里,唯一的区别在于,历史检验真理的角度不同而已。

  有时候是以政治的角度,有时候是以军事的角度,有时候是以经济的角度,有时候是以工业的角度。

  有时候是以科技的角度,有时候是以教育的角度,有时候是以舆论的角度,有时候以文化的角度,仅此而已。

  这样讲,您同意吗?

  ​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