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来源:今日头条
【此文转载自姚文元所著杂文集《想起了国歌》第9页-1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
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领导干部要懂得人民的心,了解最大多数人民心里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忧虑什么,心中有什么喜欢,有什么烦恼,对工作有什么意见。广大劳动人民也要懂得领导上的心,真正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了解长远的和眼前的奋斗目标,晓得领导干部的心里话,领导有什么要求,有什么任务,有什么困难。两方面都了解了彼此的心,心和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这就叫心心相印。这心心相印,会产生伟大的力量,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
怎么才能心心相印?一个人心里想什么,是不能够直接看出来的。有人说,眼神的变化可以猜到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所以有人把眼睛叫“心灵之窗”,孟子也曾经从一个人的眼睛去看他的思想,所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且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有一定道理,眼神所能表达的究竟笼统而且有限,要完整地传达出一个人的思想活动,主要通过语言。群众的心,化为群众的话;领导上的心,化为领导上的话和各种文件,这样,就能够交流。因此,要心心相印,就一定要使上下通气:领导要不打折扣地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群众要不打折扣或基本上不打折扣地听到领导的意见。如果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那就不能做到心心相印了。
上情不能下达,在传达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时,重要方针政策时,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一竿子到底”的方法,使领导上的各种意见能直接同尽可能多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见面。这里讲一个“直接”,为什么要“直接”呢?因为层次一多,很可能打折扣,这是一种常识。经过的层次一多,一个人只听到一点点,可是这“一点点”加起来,等传达到群众那里,就可能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当然,在传达上级指示的人,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地把上面的意见传达给群众,如果以自己的喜恶来篡改党的政策,喜欢就多讲或讲过头,不喜欢就少讲或不讲,那是完全错误的行为。
下情要能够上达,就要领导上能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参加劳动,倾听群众的各种意见。光靠听汇报来分析情况和布置工作,是很不够的。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心里话,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研究这些意见,并把听到的群众反映和下面的汇报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上、下结合,就能够发现真理,也才能够发现真理。
然而要听到劳动人民的心里话,就一定要有一个虚心当小学生的态度,放下架子,向群众交心,征求最大多数人的正面、反面、表扬、批评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区别,找出群众的本质要求。要满腔热忱,真正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要把最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当作检查我们工作成绩和缺点的准绳。
《墨子闲诂》中有一句话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诸子集成》,第四册,88页)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做一个什么“君子”而去倾听人民的意见,但这里所说的“镜于人”,是有道理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心里话,是一面清澈的镜子,从中可以映出我们工作的伟大成绩,也可以照见我们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只要我们每时每刻不忘照这面镜子,就个人来说,脸可以洗得更干净;就工作来说,就能够根据群众的反映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有一位同志告诉我: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息息相通的感情。即使孩子不在她身边,天冷了,她会忽而感到孩子可能有毛病,心神不安;跑回去了,果然孩子在生病。我不知道他是否讲得过份了一点,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对于劳动人民,也应当有这种忧乐与共息息相通的阶级感情。能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民脉搏的跳动。如果有了这种息息相通的感情,那么,就一定能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上情充分下达,也一定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了解群众的欢乐和痛痒,和群众同甘苦,共呼吸,听到人民的心里话,使下情充分上达,做到真正的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干部和人民形成了这种关系,就如铜墙铁壁一样,是任何力量都摧不烂,打不垮的。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