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华:旗帜与荣耀一一记李际均将军忆抗美援朝战争
我曾有幸认识并专程探望过李际均老将军。我与老将军结识,并不是他在军队担任系列要职(38集团军军长、军委办公厅主任、军队改革办公室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之时,而是在老将军1997年退休多年以后。
这期间,我陆续读到了老将军出版的《军事战略思维》、《军事战略与战争实践》、《论战略》、《论战略文化》等战略学专著。读后确实打开了自己在战略学方面的许多认知误区。
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后,国内外有一股恐美惧美的思潮,甚至在学界和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公开发表一些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错误言论。值此之际,李际均将军发表的《抗美援朝战争战略遗产》一文,坚定捍卫了抗美援朝战争宝贵的战略遗产,系统地回答了这场伟大战争的实质性问题,读来让人有一种震聋发聩而又大彻大悟的感受。此后,我一直有与将军见面求教的渴望。
我于2009年10月退休后,参加了省军区原政委庄红军主持的一个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公益组织,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促进军地相关部门解决好抗美援朝纪念陵园的重新改造问题。我们除了向省省市有关部门积极建议外,我还带人去北京军事科学院进行调研。完成调研任务后,我特地专门联系了老将军,老将军欣然接受了我的拜访。
来到老将军的家中后,老将军待人非常谦和,他不仅步履稳健、思维敏捷,甚至仍保持着端坐如钟的标准军人姿态,真不像是一位已经75岁的老人。
当他得知我们此行是为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改造和烈士遗骸安置问题搞调研时,老将军赞扬我们这件事做的很有意义。特别是谈到志愿军遗骸安置问题时,老将军一改温和的面容,神态严肃地说,“目前仍有很多志愿军遗骸仍丢在三八线韩方一侧,这是那场残酷战争的一个很大的遗留问题!”
原来,老将军当年也是千千万万个跨过鸭绿江的祖国好儿女。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才16岁,在长春读高中还没毕业,就毅然报名加入志愿军。离家时母亲流着泪拽住他的衣襟不放,她颤抖着劝说,“你才16岁,太小啊,像你大哥那样大再走不行吗?”他掰开母亲的手说,“不行啊,敌人都打到国境了,咱们不能再当亡国奴”!他说,“我是从自己母亲的送别泪水中懂得了‘诀衣而别’的悲情含义!可以说,所有奔赴战场的战士都曾有让母亲无比伤痛过,这场伟大战争首先是中国母亲们的伟大!”说到这时,我见到老将军的眼眶开始发湿了,慢慢涌出了激情的泪花,闪射出老将军发自内心的纯真情感与人性光芒!
入伍后,他凭着在同龄人中的早慧与博闻强记,很快就在军师司令部先后当上了机要、侦察参谋,他说他在朝鲜战场上亲眼见到无数战友们的负伤和牺牲,“我们总算安全回到了祖国亲人身边,可是那些牺牲战友的遗骸仍丢在那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五十多年了,不论有什么理由,国家都该接他们回家了!”
当老将军听到我们为18万志愿军英烈规划了主题陵园,听到辽沈军地有关方面正在筹划改造烈士陵园、准备做好烈士安置工作时,又十分兴奋,表示他在北京也要积极呼吁军地有关部门促成这件事。他还应邀为我们这项工作题了字。
(上图为我们组织民间专家团队设计的主题墓园,下图为老将军题字)
当我谈到当年读他的《抗美援朝战争战略遗产》那篇文章的感受,还有对当下社会上对这场战争的种种谬误时,他顿时愤慨了起来,老将军给我拿出了一本他担任顾问编写的《我们见证真相》一书。这本书都是由亲历者和资深研究者撰写的,67篇文章中就有老将军那篇重磅文章。他说,我们这些亲历者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不仅有责任站出来驳斥那些搞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谬论,捍卫共和国的旗帜与志愿军的历史荣耀,更是要让我们年轻的后代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
他说,“我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还亲自研读过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毛泽东发给彭德怀及志司的所有作战电报和重要军事文件,切身领略了毛泽东、彭德怀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驾驭这场战争的高超的指挥艺术。他说这场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当前,“面对美国在台海、南海及周边不断升级的挑衅活动,我们不仅需要加速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更需要发扬我军在抗美援朝时期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勇气”,我们军队“要找回五六十年代令美国人害怕的精神”。我注意到老将军讲出最后那一句话时,他深邃的眼眸里闪出了无比坚毅和自信的光芒!
当我得知老将军抗美援朝时期曾在原39军115师司令部工作时,我问他认识不认识我的岳父,时任115师343团参谋长汪明德?他说当然熟了,“我当年在115师司令部当小参谋,汪明德曾经是我们115师司令部很有名气的老参谋,而且他的实战经验丰富,我初写战法学术文章时,还把稿子拿给他看,他总是很热心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李际均在朝鲜战场)
老将军是从朝鲜战场开启自己的军事学术研究生涯的,直至晚年仍没有停止对这场战争的深入思考。他认为,这场同世界最强大的美军作战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科学的发展。他说,这种来自实战的经验思维越丰富,后来总结的理论思维就越深刻。
当我们又谈起他的老师长,115师师长王扶之时,老将军又兴奋了起来。他说,这场战争还为我军煅造了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王扶之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他不仅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更有忘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王扶之担任343团团长时,在志愿军首战云山战役中担任阻击任务时,曾先在龙头洞指挥全歼了美军骑兵1师5团B连,后又顽强阻击企图增援云山的美骑兵师第五联队,毙伤敌四百多人,有力保障了云山阻击战的胜利。因为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首次全歼美军的一个整连,故彭总亲自颁令嘉奖343团,王扶之团长也一战成名,并很快就出任115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
他回忆说,“王扶之仼代师长后,每次作战都把师指挥所设在尽可能靠前的位置,但前线条件简陋,师指挥所只能设在临时搭设的掩蔽部里,掩蔽部多用圆木做房屋骨架,屋顶搭上一些秸秆,再覆盖二、三十公分的土,但美军飞机来空袭时,只要周边发生航弹爆炸,指挥所内部就像筛糠式的落下一层尘土。”
(王扶之师长在坑道内指挥作战)
“有一次,代师长王扶之正在指挥所的地图前口授作战决心电报,突遭美军飞机来袭,一颗炸弹就落在指挥所的顶部附近,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指挥所内的设置也被爆炸气浪冲得一片狼藉,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捂住脑袋、紧急避险,原来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国内大报记者更是惊恐万分,一下子就钻进桌子底下“潜伏”了起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炸,王师长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巨大勇气,“他站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当他打算继续口授命令时,却发现身边的参谋怔呆着不再动笔,才挥动手臂指着那位参谋说,快记!那位参谋迅速返过神儿来,王师长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一字一句地完成了师的作战决心命令。”
王师长这种忘我无畏的气魄,给了部属们极大的鼓舞和影响,大家迅速各就各位、恢复了指挥所的常态,“那位大报记者也悻悻地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李际均说,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恐惧是人的生存本能反应,何况是没有战场经历的记者。”
过了不久,王师长又有一次更为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1952年8月,部队正在临津江以东进行阵地防御,部队也修筑了坑道阵地,师指挥所就设在一个叫梨木洞的地方。8月2号,美军B一26轰炸机对我防御阵地进行狂轰乱炸。王师长正在师指挥坑道内研究情况时,美机投下的重磅炸弹直接命中坑道,将坑口炸塌,王师长等7人被深埋在坑道里面。
(志愿军挖掘坑道照片)
师里一面组织挖掘救援,一面向军和志司报告王扶之师长被埋坑道内几无生还可能的消息。彭总得知后急令抓紧救援,“就是牺牲了也要挖出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他的夫人曾毅当时也在师直工作,得知情况后哭得死去活来。
在大家都认为毫无生还希望的时侯,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惊奇发现大石缝里有两只苍蝇飞进飞出,他认为这说明坑道里面仍有空气,师长还有生还的希望,于是又组织力量拼命挖了起来。在坑道炸塌38个小时后,终于挖开了坑口乱石。
可遗憾的是,坑道内的人民日报记者刘鸣等四名同志牺牲了;万幸的是,王师长、作训科苏盛轼副科长、陈志茂参谋三人获救了。他们三人当时正处在坑道一处三角地和石桌边,因此才有一定的空间支撑,并赢得了生还的机会。
“当王师长等三人被抬出坑道时,现场一片欢腾。但在不远处的曾毅夫人已经哭的神思恍惚,心如死灰!当王师长的担架抬过来时,一位同事跑去告诉她,“曾毅,老王获救了,他还活着!”曾毅根本不相信地说,“你们别哄我了,棺材都备好了,老王早死在里面了!”说玩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有位师领导见状后,马上伏在王师长耳边说,“老王,曾毅不相信你活着,还在哭你呢,你给她摆摆手,让她看到你还活着!”“这时王师长的眼睛被黑布罩住,腿部被砸伤,人虚脱的实在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吃力地摆了摆手。曾毅这才确信自己的丈夫真的还活着,一下扑上去拉住了丈夫的大手,这才破啼为笑了起来。”
(左为115师作训科苏盛轼副科长、中为王扶之代师长,右为陈志茂参谋)
亲眼见到这一幕的李际均感概地说,“我军那一代优秀将领,都是经历无数战场生死考验的幸存者。王扶之当团长参加平津战役时,就率领343团最先突破天津城防,又最先把战旗插上天津城楼,当他自己的大腿被子弹对穿后,仍在前沿坚持指挥,直到部队突破后向纵深穿插后,才被硬抬下去抢救治疗。
他到朝鲜战场后,每战都坚持深入前沿,对敌情了如指掌,做到缜密布署、成竹在胸;作战中对各种复杂局面,都能判断无误、果断处置。他感慨地说,“部队跟着这样坚毅自信、又有超常组织指挥能力的师长打仗,总是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眶又一次湿了,他动情地说,“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开国第一战,又是在王扶之这样杰出的指挥员(1969年至1975年王扶之任总参作战部长)身边工作,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对我军旅人生的影响,还有他指挥我们师打胜仗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和英烈们,还有这场战争所激发出来中华民族自强、自尊、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
听着老将军动情而又淸晰的回忆叙事,不仅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还受到一次国家历史与安全战略观的深刻教育感悟!
回来后,我们积极履行建言献策的责任,但推进这项工作也是时有波折。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归问题,省市政府也大大加快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改造的工作进程。
2014年3月8日至2022年9月4日,共有8批8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并将烈士遗骸隆重安置到重新改造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
记得2014年第一批烈士遗骸回归后,我还专门给老将军打电话报告,老将军说,他在电视上已经看到国家在沈阳迎接烈士遗骸的隆重场面,话语中仍难抑激动的心情,他说“烈士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应该享有这样的最高荣耀!我们终于可以告慰志愿军烈士的在天之灵了!”
(滕建华写于2023年春节)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