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持久的毛泽东热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中红网北京2022年11月10日电
按语: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8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谨以重发此文,寄托我们对这位捍卫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杰出旗手的深切哀悼!
张全景老部长在家中接受中红网总编辑江山的采访。(中红网布铁威摄)
张全景老部长在家中接受中红网总编辑江山的采访。(中红网布铁威摄)
张全景老部长在家中接受中红网总编辑江山的采访。(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北京2017年4月19日电(江山、布铁威)
中红网编者按:毛泽东主席逝世至今已四十年了,然而国内外涌现的“毛泽东热”却越来越高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伟人去世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会不断出现对他的崇拜和追捧?有识之士解释说,这是伟人的思想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一直在人间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毛泽东思想具有如此伟大的作用?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今又有什么针对性与现实性?2016年12月,中红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特地来到中组部原部长、中共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同志的家里,进行了长谈,形成了下面的三篇访谈录。
那天,中红网记者走进张部长家的客厅,只见一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马列、毛泽东著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书籍。在四个沙发中间的三个小几上,摆放了三尊毛主席雕像。可见张部长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已经融化到了自己的生命中。江山首先向张部长汇报了2016年 11月3日下午,由中红网主办的《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六场),由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给人们讲述的毛主席和老红军张思德的交往,毛主席名篇《为人民服务》是怎样诞生的。在讲述过程中,张部长不停地点头,表示肯定和赞许,脸上始终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双方的对话,就这样在祥和的气氛中开始了。
中红网:张部长,您好!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叱诧风云的领袖人物,可以说数不胜数。可是,为什么偏偏毛泽东能跨越历史门槛,去世40年了,还能一直被人们如此深切地悼念着、怀念着、想念着,不由自主地引发出阵阵的“毛泽东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全景:归根结底,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和导师,有其独特的魅力。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产生的“毛泽东热”,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是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的尊重。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的一些文件,终于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引用毛主席语录的频率特别高。这给基层群众公开地、合法地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与崇敬,撑开了政治空间,也就是给中国社会广泛的“毛泽东热”提供了政治条件。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从国内到国外,终于形成了经久不衰的“毛泽东热”。可以看出,“毛泽东热”就是当代中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毛泽东本人和“毛泽东时代”的怀念和追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朴素诚挚的情感和衷心的爱戴,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人们借助学习毛泽东思想,来反对腐败、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这和新时期党中央倡导的新理论是一致的。这种追忆怀念,很快成为一股席卷大江南北的民间情结。
毛主席逝世这么多年,海外“毛泽东热”如今也在持续升温。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西方学者,愈来愈多。英国著名学者约翰•列农曾撰文感慨:“世界上,深受中国领袖毛泽东影响的人,数以亿计。很多国家的人民在某种意义上,把毛泽东作为他们的精神图腾。”美国学者施拉姆直言不讳地说:“一百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美国的罗伯特说:“全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说我们是纸老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毛泽东无愧于世界级领袖,‘毛主席热’在中国内部乃至国外不降反升现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美国人应当研究他的思想精髓。”美国前军官、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他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不等式:毛泽东>马克思+列宁+斯大林。”
一些西方学者大胆地摈弃意识形态之争,对毛泽东的世界历史贡献,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们给予毛泽东的评价,甚至超越受益最大的中华民族的某些学者们所给予的赞誉。施拉姆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也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尽心血。毛泽东个人出色的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
纵横四海,处处皆见毛泽东的思想。在英国、日本、委内瑞拉、朝鲜、缅甸、巴基斯坦、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美国、罗马利亚等等,都在争相研究毛泽东及其著作,处处可见毛泽东带给这些国家人民的影响和震撼。
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众多海外媒体包括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环球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韩国的《每日经济》,朝鲜的《朝鲜日报》,法国的《回声报》,英国的《经济学家》,俄罗斯的《地球回声》,奥地利的《新闻报》等等,都对毛泽东进行了纪念和高度评价。可以说,“毛泽东热”超出了国界,在全球光芒四射。
中红网:是的,毛泽东思想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纪念、缅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些学者和民众,正在重新审视和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认为毛主席就是“人民的伟大领袖”、“伟人中的伟人”。
张全景:是的,毛主席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思想是一把克敌制胜的宝剑。毛主席最伟大,也最闪光的地方,是他的思想,深化到了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整个人类命运关照的层面。而他的战略战术,则达到无数政治家无法攀及的高度。“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人民性,贯穿于他的一生,尤其是在他创立的毛泽东思想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核心价值。开国大典那天,毛泽东一声带着浓重湖南乡音的“人民万岁”,在中国政治太空中留下了永恒的铭刻。历史不会误读为,这是他对“毛主席万岁”的礼节性答谢。因为,这是一位千古不遇的盖世领袖,抒写在沧海桑田之间,惟一不可尘封的治国恒言;也因为,在他深邃的思想中,“人民”才是人类社会中,惟一配称“万岁”的概念。毛泽东思想代表的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利益,维护的是公平正义,居功至伟。其人性的光辉,使其人格魅力镌刻永恒。
现在,人民群众在对现实的观照中,在对“人民性”的寻觅中,一种怀念在民间复活了。全国各地,学习纪念毛主席的活动,高潮迭起。这不是纯粹的“追思凭吊”,体现的是对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感情。这是在怀念一个时代,怀念那个“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虽然集体贫穷着,却可保证你充满集体优越感的时代。持久的毛泽东热,就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说明了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胜利的伟大,说明了毛主席至高无上品德的伟大。
中红网:刚才,你从国内外的广阔角度,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在国内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人印象深刻。您看,从历史的角度,该如何分析呢?
张全景:你提的这个角度很好,回顾历史,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把握规律,把后来的事情办得更好,决不能以回顾历史之名,歪曲党的历史,污蔑党的领袖,否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毛主席在这个舞台上活动了55年,而且是历尽艰辛打基础创大业的55年。饮水思源,毛主席是掘井人;树下乘凉,毛主席是栽树人。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铭记他的丰功伟绩。
怎样认识建国后的前30年的得失,是正确对待历史,正确对待毛主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正确认识毛主席领导,新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绩,这是正确评价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有人把这30年说得一无是处,是完全错误的、毫无根据的。这30年虽然有失误,有挫折,但那是在探索过程中,违背毛泽东思想发生的问题,毛主席发现最早,改进措施最有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很快得到了纠正。
对建国后的前30年发生的错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来分析,特别要认清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初期,很多事情没有经验这一客观情况。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并不为尊者讳,长者讳,我们正视犯过的错误和失误,但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观点,来认识和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个别和一般的界限。从当时国际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评价领袖。在中国,如果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就和前苏联一样。我们的国家要进一步繁荣富强,必须维护毛主席光辉形象,高扬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红网:2016年11月,我们中红网在组织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讲述毛主席的故事系列活动中,请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的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给大家讲述了毛主席和老红军战士张思德的交往、毛主席的名篇《为人民服务》是怎样诞生的故事。十多年来,石小庆多次到陕北与延安,专门调查张思德的战友、警卫班长、副班长等,深入了解毛主席与张思德的交往,挖掘出来他们交往的十个故事。
其中第十个故事,就是张思德烧炭的事。张思德是烧炭的好手,那天他进去挖碳窑的时候,正挖着的炭窑,突然塌了,张思德把别的战友推了出来,自己却被土给埋在了里面,光荣牺牲。当时,延安的社会部、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几个部门联合通知,张思德就地掩埋。后来毛主席知道张思德牺牲后,很难过,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不应该!”毛主席还说,当天晚上要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来,一是要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是要搞口好棺材,三是要开个追悼会,我要讲话。
为什么毛主席要坚持当天晚上把张思德运回来?因为那时候大山里的狼很多,当天晚上不运回来,很可能狼就会把尸体吃了。那个烧炭的安塞县石硖峪在大山里,距延安的枣园有七十里路,警卫战士硬是连夜用马把张思德驼了回来。后来,还专门开了追悼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我们都要像张思德那样,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我们不管谁死了,都要开追悼会,让全国人民都团结起来。
张全景:你介绍的这些情况很好。在令人难忘的延安岁月,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军学习的名不见经传的张思德,成为他“为人民服务”精神瑰宝的第一个载体。建国后,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平凡的楷模雷锋,成为毛主席在和平年代倾力铸造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极顶。毛主席一生都在告诫他所创立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是其唯一的也是全部的宗旨。他一生都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主席时时刻刻和人民心连心,张思德就是人民的一员。毛主席与全国人民心连心,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人民群众将毛主席视为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就是说共产党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虽然短短只有五个字,其意义深刻。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唯物史观是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完全、彻底”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群众,对待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地位、名利,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毛主席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无论大事小事,毛主席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张思德是警卫团的一名普通战士,毛主席与一名普通战士的深情,正是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深情。
中红网:张部长,您家里的马恩列斯著作很全,也学了很多,请问您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有什么高度概括吗?
张全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述可谓数不胜数,我用“三言两语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哪里学起呢?马恩全集原来是六十卷,现在新出的是七十卷,目前尚未出齐。列宁全集已全部出版。毛主席的著作只出了五卷选集,以后重印了四卷,还出版了建国前、建国后的文稿,算起来也不少。我们要抓住要领,从基本的著作学起。
“三言”,就是列宁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两语”,就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来的翻译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恩格斯讲,马克思一生有二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概括。
“一句话”,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根据这个精神,从选学基本篇章入手,认真学习。
中红网:张部长,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概括,言简意骇啊!请问,你学习毛泽东思想,有些什么体会呢?
张全景:我看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一生的二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学习列宁主义着重点是继续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当前应特别注意学习《帝国主义论》,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人民观”,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懂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观点,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宗旨,这也是我们与历代封建王朝、资产阶级政府的根本区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执政党长期面临的重大考验。前苏联失败,脱离群众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5年,又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深刻、完整地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成为党的宗旨最简要、最精辟的表述,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说:“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完全、彻底”的态度和满腔热忱、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群众,对待工作,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毛主席在苏区的时候就讲,“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兵民是胜利之本”。还提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毛主席时刻放在心上。张思德和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做的一个高度的概括。
中红网:我们最近请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给大家讲述了毛主席和老红军战士张思德的交往。张思德1915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1942年2月开始给毛主席当警卫战士,到1944年9月牺牲,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两年零七个月。他不仅为毛主席站岗,还曾和毛主席一块儿光着脚踩着泥种菜浇水。所以,张思德的为人,毛主席非常了解。
张全景:张思德烧炭去世的安塞和开追悼会的枣园,我都去考察过。张思德的老家我也去过,在四川省仪陇县。他和朱老总都是仪陇人。仪陇人很骄傲地说,我们这个县,虽然比较穷,但是我们这里有“两德”,一是朱德,一是张思德。我去的时候还比较早,当时给张思德专门修了纪念馆,还有朱德故居陈列馆。毛主席和张思德二年零七个月的交往,共同生活和战斗,生动体现了领袖与人民、领袖与战士的无限深情。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1942年,中央成立警备团,负责党中央的保卫工作。警卫一连班长张思德因个子大、身体好,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他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各项工作都很出色,毛主席很喜欢他。张思德的去世就是因为烧炭。因为陕北那个地方很冷,中央要准备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解决与会代表的烤火问题,决定在安塞烧炭过冬,用青杨杆树烧成木炭取暖用,烧成木炭就没有那么多的烟。在我们家乡,最好用的是枣木炭。用枣木烧的碳,它没有烟,火力又很强很旺。烧炭就是搭好窑洞,把木材放到里边,再点燃。因为西北地区石头山并不多,大多数是土山。张思德就是进去修那个窑,结果窑塌了。张思德把战友推了出来,自己却牺牲了。毛主席和张思德,体现了领袖和人民的关系。
中红网: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长篇讲话,形成了《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不仅这么说,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你怎么看待毛主席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张全景:我们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那篇文章就能看出来,毛主席从党的历史讲到现在。首先是讲,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接着讲到“完全,彻底”,是完全为着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里边又讲到司马迁写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接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现在越看越觉得《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越深远。现在,“为人民服务”成为了我们党的宗旨。党章中明确写着,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一文,就是领袖对人民认识的升华。
为了一名普通的战士——张思德,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一个正式的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枣园我去过,东边高一点儿,下边是一个广场。那天,参加追悼会的有1000多人。在追悼会上,毛主席讲了一个多小时,还送了一副挽联。挽联上写着:送他人温暖精神不灭,为人民服务生命永恒。
开完追悼会,秘书把记录整理好,送毛主席审阅。他提笔在文章上写下“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延安《解放日报》刊出了这篇讲搞。在之后党的七大会议上,“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有763个字。2004年,张思德去世60周年的时候,我去过好几个地方,开会时都讲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
中红网:正如张部长所说,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战士,然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一个普通战士之所以引起领袖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毛主席始终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一边。
张全景:是的。由于毛主席始终一贯的人民观,他号召共产党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他对人民投入了深厚感情,赢得全国人民最热烈的拥护,从而使得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为最终战胜敌对势力奠定了客观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程证明:凡是成功和胜利,无一不是依靠群众取得的;凡遭受失败挫折,无一不是脱离群众的恶果。离开人民群众,我们寸步难行。我们要从党的历史实践中,加深对党的宗旨的理解。过去战争年代,我们实行的是供给制,提倡的就是不图名不图利、不为名不为利。当时毛主席说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群众保护党员真是尽心尽力。敌人来扫荡,群众都是竭力保护住在这个村的干部或党员,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党的组织、保护党员干部。我们的党员也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牵扯连累广大群众。比如刘胡兰,刘胡兰的家乡,是山西省文水县,和武则天是一个县。山西汾酒杏花村离那里很近,我亲自去看了。敌人的铡刀,就摆在那儿,先问她:“你说不说?”她说:“不说。”不说,敌人就把她按倒躺在铡刀上,刀口紧挨着刘胡兰的脖子。又问她:“说不说?”刘胡兰还是不说。敌人把刀按下去了,铡死了刘胡兰。毛主席也为这个姑娘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些人造谣说:刘胡兰是出卖组织才死的。这纯粹是胡说八道。和造谣狼牙山五壮士是一样的。狼牙山在保定易县,我也去考察过。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宣传、报道这些英雄的事迹。
我退下来后,专门搞党的建设研究,很崇尚这些英雄模范,就到这些地方搞调查研究。前几年还去了山西兴县黑茶山,那是叶挺、博古、王若飞等牺牲的地方,现在修了一个四八烈士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后来经多方协调营救,国民党将叶挺他们从重庆放回延安,坐的是美国飞机,美国的驾驶员。结果那天阴天,驾驶员分不清方向,飞到了黑茶山,撞到了山上。据说这是国民党的特务做了手脚,在飞机临起飞的时候,他们上去把高度表和方向仪都调整了,等飞机飞到延安上空,高度表和方向盘都变了。在下面欢迎的人,包括毛主席,光听见飞机响,看不见飞机,飞机一响就过去了,再也没能回来。于是,就对解放区各县发紧急通知,要大家积极搜索,看看有没有飞机降落,有没有我们的这些同志。到了第二、三天的时候,在兴县那里发现了失事的飞机和同志们的遗骸。
战争年代,我们能打胜仗,能取得胜利,就是靠人民的支持。1936年夏季,赣粤边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设法把大米、食盐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同志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动人的《赣南游击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大家看,陈毅同志在江西写的《赣南游击词》,把人民说成是我们的亲爹娘。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刘新潮和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争。以后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先后有800万军队,有先进的装备,但由于人心丧尽,结果在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土崩瓦解。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淮海战役中,山东就有好多人做支前工作,人民群众用小车一直推到了江南。淮海战役,我军50多万人,蒋介石60多万人,我们为什么能够打败他呢?因为蒋介石运输完全是靠他的部队,我们运输的、抬担架的,还有好几十万民工呢,再加上后方支前的,人就更多了。我们家乡属于山东北部,全村推磨碾米、做军鞋,都是纷纷不断地送到前线去,支援淮海战役啊!
中红网:张部长,您如何看待现在我们党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我们现在学《为人民服务》有什么现实意义?
张全景: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特别是现在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最大的危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永远不能变。如果改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大目标,追求个人私利,这是很危险的。我们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助长了某些人一切向钱看。我过去讲话,多次批评过“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有的人不择手段,贪污受贿,追求物欲,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理想丢了,思想变了,问题就来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实际上是疏远了。
中红网: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王明富回忆:1955年毛主席给身边工作人员上的第一课就是《为人民服务》。
张全景:我们共产党,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除了人民的利益,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利益。这个观点什么时候都不能变。党的宗旨不能忘,人民不能忘,理想信念不能忘。共产党靠什么起家?靠什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又是靠什么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那就是人民的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为什么拥护我们?因为我们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所以,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能变,特别是十八大六中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也是要解决好这个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克服党内的不良作风。中央讲的“四个全面,八个不准”,都是为了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改善与群众的关系。
谢谢中红网的采访!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链接:人物简介:张全景,1931年12月生,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唐乡姚屯村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1946年2月参加革命,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平原县六区小学教员、校长,中共山东省聊城、德州地委工业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中共山东省德州市委副书记,德州地革委政治部副主任、党的核心组副组长,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组织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党务组组长,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三处处长,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5年4月至1988年2月,任中共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1988年12月至1991年2月,任中共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1年2月至1994年10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94年10月至1999年3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99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9年至2000年,任全国“三讲”教育联席会议负责人。2000年至2005年,任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是中共第十三至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间基本上都从事组织工作,无论是资历还是组织工作经验,都深受从事组织工作同仁的敬重。从中组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他谈到之后的退休生活,讲了四句话:学习为主,调研为辅,适度锻炼,继续贡献。
撰写的主要文章有:《农村要致富,必须建设好支部》、《沂蒙巨变看党建》、《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吗?》、《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学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毛主席是抗战胜利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等。主编有《干部人事工作概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论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中国吏部研究》等书。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