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马克思主义学者究竟讲什么“理”?
——四谈对“资本”本性的认识
我中学对数学课非常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课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做证明题“因为”、“所以”必定要有逻辑联系,才能有正确的论证推理,否则推理过程必定有错误。学过数学的同志可能都有深刻体会吧!上大学时我又学过“形式逻辑”。这门课程讲推理的三段式,大小前提必须是正确的又符合推理规则,推理出来的结论才是正确的。如果符合逻辑推理的形式,而大小前提的内容其中之一是错误的,必定推不出正确的结论来。其实,一个人讲话、写文章都存在逻辑推理,不仅要求推理形式正确,大小前提内容也必须是正确的。笔者大学毕业留校后,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深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和文章中严密的科学的逻辑推理所叹服,也成为自己写文章的榜样,同时也用这种方法评价他人的著作或文章,而且发现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包括公开发表的著作、文章中违反逻辑推理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
最近朋友发来一篇刊登在《当代经济研究》2022年第5期上的文章《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与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秘书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以下简称该文)因最近非常关注“资本”问题,且已经写了三篇谈论《资本》本性的文章,所以仔细阅读了全文。读后,确实感到作者不愧是国内当今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大家,其对马克思关于“资本”本性的论述相当熟悉,对笔者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有极大的帮助。但把马克思“资本”思想应用到当今社会现实中来,就出现了许多错误,特别是逻辑方面的错误。不是讲科学之理,而是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逻辑错误之理。因此提笔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评论对该文的看法,并四谈对“资本”本性的认识。
该文长达16000字,分为三大部分即:
资本的特性:资本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二、资本的历史作用及是否终结?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如何约束和引导资本。该文第一部分引经据典,论证马克思“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历史关系”的思想。笔者认为,论证资料丰富、推理正确,也给笔者许多启发。问题出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其逻辑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历史作用”从特称判断扩展到全称判断吗?
形式逻辑在谈到判断的类型时讲到其中一种对立判断即全称判断(所有的S都是P)和特称判断(有的S是P)。这两大判断不能混淆。该文的第一个逻辑错误就是把马克思的特称判断当做全称判断了。
该文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资本”的历史作用及终结问题。文中说:“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中,既批判了资本的野蛮性,揭示了其历史局限性,也根据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充分肯定了资本的历史作用。”然后该文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对资本主义产生的高度评价和列宁的论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做出过迄今为止的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的最高的评价:“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列宁也指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证明了它的历史暂时性,说明了它瓦解和向高级形态转化的条件和原因,——但这些矛盾决不排除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也决不排除它与从前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起来的进步性。”且该文又引用马克思另一段论述说明“三个有利于”的历史进步作用。马克思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引用马克思的这些话说明“资本”的历史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马克思讲“资本”的历史作用是有条件的,它不是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时代,不是资本主义自开始一直到最后灭亡。而只是指资本主义上升的历史阶段,是和它所否定的奴隶制、封建制相比。《宣言》高度赞扬资本主义的六大功绩特别是对生产力的极大促进作用。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以下黑体字为笔者所加)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列宁也说,它和“从前各种经济制度相比起来的进步性。”马克思所说的“三个有利于”也是指“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用形式逻辑语音讲就是典型的特称判断。
但是,该文讲完“三个有利于”思想后,在第2个小标题“资本的终结”之后马上讲:“终结资本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还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存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基础,资本就仍然能够发挥它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尽管这种文明作用就像用鲜花遮盖了血腥。”该文讲“资本的终结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要害就出在后面这句话:“只要还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存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基础,资本就仍然能够发挥它的‘伟大的文明作用’”。说白了这句话就是说,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只要还存在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对历史发展、对生产力促进的“伟大的文明作用”永远存在。这不显然把马克思只是讲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相对于封建制对生产力起进步作用扩张到资本主义从始至终的整个历史时代吗?这不典型地把马克思的特称判断篡改为全称判断了吗?
同时,该文这里也反映了其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无知。资产阶级或者说“资本”之所以起进步作用,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初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从促进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了。所以无产阶级要革命,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在《宣言》第一章中也讲得明明白白。《资本论》第一卷结尾马克思说,剥夺者被剥夺(该文也引用了马克思的原话)。为什么要被剥夺?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了。此时何谈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资本论》时是如此,100多年后的现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难道不是如此吗?笔者2020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帝国主义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进步发展的最大阻力与障碍》,其中讲了六个方面:第一,两次世界大战是对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破坏。第二,二战之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事业发展的罪魁祸首。第三,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事业艰难曲折发展的根本的外在原因。第四,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危害性。第五,帝国主义把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发展军事武器扩军备战极大地消耗地球资源和阻碍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第六,帝国主义是当今世界冠状病毒泛滥蔓延的深层次根源。该文如此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于不顾,篡改马克思的思想,为当代帝国主义歌功颂德,目的是为他第三个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这种错误的“全称判断”作为大前提再进行逻辑推理,能推出正确结论吗?
二、偷换“历史时代”的科学内涵,再作为论证的大前提,这是科学推理呢?
形式逻辑原理讲,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在使用同一概念或判断时,不能犯偷换概念或判断内涵的错误,如果使用同一概念或判断,偷换了原概念或判断的科学内涵,由此推出的结论不可能是正确的。该文就犯了偷换概念和判断科学内涵的错误。
该文第三部分一开始引用了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9月29日一段谈时代的重要讲话:“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段话无疑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指明的这个时代究竟是什么时代?《共产党宣言》讲得清清楚楚,是“两个必然”的时代,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时代。用对立统一规律解读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时代。对立统一包括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尽管今天距离《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多年了,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时代特征始终没有改变,但总的趋势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列宁曾经说,社会主义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历史时期,用这句话也可以概括当代这个世界的特征,也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历史时代,这是对马克思指明的“历史时代”的正确解读。
然而张文引述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之后,解读“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时说:“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并存”的时代。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当代世界当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时代,但仅仅是并存吗?为什么不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性即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绝对性呢?用矛盾双方的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性代替二者之间的绝对的斗争性,难道不是偷换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时代”的科学内涵吗?张文用这种偷换“历史时代”的科学内涵的错误的“历史时代”的含义再作为论述现实问题的大前提,能推论出科学的结论吗?
按照笔者对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时代”的解读,以实现“消灭私有制”为根本宗旨、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应该主要考虑如何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共存、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而是应该如何与其斗争,发展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政治制度如何最终战胜之。固然这个“战胜”过程极其艰巨伟大,但回避或离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绝对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历史时代”,而是抽掉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灵魂,使其变成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的理论。其实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也并不承认它们与社会主义永远“并存”,它们时时刻刻在与社会主义“斗争”,用武装侵略和和平演变力图把社会主义从地球上完全抹掉。该文这样做的目的实际是说,不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共存,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要与“资本”共存,也要引进“外资”,促进“资本有序发展”,由此要把中国变为帝国主义的永久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三、还未得到实践检验和科学论证的观点能够作为新的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吗?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人们认识客观历史不可能都能够获得真理。人们获得一种新认识之后,如同一个新的数学定理或物理、化学定律提出后,要经过逻辑论证和实验证明,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之前,是不能作为推出新的结论的大前提的。这都是科学发展史的常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如此。列宁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能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观点,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新的不平衡现象和哲学理论论证和证明的结果。然后才能为实践提供新的推理的逻辑大前提。所有才有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有些大人物也会提出新的判断和认识来,但这些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论断是不能作为论证、阐发新的论点的大前提的。但是在该文中却出现了这种现象。举两例:
第一例,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家知道,这个命题是某个大人物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他说,计划是手段,市场也是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也同样道理。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这个逻辑推理本身就有错误。计划、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运用。讲到这里是正确的。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就不是手段,而是体制。手段可以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结合起来,但体制要么是社会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体制,它怎么能够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呢?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唯心主义概念,如恩格斯批判杜林时所说,如果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中,那哺乳动物绝对不会长出乳腺来。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不仅把劳动产品推向市场,而且把劳动力和土地也推向市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是典型的“资本”运行方式。要求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就是要求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而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核心的“社会主义”。如果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体制中劳动力和土地推向市场,那么这就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该文中却仍然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论证当代中国也要利用资本,为资本的所谓“有序发展”大开绿灯。该文的第三个大标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如何约束和引导资本。”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证自明的所谓“客观真理”“公理”,并以此为大前提,所以证明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再继续论证“社会主义为资本开绿灯”的结论能是正确吗?
第二例,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社会主义看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同时指出,这个历史阶段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列宁、毛泽东特别重视马克思这一思想,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之后,特别强调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建立初期的情况制定了各种确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和策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原苏联建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各项事业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成绩极其显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原苏联解体,中国的社会主义也遭到许多挫折。但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竭力歪曲和否定原苏联和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极其辉煌无比的巨大成就。国内某些权力者和知识分子也跟在国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屁股后面跑,指责苏联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搞早了,超越时代了。他们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倒退到“私有制”阶段,于是就提出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实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所有制”的理论。这个理论刚一出笼,老百姓就称之“是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个理论目前经常成为某些官员和学者不证自明的公理、定理。并以此为大前提论证中国改革走私有化、市场化道路的必要性。该文也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作为“公理”和大前提。以此论证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的“三个有利于”作用,发展所谓“社会主义经济”,能是科学的推理吗?
四、使用“资本”的含义,前后不“同一”,怎能推出科学结论呢?
现实生活中往往一概念有多重含义。形式逻辑中要求同一文中概念推理必须遵循同一律,也就是内涵等同。不能在不同的含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进行推理。“资本”概念不是马克思的独创。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庸俗经济学家都使用这一概念,但他们都把资本看做“物”。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实现了根本变革,从资本是“物”的观念转变到“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笔者在《把资本看做“物”是历史的倒退》一文做了较为详细的阐发。张文第一部分大量摘引马克思的原话证明的中心论点也是“资本不是物,是社会关系”的思想。既然张文的中心思想是谈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如何对待“资本”问题,那么整个全文尤其是谈到现实问题时也必须在“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含义上使用,如果直接或间接把“资本”仍然看做物,或者赋予马克思“资本”思想的其它含义,那就是偷换概念,就是违反形式逻辑中概念的同一律原理。
但是非常遗憾,该文这里就违反了概念使用的同一律原理。如资本运行过程中确实有生产资料、机器等物的要素。但这些要素只是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可以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但该文使用了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的“资本要素”概念。张文中说:“必须区分资本和资本要素”,那么什么是“资本要素”呢?张文说:“资本在其具体形态上,它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要素,表现为具体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那么这个概念究竟是指生产劳动中的“物”的要素,还是“资本”中的雇佣劳动者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含义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呢?
如果“资本要素”是指资本运行过程中的“物”的要素,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中也必须有”物“的要素。也必须加大对“物”的物质投入。这里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资本要素”的概念。“要素”前边加“资本”二字形成“资本要素”这一概念完全是画蛇添足。如果“资本要素”重点是强调“要素”前面的“资本”二字,那就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张文紧接着说,要“加大对资本要素的投入力度”,那么这里是强调加大对“要素”的投入呢,还是加大对“资本”这种剥削关系的投入呢?显然这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这正是该文的要害所在。目前官媒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即“资本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这句话典型地表明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不是物,是生产关系”论断的否定和倒退。该文不敢直接了当宣扬“资本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这种赤裸裸地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于是使用“资本要素”的概念,似乎既是指“物”的要素,也是指“资本主义关系”的含义。借这个含糊不清的概念难道不是偷换“资本”内涵和“生产要素”内涵的科学含义吗?其目的还是要把“资本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观点偷偷塞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资本”内容之中,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为“资本”的所谓“有序发展”大开绿灯,大唱赞歌。如该文所说,社会主义要“将各种积极因素汇聚成实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磅礴力量”,其中就包括“资本要素”,“在深刻认识资本特性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重视和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主义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注意:这里多次直接点明“资本”就是“生产要素”。这难道不是直接偷换“资本是社会关系”的科学含义吗?与作者第一部分论述的“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的论点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吗?难道不是违反形式逻辑中的概念、判断的同一律吗?第一部分如此论述马克思的“资本”思想还有什么意义吗?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
所以该文做出结论:“这就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要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要健全立法、严格执法监管。同时,也要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要充分发挥资本要素的潜力,给予资本要素在投入、运营、产出、收益保护等各方面的可靠保障,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清亲政商关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加大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主动性,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在此基础上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改善我国生产要素治理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该文真是太高明了,通过对“资本要素”概念的变戏法似的变来变去,最终又回到社会主义要促进“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实则是促进“资本”发展的荒谬结论上来。
笔者写过一辈子的文章,也看过一辈子的文章,不仅钦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著作、文章中的严谨的科学论证推理方法,也为我国思想理论战线上相当多的优秀论文包含红色网站刊载的杰出论文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所折服。但不能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是,当今许多知名的头衔甚多的理论大家、专家、教授、博导、权力者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却逻辑推理极其混乱。该文就是这样一篇典范性文章。笔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忘记或丢失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追求“客观真理”的使命、本色,而奉行“权力真理”的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观念,自觉不自觉地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扮演了可耻可悲的角色。
欢迎作者和其他同志反驳和批评指正!
2022年7月18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