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重视“实践导向” 让科研工作者勇做源头创新的“挖井人”

作者:聂祚仁 发布时间:2021-04-19 10:29:40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光明日报编辑部:

  你好!

  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光明日报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系列报道,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欧阳钟灿院士关注到光明日报的系列报道后,致信贵报编辑部的信,他呼吁“广大院士同仁和搞学术研究的人,都来为科技界破除‘四唯’尽一份绵薄之力,鼓励更多的‘张跃明’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我看后深表赞同。“破四唯”,科研人员评价应该重视实践导向,让高校科研工作者勇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栽树人”和源头创新的“挖井人”,把国家需求和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到生产一线去建功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依旧存在诸多“卡脖子”的情况,芯片、高端轴承、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需要从源头创新来解决这些难题,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等诸多产业也在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艰难爬坡。高校不仅是学科和人才的聚集地、育人的高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科研人员尤其是高校知识分子,身上承担着为国解忧、产业报国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对于欧阳钟灿院士信中提到的当前科技界“人才评价体系僵化单一,论文指标导向明显,最尴尬的是产业化成果在职称评审中不被学术圈认可”的问题,我也觉得很有必要改变,老一辈科学家和更广大的知识分子身上,是有这种科技报国和产业报国的热情和使命感的。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以史为“镜”,中国从一穷二白昂首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创新报国。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从1960年建校伊始,北京工业大学就试行半工半读的“前三后二”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学好理论基础,后两年深入工厂企业边学习边参加生产劳动,最后半年进行“真刀真枪”毕业设计。这种既注重打好扎实理论基础又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北工大探求真知灼见、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更是鼓励科研人员走向经济主战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比如1981年学校就成功研发出了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P-801单板机并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中国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里程碑。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北工大人总是着力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寻找研究点,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高精尖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张跃明团队能从全国高校科研工作者里脱颖而出,得益于学校“实践导向”的传统和良好氛围。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

  近年来,科技界也一直在探讨人才评价体系“破四唯”后如何立的问题,张跃明的创新事迹可以给出启示:“实践导向”,既符合新时代国家对创新的需求,也有利于破除现在学术界搞“学术圈子”“盲目追求论文数量”“SCI论文崇拜”等现实问题。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其人才评价机制能否由“论文导向”转向“实践导向”,这是一个值得科技界和教育界认真探讨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迫切希望高校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贡献更多的力量,北京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学校设立专项奖励鼓励成果转化,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职称评聘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张跃明就是由此从副教授破格晋升了教授。

  论文最大的价值最终是服务于生产实践。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乐于看到更多热衷于到生产一线搞创新的“张跃明”被社会了解、被国家认可,他们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栽树人”,也是源头创新的“挖井人”,更是新时代推进和实现科教融合、产业报国的主力军!

  在此,我借光明日报此次组织的讨论呼吁:院士同仁和高校同仁继续携手共进,在新时代重视“实践导向”,引导科研人员回归报国初心,不盲目跟随国外学术热点,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以高校学科为特色、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主体的专业化技术转移平台,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职称评聘开设“绿色”通道,鼓励更多的高校科研工作者乐于去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栽树人”和源头创新的“挖井人”,为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创造出更多的创新优势!

  聂祚仁

  2021年4月18日

  (聂祚仁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