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藏族村落的绿色蝶变

作者:记者欧灿 陈典宏 张放 发布时间:2021-01-29 09:50:5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对口帮扶甘肃省武威市下十八村,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双赢——

藏族村落的绿色蝶变

  【新闻回放】2019年8月,习主席在甘肃考察期间,深入草场林场和生态移民区调研,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习主席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爰有南山,叠嶂层巅,番儿仰止,呼曰祁连。形踞乎天柱,势压乎边关……”沿青藏高原北缘,巍峨绵延的祁连山脉横跨甘肃、青海两省,俯视着河西走廊。

  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湿地……祁连山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养育了河西绿洲,孕育了丝绸之路,构成了我国西北地区不可替代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9年8月,在这条绵延800公里的苍茫山脉下,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统帅心之所系,官兵力之所往。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官兵对口帮扶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下十八村,坚持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两手抓,帮助群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山披绿装、河水澄澈、群众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祁连山脉,山高野阔。

  这里阻隔了沙漠和戈壁,确保了“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和“中华水塔”三江源的生态安全,是数百万人赖以生活生产的“母亲山”和“生命线”……

  然而,过度无序开发和人类活动干扰,曾让这里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一次次拉响生态安全警报。

  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整改。经过一段时间强有力的整改整治和修复,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成效明显。

  2019年8月,习主席实地察看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轨迹。

  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短短10个字,道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也为祁连山下的贫困群众指明了发展方向。

  “习主席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也启发我们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确定退耕还草还林和种植绿色经济作物的结对帮扶思路。”亲历了祁连山生态整治修复的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部领导介绍,多年来他们对口帮扶下十八村,始终注重引导村民保护当地生态。

  “这些年,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下十八村村委会主任马文毅说,过去,村民进山取砂等行为时有发生,随着部队帮扶和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大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3年前,下十八村周边的矿场、选煤楼接连被爆破拆除。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部队官兵来到村民中间,把象征着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帮助离开矿场的村民发展绿色经济。

  记者采访时,这里牛羊圈养,绿色满山,甜脆豆、莴笋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在部队的帮扶下,越来越多村民从绿色经济中受益,通过实践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记者实地踏访,亲身感受到巨大的观念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下十八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驯马场上,马儿的嘶鸣声此起彼伏。在村民郑现荣看来,这是奔向新生活的欢歌。

  2019年8月,习主席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实地了解马场改革发展和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郑现荣在电视机前看到新闻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养好马、保护好这片绿地”正是他近年来最关心的两件事。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为驱逐匈奴,就曾在此屯兵牧马。今天,这里依托总面积达300多万亩的草原、耕地、林地,通过多样化经营,正在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协调发展。

  “过去靠卖羊维持生计,自己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宰一只羊。”几年前,郑现荣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牛羊养殖为生,但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日子过得很拮据。

  怎样才能另辟发展之路?曾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的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干部蔡亚巨调查发现,生长在这里的岔口驿马是我国稀有的名马良种资源,稍加训练即可成为姿态优美、骑行平稳的走马,在西藏、四川和青海等地销路很好。修建驯马场,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致富。

  没多久,部队帮助修建的砂石驯马场,出现在下十八村。郑现荣率先“吃螃蟹”,开始集中精力驯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驯出一匹好马可卖5万元,郑现荣找到了致富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驯马专业户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感谢解放军,他们是我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郑现荣说。

  站在大草原,远眺祁连山,习主席曾提醒当地干部,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转型。

  几年间,官兵与村干部轮流为“养殖大户”马子武做思想工作,不仅向他宣传环保理念,还邀请农业专家为他讲授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马子武逐渐接受生态转型理念,由“养殖大户”变成“种植大户”。他改种高原有机蔬菜甜脆豆,不仅保护了生态,更富了口袋。

  “刚开始确实有点想不通,但现在看到草长高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付出很值得。”尝到甜头,看到希望,许多和马子武一样的牧民放下牵牛绳,拿起了锄头。

  下十八村党支部书记杨永钢欣喜地说,通过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封山禁牧圈养、停办矿山等措施,祁连山正逐渐恢复生机。

  屈指数年,一道绿色屏障重现眼前,原先山坡上的一块块“伤疤”重新长出绿色的“皮肤”,下十八村所在的乡镇有了“绿水金强河、流金打柴沟”的美誉,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青山碧水、蓝天白云带来的生态红利。

  绿色,象征着希望

  下十八村村口大棚里,翠绿饱满的甜脆豆长势喜人。采摘、清洗、装箱……50多岁的村民辛积成忙得不可开交。

  “过去散养牛羊,不仅对草皮破坏很大,而且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辛积成娓娓道来,“如今改种甜脆豆,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品相好、饱满度高、原生态。”来自山东潍坊的菜商吴学恩对当地甜脆豆评价极高,连续5年来村里收购豆子。甜脆豆远销至数千公里外的上海、湖南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走出大山,走出草原,离不开四通八达的路。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帮助村里修建柏油路后,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一时间,村口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货车,下十八村的高原有机蔬菜远销五湖四海。

  “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长,老百姓致富的光明大道也越来越通畅。”四级军士长徐善峰是该部的一名驾驶员,他说,军车驶过的地方,处处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村民杨富贵在该部战士杨伟民的帮助下,搭建起下十八村电商平台,将村里的特产白牦牛肉和高原有机蔬菜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有形的路+无形的网”带动了不少村民致富。

  该部援建的火石沟小学里,村里的孩子们茁壮成长。从入学开始,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绿色,象征着希望——习主席视察甘肃后,从下十八村到整个祁连山脉座座村庄,当地群众对走出一条绿色环保的致富路更有信心了。

  距离下十八村100多公里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防护林面积一天天扩大。

  驱车进入林场,一块写着“国防生态林”的巨大石碑跃入眼帘。2019年8月21日,习主席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来到这里考察,勉励大家“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武威驻军扛起锹镐,为八步沙林场建设数百亩国防生态林。如今,梭梭、沙枣、红柳等沙生植物扎根在此,形成一条牢固的隔离带,阻挡着风沙侵蚀的步伐。

  狠下决心,重点整治,综合施策,全面推进——在这场生态文明建设硬仗中,祁连山下军民整改整治的决心更加坚定,保护环境的行动更加自觉,绿色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景也将更加美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