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莫有“官瘾”,要有“事瘾”

作者:刘奇山 发布时间:2018-02-27 08:50:20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为国为民谋事干事,乃为政之大德。共产党的干部,更要有“工于谋事”的担当

  鲁迅先生在《学界的三魂》中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嬉笑怒骂之言,将那些深染“官瘾”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清代野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光绪年间,有一个叫张传声的人,花钱捐了一个地方候补道员。由于当地还没有职缺可补,此君就按捺不住了,每天早上洗漱过后,穿上官袍,戴上官帽,演练起道台大人升堂办公的“好戏”来。如此“官瘾”,不禁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苦,为的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官袍加身,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史载,南宋嘉泰元年,新任湖州刺史杨长孺去拜访父亲杨万里的老友芮辉。吃过早饭,杨长孺带着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从刺史府出发,鸣锣开道,好不威风。为显示权威,杨长孺故意绕道而行,直到中午才到达芮辉府邸。这种做派,就是对“官瘾”的生动写照。

  “官瘾”的产生,源于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可谓封建主义的糟粕。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头脑中官本位思想难除,把成功的标准定在能当多大“官”上。如果以此为出发点,势必会“跑偏”,即便当上了“官”,也会成为“官老爷”。这样的“官”,群众不欢迎,在党内也无容身之地,因为共产党的干部,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谋事、踏踏实实为党干事的,“当官做老爷”那一套,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最终必会被从党员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

  为国为民谋事干事,乃为政之大德。这在古代也是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为民办事一点也不糊涂,修筑堤坝、赈济灾民、劝课农桑。正如其诗中所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又有画竹图题云为证:“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乌纱掷去”的淡泊,“咬定青山”一心为民的“事瘾”,值得后人学习。

  共产党的干部,更要有“工于谋事”的担当。革命前辈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他长期抱病担负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间仍要求自己“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叶剑英称他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任弼时骆驼一般的任劳任怨,就是共产党人为国为民而有“事瘾”的最好例证。

  王阳明《传习录》有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为政用权何尝不是如此?要有所作为,当在谋事干事上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洪荒之流终归大海;李冰父子一心治水,成就泽被后世的都江堰工程;苏轼被贬后,仍在任上修筑水利,造福人民。做事有“磨”的功夫,方见“事瘾”之可贵。盯住做事不撒手,磨出真本事;一干到底不放手,干出真成绩。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成就一番事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