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刘云波:毛泽东的人民情怀

作者:刘云波 发布时间:2016-12-07 21:05:1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16160cda458c729f623231f2f2cd7cbd.jpg

来源:求是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谈及毛泽东的人民情怀时曾说:“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虽然这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的预言,但已完全被日后的事实所证明。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大众福祉而殚精竭虑的一生,也是人民大众对他的感情日渐浓郁的一生。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良性互动过程,他为人民想得越多,付出得越多,人民回报给他的尊敬、崇拜和怀念也就越来越多。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人民情怀,对于我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的人民情怀,首先体现在他的平民气质。无论革命之前还是革命之后,无论“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他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分子。生活上,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装腔作势,居高临下。比如众所周知他爱吃辣椒、红烧肉,爱穿便装、粗布鞋,衣裤破了补了再穿,被子破了补了再用,茶喝完了吃掉剩下的茶叶渣子,走路累了捡一根树枝权当拐杖,等等。工作上,他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更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看到戏台上穷人的苦难他会掉泪,尝一口农民无法下咽的窝窝头他会掉泪,听到贫民饿死的事情他更会掉泪。他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那些占人口多数的工人和农民,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弱者,那些虽然贫穷却知足乐观、默默奉献的普通百姓,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体会他们的冷暖温饱。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甚至每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都在传递着这种情感。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民气质,曾经被许多人解读为一个“土”字,其实质则是毛泽东生于平民、心系平民的本性和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忠诚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使命使然。这种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民情怀,使他始终都能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使他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能赢得人民的由衷尊敬和爱戴。

  毛泽东的人民情怀具体体现在我们党内涵丰富的“群众路线”之中,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之一,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是“一切为了群众”,用毛泽东的另一种经典表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平民情怀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经常告诫共产党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他反复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他深恐自己和自己的战友们重走李自成之路,反复告诫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他始终为政清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亲朋故旧向他提出某些职务上、利益上的个人要求,他都公私分明地给予说理教育,按原则办,按规定办,决不搞特殊。对于子女,他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反复告诫子女做一个普通人,不允许子女打着他的名义办任何事。这种基于人民情怀而表现出来的崇高道德人格特质,可谓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完全舍弃自我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情怀,这既是毛泽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的必然逻辑,同时也是其作为一个“大德之人”注重修身养德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无数优秀传统美德,尤其是仁爱、扶弱、恤民等与民众疾苦相关的传统美德,都在毛泽东身上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毛泽东身上的完美结合。也正是这种完美的结合,使他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政治形象和道德形象,形成了崇高的政治威望和道德威望。

  马克思主义是为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幸福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她的宗旨和目标是为着多数人的解放和幸福。是否心系人民,心系多数人,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及其他政党的最根本标尺,也是辨别一个共产党人真假的试金石,更是一个共产党的领袖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爱戴和拥护的最根本的前提。解读毛泽东的人民情怀,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立过伟绩殊勋的政治形象,更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心系人民的道德形象。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毛泽东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领袖,更是一个道德领袖,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楷模。相比于政治影响力而言,道德影响力无疑是一种更具力量、更能持久的影响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老人家逝世40年之后,人民对他的情感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历久弥深。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