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7.7万村干部被立案!这是人民公社解体之后的,历史后遗症

作者:寒牛出栏 发布时间:2024-11-05 10:27:10 来源:寒牛出栏公众号 字体:   |    |  

  这篇文章,来讲一下农村问题。

  10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官网,通报了2024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2024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270.3万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75.6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8.4万件。立案64.2万件,其中立案省部级干部58人、厅局级干部3263人、县处级干部2.6万人、乡科级干部8.9万人;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处分58.9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6.1万人、政务处分17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53人,厅局级干部2779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乡科级干部7.4万人,一般干部8.4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0.7万人。”

  大家有什么看法?

  我简单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肯定党中央纯净组织的反腐决心,要褒奖国家纪委的反腐成果。敢于公布贪腐数据,敢于直面腐败问题,敢于咬牙割掉赘疣,表明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决同腐败作斗争。

  其次,在处理违法违纪干部问题上,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处理方法,或批评教育,或党纪处分,或政务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再次,农村基层干部腐败问题突出。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达77000人。目前,我国大约有662238个行政村,平均算下来每8.6个村干部中,就有1个干部违纪。这还只是2024年1-9月份的数据,如果算上2022年、2023年的数据,那么贪腐村干部的总数量就更多。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如此严重呢?

  寒牛出栏认为,村干部腐败泛滥,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缺少群众监督,广大农民对村集体和村事务漠不关心,导致村干部可以放开手脚搞钱。这是农村人民公社解体之后的历史后遗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农民政治觉悟不高,而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在村里没有经济利益或利益不多所致。

  自打人民公社解散之后,农村基层治理就日益松垮,人心也散乱了。农民对村集体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严重缺乏集体情感。

  村里的事情,是集体的,没有好处的话,人人都避之不及。

  为村里做事情,搞出的成果是大家的,搞出了蛾子是你个人的。

  在这种环境下,热心集体事务的人,变得越来越稀缺,因为谁都不想做傻子。

  有人会提出疑问,寒牛出栏讲得不对呀,农民在村里不是还有宅基地吗?不是还有责任田吗?不是还是村集体资产吗?怎么能说农民在村里没有经济利益呢?

  你这不是胡编瞎说吗?

  上述这些问题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要你还保留着农村户籍,哪怕你十年不回农村一躺,你在村里还依然享受着上述权利。

  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农村宅基地、农村责任田、农村集体资产,其产权都属于国家和村集体的,农民只有法理层面的权利,只有使用权。

  这些物质条件,解决不了农民养家糊口、子女上学等问题,导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谋生,于是农村就开始空心化。

  在内地省份的农村,留在农村的基本是老头老太,人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看谈了,对村集体不再热心了,对村事务爱理不理,同自己没有利益瓜葛的事情,基本都不会去过问。

  即使有人过问,也是停留在八卦的层面,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们更多是时候是一个传话人,把政府下发的农村政策,把村里的大事件,转告给在县城工作或外地谋生的亲人。

  而年轻人基本遁走农村了,要么在县城定居,要么去外地打拼。即使有个别人很关心村务,但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在微信群里发表意见,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发点牢骚,对村干部形成不了有效监督。

  上述这些,只是农村的一般现象,具有普遍性。这个现象的背后,还蕴藏一个本质,那就是很多农村缺少集体经济。

  在村里没有经济利益,是很多农民不关心村集体,对村事务很冷漠,导致村干部缺乏群众监督、可以胡作非为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村集体资产出现重大变动,比如政府搞基建征用了村里的山林、池塘、田地等自然资源,村里得到一笔补偿款,那么就涉及到每个人的经济利益。

  这个时候,农民就开始关注村集体及村里事务了,会伸长脖子打听村里的动态消息。

  在村民的监督之下,村干部就受到某种力量的约束,变得胆小谨慎了,不敢明目张胆侵占集体利益了。

  还是马克思说的精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在哪里,农民就会关心哪里的政治生活。经济利益在哪里,农民就会关心哪里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无形之中就会形成一种力量。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农村人是这样,城市人也是这样;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这样;古代人是这样,现代人也是一样。

  如今,农民种地不赚钱,光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养家糊口都困难,加上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大部分人都是去城市谋生,尤其是80、90后两代人,在老家种地过活的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很多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不是依靠农村种地所得,也不是依靠村集体分红所得,更不是靠变卖村集体资产所得,而是依靠自己在外地务工或做生意。

  这就意味着农民的经济来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了,这是农村日益凋敝,农村日益冷静,农村日益松散的关键所在。

  农村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年轻人,萧条衰败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农村房子建得比过去漂亮,水泥路替代了泥巴路,不锈钢围栏替代了木篱笆,太阳能路灯替代了马灯,但是仍掩盖不住农村的萧瑟。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尽管他们还是农村户籍,但是他们工作在城市,家庭在城市,人脉关系在城市,经济来源在城市。

  如果父母还健在,农村就是他们的老家。如果父母都去世,农村就是他们的故乡。如果他们也老去,农村就是他们的籍贯。

  那么,如何才能遏制村干部腐败或微腐败?

  目前,反腐败主要是依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地反腐败。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旧的腐败分子打下去了,新的腐败分子又冒出来了。

  中国有66万多个自然行政村,国家纪检监察机关不可能无死角覆盖,还是要依靠广大农民支持才行,要努力发挥农民的力量,让农民自觉去监督村支书、监督村干部。

  这条线,是自下而上,辅助于政府的自上而下,就形成比较健全的纪检监管体制。

  如果不依靠农民,只是单纯依靠政府机关,很多事情都办不成。

  当年,毛主席在农村大力推广人民公社,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农村建立稳固的基层治理体系,志在跳出历史的周期律。

  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民留在农村,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避免贫富分化。

  另一方面,通过农民来监督村干部,确保农村民主的落地,集体领导的执行,压制农村宗族势力,保持农村政治平衡。

  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农民从集体事务中解放出来,不用为集体承担责任,可以全心全意为个人努力奋斗,所得收入尽归个人家庭。

  从短期利益来看,农民的赢面似乎很大,家庭收入增加不少。

  如果从长远利益来看,农民也因此失去了许多,比如丧失了教育、医疗等集体福利。

  比如农村集体领导体系崩溃了,导致农村宗族势力抬头,让很多弱势的农民,饱受大家族的欺压与白眼。

  比如农村集体资产被瓜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被中断,农村没有自己的产业,农民被迫进城务工讨生活。农民集体感在不断淡化,大家都不关心村集体,给村干部腐败提供了空间。

  现在,政府正在努力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积极重塑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廉洁清正的村干部队伍,为农村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基础支撑。

  从战略层面看是科学正确的部署,但是站在阶段性的战役层面观察,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最少很多农民还没看到应有的成效。

  乡村反腐,永不懈怠。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希望农村越来越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