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作者:赵静轩 发布时间:2022-11-16 09:14:0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系列谈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从今天起,我们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编 者

  劳动精神是每一位劳动者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在劳动过程中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劳动精神的价值和作用,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揭示了劳动对于人类存在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提出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的观点。劳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进一步通过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形成人类社会。可以说,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更是人确认自身本质力量、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实践形式。

  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与“劳动”一词密不可分。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劳动精神贯穿于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当中,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人对抗日根据地实施封锁围困的情况下,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想尽一切办法开展生产。八路军三五九旅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正是靠着这种劳动精神,边区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极大地焕发出生产力,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劳动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内在特质,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使中华儿女迸发出战胜困难挑战的决心和力量。一代代共产党人更是牢记初心使命,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带领人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都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劳动的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仍然要依靠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劳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任何时代,劳动创造价值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类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没有亿万人民的胼手胝足、日耕夜作,就不会有今日中国的巨变。习主席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总是与劳动创造和劳动贡献紧密相连。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更体现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业进步的推动上。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劳动形式怎样变化,劳动精神永远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干事创业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的劳动者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弘扬劳动精神,把智慧才华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青春汗水挥洒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培育一种精神,就是树立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劳动至上,树立自觉的劳动意识。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树立正确劳动观,坚决抵制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等错误思想,正确看待劳动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正确看待劳动地位与劳动成果的关系,坚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当今时代,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劳动者需要不断地强化教育学习,积极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形态。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本知识、核心技术和创新趋势,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劳动能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成长为领域内的行家里手。健康向上社会风尚的形成与稳固,需要社会舆论来引导。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就要注重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广大劳动者见贤思齐,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