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弘扬航天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20-04-25 09:34:22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航天人以多种形式庆祝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开展庆祝活动,激励航天人锐意进取,弘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5面战旗传递初心使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4月24日上午,《东方红》乐曲响彻东方红卫星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举行“传承航天精神决胜2020”航天战旗接力传递活动,庆祝“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

  “第一次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15面代表该中心组建以来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的战旗迎风飘扬。15名英模代表手持战旗,采取乘车接力的方式,从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出发,将战旗传递至载人航天发射场。

  83岁的退休职工吴恒金是第一面航天战旗的旗手。手持战旗,他激动地说:“50年前,我奉命参与执行‘东方红一号’卫星铁路运输任务,今天重走创业路,倍感光荣与自豪!”

  “我们是新时代的航天人,一定要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11时许,载人航天发射场战旗猎猎,600名科技人员面向战旗庄严宣誓。大家纷纷表示,要像老一辈航天人那样执着坚守、不懈攀登,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上光荣传统课重温创业史

  “‘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发展……”4月24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织所属三省八地各个部站、偏远点号的近千名科技人员,同上一堂光荣传统课,共度一个有意义的“中国航天日”。

  他们围绕“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活动主题,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主题教育、面向党旗宣誓、观看航天电影、航天知识竞答等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大家在重温创业史中传承航天精神,为后续任务开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千里之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来自文昌发测站和航天科工集团五院某试验队的100名科技人员代表,联合开展了“同一面旗、同一篇诗、同一颗心、同一首歌、同一份誓言”活动。他们一同朗诵《高歌一曲亮东方》、歌唱《祖国不会忘记》、重温入党誓词、填写“党员承诺卡”……表达对航天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筑牢携手共进、矢志航天的坚定信念。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功勋塔架下接受精神洗礼

  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功勋塔架、学习先辈事迹、开展“探索浩瀚太空,争当合格传人”签名仪式……4月23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激励科技人员不忘责任担当,铭记初心使命。

  站在功勋塔架下,加注专业技师吉坤为大家讲述了一场排故抢险战斗,听得许多人热泪盈眶。两年前来到该中心工作的张建感慨地说:“斑驳的功勋塔架承载着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加入这支队伍不久的新同志,我深深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离功勋塔架不远的寨子山南坡,是太原航天人的另一个精神家园——烈士陵园。科技人员走进陵园为先烈扫墓,聆听先辈的感人故事,心灵再次受到洗礼。科技人员李剑深有感触地说:“老一辈航天人‘活着干在发射场,死了埋在塔架旁’的崇高精神,我们新一代航天人必须赓续传承下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新老航天人齐聚话传承

  4月24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请来亲历“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专家,与中心青年科技骨干坐在一起,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让大家在感知过去中传承精神,在触摸历史中延续传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们中心分布在各地的地面观测站实施了精确跟踪测量,成功预报了卫星飞临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时间……”老一辈航天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不时引来现场热烈的掌声。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既是一次穿越历史的情感共鸣,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座谈会结束后,不少人在“星语星愿”寄语墙上留言,表达传承航天精神、献身测控事业的决心。该中心还举办了板报展、摄影展、短视频展映等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海上升旗激发航天豪情

  4月24日,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远在大西洋某海域的远望7号船全体船员列队后甲板,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组织所属远望号船举行升旗仪式。远望号船纷纷按照船艇礼仪悬挂起代满旗,船艉甲板升起五星红旗,庆祝航天人自己的节日。

  庄严的升旗仪式让船员们热血澎湃、豪情满怀。仪式结束后,他们很快回到各自岗位,有序开展任务文书学习、设备状态检查、测控通信系统联调、应急方案演练等一系列工作,为后续任务忙碌准备。

  自1980年5月远望号船第一次走出国门,时间已经过去整整40年。远望号船队先后140多次远征三大洋。

  (本报记者安普忠,特约记者王玉磊,通讯员徐童、郑伟杰、倪金盾、路俊、高超、吕炳宏、田枝采写)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