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仰望井冈悟初心

作者:隋锡联 发布时间:2019-06-13 09:13:37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向何处而去?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当年为什么出发

  仰望井冈,它连绵横亘在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里,用一种精神支撑起一个古老民族的涅槃新生。

  开天辟地的脚步从这里出发,消融百年的屈辱和冰霜,打破黑暗的牢笼和桎梏,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如椽之笔,迤逦而成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复兴的辉煌殿堂。

  在三湾的杂货铺里,在八角楼上的青油灯下,在井冈山巍峨绵延的红色摇篮里,一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向着漫漫黑夜和如铁关隘宣战。当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后的队伍,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毅然选择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挺进,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虽然革命力量仍处于弱小危难之中,但从此革命局面焕然一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我们的先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无数艰难险阻,打败了国内外凶恶的敌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形成了支撑中华民族站起来、走向伟大复兴的魂魄和根基。

  回溯历史,追寻初心,井冈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回响,都是信仰的守望,都是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弘扬。

  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虽然衣衫褴褛,吃着粗粝的红米饭、南瓜汤,却能经常打胜仗。我们能想得到,当年红军将士就是充分利用这方红色根据地,在革命思想的武装指引下,把井冈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变成了战胜敌人的天然屏障和有力武器。英勇的红军将士面对白色恐怖和随时付出生命的危险,以“断头只当风吹帽,负伤如挂大红花”的革命豪情慨然以对。主力红军井冈突围后,国民党反动派叫嚣着“石要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竹枝烧了,还有竹根,竹根烧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鞭,就如同这革命的火种,最终形成了埋葬敌人的汪洋大海。面对望不到边的层层山峦,听着呼啸耳畔的山风,彭德怀、卢德铭、伍中豪、王尔琢、龙超清、张子清等革命前辈矗立成巍巍群雕,挟着历史的风雷而来,让我们在前行中仰望。

  仰望高入云端的井冈群峰,我不由得陷入深深思索。我们灵魂的高度,应当与井冈山博大的胸襟一样,永远心怀天下,坚实支撑中华民族的挺立自强和奋发进取。我们情感的深度,永远要和当年从三湾走来的这支革命队伍一起,在中国革命摇篮的滋养和净化中,深扎人民军队的红色沃土,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流淌。

  仰望井冈,仰望中国革命的红色根脉,赋予我们清醒与担当。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当年各个战斗的哨口如今也变成了繁华的村镇和街道,与当年的峥嵘岁月形成了鲜明对照。虽然时代变了,但我们初心不移。我们更应当仰望井冈,更要让井冈的阳光风雨时时晾晒荡涤我们的初心和灵魂。

  仰望井冈,让军魂与灵魂交织激荡,凝聚成忠诚于党的品格力量。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向何处而去?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当年为什么出发。正如我们坐在时代的列车上,时时不能忘记和忽略对灵魂的检省和回望。正如我们奔跑在追梦的路上,永远不能忘却当年我们出发的理由、不能迷失努力的方向。

  仰望井冈,我们永远在为着初心而奋斗的路上。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一大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