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

作者:武卉昕 发布时间:2018-05-21 08:45:35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有关道德的基本观点为这门学科奠定了价值坐标,提供了研究总则。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在20世纪初的革命者与思想者,列宁具体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范畴、现实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阐释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创新实施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论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范畴

  列宁遵循理论发生的逻辑,对道德本质、道德功能、道德价值、道德原则等伦理学基本范畴进行阐释,形成独特的理论创建,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基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演进的”观点,列宁进一步明确了道德的阶级本质。他认为,超人类社会的道德是不存在的,道德服从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诉求。这样,道德不但具有阶级性,而且要服务于阶级斗争的目的;基于对道德阶级本质的判断,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的道德性,并将其作为新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在共产主义者看来,全部道德就是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在这里,列宁直接指出了道德为人类摆脱劳动剥削的社会功能;当道德为人类摆脱劳动剥削的社会功能真正实现的时候,道德价值才实实在在地显示出来;在列宁那里,道德本质的彰显、道德功能的发挥和道德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道德原则的树立来达到的。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平等和民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勤劳、纪律和觉悟等道德原则的具体研究更在道德实践理论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苏联的发展以及有效地干预社会道德生活奠定了基础。

  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表现在对唯物史观的现实推进、用阶级分析方法界定道德归属上。唯物史观作为看待全部道德问题的总方法必然导致在进行社会道德分析时,要坚持阶级分析法,这是列宁推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遵循的逻辑基础。

  列宁在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道德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未竟的,而被列宁成功地创造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下,推进了道德唯物史观的发展,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付诸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中来。在对全新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道德问题解决上,比如在处理俄国国家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在解决工会问题上,在制定共青团的任务上,在民族自决权的认定上等具体新鲜的任务时,都实际地贯彻了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的总方法论指引下,列宁继承了恩格斯“生产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东西”的方法论立场,在他看来,每一种生产关系都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标准、道德习惯、道德传统。列宁不但明确了生产关系对道德的制约性,而且明确了道德对生产关系的依赖性,对错误伦理观进行批判;列宁将对一切道德现象的考察均放在宏大的历史视野当中,而不是就道德论道德,在对俄国当时具体的道德现象、道德事件和道德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上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阐释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

  列宁以系统的伦理学理论和科学的伦理学研究方法,科学阐释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如果说,对于伦理学范畴的论证和伦理学方法的推进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那么,列宁对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阐释则属于社会主义制度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最为独特的理论创建。在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体系内,作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平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勤劳等具体原则分别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制度原则、信誉原则、价值原则和操作原则,构建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体系中,集体主义是核心。列宁“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具体原则是集体主义总原则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平等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能够通过对人民的剥削者、压迫者实行强力镇压,实现人民福祉,是共产主义道德可行性的制度原则。列宁特别强调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他认为,正是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才使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充满奇迹。忠诚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信誉保证。列宁秉承马克思“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坚信“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因而坚持道德建设和道德生活也应由人民来创造的观点和原则,在这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原则。勤劳、纪律、觉悟、守信等具体原则保证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可操作性。

  创新实施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列宁开创性地实施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是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内容,以集体劳动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创造性为目的,以青少年和青年为主要对象,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创新性贡献。

  在劳动实践中展开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自学教育、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内容和手工劳动、星期六义务劳动、农村青年学校、国际儿童周、收割节、少先队组织等组织形式保证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在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中,集体劳动不但是主要方法,还是培养团结互助的手段。“集体主义是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合作有利于加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社会合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继承性”;劳动的实践性强化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创造性及其目的。创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并实施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独特贡献,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与具体的社会道德实践相结合,用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理论培育社会道德生活。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术范畴的论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法的推进、对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阐释和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实践,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仍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武卉昕,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