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卢刚:《官场现形记》的三种打开方式

作者:土逗公社  更新时间:2017-12-11 08:25:5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a530293e84f6538cea42ce169d670d4f.jpg

  【摘要】在李伯元的笔下,官场腐败,从崇洋媚外、卖国求荣、到逢迎拍马、贪赃枉法、尔虞我诈、欺下瞒上,乃至吸毒嫖娼、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等等,都有无数桩案例。李伯元立志“发其奸而摘其覆”,用犀利的笔尖挑破位高、权大、名贵、威重的帏幕,将晚清官场的黑暗,统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贪官恶吏的魂体。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反面教科书,各种出版社却纷纷以“国学精粹”和“宦海沉浮必读宝典”为卖点,明明是戒读者为善,引读者向非了,可见社会沉珂之重,是非黑白之颠倒。

  清代末年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非常之时代,必有非常之书。晚清大才子李伯元激于内忧外患,哀中华之不幸,怒满清政府之不争,挥笔写下《官场现形记》,描画官场百丑图,刺贪刺伪刺媚,入木三分。从1903年开始,李伯元以“南亭亭长”的笔名在《世界繁华报》连载这部小说,民众争相传阅,一时间洛阳纸贵,大量伪托“南亭亭长”的小说在坊间肆意流传,同时也衍生出各种诸如“商场”“欢场”之类的现形记系列丛书,其兴盛情形大概只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比肩。传闻该书还震动朝野,摄政王载沣放了狠话,派出刺客立志“诛杀此獠”以正视听。百余年后,重读这部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大概有三种打开方式。

  其一,当史料来读

  李伯元原籍江苏武进,1867年出生于书香仕宦之家,三岁丧父,由伯父李翼清抚养成人。李翼清“以州县起家,久官山东”,同僚幕友之中,上至尚书、御史、钦差,下至州官、知府、县令乃至盐司,几乎无阶不有。李伯元自小耳濡目染,对官场规则烂熟于胸,“只拉弓不放箭”的钦差要领、“一紧二慢三罢休”的做官“七字诀”、“人命官司,救生不救死”的州县官秘术、账房二爷的生存技能,以及晚清政府官员办理洋务的关窍,李伯元信手拈来,都成材料,其间尽管有不实之处,但打个小折扣,终不失为一部精彩的“晚清官场口述史”,有很大的社会史料价值。

  李伯元擅长“化史入文”,在书中往往以“列位看官都知道”起笔,详细介绍官场规则,这就有了明显的史料留存意识。这种意识在他另外一部小说《庚子国变弹词》中更加明显,以至于李大钊先生称赞这部书“不但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信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受难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史。”

  《官场现形记》中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体是晚清的“捐官”,他们非科举正途出身,而是靠真金白银混入官场。这个阶层的来源、晋升技巧、生活日常、心理状态等等方面,李伯元都在书中予以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书中的田小辫子一语道破这个阶层的信条——“做官的利息,总比生意的好”,田小辫子还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出场半页纸就没了踪迹,他的这句话就已经令人绝倒,其他重要角色的“惊世宏论”,更是可想而知。对于研究“捐官制度”的学者来说,此书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学者若非长期沉潜于官场,研究起政治制度来,总觉得差了一层意思。美国人孔飞力的《叫魂》算是研究清朝政治制度的力作,但是他所凭借的大都是《朱批奏折》、《宫中上谕》、《大清会典》等官方史料,这些史料的书写和留存都要“讲政治”,而《官场现形记》之类的“谴责小说”则是明晃晃的潜规则。关于满清官僚体制对皇权“无声的抵抗”,孔飞力一时摸不着头脑,感叹“这些行动不像是协调一致的,说它们深思熟虑也没有证据”,最后只能用官僚君主制中专制权力和常规权力的理论来概括之,读来令人味同爵蜡。若李伯元笔下的大小官员看到孔飞力的这番感叹,怕要掩嘴窃笑了。史料有虚构,小说有真实,用读史料的方法读小说,用读小说的方法读史料,则庶几不差矣!

  其二,当小说来读

  《官场现形记》共六十回,七十余万字,全书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也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捡拾官场话柄联缀成篇,由一个人物引出下一个人物,蝉联而下,俨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节奏,下场的人不再上场,但总有人在台上接着唱下去。这个舞台涉及全国十一个省份,大大小小官吏一百余人轮番登台,为读者演出了一幕精彩绝伦的晚清官场“活报剧”,其场面之广阔,台词之精妙,讽刺之入骨,贪渎伎俩之全,堪称古今之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力推此书为晚清“谴责小说”之翘楚。

  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组织海内外著名华人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历时8个月之久,评选本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位排前列。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亦组织众多专家、学者、评论家,亦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又以全票入选,冲进十甲。

  作为通俗小说,《官场现形记》的确堪称优秀,马上、枕上、厕上都可阅读,实在是居家旅行的必备好书。不过,鲁迅先生对于此书的文学价值评价并不高,说它结构剪裁过于简单,人物有千篇一律之嫌,只不过能迎合民间痛恨官场的“时势要求”,才得以“骤享大名”。胡适先生列出此书在文学创作上的四大“短处”,痛惜若是李伯元专注于刻画官场的“佐杂小官”,写出一部“佐杂现形记”,那他就可以成为第一流的小说家了。

  李伯元注重写事,而非写人,注重勾勒一个阶层,而非细描某个脸谱,所以全书人物虽多,但没有留下多少经典的文学形象。这一点从书中人物的取名,就可略知一二。书中人物的姓名,大都服从于人物的性格,比如“施布彤”(诗不通)竟是个文盲,“卜琼民”(剥穷民)善于搜刮,“胡周”(胡诌)谎话连篇,“时筱仁”(是小人)人品为人所不齿,最典型的是政府大员“魏翘”,表字“竹冈”,连起来念居然是“为敲竹杠”。  李伯元极尽讽刺夸张之能事,在书的最后一回点题明义,说某人梦入深山,发觉山里豺、狼、虎、豹,连着猫、狗、老鼠、猴子、黄鼠狼、狐狸精,一应俱全,各展钻营欺诈之神通,把好好的官场,写成了活生生的“畜生的世界”。

  在“羊皮褂”一节,浙江新任巡抚崇尚节俭,身穿十几年的旧袍子办理政务,属下投其所好,纷纷破衣烂裤地穿起来——  “浙省官场风气,为之大变。官厅子上,大大小小官员,每日总得好两百人出进,不是拖一爿,就是挂一块,赛如一群叫化子似的。从前的风气,无论一靴一帽,以及穿的衣服花头颜色,大家都要比赛,谁比谁的时样,事到如今,谁比谁穿的破烂,那个穿的顶顶破烂的人,大家都朝他恭喜,说:‘老哥不久一定要得差得缺的了。’过上一两天,果然委了出来。大家得了这个捷径,索性于公事上全不过问,但一心一意穿破衣服。所有杭州城里的估衣铺,破烂袍褂,一概卖完。古董摊上的旧靴、旧帽,亦一律搜买净尽。大家都知道官场上的人,专门搜罗旧货,因此价钱飞涨,竟比新货还要价昂一倍。”

  再如“海州洋船”一节,有洋船停靠海州,江苏总督派参将萧长贵上船拜会。这位萧长贵将军拿着洋人比自己上司还要恭敬,尤其善于“长跪”,未及上船,先在岸边跪了半个时辰,等洋大人用望远镜看见了他半截身子,命他前来,才起身上船。等到了船上见到洋大人,还未说话“只见他倏地朝着洋提督跪了一只腿,拿着履历高高举起,献了上去。”后来洋提督明白过来,让他坐下,他百般推却,“洋提督再三让他,方才斜签着脸坐了一点椅子边”,整个人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凌空半蹲马步的姿势。

  一幕幕的“活报剧”下来,留在读者心中的都是些肮脏龌蹉的勾当,至于主角的姓名统统记不清了,只记住一个名字——官。就像在周星驰电影《审死官》的最后,面对一众蹲在地上聆听训示的官员,宋世杰无奈摇头苦笑:“官呐!官呐!”

  其三,当反面教科书读

  根据李伯元自己在书中设定的情节,《官场现形记》本来就是一部教科书,前半部六十回专门指摘做官的坏处,好让官员们知过必改,等到后半部六十回再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结果后半部被一股无名火付之一炬,只剩下前半部,思虑再三,“还是把这半部印出来,虽不能引之为善,却可以戒其为非。”

  在李伯元的笔下,官场腐败,从崇洋媚外、卖国求荣、到逢迎拍马、贪赃枉法、尔虞我诈、欺下瞒上,乃至吸毒嫖娼、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等等,都有无数桩案例。李伯元立志“发其奸而摘其覆”,用犀利的笔尖挑破位高、权大、名贵、威重的帏幕,将晚清官场的黑暗,统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贪官恶吏的魂体:“官之气愈张,官之焰愈烈,羊狠虎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蝇营狗苟之行,他人所不屑为者,而官为之。”

  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反面教科书,各种出版社却纷纷以“国学精粹”和“宦海沉浮必读宝典”为卖点,明明是戒读者为善,引读者向非了,可见社会沉珂之重,是非黑白之颠倒。当代中国重点肃贪,这部书很可以成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反面教材,“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李伯元的人格尤为值得称道。鲁迅先生虽然不认可《官场现形记》的文学价值,但对其该书的思想意义却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比较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鲁迅先生说,“相比这两部小说,尽管各有所长,多有风骨,但从广度和深度看来,还是李伯元冠其首。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决定了他充塞爱国情的反骨。”

  受到清政府的威胁后,李伯元潜入英法租界,继续办报写讽刺小说,之前发表《官场现形记》的时候还是用“南亭亭长”的笔名,这样一来干脆直接在作品上属上真名,并且以诗言志:“往日醒尘梦,尔今更抖擞;慷慨告天下,仍作不平鸣。”李伯元此举激起国内外众多文人豪客的仰慕,章太炎先生称赞他“固执大义,以文救国”,柳亚子先生评价他“强项不低首,力作扫妖氛”,就连海外的秋瑾女侠也寄来诗作与之共勉“刺破画皮促民醒,元群不愧轩辕孙”。

  李伯元才华横溢,又有豪侠气概,可惜天不假年,1906年猝然病逝,年仅39岁。章太炎先生亲笔题写墓志铭:“一代爱国才子,千秋流芳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