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这故事因为平凡让人心颤:“我叫山果”

作者:核武老人魏世杰  更新时间:2015-12-07 21:01:10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综合  责任编辑:石头

 这故事因为平凡让人心颤:“我叫山果”

e03f3be2b70777b9df7c48904a9d664d.jpg

  【编者按】应该读一读这篇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中国还有很多真贫穷、真善良的人,贫穷得让人心颤,善良得叫人落泪......

   “我叫山果”

  我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感悟。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拚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 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 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 容, 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 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 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作者是青岛开发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来源:昆仑策研究院根据作者微博编发)

  附:

“核武老人”魏世杰

(青岛新闻网)

  1941年,魏世杰生于即墨。大学三年级就立志要做科普作家的他,被分配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研究员,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王滏昌等著名科学家的战友,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魏世杰有26年时间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具有半生的创作积淀”,后期又担任了国防科工委九院数十年的宣传部长,主编院报《曙光报》和《中国军工史》等。

  改革开放后,魏世杰正式成为科普作家,撰写了《原子小演义》、《现代兵器》、《神奇的火箭与航天》、《飞行传奇》、《星星的秘密》、《海洋之谜》等12本科普著作,在《科幻世界》、《章回小说》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章。他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东方蘑菇云》获1993年全国优秀图书奖。

  《禁地青春》是魏世杰的回忆性小说,以221基地生活为原型,塑造了百余名核武工作者群像。 “我正在写四川核基地的生活回忆”,魏世杰说离开221后,他又前往四川继续核武器研制工作,这些文字也正在天涯连载,“会作为《禁地青春》下部出版”。而《禁地青春》的电视剧版权已经被抢购,读者不久后可以在电视上看这位青岛核武老人的亲历记。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综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