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理财致富,你信吗?

作者:吴结草  更新时间:2015-08-23 08:48:1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5880ade91c54d1aed8b8ef6d1cfff13b.jpg

  曾几何时,理财突然成为一样堪比保险的话题。在节假日的时候,无论去到深圳哪个景区,总会有一群穿着同一颜色衣服的人,在向着四周的游客讲述理财的好处,理财是如何帮助你发家致富,攀登上人生巅峰。

 

  久而久之,理财似乎成了现代人——从各大小老板到白领,甚至连工厂工人都不例外——都需要了解并掌握的技能。

 

  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很可能是骗局。

  什么是理财呢?

  简单的说,理财是投资的一种,比较多是借助银行发行。但这其中银行只是在名义上发行,许多理财产品是通过商业银行、政府、信托公司、保险甚至股票市场进行运作,其过程十分复杂并且不透明,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介绍来进行选择。

 

  对财产进行保值和增值,是理财产品推销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而且理财往往会被认为是在众多投资方式中风险比较低的一种。

 

  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2014年对银行理财的报道《5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透明 7成消费者遭误导》,2013年共有181家银行发行44817款银行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长近四成。但其中约47%的理财产品没有公布收益状况。报道称:“在很多市民眼里,预期收益率基本等同于实际收益率,而这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而《财经网》更曾在2014年有报道《汇丰理财产品被爆三年零收益 隐瞒净值涉嫌违规》。三年投资零收益,算上通货膨胀,其实所投资的资产已经实际上贬值。

 

  虽然不时有这些负面新闻出现,但理财却似乎越来越火。根据东方财富网的统计,2013年的理财产品比2012年数量增加45%,而2014年一季度理财产品数量比2013年同比增加41%。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热衷于银行理财呢?

 

  理财有圈套 小心被套牢

  似乎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大家闲钱多了,所以就会把更多的钱投资到银行理财中,来挣更多的钱。真的如此吗?

 

  事实是,银行理财兴起的原因是,缺钱了。缺钱了是什么意思呢?谁缺钱呢?缺钱是指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无法解决,银行感觉到自己借出去的钱可能收不回来了,一大批的贷款成了不良贷款,就拼命鼓动老百姓来投资理财,保证自己的资金流动,至于大家的财产是否能保值增值,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根据《新浪财经》文章《2012银行理财市场故事》,银行理财是从2011年至2012间年开始火热起来的。而无独有偶的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后逐年上升,打破了自2003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率每年下降的规律(2007年例外,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e5df2daa3079f5417ac139b1272ad215.jpg

  如今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到底有多厉害呢?根据2012年《第一财经日报》文章《银监会2012年报:银行业不良贷款1.07万亿》里的资料,“2011年下半年以来,以温州为典型的浙江民间金融体系濒于崩溃,极大地影响了当地银行业资产质量。温州当地某银行信贷部门人士曾表示,在当地民间借贷频现资金链断裂期间,该行的不良贷款从之前的几千万飙升到几个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月末,温州不良贷款率环比再上升4个BP至3.79%。”,另外,其他资料显示:2015年“浙江、广东、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南、广西、云南、贵州九省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突破1.5%,黑龙江、山西银行业不良率更已分别攀至3.86%和4.5%。”

 

  若按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黑龙江、山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金融体系濒临崩溃的温州。

 

 

  高额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怎么造成的呢?

  2012年《城市导报》就有文章《地方债风险将使银行不良贷款率温和上升》,文章如此解释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关系:

 

  “在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中,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在2011年-2013年的还债高峰期间,约有5.6万亿,近53%的地方债务陆续到期。德勤认为,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不匹配、70%的平台散落在各级政府中财力最为紧张的县级政府中以及政府土地出让金锐减这三大原因,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的风险加大。由此可预见,银行的相关信贷资产质量很有可能在2012年大打折扣。”

 

  对于地方债务的问题,2015年《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地方政府成负债最严重公共机构 今年为还款高峰》称:“地方政府成为中国负债最严重的公共机构,地方债务问题也发展为中国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说道这里,你又会问,既然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造成了不良贷款率,地方政府债务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地方政府欠债是谁惹的祸?

  “这一年(2008年),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措施。这直接导致地方债呈几何级式增长。因此,很多经济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正是源于那场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而长期以来,政府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马车”。尤其是2008年后,中央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用于‘铁公基’项目建设,并给地方政府规定了资金配套比例。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被迫依托原有的城投公司和新建的投融资公司大量举债,以解决资金困境。因此,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被认为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模式下,不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使得地方官员借贷的欲望不断膨胀。当前,基层政府官员考核中,政府财政收入、工业产值、招商引资情况是最为关键的指标。王惠玲说,‘换言之,决定官员升迁的,依然是辖区经济发展情况。’

 

  她认为,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仍由政府主导的局面下,大量的财政投资,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捷径。地方官员为了大量投资而大量借贷,以经济发展换取政绩和前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大手大脚的花钱又管的太松,为地方官员疯狂举债提供了便利。

 

  而事实上,全国已经有数个城市的政府债务率和偿债率超过警戒线,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如果“资不抵债”继续恶化的话,请参考美国的底特律破产后工人如何受苦,企业如何继续赚钱。

 

  银行理财的真相与黑幕

  绕了一大个圈子,现在终于要说回银行的理财产品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地方政府债务有着血一般深厚浓烈的感情。

 

  2013年《羊城晚报》有文章《银行理财产品暗中输血地方债》。文章称: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间接融资的操作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用理财资金为地方政府输血。

 

  专家称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但在2013年国家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自2011年以来的地方债务进行审计,结果是“多个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达到了国际警戒线”。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3年有约47%的理财产品没有公布实际收益状况。

 

  也就是说,如今地方政府债务严重,一些地方政府无力偿还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连年上涨,给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带来影响。而这一问题的显现,大概是在2011年至2012年间。同时间,银行为了转移风险,大量开发各项金融产品,而理财产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大量推广到民间社会,其中一个目的很有可能就是通过民间参与的投资资金,大量地把积聚在银行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风险,转嫁到民间去。

 

  所以,如果下一次,你要是在节假日的旅游景点碰见有人向你推销银行理财产品,你可以先反问ta:“朋友,你听说过银行不良贷款率吗?你听说过地方政府债务吗?你向我推销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哪个政府的基建工程?它什么时候到期,它本身能盈利吗?”

  来源:新生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