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李瑞环: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哲学

作者:王相坤  更新时间:2015-07-19 16:44:07  来源: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网  责任编辑:石头

     李瑞环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李瑞环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主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成员。1989年6月至2002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市基建指挥部指挥、市总工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李瑞环对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和他的崇高人格魅力,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风范。

从乡村走出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李瑞环在农村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六年书。回忆起青少年时代,他曾说:“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种过地,赶过车,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14岁开始织布。我记得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为我做了一个凳子。17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木工工长,名叫王锡田,他说我很灵巧,让我学木匠。我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无缘在校学习的李瑞环,不放弃课堂之外的一切读书学习的机会。参加革命后,李瑞环利用一切机会、挤出点滴业余时间认真补习学业。李瑞环说:“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我一生的习惯。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间。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靠着这种刻苦精神,李瑞环补上了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和建筑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理论知识。

李瑞环学习研究最深的是哲学。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用李瑞环的话说:“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我都反复认真读过,有的文章甚至可以背下来。尤其那本哲学辞典,我叨咕得非常熟,还和人搞过比赛,看谁查得快、讲得准、背得多。”作为当时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李瑞环不仅能背诵一般人所能背诵的毛主席若干有名的短篇文章,而且像《矛盾论》(25000多字)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4000多字)等长篇他都能熟背如流。“文革”期间,李瑞环被关进牛棚数年,他把这段时间变成读书的好时机。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包括大部头的《资本论》就是在这时候读的。

学习哲学之后,李瑞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指导实践,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探索和总结出一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在领导城建、思想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统战政协、民族宗教、外事等工作中,充分展示了他较高的哲学修养和智慧。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他提出,要“把环境保护同工业调整、改造结合起来,同城市建设、改造结合起来,同各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政法工作中提出,要坚持以“为了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政协工作中提出,要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广泛联系,求同存异,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这些思想观点对丰富党的领导科学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李瑞环把这一切归结为哲学的功劳,认为“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深有体会地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

有人问他:你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奥秘在哪里?李瑞环回答说:“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

上世纪50年代末,李瑞环参加了全国“十大建筑”之首、最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1958年夏天,人民大会堂工程指挥部交给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一项重活、急活:在8天内制作一段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以保证大会堂内外的装修不因下雨而受到影响。身为“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的李瑞环深知,如果按照老规矩,就得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木材,搬到工地对面的故宫大院去“放大样”,那样的话时间肯定来不及。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技术革新,结果只用了3天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李瑞环从此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年劳模。1960年2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报道说,青年木工李瑞环以刻苦顽强的精神猛攻文化堡垒、攀登科学高峰,四年内文化水平由初中提高到高中,并运用几何学的原理创造了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难题。

从1951年当工人至1965年间,李瑞环搞过100多项技术革新,被誉为“革新能手”。他创造了木工计算法,被搬上了“荧屏”,电影《青年鲁班》讲的就是他的事迹。他创新了一套机械抹灰法,迄今仍有人使用。李瑞环说:“我很早就当了劳模。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多干、吃亏几乎成了劳模的缩影。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做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

不怕吃亏,不仅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一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仰,一种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反映。”当劳模需要“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一个党的高级干部也是如此。“不怕吃亏”成为李瑞环人生的信条。

在对待“进”上,李瑞环多次放弃到中央工作的机会。他曾经说,在1989年6月到中央工作前,“中央曾有两次要调我进京,我都想方设法地婉拒了……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中央通知我到北京来,我对李鹏同志、杨尚昆同志说,我还是愿意在天津工作。但小平同志强调……我这才接了工作。”

在对待“退”上,李瑞环自觉听从党的召唤,不计较个人得失。2012年11月,68岁的李瑞环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对组织的安排,他“毫不犹豫地接受,痛痛快快地响应”。并表示:“保证对新的班子支持拥护,绝不干扰。”10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称赞他:“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心胸开阔,顾全大局。”

在对待“业”上,李瑞环堪称吃苦在前、勤勉敬业的楷模。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回顾一天的工作。当了中央领导之后,仍坚持每次讲话亲自起草讲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所有讲话、文章,都是从工作出发的,都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都是本人亲自动手的。退休之后,李瑞环醉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中国京剧音像集萃》里,收录了他修订的四部传统大戏。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瑞环还在天津市长的位子上,就提出“喊一百句振兴京剧口号,不如踏踏实实抓一个团”。从当年6月起,他选定剧目和老师,进行“百日集训”,为天津青年京剧团传授、排演京剧经典剧目。在繁忙政务之余修订、整理、改编剧本,20余年笔耕不辍。为了改编梅派名剧《生死恨》,李瑞环先后十易其稿,终获成功,被认为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为传统京剧的改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1985年5月,邓小平在谈到教育工作时明确指出,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

有着长期基层工作经历的李瑞环,对邓小平这一指示的正确性、重要性体会良深。他认为,“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不只是个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个精神状态和革命意志问题,是个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他主持撰写了10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从“兴邦之道”、“民心所望”、“育人之途”、“排难之方”、“知行结合”、“务实为本”等方面,反复论述“多干实事”的重要性。李瑞环说:“要办成事,就要找一批想办事、肯办事、敢办事、会办事的人。想办事是愿望,肯办事是热情,敢办事是勇气,会办事是本领。”他要求各级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要坚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办力所能及的事。要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在李瑞环的率领下,从1982年起至1988年间,天津市委、市政府共为天津人民办了110件实事。用不到1年的时间,拆除了遍布全市的10万多户临建棚,8年建起了相当两个多旧天津的住房;用1年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计划3年完成的引滦入津工程;用10个月的时间,在繁华的市区建成了中环线;用1年的时间,建成了外环线;用2年时间实现了民用气化;用1年5个月时间完成了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用几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南市食品街、旅馆街、古文化街、服装展销中心等。

为人民办实事体现在个体上,要扶危济困。上世纪80年代初,李瑞环发现大批回城的大龄青年没有对象,许多双职工家庭没有人照管小孩。他要求市妇联“筑巢引凤”,为大龄青年排忧解难,为双职工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当时也有人认为这是芝麻小事。李瑞环得知后,在市妇联召开的动员大会上严肃指出:“什么叫大事,什么叫小事,大事和小事是相对的,在你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那里就是大事,你们不关心他们的小事,他们怎么能关心你的大事哩!”此后,天津市妇联经过几年努力,使绝大多数青年组成了家庭。为了解决小孩照管问题,李瑞环倡导有条件的家庭请保姆带孩子,没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家里的父母接来照顾孩子。双职工家庭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扶危济困不仅需要付出细心、耐心,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慷慨解囊。2012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贫困大学生刘普林利用休息时间帮环卫工母亲扫大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李瑞环非常感动,当即决定资助3万元人民币,用于其完成学业。

像这样捐助困难大学生的事,李瑞环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他先后拿出个人稿费、奖金及收入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匿名资助了天津市19所高校中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8名贫困大学生。2004年,他亲手创办了桑梓助学基金会,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实施助学。2006年,李瑞环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三年内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2009年,他还将自己珍藏30年的吴冠中先生画作《北国风光》的拍卖款2700万元全部捐出。

这些年来,李瑞环累计助学捐赠3183.3万元。李瑞环曾立下遗嘱,转交中共天津市委原书记张立昌。遗嘱说,他对天津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受到李瑞环捐助的贫困学子,把对李瑞环的感恩之情化为刻苦学习的报国之志并学有所成。南开大学王志国同学来信说:“我感谢党,感谢帮助过我和充满爱心的人,更感谢李瑞环爷爷创办了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桑梓助学基金会,成就了我的大学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生活,我会在大学校园里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德岭同学给李瑞环写信说:“今天,11月23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我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信给您,因为我有太多的话想在今天这特殊的日子向您述说,我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您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我,而且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我将沿着我所挚爱的医学之路继续走下去。”

李瑞环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丰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