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不会写的幸福

作者:莫易  更新时间:2024-04-16 15:22:17  来源:红旗文选公众号  责任编辑:复兴网

图片

  "我是农民,所以我最清楚分田单干后的事。我们生产队自从分田单干后,随之人民公社也就没有了,再也不用看生产队长的脸色做事了,随后就进城看包工头的脸色行事了。几十年下来,肚子是吃饱了,但没有一粒粮食是自己种的,无数的包工头脸色比生产队长的脸色还难看。现在成了城市人,领着210元钱农民养老金,社区主任问我生活幸福不幸福?我说:不会写这两个字。我们的幸福会有谁知道呢?"

图片

  可以肯定,这位网友是亲身经历了集体和单干的变迁的,是他经过前后对比得出来的最真切的内心感受。

  可以说,这也是当下千千万万农民的共情——四处打工,在城市买房,却享受不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

  "一年越过了温饱线,四十年跨不过富裕坎"。这是一拨又一拨去参观考察分田单干的"急先锋"的人对它的评价,也是当今广大农村的真实写照。

  分田单干后,农民的确能吃饱饭了(这里就不说为啥能吃饱饭了),但问题也一个接一个来了。

  先是卖粮难:生产队的时候是大家只管种不管卖,种什么都不愁卖,种多少都不够卖;单干了,种啥咋卖都是自个家的事了,卖什么,卖给谁,谁都是把价格一压再压的货色。

  接着是增产不增收:种啥啥贱,卖啥啥难,以至于单靠种地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只好外出打工、也只有外出打工这一条路可走。

  可不就得看包工头、资本家的脸色么?!

图片

  只是,过去看生产队队长的脸色,那好歹也是给咱自己干,队长还是咱自己人;现在看包工头、资本家的脸色,这给人家干,人家还不拿咱当人看。

  其实,分田单干能吃饱饭,却不能致富,这是小农经济注定的宿命。正因为小农经济致不了富,农村萧条、土地荒芜、农业后继无人、粮食安全堪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图片

图片

  粮食是民之根本,国之根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有专家提出"组织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来振兴乡村,以确保粮食安全。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某乎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田单干是进步还是倒退?

图片

  事实上,早在人民公社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探索和实践,许都发展比较好的、或靠近城市的农村,或多或少组织起了多种经营项目,即副业生产。那时的副业生产,实际上就是现在专家提出的"产业化项目"的雏形。到80年代初,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比较成熟的、集体经营的产业项目,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正如某乎话题争论反方所言,如果当时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农村完全会比现在发展的更好。

  遗憾的是,由于分田单干的到来和人民公社的解散,不计其数的集体产业项目随之灰飞烟灭。

图片

  人民公社时就已经进行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被现在的专家提出用来振兴乡村,大家说分田单干是进步还是倒退呢?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的百强村,没有一个不是走集体经济道路的。

图片

  在百强村,有住房由集体建设分配的,有医疗、教育、养老费用由集体承担的,有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电、暖、燃气等生活用品免费的。

  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所要的

  幸福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