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吴尚达: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写好文章

作者:吴尚达  更新时间:2024-01-08 10:20: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当语文老师教写议论文的时候,总把引用伟人的话、名人名言作为引论,然后分析引论,作为论证。这种写法正确吗?

  听人说,毛主席写文章,桌子上除了纸墨笔砚什么也没有,光凭他肚里的墨水来写,起初认为那是毛主席水平高的缘故,后来常读毛主席的著作,发现他极少引用马恩列斯的话。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按他自己说不下300遍,但是,你见他写文章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的原话吗?甚至连“消灭私有制”我也没有看见他引用过。然而,他革命的一生就是遵照《共产党宣言》进行革命的一生。反观我们写文章,不引用伟人的话就没有切实有力的话的话可说,更有甚者,离开参考材料,就不能成文。即使掌握写作材料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也是弄着一些定义来回地扣材料,而不是从分析材料入手,挖掘出本质的东西来。近读《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辩证法》,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院长,不能说写作材料不丰富吧,然而他没有把这篇文章写好,什么原因呢?就是不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是用结论来扣材料,整篇文章就是毛主席在什么什么方面运用了辩证法,怎么运用的丝毫不加分析。毛主席批评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说:“这本书写法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出发,来研究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

  《昆仑策》《复兴网》刊登了一篇文章——《毛主席极力推崇的调查报告: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虽然没有看到这篇报告,但从文章引用的报告的实例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调查,掌握的材料翔实;2、通过材料,准确地发现问题;3、抓住问题,直击“靶心”;4、没有“穿靴戴帽”,直入主题;5、准确鲜明,一目了然;6、语言简洁。平实自然;7、无半点高谈阔论、没有丝毫的夸夸其谈。

  我看,写文章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医生总不能上来把把脉就摇着头说:“哎呀,晚了,到北京检查检查去吧。”病人一听,这准是癌症,没有病也得吓出病来。古代医生将诊脉放在望、闻、问之后,通过望、闻、问已经了解了病人大概的病情,然后诊诊脉印证一下病情。如果一个病人一看他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一听他说吃不少喝不少就是经常感到全身疲劳、没有劲,身上还好疼痛,再一看他的舌苔呈青紫色,这说明气血不畅,阴阳两虚,你就可以判断这病人可能有癌症,再把脉,细如丝线,软弱无力,若有若无,这说明病人气血俱损、阴阳俱虚,印证了你的判断——可能有癌瘤,这才叫他到北京检查检查去。要分析病症、验证病情,然后才能确定什么病,再对症下药,写文章不和这个一样吗?不分析,不讲道理,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就下什么结论行吗?

  毛主席教导说:写文章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作者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绝对写不好文章。

  有的网喜欢刊登大长文章,以为个大就含金量高,我这八十九岁的老汉看着实在费劲,《实践论》我能一口气读完,大长的文章我两口气也读不完,长而且空,沉闷没有生气,越读越没有劲儿。写长文章的同志就不想想你那么长的文章真的有那么多的内容吗?你的文章比《实践论》的内容都丰富吗?《实践论》只有九千多字,《为人民服务》七百五十多字,《纪念白求恩》一千多一点的字,《愚公移山》只有九百字,哪一篇不是短小精炼的文章?

  鲁迅先生告诫我们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