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共享菜园”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近郊农场主把闲置土地作为“共享菜园”挂在网上,提供租地种菜服务,吸引不少城里人前往认领。苏州也流行起了“共享菜园”,这里成为市民周末遛娃、聚会的好去处。城里人到近郊认领菜园,打开了城市田园生活“新大门”。周末时间开车到近郊,亲自感受一下翻土、播种、浇水、施肥乃至收获,对一直以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城市居民来讲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一锄一铲中,不但实现了自己种地、吃绿色蔬菜的愿望,还能享受人与人的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共享菜园”的走红,让城里人有了更多的休闲放松机会。
大人带孩子到“共享菜园”,这样的遛娃一是有趣,二是能锻炼锻炼孩子。记得 孩提时代,或小时候吧,小学二年级,一位任课老师,这样对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说道:大家现在分成两头,两头一碰了就休息。原来,他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生长着杂草的东面。开始拔草一部分则从西面拔起来,两部分的同学一“会师”杂草就清除干净了。老师讲得蛮风趣且 “操作性强”,同学们呢,兴致勃勃拔草拔得不“枯草无味”……至少是笔者,觉得翻土还是浇水不妨也,搞得有声有色而饶有兴味些。当然,做家长的,从“共享菜园”回来,考虑一下“延长线”,就是让孩子“也要”做家务,扫地洗碗倒垃圾,乃至学烧菜或烹饪,培养劳动习惯学点劳动技能,朋友,你说呢?
"遛娃"时能"遛遛"自己,教育者先受教育嘛。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仍不乏一个劲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字辈测验、考试的分数是否足够的多上。不是吗,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什么让孩子不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对早点能够生活自理都不屑一顾的,在一些角落里仍“顽强表现着自己”哩。鲁迅先生的《我们怎样做父亲》有云: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 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现在想来,家庭不开展劳动教育的,是“跛脚”的或缺一大块了——学校劳动教育“一头”,家庭劳动教育“一头”,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来个“两头一碰”,且为“隔三差五”式的,那更加是善莫大焉的了。想想也是,学校的老师与孩子的父母,在劳动教育方面多多沟通“互通有无”,劳动教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望亦可即!而这“两头一碰”,又何止于在劳动教育方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