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讨论医改可以,但奉劝某些人嘴上留德,别把老人当傻瓜!

作者:青年白依依  更新时间:2023-02-21 10:44:22  来源:地火依然  责任编辑:石头

  近日,关于“医保改.革”的话题讨论很多,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可谓鱼龙混杂。

  因为医保卡里可直接提取的金额变少,一些退休老人感觉到利益受损和养老危机,所以才提出自己的想法、反映诉求,这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就算觉得老人们提出的诉求不合理,也应就事论事。

  可是,有一些人偏不,非要大搞阴谋论,说老人是被“洗脑蛊惑”。以下为文章部分截图:


  看到文章标题的一瞬间,我就火冒三丈。好呀,有些人真是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搞阴谋论一个顶两。

  以前常听人说,年轻人幼稚、涉世未深,这话虽然是阴谋论,但年轻人经验少也是事实,还是会有一些人愿意相信。

  现在竟然变本加厉,直接说老年人被忽悠,该作者是把那么多老年人都当傻子看待吗?还是觉得大众是傻子,你说啥就是啥?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或许很多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几十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历经世事沧桑,积累了大量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对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是有基本判断的。

  我不否认,每次遇到社会事件时,确实会有一些谣言,毕竟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消息如泥沙俱下;我也承认,该作者在文中也确实回应了部分谣言。

  但是,我对该作者故意混淆视听,将老人反映诉求解读成是被别人利用、忽悠的言论深恶痛绝。

  我就想问问,老人提出自己的诉求仅仅是因为网络上的谣言吗?老人个人医保账户钱变少是不是事实?小病买药以后想要报销更麻烦是不是事实?

  再者,武汉、大连等地退休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意见,有些人心里没点逼数吗?

  要知道,这些老人很多都曾是国营工厂的老工人,他们将自己最美好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正是他们的付出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之后的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那时,他们一心一意的工作、以厂为家,而国营工厂也为大家提供最好的福利保障,子女教育不花钱、看病也不花一分钱。

  那时,大多数工厂,都有自己的医疗中心、医务室,车间有护理站,工人们每周体检一次。

  一些相对大一点的单位,还会专门建立了职工医院,设有诊断室、中药房、西药房、住院部等。职工来看病或住院,同样一分钱也不用掏,只用记录在案,年终象征性地扣除五分钱挂号费就行了。

  如果患重病或大病,需要去到其他大医院治疗,则需要病人所在单位出具介绍信到所辖区医院住院治疗,治疗费由本单位全额向医院交付,或凭医院发票让单位全额报销,职工毫无后顾之忧。

  那时,不仅工厂的工人医疗有保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样是免费医疗,那是一个全民免费医疗的时代!

  1965年6月26日,当毛爷爷得知,国家高级医务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安排比例75%发放到城市,农村只占25%。

  他很愤怒,对当时卫生医疗情况表示强烈不满,并做出重要指示。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我们应该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于是,在毛爷爷的指示下,赤脚医生遍布中国农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运而生。

  在农村,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按人均每年5角钱的标准,补贴合作医疗社。群众看病时只要交5分钱挂号费,看病吃药不用花钱。

  截止1976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村都建立了医疗合作社,加上数百万的赤脚医生队伍,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九十年代之后,因为时代的变化,大部分国企老工人被迫下岗,他们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福利保障,许多人更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变得无比艰难,许多工人家破人亡。

  如今他们已然年迈,生活全靠退休工资和医保,医保一丁点变动都可能会影响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他们岂能不关心?

  相比现在青年人,经历过全民免费医疗时代的老人也更难以接受医保个人账户金额的减少。因为在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来,看病免费才是理所应当!

  奉劝那些混淆视听的人,口下多积德吧。毕竟,谁家没有老人呢?又有谁能永远年轻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