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歌颂苦难,是做人的底线。
当底层的苦难,成了某些媒体口中宣扬的正能量、励志的时候,我们就该知道,这样的媒体是为谁说话、做事的。
他们不是为了绝大多数的底层人民,而仅仅是为了少数精英群体,成为了那群人的喉舌。
昨日,有媒体大肆宣扬“夫妻沪漂22年捡废品打零工在沪买房”。 杨先生夫妇2001年到上海,沪漂22年中,二人一起捡废品、打零工,共攒了200多万,于前日成功在上海买下一套70平左右的房子。
同为打工人,对杨先生夫妇为了过上好日子,二十多年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深感佩服,但媒体将这作为励志而又正能量的故事大肆宣扬,却令人不耻。
房子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必须品,一套70平的房子需要两个人用二十几年的日夜劳累和省吃俭用才能勉强拿下的时候,这能是正能量吗?
更何况,200多万恐怕只是首付吧,夫妻二人想要在上海扎下根来,可能还得一二十年,这房子的位置恐怕也很偏远吧!
夫妻二人沪漂二十多年,他们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上海这座城市,每天辛辛苦苦的打工、捡垃圾,就为了一套房。
当一个人的生命需要背上几十年的房贷,牺牲生活质量,才能勉强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禁让人想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社会环境,难道不有点可悲吗?
媒体为什么要无视高房价压的让人喘不过气的现实,而只着重报道夫妻二人奋斗精神和拿到房后的喜悦?这到底是在赞美劳动者还是在把底层劳动者的苦难当做正能量,进而大肆美化宣传?
媒体进行这样的选择性宣传无非就是告诉人们,买不起房子和房价无关,是你能力不够,是你不肯下力气;无非是告诉人们,上海房价够贵了吧?人家靠打零工、捡垃圾不也照样买了嘛,年轻人别挑三拣四,好好踏实工作吧。
媒体无视被房价、医疗和教育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大众,只是一味向大家传递奋斗思想(疯狂PUA),巴不得大家在996/007之余再多打几份工,争取早日买到开发商卖不出去的高价房子,好让房地产行业“起死回生”,它们还真是为资本操碎了心。
世界上最歹毒的正能量,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
媒体越是宣传普通人努力奋斗买了房的个例,就越说明整个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因为整体数据已经很难看,根本拿不出手啊!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15城楼市新房成交情况整体都较为惨淡,一线城市除上海外均为零成交,二三线城市的成交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较2022年春节下降584%。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均零成交,仅有上海一城成交16套,较去年春节下降968%。二三线城市中,成交数下降城市共7个,其中热点的二线城市中武汉、成都、苏州成交同比分别下降198%、643%、883%。
随着疫情的过去,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春节消费能力有较大的复苏,电影院几十亿的票房,各大观光景点几个小时的排队,高速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但是房地产市场依然没能迎来复苏。
这也充分说明,绝大多数人兜里是真的没钱了。
自2020年以来,全球新增财富中的26万亿美元(63%)为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而剩下的16万亿美元(37%)则为其余人口所有。在过去两年间,亿万富豪的数量和财富翻了一倍,增长幅度超越了过去十年的历史纪录!
与此同时,目前至少有17亿工人生活在工资未能紧贴通货膨胀的国家,并有超过82亿人、即大约是地球上十分之一人正在挨饿。
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现实,对高昂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现在无力承担,将来也无力承担。
可我们的媒体呢?一边忧虑着人口、出生率,一边为房地产保驾护航,宣扬着一种畸形奋斗、过劳奋斗。
这真是个魔幻的世界。它充满荒诞与不公,压的绝大多数人喘不过气,它不应存在,它理应被砸碎。
愿有一天,房子不再是商品,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免费分配给每个需要的家庭。这一天不是奢望,因为在曾经的苏联与中国,房子就不是商品。
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参与,反抗资本、揭露砖家、拒绝被媒体PUA只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