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应“以朝 (鲜)为师” 打印页面 - Powered by EmpireCMS - 民族复兴网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应“以朝 (鲜)为师”

作者:刘云   更新时间:2022-08-29 10:48:1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要论中国那类人群最热衷于嘲笑朝鲜,首推在中国高校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西化精英们,这帮西化精英们在欧美留学期间,早已被欧美舆论、西方文化与漏洞百出的西方经济学深度洗脑,这帮垄断中国高校话语权的西化精英们早己习惯于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今日的朝鲜,给朝鲜贴上“世袭” “计划经济堡垒”等各种“负面”标签。对朝鲜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在他们眼中,朝鲜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物国家。总之,朝鲜的一切均成为这帮西化精英们天天冷朝热讽的对象,但西化精英们却发现根本无法用西方那套理论来对朝鲜式“两弹一星”成就加以解释,那就只能视而不见与装聋做哑。笔者准备在本文中“回敬”一下这帮自我感觉良好的西化精英们,朝鲜决不是西化精英们所认为的一无是处,朝鲜也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在中美博弈与美国丧心病狂打压中国大背景下,起码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应“以朝(鲜)为师”,让被西化精英们推入歧途的中国高等教育重归正轨,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一 朝鲜式“两弹一星”成就引发世界关注

  这几年,朝鲜式“两弹一星”成就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据朝中社2022年3月25日报道,在金正恩的亲自指导下,朝鲜3月24日成功进行了“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

  美韩军方评估导弹发射情况后认为,朝鲜此次试射的确是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可以高达1万公里以上,意味着它已能够覆盖美国全境。

  据朝鲜官媒报道,朝鲜国防科学院2019年10月2日在朝鲜东海元山湾水域成功进行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3的试射。众所周知,由潜艇在水中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难度远大于陆基弹道导弹,一直以来仅有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才有能力研制与发射潜射弹道导弹,连印度也做不到,朝鲜居然成为潜射弹道导弹的第六个“玩家”,这让全世界十分震惊。

  此外,2016年1月6日,朝鲜官方宣布,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朝鲜还于2016年2月7日宣布成功发射对地观测卫星“光明星四号”。从2016年到2022年,朝鲜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核试验与发射卫星这三个震动世界的大事件表明,对朝鲜军工实力不宜低估。或许以大国的标准来衡量,朝鲜“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与卫星)技术落后,离实战(实用)要求甚远,但对朝鲜这个国穷民贫的小国来说堪称奇迹。但奇迹不会从天而降,任何奇迹是由人才创造的,朝鲜式奇迹也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二 金正恩一次视察的特点与深意

  据韩联社2017年3月19日报道,在朝鲜中央电视台2017年3月19日公开的照片中,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自将某位国防科研功臣背在身后,以示对其成果的肯定和鼓励。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身穿军大衣的金正恩将该位科研功臣背上了自己的后背,被金正恩背起的科研功臣被感动的都要哭了。

  国内一些人将金正恩此举称之为“做秀”或“一时兴起”,但以往实事表明,一向尊重人才的金正恩做出这样的举动不足为怪,如果金正因缺乏尊重人才意识,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金正恩不可能如此“做秀”或“一时兴起”。

  据朝鲜《劳动新闻》2015年10月21日报道,金正恩日前视察了位于平壤市中心的科学家大街,该住宅园区内的住宅环境和各项服务设施都堪称一流,每家住户还配备了高级家具。金正恩亲自为其取名,科学家大街已于劳动党建党70周年之际顺利完工。

  金正恩在视察中指出:“科学家大街为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免费提供了良好的住宅环境。来到这里一看,就可以知道我党是如何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

  金正恩还强调:“把科学当作火车头来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是我党坚定的意志,以后还应该继续对科学研究部门增加投资。”

  全世界有无数的住宅小区与大街,但被冠予科学家住宅小区与科学家大街称号的唯朝鲜独有。或许以国际标准衡量,朝鲜科技人才物质待遇不算高,但贫穷的朝鲜已对他们竭尽所能,以朝鲜的标准来衡量是名符其实的高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享受到的精神上的待遇与尊重,或许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正所谓士为知已者死,朝鲜科技人才自然会竭尽全力工作,并创造出“两弹一星”奇迹。

  从金正恩2015年这次视察与2017年背科研功臣的照片可看出,金正恩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善待优秀的科技人才,给予他们很高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

  充分激发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造就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可以说是朝鲜的一贯做法。世界上类似朝鲜,只有二、三千万人的发展中国家有的是,但唯有国穷民贫的朝鲜创造出“两弹一星”奇迹,朝鲜的经验特别是在科技人才上培养经验也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三 对朝鲜引进技术与人才作用的夸大

  事实证明,美国过去对朝鲜的政策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低估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美日韩及西方舆论轻视甚至藐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关于朝鲜开发核导的“山寨说”“讹诈说”“筹码说”等充斥国际舆论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与误导美国政府的对朝决策,成为美国没有正视朝鲜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像很多西方与日韩的朝鲜问题专家及媒体所分析的那样,把朝鲜“两弹一星”主要归功于引进技术与人才,那就无法解释朝鲜核弹是如何研制成功的。如果说朝鲜借前苏联解体之机从前苏联、俄罗斯引进一些导弹技术与人才是可能的。但核弹技术与人才是难以从苏/俄引进的,采用“挖墙角”乃至用间谍方式零散引进或许有,但成套、全面引进决无可能,因为严守核弹技术机密是所有核大国的底线,即使对最亲密、最信任的盟国也不可能转让核弹技术,苏/俄也不例外。况且从地缘战略角度讲,苏/俄也不愿意朝鲜拥有核弹。因此,朝鲜是主要是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核弹的。联想到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倾全国之力,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中国是大国,朝鲜却是面积、人口仅为中国几十分之一小国,我们不能不对朝鲜敬佩有加,这也说明朝鲜军工科技实力比我们很多人所认为得要强得多,而西方与日韩恰恰低估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

  不错,朝鲜的确借前苏联解体之机,从苏/俄引进一些先进导弹技术与人才,但引进技术得靠自己消化吸收。前苏联、美国导弹技术都是靠消化吸收纳粹德国V型导弹技术起家的,但当初两国在消化吸收上也花了很大功夫,美、苏两国当初考贝复制的第一批山寨版导弹也曾经接连发射失败。前苏联曾从纳粹德国“抢夺”多达6000多名导弹专家,帮助其消化吸收与掌握V型导弹技术,直到上世纪五十代末才将其放回国。所以,对导弹这种高科技武器,其消化吸收难度很高,正因为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强,才能通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最终研发出自己的导弹,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导弹研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弱,难以对引进的导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从苏/俄引进再多的先进导弹技术也没有多大用。至于朝鲜引进苏/俄导弹专家作用也不宜夸大,与当初中国大量引进苏联专家一样,引进专家作用是顾问与参谋,具体的研发还得得由本国技术人才承担,所谓“逆向仿制”更得靠自己。如果朝鲜军工科技实力较弱,技术人才水平不行,引进再多的苏/俄导弹专家也没有多大用。所以对朝鲜“两弹一星”奇迹解读不能过度夸大引进苏/俄技术与人才的作用,类似中国,自力更生在朝鲜“两弹一星”奇迹中发挥着更大乃至主导作用。一个反证是,韩国依靠引进俄罗斯技术与专家研制的“罗老号”运载火箭屡屡发射失败,就在于韩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专家水平也不怎么样,难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即使花重金从俄罗斯引进技术与专家,也只能事倍功半、历经波折。

  朝鲜能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弹,为什么不能在引进基础上依靠自力更生研制出远程导弹?总之,朝鲜军工科技实力不能小视。

  德国朝鲜问题专家施姆克、席勒曾称:如果得不到外部的相关配合,那只能是朝鲜军工科研团队实在“太聪明了”。那么,有人会问,朝鲜军工科研团队为何“太聪明了”?朝鲜军工科技实力为何较强?笔者以为这与朝鲜技术人才选拔培养体制密切相关,这恰是西方与日韩的朝鲜问题专家所不了解与遗漏的,这也是朝鲜最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四 朝鲜是如何突破人口临界点的限制的

  2019年7月20日,中国队在4年后再夺国际奥数冠军,与美国并列第一,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鲜名列第四。因为朝鲜人口才2400万,以如此之少的人口基数能名列国际奥数第四,一是表明朝鲜人确有理科天赋,二是表明朝鲜高度重视理科教育,但最值得借鉴的是朝鲜对理科人才的使用与布局。

  冷战时期,一位西方战略家曾提出,一个国家人口只有达到5000万以上才有可能建成科技与工业强国。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理工科需要高智商,而在人群中适合学理工科的高智商人群毕竟有限,只有一个国家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时,这个人口数量所提供的高智商人口基数才能培养出建成一个科技与工业强国所需科学家、工程师的最起码数量,所以可把5000万人作为一个国家建成科技与工业强国的人口临界点,一旦低于5000万人口临界点就会比较困难,但朝鲜却是个例外。

  朝鲜人口才2400万,连5千万人口临界点的一半都不到,但朝鲜却在军事科技自主创新上搞得有声有色,朝鲜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两弹一星”奇迹,令美、日、韩为之侧目。

  韩国情报院分析说,在朝鲜,军工科研产业号称是“阳光下最光辉的部门”,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苦艰行军”期,粮食极度短缺,军工从业者也会优先得到食品补给,他们是仅次于最高权力核心的“核心层”。韩国情报院估计,朝鲜军工从业者在100万人左右,而导弹火箭相关科研人员至少有3000人。

  韩国情报院这个分析有助于揭开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秘密。朝鲜是当今世界上最后一个计划经济堡垒,恰恰是计划经济没有选择、没有诱惑的特性铸就了朝鲜式的的“两弹一星”的辉煌。朝鲜人最想往的职业有政府官员、国企领导人、军官、科技工作者及艺术家。朝鲜人很有艺术天赋,《卖花姑娘》与《红楼梦》两部歌剧水平很高,很爱中国观众欢迎,但在朝鲜,成为艺术家的“名额”很有限。而政府官员与国企领导人大都由其百万大军中的转业退伍军官担任,所以朝鲜人最想往的职业虽有五个,但最终可供绝大多数朝鲜人选择的好职业只有军官与科技工作者。朝鲜学生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去首选金融、经管、法律、播音主持之类热门文科,朝鲜最有理科天赋学生往往把理工科专业作为首选,朝鲜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不愁招不到最优秀的理科学生。这就是朝鲜人口不足5000万人口临界点的一半,却能培养出军工领域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原因,这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金正日、金正恩父子对抗美、日、韩三强,并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骨干和中坚。

  五 市场经济的缺陷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

  无独有偶,与朝鲜类似,在文革之前,我国也靠计划经济没有选择、没有诱惑的特性实现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在改革开放前那个绝对计划经济时代,八级工的工资高过厂长是常有的事,当时青工一句流行语是“要当就当八级工”。上海人则说“不让孩子穿玻璃裙”,意指不想孩子穿上白色之类浅色裙子(即所谓玻璃裙)去当收入偏低的服务员。那时没有如今这种五花八门的玩钱炒作的机会与条件,八级工的高工资对青年工人具有很强乃至唯一的诱惑力。到了晚上,那时既没有电视,电影也不多,更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娱乐活动,于是职工夜校与工人文化宫挤满了学技术的青年工人。在那个没有投机炒作与一夜暴富诱惑的绝对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没有如今的这种浮躁心理,当时国人都一心一意钻研技术,天天勤学苦练,那时八级工的技术水平是今天的工人没法比的。若没有文革干扰破坏,我国工业很可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能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玩钱炒作的多样选择与强烈诱惑,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所没有的五花八门的各种玩钱炒作手段不断涌现,一旦失控,市场经济就会向玩钱炒作的错误方向转化,一夜暴富的浮躁心理就会在整个社会横行,中国现状就是如此。在一个玩钱炒作成风的社会,人们很难耐得住寂耐去钻研技术,更不愿在技术上十年磨一剑,高素质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必然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头号瓶颈。

  原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接受《中国航空报》釆访时提到:一个航空发动机项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成果,即便在发动机产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型号最少也要5~10年时间,一个大学毕业生投入发动机事业埋头苦干10年以上默默无闻,要耐得住寂寞,这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讲要做到不容易。我了解,有一个国内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国外研究生毕业回国,进入到发动机领域,干了两年还是撑不住了。“我是有能力干,但是要有出息得10年以上,可是我的同学都当经理了。”他改行作别的很容易见成效,立刻就能体现人生价值。目前,国际航空界也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到华尔街去了;俄罗斯存在研发人员老龄化问题。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董事长张云飞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自己当年在深圳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毕业十几年后回头看,95%的同学不管是学医、学理工科的,现在都在做金融。难道最聪明的年轻人都去做金融了?

  “资本是跟着概念走的。”张云飞指出,区块链、比特币等概念都曾掀起资本的狂潮,但往往是昙花一现。最终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人人都幻想挣快钱、一夜暴富,这对青年是怎样的导向?”张云飞担忧地说。

  这警示我们,金融等财经专业报考热与“逃离理工”成风的背后是全社会对玩钱炒作的追求己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我国科技、工业发展之所以缺乏后劲,其根本原因是全社会玩钱炒作过度,玩钱玩得虚拟经济与浮躁心理过度膨胀;玩钱玩得创新精神与实体经济不振。

  在美国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高端制造业以及严格限制中国留学生报考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对之策之一是借鉴朝鲜强化理工教育做法,大力培养理工科顶尖人才,这才有助于保持和发挥好工程师红利,才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的疯狂围堵与打压,实现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全面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中国高校少培养一些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所谓艺术明星、玩钱高手没有关系,但绝不能少培养优秀的理工科顶尖人才。

  所以从学工科、钻研技术的角度看,缺少选择、缺少诱惑的计划经济明显优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最后堡垒——朝鲜与(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都是明证。朝鲜与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两国青年学子均没有玩钱炒作的机会与条件,学工科,玩技术,成为两国青年人主要甚至唯一的选择,工科热、技术热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使中国、朝鲜均能在国穷民贫条件下,创造各自的“两弹一星”奇迹。而一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玩钱炒作的机会与诱惑会大大增加,学起来又苦又累,回报相对不高的工科吸引力就会直线下降,逃离工科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所以工科教育往往是市场经济的受害者。一些西化精英把计划经济贬得一无是处,但实事表明,市场经济也有其致命的缺陷与不足,例如市场经济机制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不利于人们安心钻研技术,市场经济不利于工科教育的发展,市场经济拉大贫富差距等。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市场经济致命缺陷的突出反映。

  金融等财经专业报考热的背后是全社会对玩钱炒作的追求己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我国科技、工业发展之所以缺乏后劲,其根本原因是全社会玩钱炒作过度,玩钱玩得虚拟经济与浮躁心理过度膨胀;玩钱玩得创新精神与实体经济不振。

  有句老话是梦想决定选择。在没有诱惑、没有浮躁的朝鲜,不少朝鲜学生做的是科学家梦、工程师梦。朝鲜人口少,学生也少,但朝鲜学生的梦想决定了朝鲜高校的理工科专业能将朝鲜学生中有理科天赋的优秀学生几乎“一网打尽”,因此可以断言朝鲜理工科生毕业人数虽比中国少得多,但其总体质量肯定比中国高一截,他们成了朝鲜建设“强盛大国”与创造朝鲜式“两弹一星”奇迹的骨干和中坚。

  中国高校少培养一些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所谓艺术明星、玩钱高手没有关系,但绝不能少培养优秀的理工科顶尖人才,中国高校如何抵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浮躁与诱惑,肩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强化理工科教育体系,可谓任重而道远。

  六 技术人才短板危及我国相关行业发展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强化STEM教育(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拼命补STEM人才短板同时,中国高校特别是很多传统工科大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文科专业过度扩招同时,STEM相关专业在高校招生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这完全与习近平总书记补短板思想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背道而驰,也无法满足中国突破芯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巨大人才需求。

  2021年6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题为“一生坚守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报道提到,在中国铀矿采冶领域,丁德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核工业是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天然铀是“核工业粮食”,铀矿采冶是生产天然铀的关键核心技术。南华大学教授丁德馨一生致力于铀矿采冶科研和教学工作,建立了中国唯一完整的铀矿采冶学科体系,被誉为“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中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拓荒牛。

  通过这篇报道,才使读者们对对铀矿采冶学科重要性有所了解,现在三胎政策都出台了,南华大学铀矿采冶学科却成了全国上千所高校唯一的“独生子”专业,而南华大学是一所地方大学,对全国优秀考生吸引力很有限,仅靠这个“独生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是无法满足相关行业巨大人才需求。正所谓独木难支,要不是丁德馨教授力挽狂澜,很可能出现人才培养短板而危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像这样重要的工科专业,其码应是“二眙”即至少两个高校设置这个专业,有三、四个高校设立此专业也不算多,也仅能勉强满足人才需求。

  类似的“独生子”专业还有河南科技大学有全国唯一轴承专业,哈工大是唯一保留焊接专业的高校……,这类“独生子”或(两个高校)“二胎”专业,因招生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国内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而导致出现技术人才短板现象,一旦技术人才短板现象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技术上卡脖子现象而受制于人,使中方相关行业在应对美国打压下陷于被动地位。纵观卡脖子领域(如芯片),从根本上来说,无一例外均是由是人才短板造成,而技术人才短板在很大程度是工科类大学过度“去工科化”造成的。

  七 西化精英推动高等教育走上“脱实向虚”与 “去工科化”的歧路

  2018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山东代表团的审议。在山东代表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代表回忆起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他们企业考察调研的情况,并介绍了10年来企业专注发展发动机主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他们的发展思路,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

  中国经济“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那就得造物先造人,要优先培养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所急需的工科技术人才,所以工科类大学也应按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要求,必须把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主业。

  2018年6月21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上表示:中国教育要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这引发社会热议。而教育部部长所说“快乐的大学”现象,恰是部份工科类大学有违“心无旁骛攻主业”,存在着“去工科化”与忽视培养实体经济技术人才的不良倾向,这可以说是“脱实向虚”与“投机趋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良表现。

  笔者以为对大学生来说,“快乐”也是要有前提条件,即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有多余时间干自己认为“快乐”的事如游戏、网购、玩乐等,从这个角度讲,“快乐的大学”提法最适合学习负担轻的文科生,过于高校就有所谓“四大闲系”之说(历史、哲学、新闻、历史),大学中确有不少文科生因学习轻松而“快乐”,堪称“快乐”的文科生。而对大学中的工科生来说,每天是上不完的课(文科生通常只上午上课,工科生则上全天)、做不完的实验、解不完全的题、看不完的参考书、上不完的晚自习。不少国家的工科本科生是五年学制,而在中国则被压缩到四年,沉重学习负担令工科生们苦不堪言,想“快乐”都快乐不起乐,想“逃课”也不敢,因为工科专业具循序渐进的特点,少一节课也不行,工科生们对“快乐的大学”没有多少切身体会。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工科生扎堆的工科类大学与“快乐的大学”基本不搭界,不过现在,部份工科类大学大有演变为“快乐的大学”之势,因为在工科类大学中,“快乐”的文科生比例正急剧增加,甚至反超工科生,这对工科生的培养质量只能是利大于弊。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有不少国务院各部委所直属的行业性质工科高等院校,如铁道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钢铁学院等。在我国高校中,工科类大学一直是数量众多,占高校总数1/3左右,这是符合工业占我国经济大头与人才需求实际情况。

  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有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西化精英们开始进入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很多高校上层,这帮被西方深度洗脑的西化精英们自然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工科教育成功做法视而不见,而是盲目照搬西方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西化精英们看来,美国以常青藤为代表名校均是综合性大学,基本上没有单独的工科院校。美国综合性大学招生均是文科生占大头,工科专业招收占比较低。所以中国的工科院校也必须效法美国,转型为工、理、经、管、法、艺等样样齐全的美式综合性大学,所以必须大幅降工科专业招生比例。

  于是在这帮西化精英们操控下,中国的工科院校更名转型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是以“压工扩文”方式大肆“去工科化”。“压工扩文”中所谓“压工”是指过去依托行业、为行业服务的特色工科专业要么取消、要么裁并,招生人数也大幅缩减。现在全国居然找不到一所以钢铁一词冠名的冶金类工科大学。全国8大纺织院校在更名时已全部去掉纺织一词。原来全国带“矿”字头的大学有30多所,更名后均去“矿”字,仅有中国矿业大学硕果仅存。

  “压工扩文”中所谓“扩文”是指,在高校西化精英们操控之下,部份工科类大学在更名转型过程中已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再自称自己是工程师摇篮,而是一头扎到钱眼里,热衷于“去工科化”。因经、管、法等热门文科投资少、成本低、来钱多,因此这些热门文科扩招幅度之大,设置这些热门文科专业的工科类大学之多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文科生招生数量甚至超过工科生, 工科类大学大有演变为“快乐的大学”之势,同时也逐步丧失其行业工科特色与竞争优势。

  套用经济上“脱实向虚”一词,部份工科类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可以说是“脱工(科)向文(科)”,在“去工科化”同时,招生培养却出现类似西方高校“文科化”趋势,热衷于更多培养早已严重过剩的(如与虚似经济相关的)文科生,但其就业形势并不好。

  七 工科类大学培养的“工科版文科生”就业不畅

  高校扩招以来,文科专业扩招幅度最大的并不是有深厚文科底蕴的老牌文科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政法大学等)和综合性大学老牌文科专业(如北大各类文科专业),而是高校扩招之前并没有设置文科专业或文科专业不多的,更名转型后的工科类大学。

  尽管开设文科专业“门槛”较低,不需要配备昂贵的实验设备,招一些文科博士硕士,找几间教室就可开班授课。但培养高质量文科生也需要有大师,也要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也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学术积淀与学术传承。而这恰是更名转型后,几乎白手起家办文科的工科类大学最大软肋与先天缺陷,是典型的外行办文科,其培养的文科生质量根本比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等老牌文科类高校与北大等老牌综合性高校。同时也因在新设文科专业投入人、财,物过多,而使自己面向行业的传统特色优势工科专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无法满足行业与社会需求,可谓顾此失彼、两头落空。

  现在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工科高校更名转型后所培养的“工科版文科生”的质量均深表疑虑,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干脆一律拒绝,连报名机会都不给。这如同文科类高校越俎代庖,去新设置工科专业,用人单位也同样疑虑“文科版工科生”的培养质量。

  老牌综合性高校与文科类高校培养的高质量文科毕业生尚且供大于求,足够用人单位挑选,那还轮得到工科类高校培养的“工科版文科生”来参与就业市场竞争。再加上这些总体质量不高的“工科版文科生”招生培养数量过大,如潮水般拥入社会,其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国家与家长的巨大投资均打了水漂,造成教育投资的巨大浪费。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科类大学更名转型以后倍受歧视和压缩的传统特色工科专业(如传统的地矿油核等)就业形势这些年却一派大好(如丁德馨教授所在铀矿采冶学科本科生供求比达到一比二十以上),这正是对这些工科类大学“压工扩文”错误做法的嘲讽,这也证明了工科类大学一窝蜂似的更名转型为所谓综合型大学未必是个正确的选择。

  八 工科类大学的转型应继续保持和突出工科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科类大学的转型是必然的。如同企业转型不能盲目多元化,而应主业突出(或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工科类大学转型也是如此。工科类大学即使转型为综合性大学,但行业工科特色与优势不能丢,与行业相关工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应始终作为学校“主业”,学校教育资源的大头还是应向“主业”倾斜,无论怎样转型也必须保持行业工科特色,始终突出行业工科“主业”。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和增加一些与“主业”有关联、有社会需求的文科专业是可以的。但不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增设与工科“主业”无关的文科专业,更不能反客为主,让与工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退居其次,让与工科无关的大量新设文科专业唱主角,让“快乐”的文科生充斥校园,那就成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反客为主,这种转型是憋大于利,不值得提倡

  简单地讲工科类大学更名转型不能盲目“压工扩文”与“脱工向文”,必须保持行业工科特色。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校名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特色与定位,具有行业背景的工科类大学在转型后的校名确定上,仍可考虑在校名上冠以钢铁、纺织等行业名称,这样的更名可提醒高校在更名后应依旧保特其行业工科特色,牢记自己的工科人才培养的使命与重任,同时也方便考生和家长报考。

  九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敢于“以朝为师”

  在“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与推行“中国制造2025”、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工科类大学就应按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与多次强调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应以“术业有专攻”方式全力补工科主业短板,回归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主业”,做强做大工科主业。工科类大学还是要多培养“不快乐”的工科生为好。所以,朝鲜重视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做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高校应反思想的是,朝鲜做得到,为何中国高校做不到!也希望高校的西化精英们能“睁眼”看朝鲜,而不是像西方媒体那样一味嘲笑与抹黑朝鲜。朝鲜一些优点与长处也的确值得中方借鉴,中方要敢于放下大国身段,在某些领域要敢于“以朝为师”,要敢于抵制西化精英们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切实际的照搬西方的错误做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才能走上符合国情的正轨。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