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重温主席的“教育要革命”思想,很有必要

作者:横眉  更新时间:2021-05-12 08:22:44  来源:横眉观点  责任编辑:石头

  “教育”一词最早出自于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其中记载:“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不错,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教育他们,这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问题是,如何教育人才,以及要将他们进一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还有培养人才的方向及其目的是什么?

  起码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教育才有乐趣。否则就是误人子弟,甚至从长远上看会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苏联就是吃了教育的亏,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这里,重温毛主席的“教育要革命”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针对意义。

  他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队伍中,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也是长期地、激烈地阶级斗争。我们要经过文化革命,经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建立一支广大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一九五八年的一次讲话,转摘自《毛主席论教育革命》

  这里,主席强调:教育的方式,应当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方向,应当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承认教育的阶级性的基础之上的。

  必须看到,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也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它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由哪些人去教育学生;第二个是教育的内容本质上是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

  长期以来,人们不讲教育的阶级性,以至于教师队伍里面混进了一些牛鬼蛇神。一些高校的课堂常常是公知教授们的布道场,他们往往在授课的过程中夹带私货,向学生灌输一些西方式的价值观,以达到瓦解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目的。

  还有,一些教师本身不看马列,同时也不让学生读马列,他们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谈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呢?

  记不清是北大还是清华,有一个里面的教授对学生说什么毕业十年后赚不到四千万就不要回来见我。这样的价值观,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的庸俗实用主义哲学,是拜金主义的具体表现。

  还有一位姓查的公知教授,说什么当初发展原子弹是错误的,以此来影射主席的英明决策。我就问一句,没有原子弹,能有今天你这样高枕无忧的生活吗?

  还有一位王教授,说中国农民在历史上没有用、农民是愚蠢且懒惰的。那么,如果没有农民,哪里来的你王教授呢?

  这样的公知精英太多太多,数不胜数,他们长期把持教育领域,蛇鼠一窝、狼狈为奸,在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指导下,教出了一代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是教出了一代代zi本主义接班人。

  这一切,都是教育不讲阶级性的后果。

  主席的“教育要革命”思想,就是阶级教育思想,它立足于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要将教育与生产实践和劳动群众结合起来,使教育的阶级性始终保持在无产阶级革命性这一面,为永葆红色江山定下了千年大计。

  他指出:青年,即使是青年工人,因为没有受过旧社会的苦,更应该加强阶级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摘自《毛主席关怀我们》一文,《中国青年》一九五八年第二十二期)

  主席还指出:“让青年一代知道革命斗争果实来之不易,让他们续一续无产阶级的家谱。”

  1961年年底,毛主席还曾对大学生说:“阶级斗争都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

  结合起如今教育产业化、精英妖魔化的乱象,我不由得更加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病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咱们普通人只有在疾病爆发后才知道,而主席往往是在病情还未暴露、还在潜伏期时,在“君有疾在腠理”时就指出来,并提前开好药方,早打疫苗,让社会的病体提前产生抗体,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

  反毛分子们看到我写的这段文字,肯定又要大叫什么“余孽”、“个人崇拜”。我很奇怪,现在的小鲜肉、网红都有那么多人崇拜,为何人民领袖毛主席就不能让人崇拜了?这是胡扯。

  反毛者一辈子也体会不到信仰的力量。

  总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急需主席思想在教育领域乃至其它各个领域的回归。只要它一回归,必定能够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