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北京飘起了雪花,比北京的平均初雪时间早了8天,这真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与P2P爆雷收割的是有点闲钱的“中产阶级”不同,蛋壳爆雷收割的却是一大批挣扎与底层的打工青年。
谁该对此事负责? 凛冽的寒风中,站着蛋壳欠租后被房主赶出的租客;流落街头之后他们还要继续“付房租”——偿还至少一年的高额贷款,债主则是微众银行这样的发明出“租金贷”金融巨头。
在租金贷模式之下,租客办理贷款一次性预付一年的房屋租金及押金,之后再由贷款机构支付给蛋壳公寓;而租客则每月偿还贷款机构贷款,蛋壳则按月向房东支付租金。
市场经济讲的是“契约精神”,“失信”对他们来讲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年黄世仁也是这样对杨白劳说的。
微众银行的公告似乎暂时给了贷款租户吃了颗定心丸,但也仅仅是“暂时”,明年3月31日之后“征信”会不会上黑名单呢?
这份公告表面是高姿态的,第一条就是动员租客去硬抗房主,话说在这场爆雷事件中,房主就不是受害者吗?
不过这个事件中,“租金贷”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腾讯自己投的是“贝壳”,“蛋壳”则是阿里系的。去年3月,蛋壳公寓获得由蚂蚁金服、老虎环球基金联合领投的5亿美元C轮融资。
而蛋壳曝出负面新闻、有识之士发出爆雷预警不是一天两天了,监管部门又干了什么?
蛋壳爆雷之后,自诩为民请命的南方、财新系们躲得远远的,马云外滩炮轰金融监管之前,他们早多少年就起劲儿地炮轰对私企的监管了,这才有了“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荒谬主张。
许多受害者和旁观者到各个网络页面下评论蛋壳爆雷事件,指责监管不力问题,据说嫦娥五号的新闻下面都是“蛋壳”;某些自干五坐不住了,说什么“蛋壳烂了不骂蛋壳,为什么都骂国家啊?”这就有点那个啥了……
公知媒体忽悠取消监管是一回事,你真的不监管了这是另一回事;我们更应该追问蛋壳的出现与壮大的社会背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谁帮蛋壳制造了韭菜? 长租公寓,曾经被很多“漂”在城市的青年视作救命稻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唐代诗人杜甫的大同理想,在他死去一千多年以后,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的居住权,本来应该是一个太平世界的底线!然而,在高企的房价、高昂的房租面前,居住权对于很多北漂青年而言,竟也成了奢侈品;高额的中介费、二房东甚至是黑中介,让很多租客苦不堪言……
长租模式多年前在房屋中介行业便已存在,只是占比非常低,传统的房屋中介吃的是“租金差”——即低价收房、高价出租,显然对于房东和租客都不会有太大吸引力。
各地出台的廉租房政策其实也是一种长租模式。例如北京的北安河回迁房相当一部分被政府租下,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申请者提供廉租房。但廉租房一是申请条件非常苛刻(例如北京要求本地户籍或连续缴纳个税、社保满5年),大多数北漂青年根本不够资格;二是即便够了资格,也是“僧多肉少”,需要长时间的排队;三是廉租房是整套出租,转租要被取消资格,这对单身青年也是没有吸引力。
然而,客观上来讲,租房市场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据统计,目前中国房屋租赁人口已超2亿人,其中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市场规模超2万亿。预计到2025年,租赁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租赁人口增至2.52亿人。到2030年,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租赁人口将突破3亿。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大大小小资本平台背书的长租公寓便“应运而生”了。蛋壳便是长租公寓的巨头,而且还是“互联网”长租公寓,这年头,戴上“互联网”的帽子就可以横着走了。
于是,资本平台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若干个房东手中租下了房子,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租给一个又一个租客。这像极了滴滴、摩拜这类互联网企业前几年“亏本”抢占市场,等形成垄断之后再转头两边收割的模式。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长租公寓的操作模式,一般是资本平台从租客手中一次性拿到一年的房租,再按季分批支付给房东,这就是风险产生的源头。当然租客也可以按月支付,但前提是要签署“租金贷”合同,资本平台从微众银行这样的“合作伙伴”手中一次性拿到一年的租金。资本平台再拿租客预付的房租继续增加房源、投入装修,扩大业务规模,这近乎于一个滚雪球式的增长,同样,也是一个妄图以数百亿的资本撬动万亿级市场的“四两拨千斤”的赌徒模式。
从房东和租客个体角度来讲,人家动辄几十亿的融资,又岂会在乎我这几万块的租金?更主要的是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这么大的公司“合法”运行着,总该相信吧?
投资者理想的预期是,等蛋壳垄断了足够的房源和租客,再逐步压低收房价格,抬高出租价格,实现盈利,此外一次性拿到租金再分批偿付,还可以吃到可观的利息。这是资本割韭菜的“常规操作”。
然而,租房市场毕竟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要实现垄断,完成割韭菜的“常规操作”,就需要海量的资本入局。与当年的互联网打车和共享单车最初的局面一样,大量的资本平台涌入到了长租公寓这个前景可观的行业。为了抢占市场,大型的资本平台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蛋壳、自如、青客对房东开出了高于市场价20%-40%的租金吃进房源,再统一装修风格。这样的抢占市场的手法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推高各个城市房屋租赁价格的同时(长期而言受害的还是租客),也使资本平台面临巨大的风险。
今年年初,蛋壳公寓赴美上市,其招股书显示,蛋壳公寓已经连续三年处于净亏损状态,并且亏损幅度在不断上升,累计亏损达到63亿元,蛋壳的负债率攀升到99.83%,同样赴美上市的青客负债率更是攀升到了132.83%;与之同时,因为“高收低租”模式的额外投入、装修开支、宣传费用、折旧摊销以及从原房东手中接过的空置成本,“长租公寓”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收入的1.5倍,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盈利基本是无望的。
长租公寓爆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个月前,重庆、成都一带的一大批小资本平台的长租公寓卷款跑路,租客被房主断水断电、甚至是直接赶出门。笔者的一个亲戚亦是这批租客中的一员,辛辛苦苦打工挣到的一年租金还没住到三个月就打了水漂,报警之后警察说这事儿他们管不了。在遭遇断水断电跟房东“干耗”半个月后,笔者的亲戚妥协了,搬出了原来的房子,重新租了房子。不甘心的他试着找了几个部门,几个月下来仍旧求告无门。小资本平台已经率先把“金融创新”玩成了“庞氏骗局”。
而手握上百万间长租公寓的大型资本平台,早已与庞大的租户群体和金融机构深度绑定,一旦爆雷,百万租户们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其所产生的轰动和社会影响远超那些已经率先爆雷的小平台项目。
正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赌赢了资本平台可以躺着割韭菜;赌输了也是社会和租客来埋单。妄图以数百亿资本撬动万亿市场、空手套白狼的资本可以堵;但维系社会稳定的各级政府不敢赌、也不能赌。
监管部门显然也早看到了风险所在。2019年12月25日,住建部等六部委发文,明确了“租金贷”收入占比不能超过租赁企业租金收入的三成等,试图降低长租公寓资本平台的杠杆率、减低风险。然而,泡沫就是泡沫,一戳击破——这一规定一方面抑制了风险的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却加速了长租公寓的爆雷。
但这样的雷又不能不爆,爆得越晚动荡越大、社会危害也越大。因为“长租公寓”无异于一个资金黑洞,谁也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大的资金量才能填补黑洞,让资本平台完成市场垄断,舒服地躺着割韭菜,吸打工青年的血。
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多资本趋之若鹜。赌赢了可以躺着吸血,赌输了,小的可以卷款跑路,大的可以果断切割、撇清责任、安全撤离,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发明“租金贷”的金融公司是稳赚不赔的。
“投机赌博新经济” 由蛋壳爆雷事件,笔者想起了十几年前读过的王小强先生在2002年写的《投机赌博新经济》,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金融资本主义的面纱。
曾几何时,金融创新、虚拟经济、货币经济、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互联网金融……一连串“高大上”的词汇让人们眼花缭乱、趋之若鹜,所掩盖的却是金融资本主义游走于犯罪边缘的赌博本质。
如果说王小强在将近20年前的“投机赌博资本主义”,描述的还仅仅是跨国资本的话,那么,这一情景如今早已普遍地在我们身边发生。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谁该对此事负责?”从“不找市长找市场”到“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条路基本是老早就注定了的。从P2P爆雷到蚂蚁金服,再到刚刚发生的蛋壳爆雷,类似的事件不会终止,只会继续,未来总有新的领域可以“创新”。而市场机制下,即便权力不腐,监管始终是滞后的。市场化与私有制才是真正问题所在。
更进一步讲,没有住房市场化的推动,没有雇佣劳动制的复活,哪里会给蛋壳这样的金融创新提供绿油油的“韭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