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中国的富人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水里的鱼  更新时间:2020-10-06 09:55:10  来源: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石头

 

  读者朋友,请不要激动,看到我这个题目一定觉得我是个愤青,或者极左,或者什么仇视社会骂大街的主,但是且听我说道说道理论理论再评论不迟。

  中国前30年是什么样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特别是那十年以后,中国社会全部都是无产阶级,公有制,没有私有制,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取收入,人和人包括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经济地位是基本差不多的,工人、农民地位非常高,陈永-贵是国-家副总-理,这都是大家都熟知的历史。而经历了改开以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中国,要问这是为什么,要问中国的富人是如何产生的,很多人都会说,因为改开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人民有了赚钱的自由,所以富裕了。如果继续问富裕的人民的钱是如何赚到手里的?很多人会说,靠自己勤奋和聪慧赚的。有些人可能会说撞到风口了,猪都会飞。如果继续问农民工够勤奋为什么不富裕,风口上怎么没几个人真正富裕,很多人会说农民本来就穷,成功属于少数人等。这些回答都是冠冕堂皇无法信服人的,所以这个问题用目前现实的角度无法得到满意的解,但是只要用一点点的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一下,就很容易找得到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那么中国的富人是怎么崛起的呢?

  中国富人崛起的三步:

  1、经济领域的商品化

  改开以前中国实行的是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的分配制度,所谓分配制度就是按照劳动价值分配,说通俗一些就是你创造多少劳动价值就分配你多少价值的劳动产品,比如10个人共同做蛋糕,做好以后将蛋糕1分为10分给大家,每个人都有份都不少,所以那个时候油、粮、衣、鞋等等均是一人一票的供给,当然最令现在人羡慕的是房子的分配,居住完全不用掏钱的,所以前三十年我国是基本践行了马列的计划经济理论的,不过这套做法已经被现在的很多人极其恶意的贬低诽谤,而且被打上了贫穷的帽子,现在的年轻人基本觉得这种分配制度是落后的制度,或者说被一些公知解释为国家起步阶段、生产力低下阶段使用的经济制度,而经过资本的积累最终会走向市场化的经济制度。这里我要特别反对这种对计划经济制度的歪曲的解构,这是别有用心的,是中立主义者想要弥合前后两个30年所做的历史篡改。笔者十分不认同这种观点。那么这套制度到底好不好呢?我想说这套制度不仅很好,而且是极其伟大的制度。

  我们用马哲政经学理论分析下就明白了,商品的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也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创造价值被分为三部分: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生活成本)、生产商品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生产的固定成本、或者说固定资本)、剩余价值(利润)三部分组成。为什么必须是三部分呢?就因为资本主义的制度,比如你是一个资本家,投资开了一家工厂,那么你在投资之前就首先必须计算好生产商品的出售价格能否抵付购买设备、厂房、水电等的费用,能否抵付工人的工资,同时还要有盈余也就是利润。如果抵付完前两者之后利润基本没有多少了或者干脆利润就是负数,那么你是不会进行这项买卖的对吧?这就是资本主义,资本是要追逐利润的。这个过程中很明显就会发现,工人的回报仅仅占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个部分的其中之一,而且往往是占比最小的那部分,这种情况下工人再勤奋,自己的劳动价值的大部分也是会被拿走的,自己永远处在下风,永远在做一个不等价的交换,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决定的,劳动者被迫不等价交换的原因就是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所掌握。同时,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借助货币资本和市场交换,所以只有当商品被从市场中卖出去以后,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才能够变现,资本家才能够拿到交换到的货币资本兑现商品价值所包含的这三个部分,其中的剩余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白了资本家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只有在市场中被卖出去交换成货币,资本家才能支付得起生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也才能给工人发工资,也才能得到利润。而如果卖不出去,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那么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就不能得以实现,也所以企业能生产但是就经营不下去。这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没有资本家,也没有货币资本参与生产,社会生产又会是怎么样呢?比如我们开一个同样的工厂,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生产产品(和上例同样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来产品以后分配到每一个人手里使用,这样的过程里劳动者劳动的价值就只剩除剩余价值以外的两个部分,而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没变,这样劳动者分配到手里的价值就大为增加。如果有一个中央系统制定全社会的生产计划,同时全社会的生产方式都按照这样方式进行的话,全社会所有最终产品或者生产资料的剩余价值部分都不存在了,最后全都分配回劳动者自己手里了,那么全社会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完全等于自己的分配所得,同时也没有卖不卖得出去这个问题。所以劳动价值就得以全过程的实现。这种社会化生产的方式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两相比较的话相信你会发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加优秀的模式,是人类生产力解放的制度,是对劳动者最公平的制度。这个制度有两部分特点,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分配制。计划什么?计划生产。生产什么?生产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最终商品。大家都知道生产生活资料经过了两个环节,一个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一个是用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主-席去世以后,我们国家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改革,最开始的改革是将最终产品端开放,让其在市场中自由交易,出现了商人这个行业和自由贸易市场,也就是恢复到开国之初那些年的状态,所谓商品经济改革,同时开放金融业,开始逐渐使用货币。相信很多人都记得80年代的商业街,有国营的商场和小商小贩聚集的自由贸易市场,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最终产品的开放和货币资本的使用使得最终产品带上了资产属性而成为了商品,商品在市场中自由交易而能够满足当时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所以当时的这个改革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前那几年的商人这个时候开始恢复自己的老本行了。商品经济使得商人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此时的商人赚取的利润并不是真正的利润,他们的收入任然是通过自己在市场中提供商品的商业服务的劳动来获得的,换句话说此时的商人只能叫小商小贩,任然是属于劳动人民。大家都知道资本家的剥削是必须建立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个条件基础之上的,而此时,各个行业的生产资料则全部仍然由全民所有、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所以此时的商人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成为资本家。

  虽然商人最初是劳动者,但是商人最终却是资本家,当商人的好处就是可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农民和工人却很难进行这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书上常说资本家多出自商人,而商人却不是资本家的缘故。商品经济改革没多久,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若干到处倒卖货物的商人,所谓倒爷,这些人利用市场中的供需关系的变化或者信息的不对称谋到了巨额利润。比如常见的南方商人在北方做生意,将南方生产的商品倒卖到北方,利用信息差来赚钱。再比如某些人给某地以高价卖某种十分缺乏的食品,以此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农村实行大包干以后,农民阶级内部逐渐分化,某些区域和人的地高产,某些区域和人的地少产或不产造成了农村基本的分化,然后高产的利用积累交换到更多的资本,这个和之上所说的商人积累的过程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模一样。

  2、体制内腐化

  由于商品化改革和货币资本的使用,官僚体制内的各级官员就有了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利益的可能。因为当时的生产企业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生产资料任然是全民所有或者集体所有,最终商品又都是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所以企业内的各级官员便利用手中的职权,使用各种手段,将企业生产的产品贱卖给关系好的商人,然后官商联合起来谋取利润。

  商人为了谋取更高的利润,就需要取到更低的成本,商品的生产又是国家企业完成的,商品的销售又受到相关部门的管理,于是就有了商人贿赂企业及政府各部门各级官员的现象,于是就有了拉关系、做人情等等的现象,当然关系户为了挤兑其他商人,也就少不了地痞流氓等黑社会组织等丑恶现象,相反企业及政府各部门各级官员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职权,私通商贩谋取暴利,于是就有了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逐渐形成。官员的这个行为实际上还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而官员所凭借的职权其实相当于自己的资产,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权力开始了资本化的过程。这正印证了一句话:自古官商是一家。商品化以后的体制内腐败化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加速过程。当这个过程结束以后,国内就形成了很多暗藏在水面下的富豪,国内基本就形成了权资不分家的几大权资集团。资本积累阶段完成以后,资本对自由交易的需求,也就是资本对自由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大大增加了,生产要素市场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于是随着改革的发展,历史终于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市场化改革。

  3、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根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自由市场是实现资本能够自由交换到各生产要素的最佳途径,是资本追逐其利润最大化意志的最佳表达方式。所以当原始积累一旦完成,资本运动内在的要求就是市场化。从商品生产角度看,商品化是将最终产品端放开在市场自由流通而生产资料仍然属于国有,而市场化则是进一步将生产资料端进行开放,以至于基本上形成全要素的自由流通。这个阶段是从九十年代逐渐开始的,具体的变现就是国企私有化、国企员工大下岗、股份制改革。这个阶段应该是不少中国人的伤痛,原工人阶级经历了从天到地的命运转变。当企业不再是工人自己的了,当自己不再是企业的主人的时候,工人们才真正觉察到天变了。

  这个阶段承接于上一个阶段,是商品化的继续演变。当官僚和与官僚媾和在一起的商人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在这个阶段就可以使用积累的原始资本来交换生产资料了,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大家都知道资本家实现其剥削的基本条件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也就是说人一旦占有生产商品的生产资料,那么就相当于此人拥有了合法的剥削权,可以合法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而不必自己出卖劳动力,也就是彻底的将自己从劳动中解脱出来,也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资产阶级。

  如果假设没有市场化只是商品化,那么前一个阶段的商人和官僚即便进行再多的资本积累也改变不了自己需要付出劳动的命运,但是他们的这个命运在这个阶段彻底变革了。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官商联合走上了这个阶级,工人阶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被剥削被压迫的大多数人。自从上了这个阶级以后,社会出现了很大的不稳定,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涌动,人民开始无限的怀念起主席,毕竟人民都是从主席时代过来的,这种天壤之别让人民无法接受,于是就有了很多地区工人的闹事行为,很多原先就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沦为了乞丐,形成了后来规模庞大的丐帮。很多原先的女工人下岗以后生活窘迫,沦为了性服务者,形成了后来规模庞大的这种服务行业。股市的出现让很多不愿意忍受贫苦生活的无产阶级选择投机一搏,形成了后来规模庞大的股民。一时间无产阶级的生活一片狼藉,旧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了。

  其实细研市场化的过程的话,它又分为两个阶段,即市场化的粗略改革阶段和市场化的法制化建设阶段。

  在粗略改革阶段,国有企业向私有企业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化。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来是主人翁地位的工人阶级依然力量强大,党依然是马列毛主义指导的党,如何将原来占据主人翁地位的工人阶级打落在地是个棘手的问题,于是此时的改革进行了两手的准备,一手是提出新的理论,即新的意识形态工具,废掉原有的意识形态,党逐渐将毛泽东思想剔除出指导思想之外,也就是中特的理论只从邓论开始了。另一只手是将工人阶级内部进行分化,即国企员工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市场化和合同化用工两种方式,产生了工人阶级内部的相对贵族,制造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团结,抵消和分化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为改革铺平了道路。

  这个阶段完成以后,我国基本上就形成了统治的资产阶级和被统治的无产阶级两个大群类,阶级对立开始尖锐化,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刑事犯罪活动越来越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当然表现在现实中的还包括少数民族的动乱。这一点很多人不明白,以为只是单纯的民族主义行为,或者宗教势力的影响,其实不然。少数民族的动乱实际上仍然是阶级对立下的阶级斗争,因为相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汉族是统治阶级,少数民族是被统治阶级,改革使阶级分化以后,被统治阶级的剥削程度加深,阶级斗争形势一跃而上。其实只要用主席时代和后来做对比就很清晰可以发现其其中缘由了。

  阶级斗争的日益严峻使得上层着手开始了继粗略改革阶段之后的法制化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

  法制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因为资产阶级依靠剥削而非自己从事生产而生活,这种剩余价值被攫取的过程使得无产阶级备受煎熬,整个社会也不会存在公平与合理,所以为了防止无产阶级反抗,为了对无产阶级进行最低成本和最长久的稳定的管治,就必然形成了对法律工具的要求,就必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国家管治机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规模庞大的警察系统、城管系统、司法系统、军队系统等,所谓的公务员系统,这也是为何一直到现在公务员考试都是最热门、竞争最激烈的考试的原因之一。所谓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民法院其实在这个阶段的性质已经逐渐的变为资产阶级国家化的警察、军队和法院。

  我们可能比较羡慕美国的法制化建设,但是法治仍然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实行的基本政策。中国在进入法治化建设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基本得以巩固,中国就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一个资产阶级主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而法治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国家机器化,就是所谓国家化。

  有人可能不满意我这个结论,说我国是中特,仍然还是社会主义的,仍然还有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怎么能说是资本主义制度呢?我想告诉这部分朋友,中特的社会主义是被定义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就是仍然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所以这个矛盾被从理论上抹平了。现在的国有企业虽然叫做国有企业,但是和主席时代或者改革第一阶段的商品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截然不同了,现在的国有企业是市场化的股份制国有企业,企业已经被资本化为带有资产属性的企业了,去看看现在的上市大国企吧,哪个国企不追求利润?哪个国企的资产不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自由买卖?国企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是属于占有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所有的,实际上是为占有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生产利润的资产。人民民主专政是建国之初所设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建国之初的我国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家大部分工商业仍然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农业则属于小农经济,后来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了资本家的工商业企业,农村进行了合作化的运动,才有了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形态。人民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建国之初,国家对人民的概念做了具体化的描述,人民包含了四部分:即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是包含在人民之内的,所以即便我国现在是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但仍然可以被说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另外人民的成分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可以是无产阶级为主,也可以是资产阶级为主。比如在主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人民的成分由建国最初的资产阶为主逐渐的变为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主,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小农的农民阶级变为集体的无产阶级,尤其是文革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法权的铲除,资产阶级整体性的不存在了,人民民主专政就被无产阶级专政取代。大家可以看看中共九大和十大的会议影像资料就不难发现,那个时期的人民代表全部都是工人、农民、学生等无产阶级代表,没有商人更没有资产阶级。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主席时代要把人划分成分的原因,因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所以需要对人民的组成成分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保证无产阶级的专政,这是身为马列主义、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法制化一直到现在,实际上是国家化的一个过程,是阶级统治逐步成形的一个过程,如果仔细研究的话,这个过程仍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市场的法制化阶段,一个是机构的法制化阶段。

  刚才讲了,在商品化阶段,官商逐渐勾结在了一起,形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权力为资本积累保驾护航,权力和资本合二为一,而在粗略的市场化阶段开始以后,资本逐渐开始了其自由意志的表达,然而此时的权力却逐渐成为了资本自由意志表达的绊脚石,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权力和资本逐渐开始分道扬镳、一分为二。商人之所以勾结官员,资本之所以和权力合二为一,是因为在商品经济阶段,生产资料仍是国家所有,生产仍然被权力控制,而资本和权力之所以分道扬镳,资本家逐渐排斥官场是因为市场化使得资本逐渐可以自由购买到生产资料而逐渐不需要权力这个媒介,相反权力逐渐成为了吸食资本所生成的大量利润的反动因素,成为了资本在增值其自身路上的绊脚石,成了资本的累赘。表现在现实中就是权力机关各种腐败的潜规则致使资本家在实现资本增值的时候需要贿赂和上供很多利润,层层扒皮而使得资本家最后到手的利润所剩无几。所以资本的意志内在的要求权力下岗,资本要脱胎与权资的交缠状态而构建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权力和资本经过了相互媾和与相互分离的两个阶段,相应的市场化的法制化阶段就形成了粗市场法制化和机构法制化两个阶段。市场法制化阶段,法治是针对市场的法治,比如市场交易的公平合理,市场机制的法制化建设等,但到了机构法制化阶段,法治就成为了对权力机关的法制化建设,法治就成为了对权力控制的手段,就出现了所谓的“把权力关进笼子” 的说法 ,出现了“简政放权”的说法,出现了所谓“壮士断腕”的反腐败斗争。原依靠权力资本而进入资产阶级队伍的人被打倒,原依附于权力而艰难生长的资产阶级逐渐获得独立。反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易主行为,反腐败斗争的打响意味着资本脱离权力而独立生长的开始,意味着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开始,意味着资本自由经济格局的来临。

  中国的富人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文字查到全图景。改开的过程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到自由化完整的演进过程,中国产生富人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无产阶级哀嚎的过程,是一个趟满“尸体”和“鲜血”的过程。中国的富人手里的财富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手里“烧杀抢掠”到的,中国的富人身上是有原罪的,试问中国的富人,谁的崛起能逃脱的了这几个过程呢?谁敢拍着胸脯不昧良心的对天发誓:我不这样的呢?了解了这个过程,您还会为我这个题目而感到惊讶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