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一生不做俗人之举!当代女性楷模——纪念杨开慧诞辰121周年

作者:青年赵文凌  更新时间:2022-11-07 09:03:18  来源:青年思考  责任编辑:石头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板仓;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每当想起这位女英雄是个零零后,作为90后的我,立刻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今天,谨以此文纪念她诞辰121周年。尽管她的人生只有短短的29年,却处处不一样,一生不做俗人之举,活出了一个火一样的青春。

  提起杨开慧,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想到她的丈夫——毛主席。毛主席的身上有数不清的光环,那耀眼的光芒,把杨开慧非同寻常的光彩遮蔽了大半。但当我们抛开毛爷爷,去看杨开慧的时候,才会发现,她的一生,同样的惊世骇俗。即使放在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中国革命历程中,也十分耀眼。

  她是长沙板仓第一个女学生,开当地风气之先,而且是当时学校里最小的学生。杨开慧还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一同读书,转到离家20多里地的衡粹女校,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

  那一年,杨开慧还没有成年,就在她所就读的女子学校里,带头剪短发。要知道,那个时代即便是男子剪掉辫子都会招致巨大的非议,更何况是一个年轻女孩。如果不是因为思想开明,有理想,有主意,有决心,又怎么会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

  17岁那年,杨开慧随全家北上,进入北京。在这座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她丝毫没有改变朴实勤劳的习惯,仍旧穿着粗衣布裙,关心着时局的发展,她在手稿中写道:“那时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嫉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我热天和下层生活的人一样,穿大布衣。”

  1920年,杨开慧进入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读书。不同于一般女学生的女德崇尚,杨开慧积极发表文章、抨击封建礼教,号召青年女性为争取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斗争。也是在同一年,她串联福湘、周南两女校的5名女学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由此引发湖南教育界、学界就妇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她,积极组织青年女性运动,参加毛泽东文化书社,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她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在那个旧军阀遍地、危机四伏、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这种异乎寻常的举动,需要莫大的勇气。

  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宗族社会中“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沉重枷锁,仿佛她全然不放在心上。她思想前卫、大胆、解放,在那个时代甚至有些惊世骇俗。

  当她与毛泽东结婚时,她主张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与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伴侣。她没有提出宴请亲朋好友、没有提出索要彩礼、没有提出大肆宣扬。仅仅只是置办了些生活必需物件,一个红盖头、一张板床、几盏煤油灯便托付了一生。其实,以杨开慧个人和她的家庭条件,若要换做普通人,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凭着一纸誓言,闪电式的“婚礼”,没有任何旧社会的仪式,试问同时代的英雄女性,又有几人能做到?

  婚后的杨开慧,并没有把婚姻变成理想的坟墓,反而在革.命事业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她担任湘区党为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成了毛泽东同志的得力助手。她经常往来于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接待各地来访的工.人代表,热情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收集工.运.动态和秘密情报。同时,她还能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从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转到上海之后,她又一边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一边和向警予组织女.工.夜校。

  是的,杨开慧是主席真正的革命伴侣。毛主席开展农.民.运动,杨开慧便协助他开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毛主席开展农民考察,杨开慧便大量整理相关资料和誊抄毛主席手稿。可以这么说,毛主席早期的很多文章,其中都有杨开慧的心血和功劳!

  从杨开慧生前留下来的黑白照片来看,很多人一定会认为她性格温良贤淑。但是,她文静的外表下,却是活泼坚强,勇于担当的灵魂。“吾人有一最不可缺者之质,即冒险性、好奇心。”“吾人要自立自强,而自创世界、自创生活。”她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乖乖女,而是一个有想法,胆大,敢于追求自由,敢于创造世界的“猛女”。否则,又怎会与毛主席志趣相投!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30年,杨开慧被国民党特务抓进监狱。酷刑之下,杨开慧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其实,只要说一句话,同毛主席脱离关系,就能获得自由。然而,杨开慧却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丝毫不动摇。只是面对自己幼小的岸英的时候,留下了爱莫能助的眼泪。

  行刑的那一天,监狱长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她大吼着说道:“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枪声响起,杨开慧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功成不必在我,革命通过我而实现,便死得其所,杨开慧的人生追求又是那样的高尚和纯粹,不掺杂一丁点的个人私利。

  杨开慧牺牲50多年后,后人在杨家老宅发现了她的书信。这些文字都是她和主席分别后的日子里写就,再用蜡纸包好,藏在老屋的墙缝里。

  那情真意切的文字,如泣如诉,让我们每一个后来的中国人,都可以它的背景和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是人间最纯最美的爱情;体会到我们前辈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为后人而牺牲的中国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内心情感世界和至高无上的真情。

  正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中翘楚。只有这样至情至意的性情中人,才会为理想,为挚爱而献身。

  杨开慧在狱中曾留有遗言“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做俗人之举”。而杨开慧的一生,正是不同流俗,为理想奋斗到底,奋斗到死的一生。如此的一生,为历史的反.动派所震恐忌惮,却是无数的共产主义者欣赏赞颂的楷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