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爱情、婚姻的时代之殇

作者:彭水周  更新时间:2020-08-19 10:50:5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这篇文章想谈谈一个永恒、古老而美好的话题——爱情。

  先来看近期发生的被媒体披露的几起有关“爱情”的事件。

  安徽电视台报道,一位阜阳的解先生,在给儿子办户口做亲子鉴定时,竟发现一个8岁、一个5岁两个儿子都不是自己亲生的。缘起:解先生和妻子小迟相识于2012年夏天,两人相处一个多月就分手了。没想到第二年6月份,女方突然联系上他,称自己刚刚生了一个儿子,他是儿子的爸爸。解先生也没多虑,觉得既然生米煮成熟饭,就和她重归于好吧,就承担起这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和小迟补办了结婚仪式,但谈到办结婚证时,小迟却说不急。解先生也没强求,两人就这样过上日子了。

  2016年1月,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为了办准生证,两人就去补办结婚证,但民政局工作人员称小迟上一段婚姻离婚手续尚未办结,不能再领结婚证。为了让孩子上户口入学,无奈之下,解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去做亲子鉴定。但鉴定结果给了解先生一个晴天霹雳:两个孩子都不是他亲生的。

  解先生气愤的称,第一个孩子是“妻子”从外面带来的,非亲生还有情可原。可第二个孩子是自己和她一起生活了数年后生的,竟然也不是自己的。

  正如有个网友对解先生同情之余所调侃的:“整个就是一个呼伦贝尔大草原外送大小兴安岭”。

  第二起事件,悲剧主角也是阜阳人。网上有血腥图片和恐怖小视频。事件发生地点在江苏无锡,2020年7月30日晚,来自安徽阜阳的17岁女孩小燕(化名)被一名男子当街割喉。网上图片,穿白色衣裙的小燕被一名男子劫持,浑身鲜血瘫坐在地上。

  小燕妈妈李女士回忆说:7月30日晚8点多,从外头回家的她快到家时,接到女儿小燕视频通话,说要出去玩一下。当李女士走到距出事地点约100多米,就听到了女儿喊叫声。她赶紧跑过去,看到一名男子正掐着女儿的脖子,不许她靠近。她当即报警。这当口,男子已挟持女儿进了小区,小区里光线昏暗,正当她四处找寻他们时,却看到女儿从暗处跑出来了,全身是血。那个男子紧跟着拿刀冲出来,一把抓住她女儿,并勒令她不许靠近。接警后的警察赶来了,只要警察伺机靠近行凶男子,男子就用刀划女儿。

  小燕继父张先生补充说:他们一家现租住房子的房东发现行凶男子跟踪监视小燕好多天了。7月30日晚上,凶手把车停在自己租住的那栋楼下,看到小燕出来,就立马下车追上去了,顾不上熄火、关车门。

  再逆时光追溯一起惊悚全国的杀妻藏尸案。 2016年10月17日,29岁渣男、恶魔朱晓东死死拤住妻子——一位美丽善良的语文老师杨俪萍的脖子,直至杨俪萍死亡。随后朱晓东把妻子尸体藏进家中冰柜长达3个多月,直到丈人60岁大寿生日宴临近,实在瞒不下去了,才在其父母带领下投案自首。

  朱晓东无固定工作,却喜欢浮华生活,且性格阴狠暴戾,具有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结婚时,他告诉别人自己太喜欢杨俪萍了,除了自己可以骂她,任何人包括她父母也不可以。他限制她社交圈,删除她交友工具,安装摄像监控设施监视她行动。尽管如此,杨俪萍为了“爱情”,还是不顾一切地选择嫁给他。

  杨俪萍和家人体谅朱晓东家穷困,独自支付婚房首付和装修费,不要彩礼,结婚时不穿婚纱,甚至替他偿还欠下的赌债。婚后朱晓东屡次出轨,杨俪萍都选择了原谅……

  而杨俪萍付出的这一切,换来的却是对方有预谋的杀身之祸。朱晓东在杀妻前2个月,网购了一批关于杀人手段和死亡处置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叫《死亡解剖台》,里面详细讲述了杀人后如何处置尸体和冷藏尸体……

  大家知道,以上随手拈来的几起事件,不过是社会上发生的众多涉及爱情、婚姻的“传奇”“恐怖”事件中的“点滴”而已,这样的事件在过往时光,不知被岁月的风沙掩埋了多少。在眼下,它每天以不断翻新的版本持续上演,以夸张奇特的色彩、惊险刺激的真实剧情填充着人们紧张而空虚的生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亢奋谈资。它同其它市场背景下演绎的丰富多彩的现实悲喜剧一道,组合成社会芸芸众生实实在在的生活。、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爱情”是一个圣洁、美好,充满五彩梦幻的词汇,他是拥有高级智慧、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的专用名词。歌颂美好爱情的言词、神话传说、现实故事充斥人类历史长河。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民间妇孺口口相传“卓文君当垆”“七仙女的故事”“梁山泊与祝英台”等千古绝唱,在古代诗词典籍、现代小说影视中,可以说无爱情不成文秀。爱情成为人们生活、文艺作品的支柱和灵魂,它在晚清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里,铸就一座讽世高峰,——爱情的时代政治烙印及其时代大环境熏陶下的人们的普世爱情观,直接兆示着一个朝代的政治清浊,国运兴衰。

  近代以来,在中国,爱情历经旧中国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以手工业经济、小农经济为经济背景“婚姻包办”“奴婢贱妾”黑暗史;经历了新中国实行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政治背景下,打破一切等级制度,包括男尊女卑纲常观念的“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光明史。新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施行,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同时,为千百年来受阶级压迫、剥削的最广大劳苦大众赢得了生命的尊严。人们崇尚实干,崇尚纯朴,崇尚阳光般健康的肤色、心态,崇尚质朴的美,更崇尚爱情的纯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制度的规定,没有贫富悬殊现象,铲除了滋生妄念的物质绑架爱情的基础,所以那时的爱情多建立在精神的沃壤上,——而这正是爱情的本质基础。一旦剥离精神这一爱情内核,爱情必然异化,不是异化于物资和权力,便是异化于阴谋与罪恶。

  稍懂历史的人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是蜕变于封建社会,它的臀部依然隐现封建社会旧的纹章,那就是阶级的压榨,社会的不平等,上层资本权贵阶级对底层劳动阶级的肉体的践踏、精神的摧残。而这样的阶级化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爱情上,其结果必然是,纯洁的爱情自觉的或不自觉的被资本、强权强奸,它造成社会始终处于一片紊乱、混沌状态。爱情不再具有本真的品质,它成为一只诱饵,成为一个时刻受觊觎的目的,成为一种手段,于是,众多扭曲人性的灵魂,出于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围猎爱情”,在繁华的华美市场天鹅绒大幕前,时刻不断地以爱情的名义上演与爱情无关的爱情屠戮剧。

  我国自进入改革开放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西风东渐,社会剧变。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最主要的在于坚持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墙派”数十年“拱卒不舍”,虽然“壮志未酬”,但亦足可外告慰于西方“主子”,内无愧于“初衷”。从某个角度来看当今盛世中国,是不难看出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子的。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尤其是在文化舆论这一“咽喉要塞”,对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浸润、渗透之深,简直难以估量。

  改开后,以城市“打破铁饭碗”、农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城乡全面改革为发轫,持续深入推进城乡企业、土地制度改革,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学习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制度体系,推动中国快速融入以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金融大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城乡二元裂隙逐渐增大,丧失毛泽东时代大一统社会主义公有制劳需分配制度庇护的城乡人们,由农村向城市“候鸟式”单向奔涌的打工洪流岁末年初壮观如“钱塘之潮”。在“白猫黑猫”的实用竞争哲学社会语境里,城市乡村、东部西部、人们彼此间贫富差距快速拉开,消匿的“阶级”幽灵重显,世界因阶级分层及解散集体碎片化个性凸显产生的矛盾纠葛而显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爱情也难免随着时代前进的车轮嬗变,爱情纯洁的实质性意义渐行被金钱、权力、阶级门阀荼毒,淡化物质的美好精神爱情逐渐隐退,代之以实用主义的金钱功利和泡沫剧营造的浮华、幼稚的外表皮囊。

  爱情是婚姻的前奏,婚姻是人类繁衍生息、承上启下的纽带,而万千家庭及其组成成员,构成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人类社会。因此说,爱情对于个人,是其人生,是工作、生活、精神的重要支柱;对于家庭,是营造幸福、滋生欢乐的最重要源泉;对于国家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一切社会活动之初萌,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最根本性表征。健康和谐的社会,人们必有普适的直抵感性精神层面辨知的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反之,形成社会扭曲变态爱情婚姻观,那就是不得不窒息发自心底的对爱情的诉求,而臣服于现实阶级意识,也就是屈从于由阶级社会派生的逐利、逐权,或迷惑于受资本舆论蛊惑的轻浮变态的观念。爱情的崇高、圣洁本质就此解构、委尘,而成为一种恐慌,一种现实的煎熬。

  从开篇列举的三个关于爱情、婚姻的案例,便可窥见当今中国社会爱情、婚姻观的可怕的混乱和变异。下面再来捋一捋。

  在第二起悲剧事件中,惨遭割喉的恰值豆蔻年华的17岁女孩小燕,尽管事后其母亲对网友关于行凶男子可能是小燕男朋友或追求者的猜疑予以否认,并称女儿是有男朋友的。但我们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藏在心里的情感小秘密,是不会全部告诉父母的,年青男子不顾一切、穷凶极恶地于大庭广众劫持戕害小燕,必有一个只有他俩知晓的恶因,否则,就只能解释凶手是精神病。但从事件整个过程来看,这个可能性难以成立。——这从房东的叙述,凶手对行凶目标的明确铆定及一连串果敢、机敏、理智的冷血阴狠行动不难推断。

  我们不能明瞭小燕和凶手之间曾经的交集、瓜葛,当然也不能作任何主观臆测,但酿成此血案的起因,是因男女爱情矛盾所致大概是确然的。

  这起凶案是当今社会变态爱情观的一个缩影,在“偶像剧”“网络黄赌毒”“玄幻游戏”以及不良社会环境中泡大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爱情观充满远离实际的轻飘幻想,充满了逞一己之私的强横、贪婪,加之市场竞逐中精神高地失守、心灵旷野落寞、荒芜,爱情变成了他们普遍的不可承受之重,爱情在他们的心中早已失去其初始童真,而变成游离于精神之外的与物质紧密相连的模糊不清而又令他们焦渴难耐的东西。现实从未像今天变得如此复杂而残酷。这起凶案中,我们不知道小燕用什么方式回答凶手的“爱情”,但我们已看到了凶手是用凶残的杀戮、用玉石俱焚来回答“爱情”这个圣洁命题的。

  在本文首先讲到的堪称现代“拍案惊奇”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今天人们对爱情的亵渎,对婚姻的“儿戏”,对家庭观念的漠视。

  从案情的经过不难看出,案件当事人小迟在与受害人解某由爱情到所谓“婚姻”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一明一暗双重非法中(这里所说的法包括非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文明社会人们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明知的违法是未婚同居生子,隐匿的违法是作为有夫之妇,非法与他人姘居。不管小迟同有着法律夫妻关系的隐形前夫之间有着怎样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问题,但她对爱情、婚姻的肆意“游戏”、践踏,对解某的感情的欺骗、玩弄是令人不齿和愤怒的。爱情与婚姻在这起事件中,成了背叛与欺骗。

  这起案例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广泛代表性,由此引发的家庭撕裂、社会混乱,大家在现实中有目共睹。

  这里插入一个与这个案例有关联的成语故事——“螟蛉之子”,人们对此成语的解释取假借义,即指代“养子”。事实上,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古人由于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误会。自然界有一种叫“蜾蠃”的细腰蜂,是不劳而获、凶残歹毒的劫掠者,雌性产卵前,先寻找螟蛉幼虫,将尾部毒针刺入螟蛉体内,注入毒液将其麻醉后,驮进自己的巢穴,将卵产在被麻醉的螟蛉体内,出生后的幼蜂,便靠啮噬螟蛉汁液丰沛的鲜嫩肉体茁壮成长。古人却误以为蜾蠃“仁慈”,养螟蛉为子。

  以这个被人误读的成语故事来比方这个案例,未免有些残忍。但文明表象之下的实事,不正蕴含了这层残酷的意义吗?在当下浮躁的经济社会大环境里,究竟有多少像解某这样的“冤大头”男人?究竟有多少这样的“螟蛉之子”?我们不得而知。这恶果应归咎于谁,从我们的直观出发,应归咎于将爱情、婚姻,——一切搞得凌乱不堪的小迟。但只要稍冷静下来,将思想的触须往深处探寻,我们就不会单单归咎于小迟,而是更广义地站在社会宏大背景前,归咎于制度顺应时代的调适,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缔结方式,归咎于多年来以自由为幌子的泛性爱主义的鼓噪宣传的滥觞。更深一层的理解,要追踪归咎于以金钱、物质为主导,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施展大舞台的社会松散式劳动自由大分工,导致人们彼此间越来越形成仅以金钱、物质为交际纽带的人海“情感孤岛”,——它似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若你真的要认死理去追究,那你就只能归罪、控诉时代,而这又是非现实的非理性,因为控诉对象——时代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无实体对应的虚空,那么剩下的依旧是孤独的无奈和悲愤。

  2016年朱晓东杀妻藏尸案,可谓扭曲变态爱情、婚姻登峰造极一起案例,29岁的“丈夫”朱晓东心理之变态,手段之残忍,品性之“人渣”,均令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们不寒而栗。

  从这起案例披露的过程来看,非但丧失感情、甚至丧失起码人性的凶犯朱晓东变态,而且美丽善良的杨俪萍爱情观也呈现非健康的扭曲。

  有个关于爱情的成语叫“一见钟情”,即是说爱情往往是一见倾心,不讲理由的。但单方面一厢情愿地付出、无底线的容忍对爱情的强暴决非爱情,——尽管因为你尝尽人间冷暖特殊经历,孤寂的心是多么地需要被爱。在绝对异化了的情感非对等的情形下,你毫不奢求回馈的爱付出得愈多,所收获的对方反作用伤害往往愈大。

  面对自己陷入深深痴迷的爱情对象朱晓东的杨俪萍,其悲剧的归宿似乎是注定的。柔弱乖顺的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投入恶魔怀抱,独自支付婚房首付和结婚新房装修费,不要彩礼,不穿婚纱,替心爱的人还赌债,一再原谅“丈夫”婚后出轨。而杨俪萍付出的这一切,一路执迷不悟地向自己用爱设定的死亡深渊滑落下去,换来对方有预谋的杀身之祸。而她所深爱的“社会盲流”、恶棍朱晓东,一边享受着她献祭的爱情牺牲,一边阴狠残暴地控制她一切自由活动,将她视为发泄自己兽欲及所有污秽恶行的工具,以暴君鞭挞肉体和精神的皮鞭奴化、摧残对方渴望被爱的萎靡心灵。如果硬要说凶手朱晓东心里有爱,有人性良知,那只能说他所理解的爱与良知,只能是盛开在自私与否定人性良知瘠土上象征着毁灭与罪恶的毒罂粟。

  我们无从知晓恶魔朱晓东按照《死亡解剖台》,杀妻后如何处置尸体及将尸体藏进家里冰柜后三个月间,是怎么在这间妻子营造的新房里入睡的,不知道他是否想到昭昭天理,人世之外的冥冥中一双正慈悲泣血的眼睛。但我们已确知的是,在藏尸期间,朱晓东用妻子的钱款、身份证,到全国各地旅游,并与不同异性开房约会,肆意挥霍享乐。——这就是朱晓东的现实回答。

  对于朱晓东爱己爱人观的养成,我们通过其母亲在案发后竭力替儿子开脱辩护中可见一斑。在朱晓东一审判处死刑后,朱晓东不服提出上诉,这位母亲在法庭申辩说:儿子还只是个小孩子,他一直很乖,胆子小,这个事情(杀妻)他是无意的,是失手的。儿子是不挣钱,但长得帅,虽然这样,但是她(杨俪萍)自己愿意的呀。这位母亲还“此地无银”地辩称:“每次来儿子家,只是打扫卫生,我什么都没看到,一切正常,冰箱我从没打开过。”有这么一位冷血母亲从小到大言传身教,怎么能指望她培养出一个心向阳光、有血有肉的孩子呢?

  尽管恶魔已罪有应得的被执行死刑,但类似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恐怖局仍在上演。

  导致这些骇人听闻的血泪悲剧,其根源难道仅仅止于人的先天、后天铸就的品格和家庭教育吗?扯个与此文不相关的话题,年年反贪年年腐,难道其问题根源仅仅止于贪官们个人先天、后天混铸的品质和法律上的漏洞吗?其实我们都明白,问题远非我们表面所看到的、想到的如此简单。

  正如文首所说,当今两性关系——爱情、婚姻乱象及演绎的无数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以金钱、权力为膜拜主体的市场原教旨的必然衍生物。关于这一点,上文通过对几起案例的简述兼有分析涉猎。下面再补充几点。

  一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与商业化资本的兴风作浪。信息化网络时代虽然给人类带来工作、生活诸多福祉,满足了人类动物性习于懒惰、追求享乐的福祉,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戕害,网络时代在市场化自由竞争时代将新中国建国前期人们社会主义集体劳作大联合生产生活方式切割为以各个体为孤立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个人的工作、生活,思想行为推向虚拟孤寂世界,普遍形成“身处汹涌人海,依然只影孤帆”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水火难融的感知悖论,再加上垄断舆论导向权的逐利性互联网资本寡头,出于政治的经济的或其它不可告人目的,在互联网上赋予引导性的翻云覆雨,无孔不入地散播黄赌毒及其它不利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思想精神的文化垃圾,以“戏说娱乐”“泼污攻击”“揭秘解构”等方式攻击共产党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消解国家民族概念和爱国主义,鼓吹博爱,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人生观,激发去集体去组织的自由散漫的个人英雄主义,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三观”引向丧失健康精神内核的颓废、虚无,赋予他们思想贫乏、性情乖戾、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堕落品性。于是,恶之花在不见阳光的温室一隅,在波谲云诡的网海中,在无数被“网格化”的头脑中绽放盛开,辅之市场经济大环境形成的生存的巨大压力以及阶层分化形成的越来越“鸡毛蒜皮”般琐碎但又如小刀扎心般令人无比煎熬的思想情感乱麻纠缠。人类美好的情感——善良、真诚、正直、勤劳、互助互爱…… 被阉割于无形,剩下的只有浅薄的虚荣,无尽的攀比,阴冷的嫉恨,彼此的算计,寡廉鲜耻的营营苟苟,离人性的纯洁本真愈来愈远的扭曲变异的荒漠般的心灵世界。无论富贵贫穷,概莫能外。曾经给予人类最美好纯洁遐想的爱情同样成为这“盛世”的牺牲品。

  其二,我曾在多篇文章中垢病的“与时俱进”的产物,——中国当今的教育模式,如果说改开后恢复高考是对当时教育模式的正确纠偏,是时代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推动了全民整体知识素养的提升,促进了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如果说此后延续这一应试教育模式相对于全民来说,体现了教育、竞争的无阶层等级的公平公正,那么时至今日,这种教育模式及渐行蜕变的吻合新时代渐渐形成的资本势力发展壮大要求的教育内容,就成为国家长远发展、民族兴盛,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障碍。这里不谈人的当今教育由于穷于应试,严重缺失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的德、体内涵,单是多为大多数学子耗费青春和大量精力学习的走出社会后毫无用处的书本知识,就成为一种教育病态,尤其由市场经济大环境形成的语境和膜拜西方思潮主导的教育内容的灌输,在莘莘学子心中,深深地植入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功利思想和摒弃国家民族观念的世界性泛自由、民主观念认同,还有不良学风结合社会不良风气浸染滋生的投机取巧、校园暴力,基本流于点缀性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被边缘化,甚至一提及“国家大义,民族利益”“爱党、爱国、爱民”,便认为是“道德绑架”,是“大言不惭”,而被讥讽嘲笑。学子的道德情感在课堂“知识灌输”与老师以功利为学习靶向的“关爱”,以及每年舆媒拼命渲染鼓吹的高考“状元榜”及其励志故事,海圈学业尖子的“全国高考高分占比名校榜”中,一次又一次被稀释阉割;而一次又一次投入追名逐利、出人头地的对书本的疯狂与情绪的煎熬,青春期心理随着成绩的升降起落引起的亢奋、希望、苦闷、失落、焦虑长期不断刺激,导致心胸狭窄,心理扭曲,从这样的“圈养”教育“铁屋子”里走出社会的年轻一代,若奢望他们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无异于缘木求鱼,更难以奢望他们有“大公无私”崇高道德、“推己及人”人文情怀。

  这里需要赘述一点,这样的教育恰好满足了西方敌对势力从人的思想品格方面分化、颠覆中国的愿望,满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要求。尽管长期以来,我国从政策层面发动一轮又一轮素质教改,但因未能触及教育本质性的痼疾,乏见成效。

  一个无可辩驳的实事是,在当今时代,爱情已经成为已然远去的罕世珍品,它是我们想拚命抓住但又只能无奈徒然看着她飘逝的天边一抹绚烂红霞。在现实中,在本文中,提到与现实难以融洽的国家、民族,纯粹的道德,纯洁的爱情,一定会遭到世人、读者冠以“外星人”“道学家”“伪君子”等帽子的犀利斥责、批评,但问题是,如果人类社会,尤其是所谓“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已进入世界互联的信息化时代的当今人类社会,连起码的道德外衣都要褫之而后快,不屑于为实质的和肤表的丑陋遮羞,完全变为原始“裸奔”,那这个文明的人类世界不就退化成了史前蛮荒时代丛林野兽世界了吗?而这样的思想观念,又恰恰反证了当下我们正处于仅披着“文明外衣”的这样一个时代,——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主导的血腥野蛮的“丛林文明时代”。

  随着科技发达的信息网络化时代到来,仿真替代高智能科技在市场机制推动下快速发展。西风横扫,性观念日益开放,爱情的过程似成为多余,婚姻似成为束缚所谓自由的樊笼。长期以来黄赌毒有禁无止的滥觞,使人们过早的洞悉男欢女爱,现实中每天发生的丑恶现象,在很多尚未健全的身体和心智上,过早的掀开了爱情、肉体欢娱的神秘面纱的同时,平添了一种带有罪恶感的沉重的向往而又憎厌的逆反心理。

  2019年10月,大连年仅13岁男孩蔡某某因强奸同小区10岁女孩遭到反抗未遂,竟残忍地将其杀害,抛尸灌木丛中。2020年8月14日,西安曝出一名已有未婚妻的24岁男性青年通过二次元文化圈引诱性侵多名未成年女孩的案件,其中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2岁。关于此类性犯罪日趋早龄化、且手段变态残暴、花样繁多的报道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传播案例不胜枚举。它实证了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商业化网络时代、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性心理深刻影响和摧残。而近期轰动全国的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某被24岁男友洪某伙同其朋友21岁张某和20岁曹某诱骗至城郊山中杀害埋尸一案;2020年7月,浙江许国利因牵涉钱财的家庭矛盾杀妻分尸一案 ,都是病态社会爱情窒息,丧失人性,践踏人伦、法律的极端反映。

  当今社会,时刻耳濡目染的是爱情相对金钱、权力淫威的屈膝臣服,我们听到的是爱情在被现实利益欲望的心魔禁锢的地狱里无助的悲泣。西方舶来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争权运动;近来,风靡上海的代表性科技尖端技术的、性消费新潮流的大量“成人体验馆”,以模仿真人制作的硅胶娃娃替代人体,为客户提供有偿性服务,且可根据客户不同口味爱好量身定制不同风格款式的性娃娃…… 这些与西方“自由”“人权”,与高科技,与金钱缔结的丑恶风潮,异化的性宣泄消费现象,在符合变态的资本化市场经济法则的同时,抽离了人性,抽离了人类千百年来遗传、养育的丰富血肉情感,抽离了爱情,一句话,抽离了生活鲜活丰沛的有机内质,它是人类通过自由竞争商业市场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对自己所有产生幸福的有机条件的埋葬

  种种吊诡现象反映在现实中,都成为以“金钱”“人性”为幌子的“反常中的正常”。近日,江苏泰州警方破获一起男女卖淫案,案犯陈某、金某因一个嫖娼、一个被嫖走到了一起,“志同道合”地来到泰州租别墅开起了“男性按摩会所”,通过网络以推广女性SPA按摩服务为幌子发布招嫖信息,组织男性向同性和女性卖淫,在客户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女嫖客仅25岁。诸如这样的乌烟瘴气、颠倒阴阳的性混乱乱象,彻底颠覆了人们正常人性伦理观,更遑论爱情婚姻。它反映出当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制度语境中,人们因现实压迫导致的焦虑,信息网媒普及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隔膜、冷漠,而使得一切的一切(包括物质的、感情的)都进入商品化“计斤论两”市场消费,而且是抽去过程、直抵目的的“快餐式消费”。这种由生存、竞争压迫导致的人的精神变异、性格扭曲、心灵沙漠化,与其说是社会的进步,倒不如说是人类社会的堕落。

  最后,让我们再来简述几个与“爱情”“婚姻”有关的具有特时代殊意义的案例。

  世纪之交的2000年被判处死缓的贪官——原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落马前包养146名情妇,并写下厚厚一摞自己与情妇们交往的香艳日记。2001年落马的 “吹、卖、色、赌、贪”五毒书记——原湖北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落马前性染107个女子。2017年5月27日,因贪污受贿数十亿被判处死缓的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局长武长顺除包养4名警花外,还与一名女艺人和数名女大学生非法同居,先后生育九个私生子。后经监定,九个私生子中只有三个为其亲生。2020年8月11日,因受贿、贪污17.8亿元,且犯重婚罪落马的原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案发前拥有情妇100多个,其中不乏家喻户晓的女明星……

  这里列举的几起案例,牵涉政坛官员和国企老总,属改开后中国社会层出不穷、蔚为大观的一道特殊“风景线”。我们没有必要去拷问这些依仗公权力渔色渔利的贪官、老总们的政治素养、品行道德,这里想要探究的是,这些国家巨蠹霸占如此之多的异性,圈占如此之多的“性资源”,他们考虑到当今中国存在多少男性“光棍”吗?而在他们借助权势、赃款以顺应“市场”的各种心机、方式占有的女性群体中,有多少已为人妻人母?他们和她们发生关系是因为爱情的酵酿吗?当然不是,他们自己心里也如明镜似的,这样的肉体、情感的攫取,绝非什么“爱情”,而是赤裸裸的牙商间的“交易”“买卖”。从排除政治、道德因素的市场经济法则的冷酷视角来看,它的存在却是合理的。

  上述当今社会关于“爱情”“婚姻”的种种触目惊心的“怪现状”,系统反映了处于正加速融入以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为主宰的世界体系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表现出对民族传统文明的背叛,一种与西方自由文明磨合时导致的民族古朴文明的血淋淋的撕裂。它可怕的时刻告诫人们,不要相信“爱情”,“婚姻是生命的坟墓”,你周遭的楚楚衣冠,尊严法相,很可能就是暗中睁着一双贪婪的喷火的贼眼,四处搜寻猎物的恶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