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无悔青春靠打拼

作者:陈超 廉鑫  更新时间:2018-10-15 09:36:02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文职译员李轶圆小记

 

  她,勤勤恳恳、立足本职、虔诚耕耘、孜孜追求;

 

  她,将一颗滚烫炽热之心献给了国防事业;

 

  她,完成多部教材的翻译和校审工作,是外军学员公认的优秀教员,先后多次被上级表彰。

 

  她叫李轶圆,是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一名文职译员。

 

  “不惧变化,迎难而上。”这是同事们对李轶圆的印象。在军校工作11年来,单位经历多次改革,但无论体制和任务如何变化,她始终坚守着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初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各种挑战。

 

  2013年,李轶圆所在的原南京炮兵学院外语教研室转隶调整为外训系翻译室,她也由原来的英语教员变为军事课堂翻译。

 

  对于从来没有直接参与军事专业课程的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军事课堂翻译是外训课堂中的特有职业,承担着中文军事教员和外军学员的沟通任务。一堂外训课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翻译水平。

 

  为保证课堂翻译“快、准、顺”,李轶圆大量精听、精练各类英语素材,提高自己的课堂反应能力,保证课堂的翻译质量。专业词汇不足,她就查工具书、自学教材、向老教授请教、跟班听课,一天之内熟记百余军事专业词汇是常有的事;听不懂外军学员各式口音,她就靠课下多听、多练、多交流来弥补。正是凭着这样的钻劲,李轶圆完成了多门军事课的课堂翻译任务。

 

  2015年,为增强外军学员知华、友华、爱华情谊,原南京炮兵学院外训系确定了“以汉语水平考试为牵引,进行外军学员汉语教学”的教学思路,李轶圆凭借过硬的素质担任该项目的教学、考务负责人。

 

  要让这些完全没有中文语言基础的外军学员,在短短3个月的培训时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作为负责人的李轶圆二话不说就投入这项工作之中。时间不够,她就靠加班来补;课程难度大,她就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此外,在原有课内教学基础上,她还大胆推出“微课”教学新模式,利用微信群组功能和聊天工具,每天以教学视频或微信录音的方式授课30分钟,而学员则可以通过微信群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回顾已学内容、进行线上提问等。

 

  “李教员高度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感动了我们,我们喜欢中国,喜欢学中文。”缅甸中尉赛苗泰说。在李轶圆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下,外军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轶圆和教研室同事的辛勤努力,外军学员在参加的3次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通过率分别为96%、97%、100%。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11年间,李轶圆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和翻译工作,年授课量达400课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先后参与多部外训教材、多部外军条令翻译和审校任务,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学院“首届非现役文职人员比武”二等奖、“教书育人”奖,以及南京院校协作区“板桥杯”青年翻译竞赛三等奖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