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18岁:青春无悔

作者:张石水等  更新时间:2018-04-08 08:54:27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1.jpg

“18岁,使命是我奋力投出的手榴弹,划出人生壮美的弧线。”陈金玲(第80集团军某旅)

  谁的青春不曾跌倒!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失败!今天我们来讲述这样几个18岁故事,狙击手的“翻身仗”,一道杠的“18岁远征”,兵王的“自卑与超越”。越是艰难越向前,只为当兵就要当好兵。

特战连长金伟强

不曾言败

 

 

 

张石水  

 

 

  “金伟强被缴械生擒了,还害得全班覆没……”

  那年秋天,微光黎明,显露隐隐杀机。一道道身影在丛林间狂飙疾行,悄无声息地逼近“敌”阵地。

  18岁的金伟强置身其间,满心焦虑又兴奋难耐,这是他初次参加实兵对抗演练,“一定要首战告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早已血脉偾张的他未等班长下令,一个箭步便扑入了“敌”阵。

  “回来!”班长的那声低吼刚一发出,他已被凭空冒出的枪托击中,还未缓过神来,对方已在数秒间扣腕击肘、反身别臂,将他缴械生擒。“敌人”卸下伪装,冲他露出了一丝轻浅的笑意。因为他的草率行动,导致了整个班组暴露,金伟强咬牙切齿,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被“包了饺子”。

  一夜之间,这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惨败,让他成了单位里的“大名人”,几乎人人皆知,警侦连有个“反胜为败”的“金不强”。

  金伟强感觉自己像是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心灰意冷地等着“批评处理”。然而,他最终等到的是指导员推心置腹地激励,“失败了自然会痛,只有跌倒了再爬起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我已经18岁了,总不能还像个孩子一样,跌倒了就趴在原地哇哇哭。从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站起,当兵就得活出个兵样!”金伟强暗下决心,要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别人跑徒手5公里,金伟强就跑武装8公里,还不忘负重4个沙袋。酷暑时节,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石头发烫,常常能看到金伟强全副武装,身上、腿上绑满沙袋,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来回奔跑,每一次都汗流浃背。脚底打了泡、肩膀磨出血、双腿酸得下不来床……哪怕一瘸一拐,他还在坚持。据枪稳定性练习,金伟强让战友在他的两肩、枪管和头顶各竖起一个弹壳,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掉落一个,就时间归零,从头开始;他坚持每次瞄准击发前先进行400米冲刺,在心率至少达到每分钟150次的情况下才练习疲惫击发;为了能练出一对“鹰眼”,他强迫自己十几分钟不眨眼,双眼很快便噙满泪水,常常会练到眼泪流干。有时,沙粒吹入眼睛,他都坚持不眨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下,他终于在层层集训和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全连参加创破纪录大比武。能否一雪前耻,在此一战。

  可谁能想到,备战五公里越野时,他因加速奔跑而不小心踩进了凹坑,脚下瞬间一滑,而后脚踝一扭,身体已栽倒在地,一阵剧痛紧随而来。

  “踝关节崴伤,至少得休息半个月。”离比赛仅剩一周,军医的诊断无疑是晴天霹雳。连主官也叹气,准备上报他因伤退赛,金伟强却猛然站了起来,“我不仅不退赛,还要拿第一回来……”

  冲刺、过线、停表,当他以小组预赛第一的成绩冲过终点时,早已是筋疲力尽,瘫倒在跑道旁无力动弹。“伤口很痛吧?”连长看着那肿胀的脚踝,感到很揪心。金伟强喘了口气,“有点痛,不过还好,能进决赛了。”

  “已经是第一了,要不明天的决赛就……”没等连长说完,金伟强便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能坚持!”

  决赛场上,发令枪响的瞬间,他似猛虎般冲了出去。由于伤痛影响,他一度处在第三名的位置。眼看终点将近,金伟强紧咬牙关,猛然发力,最终率先冲过终点,拿下了他军旅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其实,这次荣誉看似微不足道,对我来讲却弥足珍贵。”

  多年后的一个盛夏,一场名为“金鹰-2013”的国际特种兵比武,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丛林内激烈上演。竞赛当日,大雨如注,狙击步枪的瞄准镜被淋得模糊不清。

  倏尔,林间杂草簌地一动,只听“嗖”地一声,已经是侦察连长的金伟强一跃而出,接近目标、出枪上膛、瞄准锁定一气呵成,枪响靶落,10枪100环!

  收获“国际最佳狙击手”殊荣、个人一等功奖章的那一刻,他由衷地感谢,“18岁时,那些支持鼓励我的战友,和那个永不言败的自己。”

  印象

  成长不怕挫折

  ■政委 王建文

  金伟强能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打赢尖兵,靠的就是他那股不畏挑战、愈挫愈勇的拼劲。成长不怕挫折,成功在于坚守。

宣传干事

突破第一步

 

 

 

曲艺  

 

 

  “是谁?谁在那里?”

  月色如银,我正朝宿舍走去。突然,道路一侧的树林中发出窸窣的声响,我下意识地回头一看,一个身影一晃而过。

  营区里回荡着夜训的声音,口号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从我考入军校到成为一名宣传干事转眼6年,虽仍是一名新同志,但“黑影”的心思我还是猜出个大概:准是个偷懒的新兵!

  我裹紧了大衣向他走近了些,没想到他自己从树林里钻了出来。看到他的样子我又好气又好笑:白白胖胖的身体冒着热腾腾的蒸气,路灯一照颇像刚出笼的白面馒头。我凑近一看,这名身穿印有“32”号训练服的新兵竟满脸是水,我还没来得及分辨到底是汗水还是泪水,“32号”大声地辩解道:“我没有偷懒,我不是孬兵,我只是……”

  “只是什么?”

  “我不怕流血、不怕吃苦,我只是不想面对当了‘逃兵’的自己,我怕输!”

  我怕输!他的话像一股电流击中了我。我笑不出来了。眼前这名满脸涨得通红的新兵像一尊塑像挺立在那里,低头看见了他那只没有穿鞋、肿得高高的脚背,我那个“怕输”的18岁浮现在脑海中。

  记忆中,新训驻训场的那片海广阔而蔚蓝。刚入伍3个月的我和战友们来到这里进行野外拉练。可拉练的生活却没有大海般诗意浪漫,没练多久我的脚就受伤了,几个大水泡长在脚底,海水一泡就溃烂了。从小连跤都没怎么摔过的我,咬着牙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无法参加徒步行军”的名单时,我难过地哭了。我将默默写好的请战书攥在手里,站在教导员办公室门口,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了一地。

  心像沉到了海底听不到一丝心跳,耳边战友们嘹亮的口号声也渐渐模糊了,我极力回忆着入伍3个月来的点点滴滴:第一天入校,齐腰长发剪成“假小子”头的我没有掉眼泪;第一次跑3公里,在跑道旁呕吐不止的我没有掉眼泪;可这次,我要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去执行任务,自己却要做一名“逃兵”。我眼泪断了线地掉,滴在了请战书上浸成了一朵朵墨花。我猛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领到军装时发的誓言:我是一名战士,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枪林弹雨,不能掉队,不当逃兵,不负使命……想到这,我来不及等教导员回来,把请战书放在他办公桌上,转身跑进了行军准备的队伍里……

  队伍在细雨中出发了。一开始走得还算顺利,我和战友们把一首首军歌留在了小渔村的一条条山路上。可一过中午,我那只受伤的脚便开始隐隐作痛起来。渐渐地,我从队伍的前排掉到了中间,从中间掉到了最后。我越走越灰心、越走越绝望, 海边的空气里充满了咸湿的鱼腥味,我的嘴里也咸咸的,不知是雨水混着海水的味道,还是我那不争气的眼泪。战友们看见我走得吃力,有的帮我背背包,有的帮我扛着枪。我的心里暖暖的,脚下便有了力量。就这样,我一瘸一拐地跟在队伍的后面。天渐渐暗了下来,目的地也越来越近了,远方传来了海燕的鸣叫声。“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我默念着高尔基的《海燕》,心中逐渐明亮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徒步行军,也是我军旅路的第一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路钻心的痛,就像我永远忘不了那时的坚定与执着,无论多少年后,当我再次回味那份初心时,对我而言都将是一份警醒、一份激励、一份收获。

  再次见到“32号”时,是在新训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坐在台下。他在台上,胸前戴着大红花。原谅我至今还叫不上“32号”的名字,但是他的心路我却如此感同身受。看着一张张青春灿烂的笑脸,我使劲地为他们鼓着掌。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那些稚嫩的秧苗挺直了身体用力地生长,我想象着他们结出饱满果实的样子,却发现最美的还是眼前这些最初的模样……

  印象

  永不服输方能赢

  ■教员 杜宏亮

  怕输不是弱者的专利,不服输却多是勇者的自白。你忍痛徒步的故事中,藏着一个好兵的誓言,永不服输。

“兵王”吉克克的

如鹰高翔

 

 

 

曹志国 殷杰  

 

 

  泥巴盘山路起伏不止,汽车在云雾里穿行。

  望着眼前快速掠过的景致,吉克克的感觉自己雄鹰般翼下生风盘桓高翔。

  在彝族人眼里,被称为“雄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汉子。你别看他身高只有1.60米、体重46.5公斤,可18岁的吉克克的在心里却笃定自己是只鹰。所以,他告诉父母,一定在部队干出个样子。这年,他第一次走出大凉山。

  然而,2005年12月,来到沙家浜部队第一天,他就遇到了“拦路虎”。

  入伍前从未离开大山的他,只会说彝族语言,这让他和战友们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有一次平整训练场地,班长让吉克克的拿把镐,他却兴冲冲拿了把铁锹过来。新兵连第一次考核,9个课目他4项不合格,理论测试交了白卷,成了倒数第一。

  “我越来越自卑,感觉选错地方了。”熄灯号响过,吉克克的偷偷地在被窝里抹眼泪。为了逃避训练,他甚至用绝食的办法,想让部队把他退回老家。看到这个状况,班长买来面包放在他床头,故意拍拍包装袋咳嗽一声就出去了。吉克克的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偷偷把它吃了。他明白,战友之所以离开,是怕他当着大家的面不好意思吃。这样的体贴让他十分感动。

  “是自己真的不能吃苦吗?”吉克克的想起了从13岁到18岁,他每年秋收时背着装土豆的麻袋和马一起跑的场景。“有时候背100多斤的土豆,马也跑不过我。因为路不好,马走得很小心。”吉克克的的家乡位于大凉山深处。从记事起,父母一直身体不好。因为家庭拮据,作为家里的最大男孩,他13岁就辍学,用双肩挑起了家庭重担。

  “难道你要当逃兵?彝家的汉子哪有认怂的。”排长韩庆波这句话一下子刺激到了吉克克的。“不能这么躺着,不然没法和父母交代。”他决定留在部队。打那以后,吉克克的坚持从写好每一个汉字、说好每一句普通话、打好每一枪做起。

  打开心结后的吉克克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新兵结业考核,他的战术成绩由30秒跃升到14秒,投弹从24米提高到50多米,400米障碍仅用1分32秒就轻松过关,综合成绩名列新兵团第一。

  许多人看来,新兵下连就可以松口气了。可吉克克的没有一点满足和懈怠。每天清晨天不亮,在营区主干道总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战友们送他一个绰号——“跑不死”。

  2006年5月,连队推荐吉克克的参加旅里的军事大比武。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他立下“军令状”说:“一定拿个第一!”

  在比武前期,超强度的训练让吉克克的右脚跟腱拉伤,脚踝肿得碗口粗,走路时都“嘎吱嘎吱”响。“不要练了,再练下去会出事的。”连长指导员轮番上阵劝他放弃,可这个认死理的小伙子却死活不同意。

  “还没参赛就弃权,这不是让我当逃兵吗?”拗不过他,连队只好让他继续参赛。为了不影响训练,他用绷带把脚踝缠得死死的,勒得紧了也就感觉不到疼了。就这样,他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还一举打破了旅里尘封5年的400米障碍纪录。

  从军13年来,让吉克克的难以忘怀的不仅有比武夺冠的荣耀、荣立一等功的喜悦,还有他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

  这不,吉克克的所在的侦察营最近列装了新型侦察车,营长指派已是侦察连副连长的他带头攻关。看着车上密密麻麻的按键和满是英文的说明书,训练场上“跑不死”的吉克克的不由得头皮发麻。

  “趟也要趟出一条路!”他又发起新一轮冲锋,“彝族有这样一句谚语,鹿耳再长遮不住鹿角,高山再高挡不住阳光。只要天上飘浮白云,我就要展翅飞向云端。”

  印象

  为梦想冲锋

  ▇教导员 张海波

  从山里娃逆袭成为战友们的榜样,吉克克的的秘诀在于,他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用执着的坚持去创造奇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