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专家谈曹雪芹:晚年住北京西山 生活极为困苦

作者:记者  更新时间:2015-11-03 23:23:04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石头

  图为清末孙温(生于1818年)绘制的《红楼梦》绢本系列图。孙温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完成《红楼梦》组图,现存画面总计230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上是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生于南京,约14岁时迁居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他早年在江宁过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正值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请他从一个红学研究者的角度,为大家解读曹雪芹的一生。

  1 在北京写就《红楼梦》

  记者: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但作者曹雪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的人并不多。据统计,对曹雪芹相关知识的大众知晓度相对偏低,只有两成读者关注和了解曹雪芹的相关情况。了解曹雪芹、研究曹雪芹,对读懂和研究《红楼梦》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庆善: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说到对曹雪芹的了解,我想到一个词——“熟悉的陌生人”。在中国,只要提起曹雪芹、《红楼梦》,大家似乎都很熟悉。其实,我们对曹雪芹了解得很不够,对《红楼梦》,人们也未必真正认识它。

  《红楼梦》第一回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真是这样,作者似乎早就感觉到他的《红楼梦》不那么容易理解,也生怕人们不能够理解他的衷曲,所以发出了“谁解其中味”的感叹。

  今年各地都有活动,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这对推动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曹雪芹出身于织造世家,祖上是满清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奴隶。但他们家又与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他的曾祖母孙氏夫人就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特别是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曹家也得以在江南担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成为一时的江南望族。这在《红楼梦》的贾府中,可以看到当年江南曹家的影子。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曹雪芹家从他的高祖跟随满清贵族入关后,就成为内务府包衣,而落籍北京,所以他们家族在江南败落后,要“落叶归根”回到北京来。曹雪芹不仅是北京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正是在北京,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曹雪芹最后也是在北京去世。

  曹雪芹的一生历经坎坷,他从一个贵族子弟而沦落为“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文人,在晚年经历了失去独子的悲伤后,曹雪芹没过几个月即撒手人寰,正是“平生遭际实堪伤”。他的人生是不幸的,正因他经历了人生的不幸,从而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不幸人生经历加上他的文学天赋,造就了旷世奇书《红楼梦》。

  古人说知人论世,我们如果对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有更多的了解,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他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他的思想和人生经历与《红楼梦》创作有怎样的关系。这当然对读懂《红楼梦》有很大的帮助。

  2 居住西山生活困苦 安葬通州之说存争议

  记者:曹雪芹回到北京后,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张庆善:据比较可靠的资料,曹雪芹的晚年是住在西山一带,且住了10年之久。具体住在什么地方,已不可考。

  曹雪芹的朋友敦敏《赠芹圃》诗云:“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其意思是说曹雪芹住在西山的地方虽然清贫简陋,但风景很美。曹雪芹另外一个朋友张宜泉在《题芹溪居士》一诗中也说:“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也是称赞曹雪芹西郊的住处环境是很美的。但张宜泉在另一首《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的诗中则说:“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则透露出曹雪芹的住处比较幽静偏僻,可能附近没有什么人家。

  曹雪芹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又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为什么最后10年要住在西山,是因生活所迫,还是为了不屈服于权贵?这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在北京城里,曹雪芹有贵族亲戚,但曹雪芹愤世嫉俗、蔑视权贵的狂傲性格,使得他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他最后的10年住在北京西山一带,生活极为困苦,常常是“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即使这样,他也不向权贵世俗低头。

  记者:曹雪芹的安葬之地,目前的说法是在通州的张家湾,这在学术上有无定论?

  张庆善:前不久,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曹雪芹与张家湾”学术研讨会,对曹雪芹最后的安葬之地进行了学术研讨,多数专家还是认为曹雪芹虽然最后10年住在西山,但死后则是葬在通州的张家湾。因为曹雪芹家的祖茔就在张家湾。据可靠文献记载,当年曹雪芹家在张家湾有一所当铺,还有典地六百亩。当时曹雪芹一家都住在南京,而且是住了几十年,为什么还要在通州的张家湾典地和开当铺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曹雪芹家的祖茔在这里,曹家人为了四时祭祀祖先的方便。所以,我认为张家湾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可信的,曹雪芹葬在张家湾也是有据的。当然,在这方面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

  3 除《红楼梦》外惟有两句诗存世

  记者:自《红楼梦》面世以来,红学研究就经久不衰。大家对作者曹雪芹的研究有哪些成果?

  张庆善:虽然我们说对曹雪芹了解的还不够,但不等于对曹雪芹的研究没有什么成果。应该说自胡适开辟新红学以来,学界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曹雪芹的祖籍在哪里,曹雪芹的祖辈与清王朝特别是与康熙皇帝的关系,曹家为什么败落了,曹雪芹回到北京后的生活,他与朋友的交游等。

  在这些方面,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献资料,使我们对曹雪芹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通过曹雪芹好友的一些记载和脂砚斋批语透露出的消息,我们对曹雪芹的为人、才华、性格、遭遇以及创作《红楼梦》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知道曹雪芹工诗善画,性格豪放,多才多艺,而晚年的生活极为贫困潦倒。这都是红学的重大成就。

  记者:我看到一些红迷论坛有人在研究曹雪芹有没有其他作品,比如说,除了《红楼梦》,他在文学上还有什么成就?

  张庆善:说到曹雪芹除《红楼梦》以外的文学成就,据可靠的文献记载,曹雪芹除《红楼梦》以外只有两句诗存世,就是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是一首诗里的两句,是其为友人的题跋,其余句子已茫然无寻,这确实令人们唏嘘不已。

  曹雪芹有才华,然而他传世的作品确实太少了。就是这两句诗,还是在他的朋友敦诚的集子《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中保留下来的。大约在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曹雪芹在好朋友敦诚的家西园看传奇《琵琶行》,这是敦诚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诗的情节改编的戏曲。敦诚的哥哥敦敏看了这出戏后写了《题敬亭〈琵琶行〉填词后二首》,曹雪芹也写了诗。敦诚记下了这件事,他说:“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

  需要指出的是,曹雪芹在敦诚家里看戏的时候,离他逝世不到一年的时间,所以敦诚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很感伤。曹雪芹的诗写得好,他的朋友们不乏赞美之词。敦诚有:“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昌谷,即唐代大诗人李贺,这是说曹雪芹的诗有李贺大胆奇特的风格。

  说曹雪芹的诗写得好,《红楼梦》中写了那么多的诗词曲赋也可以证明。如果没有写诗的才华,《红楼梦》中怎么能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诗词呢?多年前,我曾看过有人编的一本清人的诗集,他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史湘云的《菊花诗》等,都列在了曹雪芹的名下,闹了笑话。《红楼梦》中的诗词确实都是曹雪芹写的,但不能算作是曹雪芹的诗,只能算作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角色的诗。因为这是曹雪芹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而为小说中的人物“特制”的诗,真正属于曹雪芹的诗,只有我们上面说的那两句。

  就目前所知,曹雪芹传世的作品就是一部不完整的《红楼梦》和一首诗中的二句,这确实是一件憾事。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伟大的文学家似乎传世的作品太少了。但《红楼梦》的传世,又是中华民族的万幸。

  4 红学研究经久不衰

  记者: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对《红楼梦》的研究规模最大?

  张庆善:对四大名著的研究都是经久不衰的,只不过对《红楼梦》的研究规模更大,影响更大,以至于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了一门专学——红学。在中外文学史上,对一部文学作品的研究能形成一门专学,只有《红楼梦》研究。我曾经说过,红学和《红楼梦》一样,具有永恒的魅力,这是由于《红楼梦》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决定的。

  概括起来,《红楼梦》研究经久不衰,能形成一门专学,一是因为《红楼梦》写得太好了,二是因为围绕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谜”太多了,特别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与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及其内容有着诸多关系,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盎然,经久不衰。当然,我不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也不认为小说隐藏了什么“秘史”。但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使作者对人生的体悟更为深刻。

  读《红楼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影响我们的、感动我们的,还是书中动人的故事,特别是那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些形象,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加深了对社会、对人生的体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具有永恒的魅力。

  记者:您如何评价曹雪芹在文学上的地位?

  张庆善: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文学上的地位,我看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红楼梦》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正如有人所说,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时,才有底气。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比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作品毫不逊色。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它在人物塑造、小说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成就,因此人们常形容《红楼梦》是不可思议、不可企及的经典之作。

  补白

  曹雪芹的西山印记

  10月30日,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与特展在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举行。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在哪里?北京植物园内,海淀区香山正白旗村39号。这里本是地处健锐营正白旗老营房界内的一座老屋,老屋的主人舒成勋是满洲长白舒穆鲁氏的后裔。他在搬家时偶然发现了题壁诗,引起红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题壁诗为曹雪芹所题,并据此认为老屋为曹雪芹故居。在对老屋进行修缮、复建部分建筑的基础上,设立了曹雪芹纪念馆,系统地展示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

  曹雪芹在西山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故居”,还有曹雪芹小道和白家疃村。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西山群丛有一条山间小路,这里晨岚夕照、古墩遗风,曾是曹雪芹当年由正白旗前去后山寻亲访友的必经之路。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都成为《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人们称之为“曹雪芹小道”。小道从北京植物园到白家疃村,全长约六公里。

  曹雪芹的最后五年据说是在白家疃村度过的。曹雪芹晚年“举家食粥酒常馀,卖画回来还酒钱”,常与贫民为伴。有人称曹雪芹感到“济人以财,只能解其燃眉之急;济人以艺,斯足养其数口之家矣”,并据此认为曹雪芹还编写了《废艺斋集稿》。

  “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特展还借助了国内外红楼梦研究专家、学者的宝贵研究资源,以文字、图片、影像、互动装置、实物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法为载体,全方位、多视角地重新诠释曹雪芹及红楼梦文化,充分挖掘红楼梦文化的现实意义,将其准确、生动地展现给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对曹雪芹及《红楼梦》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领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