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70年前日媒这样报道投降:解除武装令人肝肠寸断

作者:商兆琦  更新时间:2015-09-04 22:48:13  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石头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45年9月3日《朝日新闻》头版报道日本签署投降书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二版报道美军登陆日本等消息

  法制晚报讯(商兆琦 记者 黎史翔 张洁清)“投降文书的签署意味着延续了三年零九个月的大东亚战争,以及从七七事变爆发起延续八年零两个月的艰苦战争正式结束。承载全国人民希望和苦斗的一切都已成为泡影,并以我国的彻底失败告终。”1945年9月3日,日本《朝日新闻》就日本投降次日如此评论。

  而与日本媒体“大方”承认战败不同,当天在《朝日新闻》上刊发的《天皇诏书》和《投降书全文》则均未提及“战败”字眼,更是将“九一八”事变及“七七”事变以来、历时长达14年和8年的中日战争回避。

  时过境迁,《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记者重新翻开70年前的《朝日新闻》,试图从战败国国家媒体的视角,回溯当年。

  签投降书

  日全权代表拖残腿登舷梯 结束后立即退场

  “在举行投降书签字仪式的2日早晨,东京湾风平浪静,海面上一片死寂。天空布满了铅色的乌云。”《朝日新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似乎更加着墨体现日本代表的心情。

  报道紧接着写道,8点50分,日方全权代表重光葵踏上舷梯,他率领的帝国全权代表团出现了。跟随在重光葵身后的是身穿白色西装的终战联络中央事务局第三部长太田三郎,在他的搀扶下,重光葵拖着自己有残疾的腿登上舷梯。在他们身后,全权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次郎等人也陆续步入会场。

  而最为引人注意的签字仪式,《朝日新闻》甚至细致地记录下日方代表的一举一动。

  在盟国代表签字期间,日本全权代表纹丝不动,安静地观看着签字仪式的进行。全权代表重光葵右手拄杖,左手轻轻扶腰。梅津美次郎将双手背在身后。上午9点15分,新西兰代表结束署名,标志着整个签字仪式的结束。麦克阿瑟将军宣布道:“仪式到此结束”。日本代表团拿到签完字的投降书正本后立即退场。

  原本紧张的会场气氛开始变得缓和,当盟军代表开始退场之际,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响起飞机机群的轰鸣声。在9架B29轰炸机编队的引领下,数百架盟军飞机的机群在空中飞过。

  报道援引现场《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乔治·威勒的话称,在签字仪式结束后,他(麦克阿瑟)面朝盟军代表微笑,并对他们的敬礼,点头致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直被乌云覆盖的天空在这一刻突然有阳光从乌云缺口直射下来。在签字仪式过程之中,无论是同盟国代表还是日本代表,都不忘互相表示尊敬。同盟国代表并未给日本代表任何屈辱的感觉。各国代表都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尽最大的努力,签字仪式严格按时间安排顺利完成。

  避提战败

  官方声音频提“接受” 日下令将爆炸物投海

  签字仪式的细节被《朝日新闻》放置在了内页进行报道,而在同日的头版中,刊发的是更为严肃的“文书”内容。

  报道称,当天(9月2日),天皇陛下颁布诏书,命令政府及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根据盟军最高司令官的指示发布“一般命令”。当天下午两点,东久迩首相发表讲话。与此同时,情报局发表“一般命令第一号(陆海军)”和投降书正文。

  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发现,无论是《天皇诏书》,还是刊登的《投降书全文》,抑或是《陆军一般命令第一号全文内容》的文件中,官方均未提及“战败”二字。取而代之,在这些文书中更多的官方声音是“接受”和“履行”。其中《天皇诏书》写道,朕命令朕的臣民立刻停止战斗行为、放下武器,诚实履行投降书所举一切条款和帝国政府及大本营发布的“一般命令”。

  “陆军一般命令第一号全文内容”也在当天的《朝日新闻》刊登,并针对投降事项事无巨细地做出了表述。

  命令中提到,在接获盟军最高统帅指示之前,日本帝国或日本帝国控制下之所有型式的海军舰艇或商船,须毫无损伤地加以保存且不得加以移动。至于航海中之船舶须立即放下武器使其无害,并将所有种类之爆炸物抛入海中,而非航海中之船舶则须立即将所有种类之爆炸物移至岸上安全贮藏处所。

  日本帝国及日本帝国控制下负有责任之军事政府及民间政府,须确实执行下列事项:所有日本帝国内埋藏地雷、水雷及其他对陆、海、空行动之障碍物,无论其位于任何地点,均须依盟军最高统帅之指示予以去除。

  首相讲话

  “解除武装令人肝肠寸断” 呼吁民众直面投降

  对于战败,报道毫不隐讳地称,日本东久迩首相将其视为“屈辱”。

  在发表的国民讲话中东久迩称:“先前拜奉大诏,帝国已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至此,确认帝国正式投降,签署投降书之后,我日本国民更为感慨,痛恨之情再次在胸中燃烧。特别是想到长久以来维持国威的陆海军已被解除武装,被解散,真令人肝肠寸断。”

  讲话中指出,诏命已经下达,帝国甘愿投降。在感情上无论多么难以接受,多么肝肠寸断,作为臣子必须“承诏必谨”,忍所难忍、堪所难堪,直面投降这一事实,谨守诏书,无论如何都要冷静,维护秩序,遵守政府及大本营发布的命令,始终坚持不误大道的行动。如今正是我们发挥作为日本人的本领,忍受困难之“真勇”和“大勇”的时机。

  担忧前路

  追求海外扩张 “种种努力成白纸一张”

  相比于官方的隐晦措辞,《朝日新闻》同样在头版发表了题为《投降书签署后国民关心的大事》及《投降书内容仅关涉军事 民族苦难之路尚在前方》两篇社论。

  这份日本百年老报在社论中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表述为“追求海外扩张、国力振兴的种种努力”。

  其中,后一篇社论称:“回想自明治维新诞育新日本以来,我国经历征讨台湾、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日韩合并,继而经历满洲事变、七七事变,以及作为其发展的大东亚战争,我国追求海外扩张、国力振兴的种种努力如今还原成白纸一张。我们必须刻骨铭心地记住,八千万日本民族的国际地位已经回落至明治维新一无所有之时。”

  文章最后写道,如何处理军事之外的事务全凭今后的磋商和盟军单方面的意愿。国民应清醒地认识到本民族今后的命运将如何曲折。

  社论指出,不管处于怎样的困境,还应关注事态的变化,走出一条锻造日本新生之路。

  美方声音

  刊登杜鲁门演说 “日军阀罪恶无法被忘怀”

  值得注意的是,《朝日新闻》头版当天还刊登了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和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演说文章。

  在《向新世界前进:美国总统的VJ日(Victory over Japan Day)宣言》一文中,报道援引杜鲁门的演说表示:“虽然VJ日并未成为正式宣布战争结束和战斗停止的日子,但我们将像记住‘耻辱日’(珍珠港遭偷袭日)一样,把VJ日当做‘复仇日’来纪念。从今天开始,我们迎来了安全的新时代,将与盟军的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为创造更好的新世界而奋力向前。”

  杜鲁门称,“从偷袭珍珠港开始,对文明的强大威胁已正式终结,通往东京的道路漫长且荆棘丛生。我们绝不能忘记珍珠港,日本的军国主义者也不会忘记密苏里舰吧。日本军阀制造的罪恶,是不能被偿还的,也无法被忘怀。虽然我们已夺去了日本军阀制造破坏和杀戮的能力,但不能忘记前方仍然有许多困难的任务在等待我们。”

  他表示,“我们这次的胜利超乎武器取得的胜利之上,是自由对专制的胜利。我们的武装力量之所以战无不胜,当归功于自由的精神。我们如今已经认识到自由的精神、个人自由以及人的尊严是世界上最强力、最持久的一种力量。希望胜利日能让我们对我国国民的生活方式重拾信赖和骄傲。既能制造原子弹也能守护自由的民众,一定具有无穷的精力和决心,征服今后的一切困难。”

  专家解读

  没有中国顽强抗敌 二战不会这么早结束

  日本问题专家、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接受《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最初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占据,以及卢沟桥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华北等地,都比德国法西斯军队发动入侵苏联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来得早。因此,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早战场。

  日本投降的一大间接原因,是中国人民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使得日本侵略军陷入困顿的泥沼,力量不断遭到削弱。中国战场开始出现了由长期的战略僵持转入中国军队,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局部反攻,使得侵华日军疲惫不堪。没有中国在二战中的顽强抵抗和巨大牺牲,日军对于亚洲和美洲的侵略还要更甚、更残暴,二次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结束得这么早。

  徐静波表示,日本当年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一直强调的是为了维护日本国家的安全和日本国家的利益。同时,也自称是为了把亚洲各国从西方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这种荒唐的理由一直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并支撑了日本长达8年之久的侵略战争的“正统性与必要性”。因此,在宣布投降的相关文件中,日本极力回避“战败”等的表述,以维护发动侵略战争的正确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