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 打印页面 - Powered by EmpireCMS - 民族复兴网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孔庆东|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

作者:孔庆东   更新时间:2024-12-11 08:20:42  来源:左评  责任编辑:复兴网

  “左联”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丁玲。

  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女作家引人注目。读者可能各有各的喜欢,有的喜欢冰心,有的喜欢庐隐,可能今天喜欢最多的是张爱玲。人们有自己喜欢的自由,但是,我觉得,从综合价值来看,从艺术高度来看,从人性高度来看,可能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尊敬和喜爱的,还是丁玲。

  丁玲,本来不姓丁,姓蒋,叫蒋伟,字冰之,后来有过很复杂的改名经历,改成丁玲了。一个湖南女子,一生充满了争议,一生充满了魅力。

  她中学的时候跟杨开慧是同学。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到了中共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到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我很希望听我课的旁听生中,将来能出丁玲、沈从文这样的人。

  丁玲1925年跟胡也频结婚,胡也频是左联五烈士之一。1927年冬天,她在北大遇见冯雪峰,就爱上冯雪峰了。丁玲回忆冯雪峰说,“他生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完全跟“高帅富”相反,不富,还穷——他是一个乡下人的典型,但在我们许多朋友之中,我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文学天才。我们谈了很多话,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其实她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冯雪峰。她为了爱冯雪峰,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她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冯雪峰竟然答应了她,胡也频也答应了。他们就在西湖边上,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反正就是过了一段日子。但是最后肯定有矛盾,胡也频坚持不下去了,就跑到上海,向沈从文诉苦。沈从文说,你傻呀,谁让你来的?沈从文让他回去参与竞争。然后胡也频又回去了,最后结果是冯雪峰离开了。冯雪峰在党内地位比较高,比较有风度。之后其实还有一段,她跟沈从文、胡也频三个人住在一块儿,这一段经历网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传闻,但是没有可靠的材料证明。这期间他们合办过刊物《红黑》。1931年左联成立后,丁玲任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和左联的党团书记。丁玲早年在左翼文化界地位比较高。

  胡也频牺牲后,对她打击很大。那样一个壮怀激烈的革命者丈夫牺牲了,她现在需要一个温柔的丈夫。1931年,跟一个温柔的革命者——冯达结婚,过了三年生活。但是1933年,两个人同时被捕了。这次被捕也很值得研究,冯达有没有叛变,我觉得今天还仍然不是一个铁案。冯达曾经说他叛变了,后来又说没有叛变,挺可疑。冯达出去办事,说我12点不回来你就赶紧走,结果过了12点,她还没走,冯达后边就有国民党特务,把他俩一块儿抓走了。抓走之后软禁在南京,受到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因此冯达更可疑。他们两个可以一起住在里边生活,还生儿育女,生了个女儿。最后,找到一个机会,她跑掉了,永远离开了冯达,1936年跑到了陕北。

  陕北这个时候正缺知识分子,正缺大作家,有了这么一个名满天下的丁玲来到,陕北都轰动了。毛泽东一辈子专门给一个人写一首词,只有这一次,他专门写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写完,马上用电报发给前线的聂荣臻司令员,让他马上转给丁玲,这是罕见的。这首词是1980年才发表在《新观察》上,以前我们不知道。毛泽东是何其重视丁玲,他用了孙中山的典故,认为丁玲一个人顶得上三千人的部队,顶得上一个师。当时红军正在东进。

  丁玲到了延安——延安是个什么地方啊?狼多肉少。延安的男女比例,大家知道多少吗?80:1。当时只要一个女知识分子,初中毕业以上的,到了延安,都最少嫁一个中央委员。很多人肯定都是追求丁玲的,但是丁玲有她自己的想法。她领导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前线慰问部队,爱上了一个比她小13岁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叫陈明,她对陈明特别好,又是陈明的领导。被这样的一个女领导爱上,陈明很害怕,所以陈明就迅速地找了另外一个女演员结婚了,而且还生了孩子。但是陈明“从丁玲的眼睛中,看到了丁玲的痛苦”,他看到了丁玲对他真挚的感情,而且连他妻子都看出来了,“咱们两个也不是真的爱情,你就是为了躲避丁玲才跟我结婚的”,说“算了,咱俩分手吧”,他们两个就真分手了。他又回到丁玲身边,丁玲从1937年追陈明追了五年,从20岁追到25岁,丁玲自己都38了。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结婚,这是她最后一个丈夫。事实证明她选择陈明是对的,她后半生的坎坷都是陈明在照顾她。

  建国后她任作协党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1955年的时候,突然被定了一个反党集团,下放到黑龙江劳动。1975年又到山西农村,晚年“平反”之后创作了百万字,主编创办《中国》杂志。丁玲不得了。

  丁玲的作品我们来谈一谈。丁玲的作品是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的,因为她的作品一直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女性,一个是革命。

  丁玲的处女作叫《梦珂》,有人把它说成是《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雏形。《梦珂》写的是一个小资少女的情怀,写她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些苦闷。丁玲的成名是因为《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称为女性的《沉沦》,也是一时毁誉满天下的作品。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莎菲的女士,有一个表弟追求她,但是她不喜欢这个表弟。表弟是一个很温柔的、爱哭的男生,她不喜欢他。她喜欢的是一个具有男性征服魅力的叫凌吉士的男人,是一个新加坡华人。但是后来她发现凌吉士是虚伪的,空有一个漂亮的外表,实际上凌吉士也只喜欢她的容貌而已。他们两个人之间只不过是一种外貌的、肉体上的吸引。可是莎菲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仍然摆脱不了对凌吉士强烈的欲念,于是她就陷入一种自我挣扎和反抗。这种由女性写出来的心灵的痛苦,那种震撼的强度不亚于当年郁达夫写《沉沦》。

  小说也提出来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要妇女解放,当你完成了解放之后,你能获得幸福吗?解放是不是就是幸福?你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吗?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情欲?所以这都属于鲁迅所说的“梦醒了无路可走”。让大家梦都醒了,但是梦醒了之后怎么办呢?所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让现实中的很多小资女性都从中看到了自己,也有人说莎菲就是丁玲自己的影子。

  丁玲的很多作品都有争议。比如说还有一个《阿毛姑娘》,写一个乡下女子到了城里之后,看到城市里的青年男女谈恋爱搂搂抱抱,看到人家很开放,唤醒了她自己的春情萌动。他们是小两口一块儿到上海来打工,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想跟她的丈夫亲热一下,结果她丈夫劳累了一天很累,就把她揍了一顿,而且说她“不要脸”“小淫妇”。她丈夫对她的这个不理解,令她很苦恼。

  有人说这篇作品是“批判一个农村女孩子到了城市以后,被资产阶级腐蚀污染,产生了虚荣心”。我觉得这个批判是有问题的,这个作品是比较复杂的,不能那么简单地解读。

  还有一篇小说叫《暑假中》,是写一群女生集体同性恋。因为过去没有这么多新闻,看这些小说才知道,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事儿。其实也折射了一代青年的苦闷。

  加入左联之后,她努力写一些大众化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标志她风格转变的有一篇《水》,写大水灾中农民的反抗。这里没有塑造个体的主人公,塑造的是农民的群像,所以得到了一些赞扬。但是也有批评,说她“写得很粗”。她以为给劳动人民嘴里加上一些粗话,就代表劳动人民了——这是小资作家一个普遍的问题,他们都以为劳动人民必然是说粗话的。其实生活中可能不是这样,正相反,越是劳动人民,越想讲几句文绉绉的话。大家可能发现,现在正是在知识群体中,天天在说粗话,因为他想摆脱某种东西。

  她还有长篇《韦护》。

  后期她还有两篇有争议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时》,是揭露延安陕北根据地的问题的,当时受过批判。

  四十年代末,她有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土改的,受到过周扬的压制——她跟周扬一直有矛盾,很复杂的矛盾——但是得到江青、任弼时的支持,后来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在苏联获了一个国际奖。

  丁玲被打成“右派”,晚年人家又说她是“左派”,所以丁玲晚年有一句话,“人家早有一定之规吧,需要丁玲当右派的时候,就把丁玲打成大右派,现在他们是解放派,需要我丁玲左派,我就成了他们所指责的保守啊、僵化啊,随他们去吧,我丁玲就是丁玲。”

  丁玲真是代表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倡导的这种真正的人格独立、女性独立。当然还有一个萧红,可惜萧红死得太早,萧红如果能够健康地也活到一个老太太的岁数,可能跟丁玲并列。张爱玲是才华横溢,但是空间太狭小。丁玲的一生,正是跟中国百年革命风云激荡完全同构的一生,看看丁玲一生接触到的这些男性们,就可以知道,哪一段都少不了她,每一场运动都少不了她,她都有自己的表态。

  当她去世的时候,我到八宝山去,在她的遗体面前三鞠躬,我心里就想:老太太,您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向她表示我的尊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