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

作者:费宝岐  更新时间:2021-12-22 09:01:59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石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很多触发巨变的政治、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与近代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紧密相连,其空间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折射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

  从封闭走向开放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当时是紫禁城正门承天门(今天安门)外“T”字形的封闭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天街东西两端各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广场南端建大明门。清北京城承袭明代之旧,只更改了部分城门名称,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庶民百姓严禁入内。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1914年5月,为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拆除了天安门前千步廊,贯通了东西两城的交通,使得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广场南端的大清门改称中华门。与此同时,社稷坛也从皇家禁苑改建为北京的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中山公园。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天安门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位置初步显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主义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一批批觉醒的人民大众汇聚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获得新生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古都获得新生。1949年7月,中共中央确定,新中国成立之日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要有阅兵式。典礼阅兵式地点几经权衡后,选定为天安门广场地区,理由是阅兵地点应是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物。天安门城楼最具备且适合观礼,同时天安门广场宽敞、通透、开阔,便于阅兵队伍行进。

  为筹备开国大典,有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整修。整修工程包括开辟一个大广场,清理广场地区多年遗留的渣土和障碍物,修缮天安门城楼,粉刷城楼和广场四面红墙,修建升国旗的设施,修补天安门前的路面。1949年10月1日,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广场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天安门广场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经过广泛讨论,最后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9月30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庄严的奠基仪式,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5月1日,举行揭幕仪式。自此,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迎来了一座专为人民英雄而设置的新式建筑。纪念碑的设立赋予了天安门广场地区新的时代内涵。

  成为政治中心

  自筹备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起,对天安门广场地区的改造和规划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封闭着的宫墙和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首先被拆除,天安门前的观礼台相继修建起来。

  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启动“国庆十大工程”;6月,北京市委请示中央,提出改变北京市城市面貌的计划,内容之一是拓宽天安门广场;8月,中央决定改扩建天安门广场,扩建观礼台,并在广场西侧修建万人大会堂(后更名为人民大会堂并沿用至今),东侧修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随后,天安门广场地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中华门、棋盘街、广场上的红墙,以及数十条胡同相继被拆除。上述工程于1959年9月初竣工。

  新建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呈现稳重、庄严、和谐的视觉效果,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式建筑群。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在整个首都的城市规划中,已经成为平面布局的中心,占据北京城最重要的位置。广场可以同时汇集数十万人进行集体政治活动,人民大会堂可以容纳上万名人民代表共商国是。

  格局趋于完整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经多方选址比较,最终确定毛主席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原中华门位置建立。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建设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自发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毛主席纪念堂建成。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在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居于最重要位置,成为广场上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伴随着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正阳门城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松树林被移除,天安门广场向南延展至正阳门城楼。扩建后的广场空间更加开阔、庄严、气势恢宏。至此,天安门广场的空间格局趋于完善,广场的纪念性、政治性、文化性的内涵更加鲜明,国家庆典、人民集会、纪念表彰等功能被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天安门广场地区举办的国家庆典、外事迎宾、纪念等活动越来越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50、60、70周年大会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自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党中央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为了配合这些重大活动,广场地区地面铺装、绿化景观、夜景照明等方面也在进行调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更换广场地面铺装、更新天安门广场扩声系统、改造金水河喷泉、改善广场内照明及周边建(构)筑物照明状况,并在广场内对称修建两块长160米、宽30米的长方形绿地。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集中拆除了广场东南角约4300平方米临时建筑,改变广场南侧区域沿街建筑功能杂乱、界面零碎无序的状况。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实施广场地区市容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同步对部分地下管线等进行更新维护。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实施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修缮工程,这是自1970年城楼主体落架翻建后进行的一次彻底排查和修复,有利于天安门城楼文物古建的永续利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