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去伪求真:简析苏联亡党亡国的蜕变轨迹

作者:去伪求真  更新时间:2016-06-09 17:14:47  来源:察网  责任编辑:石头

1.jpg

  转眼间,苏联解体已25周年了,作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的第二大经济体的苏联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不能不说是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苏联解体虽然是包括西方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最根本原因还在于苏共内部,即苏联共产党从思想上、政治上、路线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整体的蜕化变质。认真分析苏共内部的蜕变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苏联的教训,增强党和人民反修防修、鉴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确保中国不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

  6月7日,察网重新推出了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制作的6集党员教育专题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这部专题片三年前我们单位党委专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过,非常震撼。为此,笔者结合专题片内容,在参阅了众多有关苏联亡党亡国的研究和思考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苏共四个层面的蜕变过程,今天将拙作在此修改重发,作为一家之言供网友们讨论。

  一、培植反对势力、丑化领袖虚无历史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合并正式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后,赫鲁晓夫为窃取最高权力,先后密谋清除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等政治异己集团。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从1955年底开始,赫鲁晓夫主导了对斯大林时代被清洗的政治犯不问对错一律平反,先后为几十万“政治犯”落实政策,将他们安插到各级党委政府等重要部门任职,暗中指示他们调查收集斯大林的“罪证”,放纵大量伤痕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阴暗面的书籍出版,从组织上、文化上培植反斯大林势力。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著名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极力丑化斯大林形象,他甚至将自己在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犯的政治清洗扩大化罪行栽赃给斯大林。给苏共党员和群众以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和信仰危机,并引发了同年十月发生的“匈牙利事件”。

  为什么为斯大林唱了十多年赞歌、称斯大林为“自己生身的父亲”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会突然全面否定、大肆谩骂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呢?俄罗斯克格勃前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退役少将瓦季姆·乌季洛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揭开了这个秘密:赫鲁晓夫与第一个妻子生的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因为混迹于土匪和在古比雪夫后方医院因打赌杀害海军军官,先后两次被判死刑,赫鲁晓夫都央求斯大林得到饶恕。卫国战争爆发后列昂尼德戴罪上了前线,却又驾机投敌,成了德国鬼子手里的一张“王牌”,斯大林下命组建“锄奸队”将列昂尼德从德国抓回,根据敌后“锄奸队”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实,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判处列昂尼德死刑。赫鲁晓夫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结果遭到了斯大林、谢尔巴科夫、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政治局委员的一致反对,列昂尼德被执行枪决。为此赫鲁晓夫怀恨在心,他上台的第二天就采取了报复行动,首先取消了莫斯科以谢尔巴科夫的名字命名的区名和百货商店,捣毁了谢尔巴科夫纪念碑的基座,接着贝利亚被逮捕处死,马林科夫等遭清洗。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反斯大林的运动。前苏联克格勃警卫总局副局长多库恰耶夫中将1996年出版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警卫队》一书中引用了赫鲁晓夫在二十大召开前对几个亲信说的话:“尽管斯大林已经是一具僵尸,我也要为儿子报仇,让他尝尝我的厉害。”一语道破他反斯大林的动机和目的。

  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是个极端自私的小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私欲,是绝不会走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由于赫鲁晓夫上台后按是否忠于自己的原则几乎更新了整个党政最高权力机构,真正社会主义者被赶走、流放、逮捕,甚至被枪决,导致了整个苏联政权掌握在反马列主义者手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意识形态更趋混乱,致使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削弱,攻读马列著作反倒沦落成令人耻笑的行为,“入党只是升官发财的跳板”这一功利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新思维”等口号,马列主义的指导原则被完全放弃,大量否定和歪曲列宁、斯大林的文章见诸报端,反马列主义者被重用,拥护社会主义者被污蔑为“改革的敌人”受到蓄意打压,各种自由化思潮沉渣泛起,十月革命被贴上了血腥的标签,卫国战争的胜利被描述成与苏共无关,苏联历史被涂抹成一团漆黑,历史虚无主义占据主流,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全线崩溃。

  二、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赫鲁晓夫上台后,彻底否定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推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重于政治”的路线,把经济和生产居于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和整个工作的首位。他主导的经济改革,用“物质刺激”原则来偷换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等,破坏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实行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扩大极小部分人同工人、农民和一般知识分子之间的收入差距,扶植占据企业领导地位的蜕化变质分子,利用职权侵占和支配苏联人民的劳动果实和生产资料,把社会主义企业变成了他们发财致富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而那些在政府机关中任职的贪官们则与他们串通一气,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坐地分赃。这些经济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阶级分化,瓦解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此后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从根本上进行经济“改革”的任务,全面推行的市场经济为私有化打开大门。导致主张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潮大行其道,一夜间竟成为舆论的主流。1990年8月,戈尔巴乔夫以公有制束缚了人的劳动积极性为由,攻击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认为改革“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并以计划经济没有效率为借口,主张完全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美国当局的共同策划下,出台了大规模私有化的“沙塔林方案”(500天计划),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迅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主要措施是:1、解除价格管制,实行价格自由化,2、减少政府支出以达到预算平衡,严格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长,降低通货膨胀3、国营企业私有化、4、实行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这项被经济学家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方案的实质,就是把本来属于国家即全民的资产乃至财产的所有权“重组”、“明晰”、“量化”给少数新贵。用被称为俄罗斯“私有化之父”、担任过俄副总理兼政府私有化委员会主席的丘拜斯则的话说,“无论把财产分给谁,哪怕是分给强盗,只要把财产从国家手里夺出来就好。”

  美国《华尔街邮报》1990年9月14日表扬戈尔巴乔夫批准“500天计划”,认为这个计划其实已经“放弃了恢复共产主义的努力”,“显然是为了在苏联实行一种西方式的混合经济而不是为了改革共产主义”。9月17日,美国总统里根访苏,当面称赞戈尔巴乔夫:“改革进程在美国政界得到同情和支持”,“由于改革,苏联已走上正确道路”。而正这个所谓的“正确道路”,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彻底坍塌,也使苏共完全丧失了执政根基。事实上,这个“500天计划”尚未执行完成,苏联就于1991年12月前后亡党亡国。

  三、瓦解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赫鲁晓夫为了达到去斯大林化和排斥异己安插亲信的目的,打着杜绝干部队伍老化的旗号,从上台伊始便大举推行“干部更新制”,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领导机关到经济、文化教育部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清洗,撤换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从苏共二十大到七年后的苏共二十二大,全党共有80%的干部遭到替换,其中苏共第十九年次代表大会选出的苏共中央委员有近70%被清洗。赫鲁晓夫把斯大林信任的人全部清洗掉,把经他平反的大批反斯大林主义者和自己的亲信安插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从政权核心领域构筑起修正主义官僚体系。

  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叛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抛出“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纲领,“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两全”即“全民国家”和“全民党”。 宣布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经不必要,对敌人实行专政,就不能算是民主,要发扬民主,只有取消对敌人的专政和镇压,实行“全民的民主”,从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修正主义理论体系。

  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对赫鲁晓夫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一是通过提高和固化干部特权的标准,形成了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导致贪污腐败的盛行,甚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贪污受贿65万卢布的“驸马案”。二是背弃马列主义信仰,丧失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勃列日涅夫就自白“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者共产主义的前途”,甚至对弟弟说:“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三是修改宪法,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写入了1977年苏联新宪法。而此时正是西方国家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寻找代理人的时期,滋生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雅科夫列夫等一大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政治人物,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发生了质的变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进行了改旗易帜的深化改革。以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全面推行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攻击社会主义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是“不人道”、“不民主”,从而把对极少数人的无产阶级专政偷换演变为对绝大多数人的资产阶级专政。他创新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行“党政分开”,“全民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共产党领导,排除无产阶级专政,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照搬西方宪政,在苏联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总统制等等。1990年3月15日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执政地位;宣布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设立独揽大权的总统职位,军队国家化等。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第一任总统,并成为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随着多党制和总统制在苏联的确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席位由占原苏维埃代表大会60%逐步减少,到现在议会中一个也没有。至此,苏联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被终结,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土崩瓦解。

  四、私有化改革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削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任务就是用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反之,资本主义制度是绝不会让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的。苏共的改革彻底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使自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和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从苏联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不到一年,就有几百万党员退党,1991年2月3日,俄罗斯当选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暂停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正式宣告了苏共消亡。正如美军中将原美国国家安全局长的威廉·奥多姆所言,苏联“共产党同它们的将军们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向灭亡”。

  苏联是由15个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和国加盟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共的垮台、社会主义制度的终止,使15个共和国失去了联盟的基础,必然造成联盟解体。虽然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八一九”政变,意在挽救苏联免于解体,但由于得不到苏共和人民及军队的支持,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1991年12月8日,曾经坚决支持戈尔巴乔夫搞市场化改革的叶利钦、克拉夫丘克、舒什克维奇分别代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要求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并将核按钮交给叶利钦。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苏联分裂成十五个独立国家。

  从上述苏共蜕变轨迹不难发现,苏联的亡党亡国并非偶然,而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路线发展演变的历史必然。正是由于赫鲁晓夫背叛斯大林路线催生的修正主义集团培育出了最终埋葬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他们的改革从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完全是站在满足极少数人私利的立场上。他们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和群众对党的信任,以合法掩护非法,以局部合理性掩盖整体的荒谬性,挟持民意以谋求私利。正如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所评价的:“导致苏联解体基本上是主观方面的。首先是上层领导人政治上的变质,他们主要为个人发家致富,想无限制地统治人民。他们后来都成了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列宁指出:在各种纷纭复杂的事物中,要一时分辨不清,那就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苏联的私有化改革,造就了极少数官僚资产阶级新贵,却从根本上背叛了无产阶级劳动者。“对谁有利”一目了然,但是当时的苏共党员却少有勇敢站出来进行揭露、斗争并唤醒民众者,他们的软弱和沉默导致了群众的麻目和离心离德,使苏共修正主义集团的走资阴谋步步得逞。苏共垮台前不久,苏联科学院曾对苏共究竟代表谁进行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认为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官僚的竟占到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苏共还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乃至普通党员自然不会再有当年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那种政治热情和奋不顾身精神了。虽然苏联的改革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私有化改革严重背离了劳动人民的意愿,必然走向灭亡。有人说苏联亡党亡国是因为苏共官僚腐败脱离了群众,但这只表象,其实质在于苏共修正主义集团的蜕化变质,失去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最终必将被无产阶级所抛弃。因为广大劳动人民绝不需要共产党来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