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赵丹阳:唐朝首位死在大街上的开国功臣是谁?

作者:赵丹阳  更新时间:2016-05-02 13:42:29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兼论专制下的“杀情”政治

 

节选自《破除阴谋,理性生存》(恶部)06篇:杀情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有功之士而建筑的绘有文武大臣图像的亭楼。其后虽然因为战乱而毁坏,永久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惟亭内大多数人的名字仍令有为之人记忆犹新、万分钦羡!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能够“筑台拜将,投笔封侯”,更在于他们可以生前尽瘁国事,死后无限哀荣!

 

  然而,其间有一个人,似乎倒霉到了极致。他不幸的程度,比之于自杀身亡的长孙无忌,暴病而死的李孝恭,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便是大半辈子为李唐王室“摧凶克敌”却最终惨死在大街之上的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是豳州三水人,数从征伐,累立军功,甚至连李世民赖以登基的“玄武门之变”,他也献策甚多。早先,卫国公奉诏讨伐鲜卑,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为副手。一路上多亏他筹谋运作,制人于先,遂大破敌军于库山。翌日,又自率一军,旌旗南向,历破逻真谷,逾汉哭山,不畏霜雪,奔袭二千余里,一路上每战必捷,斩获颇丰。这还不算,他还不辞劳苦,带领兵士一直行军,直到北瞻积玉山,观黄河源头,与李靖汇合,平定吐谷浑为止。

 

  当然,侯君集一生最为耀眼的功绩,当属他独力平灭高昌的壮举。

 

  高昌为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方,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此地勇者辈出,土壤肥沃,麦果丰饶,以葡萄酒而闻名于世。隋唐两代对高昌国君都倍加礼遇,太宗时期尤甚!贞观四年,高昌之主鞠文泰还被召入朝,获赏赐甚厚。不仅如此,其妻还被赐姓李氏,封常乐公主。

 

  据实而言,鞠文泰得此惠泽,纵不知恩图报,也该和大唐各守疆土,不相侵犯。但此人偏就野心勃勃,反复无常,经过唐朝西边久经战争之地,见人民稀少,城邑空虚,就起了褫夺之意。竟然把西域诸国经过高昌前往唐朝的商人和贡使都扣押起来,又暗中和突厥人勾结,攻打唐朝另外的西域属国伊吾。不久,更胆大妄为,和突厥连兵进攻唐朝另一属国焉耆,连破三城,烧杀抢掠而去。

 

  焉耆王上表告状,太宗大怒,想要对高昌用兵。然而,太平的日子过长了,军人们骄逸之心渐滋,谁又想重新披坚执锐,为国家边境的安危舍生忘死?!所以,满朝武将都以该地“行经沙漠,苦寒异常,得之难守”为由,推诿扯皮。

 

  关键时刻,又是侯君集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很有些“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壮。

 

  鞠文泰想不到大唐之内还真有人乐意挑起这副重担,他经常对左右说:“我先前去大唐朝贡,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假使唐军打过来,军队人数那么多,军需供给都成问题。加之沙漠艰险,唐军即使能来也疲惫至极,我以逸待劳,不用忧虑啊。”等到听说唐军已到达碛口,这位西域名王一下子惶骇无计,竟被吓至重病,奄奄一息。随后,其子鞠智盛嗣立。

 

  侯君集率军至柳谷,侦察兵报告说鞠文泰这几天就要下葬。诸将认为鞠文泰下葬之时,高昌国的政要大员必定云集。故而要求趁发丧时起兵突袭,围城打援,不愁不能轻易取胜。侯君集独持异议,大义凛然道:“天子因为高昌国不仁不义,徒效鼠辈所为,才使咱们‘恭行天罚’。如果我们趁人发丧时偷袭,那岂非跟他们一样不讲道德,卑鄙下流?”于是全军整装,鼓行而进,一定要跟对方光明正大的决战。

 

  鞠智盛无奈,来信乞怜,侯君集回复:如果能够悔过投降,那是最好!毕竟生灵涂炭,那是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鞠智盛权欲心盛,仍不想束手就擒,就负隅顽抗起来。侯君集与其一番殊死搏杀,鞠智盛终感不敌,只能俯首系颈。侯君集马上分派兵马,攻占高昌,带着俘虏的高昌国王及将士、刻石勒功而还。此次远征,可谓替李唐王室立下了盖世殊勋:据高昌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得人口三万七千七百户,马四千三百,其国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但是,侯君集始料未及,在归途中等待他的,不是“风光旖旎,夸官三日”的奖励,而是国家的大狱!原来,早已有人在他尚未凯旋回国之前,就上书参奏,说他“初破高昌,曾未奏请,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意思是犯了越权罪和贪污罪。“刑满释放”之后,侯君集渐渐被李唐王室“政治边缘化”,不能再参与任何要务。

 

  本来应该“香瓣平生满意熏,更参曲阜问关津”的他,现下却“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怏怏不快之余,侯君集终于难忍愤懑,对郧国公说:“有功不赏,无罪则罚,这种日子我过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吗?我和你一起反了吧!”

 

  不久,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竟将侯君集攀咬出来。侯君集出言力辩,希望有所澄清。岂知他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了活命,“大义灭亲”,诣阙上告岳父谋反的“实情”。

 

  并道出侯君集曾对太子有过“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的承诺,仅此一言,便作“反迹”!

 

  按照大唐刑律,侯君集被斩于四达通衢。但这位大将临刑之时,容色不改。众皆怪讶。侯君集怅然说道:“我侯君集怎么会真想造反呢?不过是受不了无端的打压和申斥!才说了几句过火的话!大丈夫死则死矣,又有何惧?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只盼望灾殃不要降临到我的妻儿身上。请主上念我曾为大唐攻伐两国,还有微功可陈,满足我的愿望!”(化用自《旧唐书·侯君集传》,段落原文:遂斩于四达之衢,籍没其家。君集临刑,容色不改,谓监刑将军曰‘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

 

  虽然如此恳求,其妻小仍被发配到岭南,生死不明。

 

  纵览侯君集的一生,并没有违背“公忠体国”的原则和“惇信明理”的道义。所失之处,不过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没有恪守“君子立功,守以谦冲”的圆滑之道罢了。

 

  然而赵莹、刘昫(修《旧唐书》者)等辈,就要借大唐群臣之口,拖天下百姓之名,说什么“君集之过,天地所不容,必诛之以明大法”。仿佛不把罪名上升到这个高度,无以自圆为人主者的决绝,无法修弥千古明君(李世民)的慈爱!

 

  细数侯君集的白璧微瑕、该当伏法之处,在丹青史卷上也不过两点,一是“贪污受贿”,二是“意图谋反”。

 

  先说第一点。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抑或是更低一级的民间别传,对于侯君集在征讨高昌国期间的贪污所得都“未列明细”,比之于嘉庆帝对和珅之罪行所开的清单来说,显然难以服众。(譬如嘉庆皇帝、王念孙等人在笔伐和珅的贪污罪行时,曾极尽详实的写出“楠木房屋,僭侈制,依照宁寿宫制度,因离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甚至连“正房一所十三层共七十八间、东房一所七层共三十八间、西房一所七层共三十三间、东西侧房共五十二间、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间、花园一座楼台四十二所……”等等细致入微的数据也被曝出。而对于侯君集的贪污纳贿,则只有“……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不到三十个字的记载,意极含混。而且,这恰恰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侯君集并非独贪财货,而是与底下兄弟共享其利。这与今世落马的“军中老虎”大不相同)

 

  更何况,《黄石公兵法》曾有言:“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这套帝王之术一直被历代君王当成潜规则来使用。亦即是说,“贪污”对于李唐王室来说,不叫个事。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中,被泼上这种“脏水”的,不止侯君集一个。还有比他更为过分、出格,然而却寿终正寝、子孙腾达的人在!

 

  是谁?程知节!(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程咬金”)。

 

  公元656年12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精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仅率五百骑兵驰迎冲击,便使得西突厥大败,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这就引来了副大总管王文度的忌妒!他以副手兼“钦差”的身份对程咬金说:“现在虽然说咱是赢了,但咱也并非没有死伤,俗话说‘穷寇勿追’,我看咱还是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遇敌则战,这是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诈称皇命,说自己带着上面的密诏,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奔波劳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步履蹒跚,粮草又接济不上,相继冻饿而死。

 

  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消灭敌人,现在反而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敌军如果趁势反攻,咱们必败!假使不主动出击,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可惜此时的程咬金不是当年在瓦岗寨的程咬金了,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和明察,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几千个胡子兵乐意投降。王文度说:“这些杂胡,等到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把他们的财物据为己有。”

 

  苏定方直言鲠议:“这样干的话,咱到底是盗贼还是官军?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

 

  关键时刻,连苏定方这样的小角色都能坚守底线,而一向有口皆碑的程咬金呢?竟然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一个不剩,这是杀降啊!杀降不详,自古皆然!然而他们就敢这么干!最后,此事的结果是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程咬金并未因为此事被逐出政治核心,反而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威势足可弹压一方。

 

  公元665年,程咬金竟然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都不错,次子甚至当上了驸马爷,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将程、候二人两相比较,当时的主流舆论和李唐王室如果对程咬金都能秉持“弘人之长,不计其短,使之悔过报效”的态度,腐儒却非说侯君集罪大恶极,不死就不行,恐怕有些不讲道理。

 

  再说第二点。侯君集真的意图谋反吗?仔细想想就觉得不太靠谱。首先,如果他真有这个想法,完全可以如旅法学者李光易所说:“据‘地势高敞,人广昌盛’之地,西结回鹘,南抚焉耆,先合龟兹,再通乌孙。”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在高昌起事,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即使他不能如刘备一样,偏霸一隅,退而求其次,当个“鞠智盛第二”,想必没什么问题。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拿下高昌国之后,没有片刻逗留,就领兵回国了。

 

  其次,《易经》有云:“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侯君集久经沙场,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不明白?谋反是个大事,当然是越机密越好,他怎么会反而事先透风给“外忠内诈”的张亮呢?!

 

  观之至此,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的“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不过是渴望政治前途;而所谓的“这种日子我过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吗?我和你一起反了吧”不过是情绪宣泄罢了。

 

  当一个军人戎马一生,尽忠报国,到头来却面临“狡兔死,走狗烹”、“功臣末路断头台”式的政治排挤,我想摊到谁身上,谁都会有“情绪”。放眼历朝,大半辈子为祖国和百姓撇家舍业、无私奉献、不计荣辱,到了晚年,却因为所谓的“变革”、所谓的“国家需要”而被一脚踢出“门外”,从而失去财产、职位、权利的人,犹如恒河沙数。就是现在也不乏其人。

 

  放眼如今的各大论坛,真可谓“舆论鼎沸,声讨哗然”,其间虽有很多“看钱办事”的“精神犬儒”,但也少不了遭遇不公、亟需维权的劳苦大众。他们之中有的人,真可以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然而却遭受了无辜的戕害与删刈!因此,他们的言论比侯君集更要过激,甚至有“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的怨气!难道我们能把他们一一锁了,关在牢里,或是干脆将他们加以处决?!

 

  稍明事理的人,都“知其不可”。显然,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包容,需要的是上位者对底层利益诉求的认真聆听,需要的是社会为他们的不满情绪建立合理的疏通渠道。

 

  当然,在21世纪,我们提出这种要求,大概至少不会被当作“天方夜谭”。

 

  但是,这一切对于冰寒雪冷的李唐王室来说,就是痴人说梦!独夫民贼们所建立的“威权系统”,向来只教人对上“卑躬屈膝,降志辱身”,即便遭遇天大的不公,也必须唯命是从、摇尾乞怜,否则便要被打上“反贼”的烙印!此种统治模式,让人人在工作学习或参与政治生活的时候,都像服下氯丙嗪、盐酸异丙嗪这类化学镇定剂一般,神经麻醉,如同行尸走肉,不能有一丝一毫“情绪上的波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发出的正常情感与智识,遂被毁于无形!此即“杀情之术”!

 

  具体的来说,杀情之术有五:  

  一,利用暴力等外部压力,向别人灌输异于常理的特殊思想,使大众沦为耕战机器,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  

  二,竭力利用官方喉舌及教育机构的舆论转移大众视线,使大众的目光忽而放的极远,或至三皇五帝、秦书汉典;忽而又收得极近,近的仅及自身。然而却教大众对“房间中的大象”、“皇帝的新衣”等等关乎国家气运、百姓福祉的大事视而不见。  

  三,动辄使用“举国体制”,妄称民意。  

  四,平头百姓或基层胥吏在紧要关头所不慎暴露的任何真实情感,或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想法,均被视为“异端”,对发声者必欲除之而后快。  

  五,被无偿要求必须对人主的倒行逆施、残虐不仁逆来顺受、感恩戴德,每当对“既定格局”稍有质疑,立即被市侩、禄蠢、顺民、犬儒精神孤立,甚或生计无着、举步维艰。

 

  杀情之术便如一颗凶烈魅幻的魔胎,它注入人体一到三年,就会令人难辨是非,迷茫愤慨,精神分裂;发育五到十年,肉身就被迫依从它的意愿——明哲保身,首鼠两端,相时而动;发育十到二十年,肉身就彻底与它合而为一,从此在世俗中变得貌合神离,阳奉阴违,外仁内诈。假使被“杀情”之术催逼了三五十年,却还拥有个人的情感,且本人并无与众不同的“势位”,就注定要被周围已经‘异化’了的妖魔鬼怪打上“怪癖”、“偏执狂”的标签。这就是蠹政害民的封建思想长期弥漫充塞,而国民的正常情感得不到伸张的主要原因。

 

 

  说一

  南朝宋明帝刘彧已经身染沉疴,眼看就快不行了。环顾周围,弟弟们都已被杀,没有值得防范的宗室之患了。(所剩的,就是桂阳王刘休范,因为最无才能,所以不曾遭受猜疑,出京任江州刺史)唯一所担忧的,是自己一旦升天,皇后临朝,到那时王景文(皇后之兄)就自然成为宰相,他的家族势力很强,又凭借国舅地位之重,恐怕到晚年不安本分。泰豫元年春天,皇上的病势加重,派使者给王景文送药,赐他一死。使者传达皇上的圣意:“朕并非认为你有罪,但我的身体眼瞧着就不行了,我不想独自死去,希望黄泉路上有个伴,爱卿你先走一步吧!”

 

  随后又发手诏给王景文,说:“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意思是皇恩浩荡,别无他图,我杀你无非是为了帮王家保全门户,希望王景文不要产生任何怨愤之情。(化用自《南史·王彧传》)

 

  说二

 

  刘鋹,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之君,公元958~971年在位,主政期间,委大事与宦官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等。他生活荒淫,赋敛苛重,使百姓苦不堪言,这倒还罢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颁下了这样的规矩: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  

  意思是,想要报考本朝的公务员,必须先挥刀自宫。

 

  因为,在刘鋹看来,属下一旦有了家室和子孙,就会为感情所羁绊,无法全心全意尽忠皇室(群臣皆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狗屁不通的规定早已被斥为野蛮残忍的行径而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其发明者也因为宋太祖的吊民伐罪而成为历史笑柄。腐朽没落的南汉王朝,似乎已经和其与生俱来的混蛋思想一并烟消云散。

 

  然而,后世有不对人进行“肉体阉割”,而对人进行“精神阉割”的为政者,继承的都是刘鋹当年所推行的“杀情之术”。(化用自《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说三

 

  三国交战的时候,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的太守张超把地方政务委托给臧洪去代理,后来袁绍也和臧洪成了朋友。等到曹操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包围了张超,臧洪闻讯后,光着脚哭着到处替张超求救兵,自己也出兵去救张超,因与袁绍是朋友,又向袁绍求援,可是袁绍没答应。雍丘被曹操攻破后,张超全家被杀。臧洪因此恨透了袁绍,就和他绝交了。朋友反目成仇后,袁绍举兵围攻臧洪,城破之后,臧洪也被袁绍杀了。

 

  后来人们在谈论起这件往事时,不但不同情臧洪,反面认为他头脑不清,稀里胡涂。赵蕤也借用春秋之笔讽刺道:“三国交战的那个时代,正象春秋战国纵横错节的时代一样,是个没有道理好讲的时代,说不上哪一方是仁义之师。臧洪昏头昏脑,对时代环境看不清,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妄想象在和平安居时那样讲道义,讲友情,岂不可笑!所以说,身处乱世还想象臧洪那样去立功立业,救苦救难,只能自取灭亡。”

 

  赵蕤是大诗人李白的老师,其“长短要术”向为笔者所拜服。然而赵先生在此处的评论,未免有些自说自话。“臧洪当纵横之时,行平居之义,非立功之士也”这句话固然不假,可臧洪何曾自诩过自己是立功之士?!现今世界上大多数有良知的学者达人,在研究典籍之时无不具有“历史之同情心”,唯有无良的政商巨贾与事不关己的看客,才会去讥刺在乱世之中只讲感情、不懂权谋的人。

 

  在中国,帝国皇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范围内,威权体制也日近黄昏。人民应该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祛除依赖“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识,张扬权利为要、参与为责的“人本思想”,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情与义是文明政治的纽带,一个不讲情义的人,即令权谋再高,把国家治理的再好,难道他会自觉自愿的给平头百姓“分一杯羹”吗?!

 

  现在的青少年在读历史时,对实施厚黑权谋者的赞许,远远超过对历史中鲜有的“真、善、美”的歌颂,这一方面是中国长期以来特殊的历史沉淀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长期在封建王朝“杀情体制”的催逼下,所产生的“逆正向思维”。(评论自《反经-臣行-第十》)

 

  说四

 

  纣王逼死黄娘娘、贾夫人之后,黄飞虎一怒之下,反出朝歌。路经临潼关,恰遇其父黄飞滚的结义兄弟(临潼关守将)张凤。

 

  张凤借陈词利害之名,劝诱黄飞虎说:“你的父与我一拜之交,你乃纣王之股肱,况是国戚,为何造反,辱没宗祖。今汝父任总帅大权,汝居王位,岂为一妇人而负君德。今日反叛,如鼠投陷阱,无有升腾,即老拙闻知,亦惭愧无地,真是可惜!听我老拙之言,早下坐骑受缚,解送朝歌,百司有本,当殿与你分个清浊,辨其罪戾;庶几纣王姑念国戚,将往日功劳,赎今日之罪,保全一家生命。如迷而不悟,悔之晚矣!

 

  潜台词是让黄飞虎不要因为妻子被调戏、妹妹被杀死的事情耿耿于怀,产生怨恨情绪,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与纣王讲理、协商,如若不然,朝廷还要继续将错就错,把黄飞虎家里剩下的人也全部杀死!

 

  黄飞虎据理力争道:“老叔在上:小侄为人,老叔尽知。纣王荒淫酒色,听奸退贤,颠倒朝政,人民思乱久矣。况君欺臣妻,逆礼悖伦,杀妻灭义。我兵平东海,立大功二百余场。定天下,安社稷,沥胆披肝;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天下太平,不念功臣,反行不道,而欲使臣下倾心难矣。望老叔开天地之心,发慈悲之德,放小侄出关,投其明主。久后结草衔环,补报不迟。不识尊叔意下何如?

 

  张凤说不过他,于是给他扣上“反贼”的帽子。(化用自《国学原典·集部·小说·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

 

  说五

 

  六出祁山却未得寸土的诸葛亮在五丈原疲愧交加,病势沉重。遂令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在自己死后,担任“退军节度使”的工作。诸葛亮与世长辞之后,杨仪秘不发丧,派费祎去探听大将魏延的进退。

 

  魏延竟脱口言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意思是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

 

  观史至此,我们虽然不得不承认,魏延作为蜀国石柱,的确忠公体国,句句直言鲠议,但也同时发现了他在官场上的致命弱点:口无遮拦,大情大性。

 

  关于他的这一缺陷,对于“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的刘备来说,自是不会计较。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先主去后,魏延之所恃既无,诸葛亮会容忍他这种“性情”吗?

 

  暂时不能妄下断语!我们仅能根据有限的资料确认一点:昭烈皇帝死后,魏延在四大集团的(荆州士族、益州土著、东州集团、西凉夷狄)政治斗争中,其势位愈趋下风,直至丧身。

 

  魏延可能到死都没搞懂蜀国的“特殊国情”:在官场上最不能有的,就是“性情”。(节选自《三国志-魏延传》)

 

  说六

 

  曹操在政治生活中经常率性而为,有些时候甚至傲视礼法,放荡不羁。譬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等报告文学中,充斥他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王朝弊政的话语就有二三十句。其分香卖履、下水击蛟、迎回文姬等等事件,更被小儒冠以“轻佻,无威重”的帽子。

 

  的确,在古代的权力场上,一场演讲、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必须裹在套子里,严丝合缝,如同木偶。曹操前期标新立异,非要讲感情、讲个性的做派,能不为已经被‘杀情之术’异化多年的犬儒所抨击吗?

 

  众所周知,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假使曹操一直就是个冷漠麻木、自私虚伪的政客,毫无悲天悯人之情,诸多艺术成就与其惠民利国的举措从何而来?!(陈寿在总结曹操之所以可以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略定中国之时,曾用了“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这十六个字。笔者以为“矫情任算”这四个字至为精辟,恰如其分)

 

  被强迫必须一板一眼、尸居余气、暮气沉沉、纯粹沦为政治符号的参政方式,无异于先把一个人变成行尸走肉,然后再命令他为人民服务。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已经将个人情感与思想完全掏空了的机器,怎么施大爱于天下?!

 

  说七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人,原为宫廷太监,后因陪送翁主到匈奴和亲而对汉王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由此,中行说被定为历史上第一大汉奸。

 

  将一己的荣辱得失凌驾于整个国家甚至亿万黎民的安危之上,的确可恨。中行说这个“汉奸”的称号,实实在在,无案可翻。

 

  但这不代表大汉政府可以借机旁图,推卸责任。

 

  那些道德君子也不用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妨易地而处,想想中行说的处境:一个男子被施以腐刑,胯下挨了一刀,已经是人生的老大不幸,而况自身的才华不仅不被重视,反而要远离家乡,被发配到千里之外的漠北。这意味着,他不仅生前不能安居故土、大展骏足,甚至百年之后也须死无全尸!(身在异域,死后阳具无法同葬)

 

  《孟子.离娄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的话说白了,就是你如何待我,我必如是以报。

 

  中行说的所作所为虽然为人不齿,却不过是人类正常情感的宣泄罢了。这一例证再次为上位者敲响警钟——自己信奉“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这套家天下的思想,却还指望天下百姓都“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政治意淫罢了!

 

  国家整体的安全需要维护,个体权利的保障也不容忽视!

 

  在真正的“全民利益”面前,有良知的国人会选择适度退让甚或杀身成仁!这是道义使然!

 

  但如果有精英集团胆敢妄称民意,要求民众无偿为一小撮特殊利益者牺牲,任何老百姓都有权如中行说一般,大喊:“必我也,为汉患者。

 

  说八

 

  李陵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来到武台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单于兵力,请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发军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于是,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召见,陈说李陵带兵有方得到将士死力效命,武帝非常高兴,任陈步乐为郎官。

 

  天有不测,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挥师搏击,千驽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走,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创者坚持战斗。

 

  即便形势如此不利,李陵仍坚持战斗,不敢有负国恩,亲至林间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匈奴兵数千,并发连驽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这天李陵捕得俘虏,俘虏供出:“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兵,久攻不能拿下,却日夜向南退走把我们引到塞边,会不会有伏兵呢?’而许多当户和君长都说:‘以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汉朝几千人,却不能把他们消灭,那以后将无法再调兵遣将,也使汉朝越发轻视匈奴。务必在山谷间再度猛攻,还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地,即使不能破敌,返回也来得及。’”这时,李陵军处境更加险恶,匈奴骑兵多,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匈奴兵又死伤二千余人。匈奴军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对单于说:“李陵军无后援,并且箭矢已尽,只有李陵将军麾下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式前列,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派精兵射杀旗手即可破阵了。”单于得到管敢,大喜,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降!”接着挡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处在山谷底,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汉军坚持南行,未等冲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丢弃战车而去。当时,还剩士兵三千多,赤手空拳的就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狭谷,单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

 

  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干掉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陛下不会让您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回去,像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陛下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你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鸟兽散,还可能有逃回去报告陛下的人。”

 

  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

 

  文武百官都骂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则说:“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起初,武帝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协助运输,后来李陵与单于主力战斗,李广利却少有战功。武帝认为司马迁诬罔,是想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说情,于是把他下狱施以腐刑。

 

  很久以后,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

 

  笔者议曰:以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观察李陵的为人,觉得他还算心怀家国,深掘其暂时投效敌方的缘由,实在有可怜悯的地方。回想高祖生平,曾经多次为项王所败,奠定基业之后,又曾被匈奴大军所困,险成楚囚。然而却还是留身以待,忍辱偷生,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反败为胜、夺取天下。为何高祖不去自杀殉节就是“能伸能屈”?!李陵不去自杀殉节便是“贪生怕死,罪无可赦”?!何况李陵乃是力竭被俘,当时之所以并未立即替刘氏政权殉死,或许有伺机而动和挂念母亲的缘故,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又岂能与蓄意投敌,卖国求荣相提并论?

 

  可是,我们的小儒仿佛生怕在舆论上宽容李陵这个“汉奸”,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人类正常的情感,不禁又惊又怒,只好借用苏武那些子虚乌有的话来讥刺于他,使天下百姓无论在什么时候,遭遇何种境况,都必须无偿使自己沦为一个耕战机器。(注: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回想2011年10月,以色列用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回被俘士兵沙利特,该换俘协议先由总理沙龙提请内阁表决通过,然后经议会投票批准,最后由最高法院裁决准许。为了一个普通士兵的生命,以色列不惜释放千余名囚犯,更是动用了该国三个最高机关,这样的国家人民会不爱吗?沙利特被俘之后,以色列政府生怕其有个三长两短,李陵被俘之后,武帝却恨其不死!不惟如此,更夷灭他的三族。相权之下,就连劣等材质的人都知道该为哪个国家效力了!  

  古例今鉴:  

  说九

 

  在一个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上,一位姓丁的主任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把本是二十分钟的会议拉长到了三个小时。丁主任详细论述了“社会分层背景下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择业倾向事关社会整体利益;第二,行业、职业、职位之间的收入差异难以避免,求职者要学会适当的调整心理预期;第三,对于人们的择业倾向,应如何正确引导?

 

  但对于学生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方法和路径有哪些,却不著一字。

 

  “X你妈!别说了!傻X啊!”学生徐某低声抗议道。

 

  次日,徐某被冠以“辱骂师长,素质低下,扰乱会场秩序”的罪名,处分记入档案,直到毕业也没消除。

 

  这项不光彩的记录,促使他得到工作比同届毕业生晚了整整两年!

 

  现今有一时受不了社会中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与及本本主义、文牍主义作风而不小心流露真实情感,因以万劫不复的,大都类似徐某这类。

 

  想要在“杀情之术”横行肆虐的国家内平平安安,对任何难以忍受的现象都应该尝试“安之若素”。或者实在忍受不住,可以效仿杭州某小学学生的晕倒之举,怎么能尝试拥有正常的情感呢?!

 

  说十

 

  大学生李某通过了某广告文化公司的首轮面试,将有可能得到(部门)经理助理的职位。

 

  在复试的一个环节中,一位面试官偶一言道:“你怎么看你的母校?”

 

  李某思忖半晌,道:“并不如何!”

 

  面试官不满道:“如此没有感恩之心,我将怎么委你以重任呢?”

 

  李某道:“在现今教育日趋功利化的背景下,没有哪个学校是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发自肺腑想要授人以渔的老师,也不多见。具体说到我的母校,并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我勤工俭学期间,更是因为学费问题对我诸多留难。刚才您问到这个问题时,我本想借机抒发一下愤懑之情和所遭遇的不公,但是念及‘君子以直报怨’的道理,还是隐忍未发,至于‘并不如何’四个字,只是力求客观公正的评价罢了。实话实说是人之常情,为何不能委以重任?”

 

  面试官叹道:“你还是没长大啊!”于是拒绝聘请李某为助理。

 

  现今有把“懂得厚黑学”叫作“长大了”,把不懂“厚黑学”叫作孩子气的,大都类似面试官之流。

 

  说十一

 

  有一位XX市的访民,由于拆迁补偿不合理和老公“优化组合”(俗称下岗)之后仍有欠薪未结的问题,曾多次到省上各个部门反映情况。

 

  时间久了,她的名字已为各个单位所共悉,记录在案。

 

  某天,她想购置年货,便搭载一辆铰接式客车去往天津。车辆行至半途,有两个保安模样的执法人员从哨卡处将其拦下,并告诉她,以她的身份,不宜到处乱走,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而且勒令她现在必须联系她单位的领导,把她接回去。如果她不肯下车,这辆客车将无法正常行驶。

 

  她一时犹豫难决。

 

  于是全车的乘客都冲她投以讨厌的目光,认为她耽误了自己的行程,都劝她赶紧离开,不要耽误大家。

 

  现今有冤情不浅但却难以得到哀怜的,大都因为其合理诉求已经为“杀情之术”催化多年的市侩小民们所厌恶!  

  说十二

 

  某院办公厅领导对某项即将上马的工程发表看法,随后要求各级干部各抒己见。附议者如同蚁蛭。

 

  领导宽慰道:“所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有意见不怕的,大家大可以民主交流,求同存异嘛!上面不是号召我们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吗?领导干部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要有听得进不同意见的雅量!”

 

  主任老张听罢,信以为真,遂发表异议。

 

  领导脸色一阴,不再开口。三天后,主任老张因“年老体弱,不适合高强度工作”,被迫“退休”。

 

  老张叹道:“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上,我难道不知道用厚黑学来明哲保身吗?!但领导那句装X的‘君子无所争……’,怎么能不让我自然而然的产生直言鲠议之情呢?我以为自己遇到了明君贤相,不知道这是杀情体制布下的陷阱!”

 

  现今有一不小心,因为一句主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被边缘化甚或终生身陷囹圄的,大都类似老张这类。任何一个蕴含情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举动,都逃不过杀情体制内在的强大搜索和记录引擎。

 

  说十三

 

  某厂副厂长去世,厂长动员全厂120名员工为他召开追悼会。并责令车间主任老王致悼词。

 

  追悼会当天,老王面无表情的作开场白道:“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欧阳副厂长。欧阳同志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11年9月29日12时11分与世长辞,享年58岁。欧阳同志1953年9月生于唐山市迁西县,1973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南华经贸、凤城伟业等多家公司工作,担任秘书一职。同志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欧阳同志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经苦难的煎熬和考验。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他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后更是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伟大事业,欧阳同志倾其心血,无怨无悔……”。

 

  会后,厂长嗔怪道:“你的悼词都是从网上荡来的,有好几处有抄袭的痕迹,都没改掉!这也算凑合了!问题是你读开场白的时候毫无感情,有气无力的,这是干什么?给我上眼药吗?”

 

  老王驳斥道:“副厂长死了,说实话我伤心不起来,他平时就没为大家伙办啥实事啊!为了开这次追悼会,你又自作主张,不经大家同意,把每个人的工资都扣了400元,说是份子钱,我们大家伙就更不乐意了!我们挣这点钱容易吗?”  

  厂长听了这话,心里很不受用,于是日后处处打压老王,直至老王从车间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  

  某军区的副旅长老郑去世,团长夏某为趁机巴结死者的亲属以图升迁,于是召集了三个营近两千同志为老郑召开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大部分人都很给面子,该给钱的给钱,该说话的说话。唯独副营长屈某神情傲然,不肯买账。

 

  夏某责备道:“你也太失礼了!面子上的功夫是要做一做的!”

 

  屈某回应道:“郑旅长上无军功于国家,下无惠泽于同事。倒是因为四处吃饭打白条而名扬区里。对这样的人,办丧礼也就办了,但没必要把动静搞得这么大!”

 

  于是,夏某就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给屈某小鞋穿。

 

  说十四

 

  朱某因母亲患病却无钱医治而以身试法,拦路抢劫,获刑七年。鉴于其入狱后劳改积极,做事勤勉,六年后便获得了自由。获释后,他被分配到街道居委会担任抄抄写写的撰文工作,表现一直不差。

 

  一日,朱某因要撰写国庆节活动策划,忙到晚八点也还没下班。其单位副主任看似无意的催促道:“小朱啊,这么晚了,还不下班!”

 

  朱某道:“今天要晚一些。没关系,您先走吧,我来锁门。”副主任含笑答道:“没事的,咱们一起走吧!反正我今天闲着。我等你。”

 

  第二天,同事老李气急败坏的责怪副主任道:“昨天咱俩说好了一起去逛赛特商城!你怎么那么磨叽,拖到八点半了还不下班?”

 

  副主任悄声道:“我不放心小朱最后一个走,恐怕他盗窃财物。”

 

  朱某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感慨万千道:“表面上说什么‘帮教为主,惩罚为辅’,说什么改造好了还是好同志!实际上还是被人当贼看啊!这人啊,就是不能做错事,不能做错事!一次都不能!半次都不能。否则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啊!”

 

  对比小朱的遭遇,以古观今,不能不让人唏嘘感叹。

 

  遥想北宋范文正公的用人格局,一向注重气节才干,而不拘泥于小过节。有气节才智的人,大多不会拘泥于琐碎的小事,如孙威敏、滕达道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敬重。在他为帅的时候,其府中所用的幕僚,许多都是一些被贬官而尚未平反复职的人。有人觉得这样的事奇怪,文正公说:“有才能而无过失的人,朝廷自然会任用他们。至于那些可用之才,不幸因事受到处罚,如果不趁机起用他们,就要变成真正的废人了。”因此文正公麾下拥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如果天下没有被废弃的人,政府就不会有荒废的事情。不是非常有见识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现在我们的官员动辄将迫不得已才去触犯法律的人定为罪人,看待他们的眼光如同异类,不去用言语和行动鞭挞他们就算积德行善了,更遑论从他们之中拔擢贤才。

 

  说十五

 

  1981年秋,某市国企单位的孙某中年得子,兴奋的不得了,仿佛一时一刻都不能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于是在自己的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押了一张儿子的满月照,每当工作疲累之余,只要看上两三眼,便感到精神爽利。

 

  不久之后,他这个习惯被单位副主管何某发现了。

 

  何某疾言厉色道:“不是已经给你放了产假吗?半个月天天和儿子呆在一起,还没腻够?想儿子不是不可以!可以下了班回家去想嘛!在工作时间想儿子,那还干得好工作吗?”

 

  于是对孙某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批评教育。

 

  另一种说法是:

 

  全国全面恢复高考以后,鹤壁市某高三男生张某对班里的女同学徐某心生爱意,于是给她抄了首《诗经》上的情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并附言:“淇河风光好所在,学习之余不妨来,新长征路上心连心,改革路上朝前迈。

 

  女同学徐某从来没接到过这种信件,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其闺蜜杨某却把这件事捅给了德育处主任。

 

  德育处主任思忖再三,决定动员学生会,对张某进行思想改造,希望他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的考虑个人问题。

 

  但学生会的副主席与张某素怀芥蒂,于是趁机夹带私货,号召全校同学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人身攻击,长达两周。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张某直到三十岁也不敢正常谈恋爱了。  

  说十六  

  安徽省某市的于先生被误判杀妻,蒙冤服刑长达17年。

 

  出狱后,于先生虽然获得新生,但是17年的牢狱之苦,毕竟让他如浸冰霜,难以释怀。

 

  于是,他尝试在互联网的论坛上抒发郁结之苦。帖子很短,不到五百字,其大意是:自己没招谁没惹谁,平素也是低调行事,与人为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遭此横祸。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我这是造啥孽了啊?!

 

  意想不到的是,于先生不但没有得到些许同情,反而遭到了“强大水军”的围剿。这股水军自命官方立场,自号客观公正,对于先生回复如下:

 

  1楼:不知道楼猪收了“美分”多少钱,捏造这样的事情污蔑我们的国家。

 

  2楼:西式那套不是万能药,看看栗子、雪松、丝绒等等就知道了,楼主小心被别人利用。(笔者不知道这句评论和于先生的案子有什么关系,但是也出来了)

  3楼:不知道楼猪的心理有多阴暗,你俩眼只盯着社会阴暗面,都不看看光明面吗?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楼猪这类人,你那么羡慕美国,赶紧移民吧!(于先生的诉冤书里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美国,只是把自己的不平经历复述了一遍,根本没有提升到政治高度,不知道这位仁兄从哪看出于先生羡慕美国)

 

  4楼:17年的牢狱都没把你这种败类改造好,我也是醉了。  

  5楼:活着既然在你看来这么痛苦,为什么不去死嘞?!  

  后面的211条评论也大同小异,虽然也有支持于先生的,但总体来说不到30条。

 

  面对如此凌厉的攻势,于先生唯有删帖走人,以后再也不敢发帖子诉说冤情。

 

  说十七

 

  江苏省某市高二学生,认为以往的国旗下讲话太过空洞乏味,于是将老师审核过的讲稿换成了“社会时评”,希望能借此引发同学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的兴趣。

 

  他演讲时言语犀利,辛辣幽默,绘声绘色,台下的人被他讲的群情激越,都不自觉的鼓起掌来。

 

  事后,教导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他说:“今天你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而且没有提出什么解决现实问题的好方法,说了也等于白说。”

 

  学生道:“碍于年龄和学力,目前自身的水平也只能达到‘发现问题’的高度。发现了问题就说出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在学校里,除了国旗下讲话这个渠道,大家很难共聚一处,讨论民生热点,达成价值共识。我此番虽有过犯,但拳拳赤子之情犹在,希望老师能够体谅我。”

 

  教导主任不耐烦道:“你怎么还不明白?国旗下讲话不能暴露任何真情实感!”

 

  防范原则:

 

  宋朝时张忠定公办完公务回来,看见一个小差役正在酣睡。忠定公便问他:“你家发生什么事了吗?”他回答说:“家母病了很久,家兄作客他乡还没有回来。”忠定公派人去察访,发现事实果然如此。第二天,忠定公派一名总管事务的人去协助他,而且说:“我的公堂里怎么会有敢睡觉的人呢?这一定是内心极为忧伤烦闷,才会这样,所以我怜悯他。”

 

  智囊议曰:体悉人情至此,人谁不愿为之死乎?

 

  如果我们建立的体制,让每个官员都能像张忠定公一样“体悉人情”,即便朝野间还有没被惠泽到的平民,他们也不会如同中行说那样寡廉鲜耻、自私自利,搞到要与国家对着干的地步,充其量是选择“如其不遇,没身而已”的结局。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出现“底层与官方在舆论上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政者难道不用躬身自省吗?!

 

  破解之道:  

  “杀情之术”背后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权力的觊觎和妄图对人性的控制。可是,杀情之术能在中国横行数千年,我们很难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一个暴君或者是孔家旧学,肯定是有某种因素恰好契合我们人性深处的欲望和缺陷。所以,归根结底,跟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还是跟我们人性的弱点作斗争,而如果没有一个保障人民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社会体制,缺乏一个维护个体价值和尊严的法治基础,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尊严更是多面受敌,杀情之术岂非愈演愈烈?

 

  公众对于为政者的恐惧既是“半殖半封”式理论奴役国民的一个鲜明结果,也是“杀情之术”持续上演的重要原因。人们害怕受到权力的压制,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甚至害怕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孤立,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打破个体的沉默性合谋,为社会上一切遭受过杀情体制戕害的人员鼓舞呐喊,是为战胜杀情之术的第一步。

 

  作者 赵丹阳 九零后半知名作家 Q:794487361 微信号:wuleihuaj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