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九)

作者:超级工程一览  更新时间:2016-03-13 09:02:4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九)

6b7925c4416f530322a2a7b1f3b21fe6.jpg

0c3cee9c9a510bf4da4be3b8357b4954.jpg

       太平天国运动,由欧洲宗教入侵引起。近代以来,以仁孝宽和为宗旨的儒教文明,在充满侵略性的欧洲宗教面前被打得一败涂地,人口骤减过半。 1870年代,上海苏州河古朴典雅的拱券石桥。(民族复兴网编者按:文化冲突只是表象,根本还是反侵略;反剥削;反压迫,正是有了民间义和团抵抗运动中国才没有成为殖民地,帝国主义才需要代理人。如此,近代史的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上海开埠——欧洲强盗殖民中国的跳板

        1832年2月26日(道光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船“阿美士德勋爵”号,从澳门北上赴厦门、宁波、上海、威海、朝鲜、琉球等地,刺探中国沿海军事经济情报。这是鸦片战争前,英国人最重要的一次侦查行动,历时长达半年之久。船上有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大班林赛(中文名胡夏米,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前主席之子)和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K.Gutzlaff,两年后成为巴夏礼的表姐夫)等78人,配备有大批测量器械。他们沿途以为人治病、诱人信教为掩护,分发《戒赌博》、《戒谎言》和《英吉利国人品、国事略说》等小册子,宣扬基督教教义和美化英国形象。而船上的间谍们秘密开展测量河道水文、绘制航海地图等活动。6月20日该船驶抵上海吴淞口。他们换乘小艇潜入上海县城。经过18天的侦察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紧邻苏杭富庶地区的县城,将会成为超过广州的商埠。面对清军松懈的守备,郭士立甚至提出:只需50名全副武装的英军,便可占领上海县城。林赛的侦查报告对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整整十年之后——1842年6月16日,英军对上海发动进攻,27艘战舰汽船径直冲向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力战而死。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亲自从南京赴上海巡视。1843年11月8日黄昏,一艘名为“水怪”号的小火轮载着巴富尔一行,驶入黄浦江十六铺码头。这个34岁的前英国马德拉斯炮队陆军上尉,如今成为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经过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协商,11月17日,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道台宫慕久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江海关以北设置“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通商事宜,征收进口货税银(与英国协商议定税率),标志着上海重新开埠。开埠,意为开设商埠口岸。在很多历史书刊中,均将百年前的上海描写成一个小渔村,此为睁眼说瞎话。五口通商前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没有一个是“渔村”,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通商口岸。

  上海早在战国时期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又名“申城”。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因吴淞江(苏州河)上游不断淤积,苏州知府范仲淹疏浚河道。每隔五里开挖一条支流水道,称之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其中两个分别叫上海浦、下海浦。其后官府在这里设置管理酒税的机关“上海务”,上海由此得名。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设置华亭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这是上海开埠之始。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1292年(至元29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1553年(嘉靖32年),为了抵御倭寇袭扰,上海修筑城墙,周长达9华里,高8米,设6座城门。到明朝中后期,上海(松江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有苏松财赋半天下之称。

  自北宋以来,历南宋、元、明、清,上海均曾做过全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但其间由于政策转变,上海的发展历经波折。1370年(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关闭太仓黄渡市舶司(靠上海西北),标志着明朝开始实施长达200年的海禁政策。到1567年明穆宗“隆庆开关”解除海禁,全国的外贸中心转移到福建漳州月港。1685年康熙重开海禁后,曾在江苏连云港设置“江海关”,1688年江海关迁至上海县城小东门,下辖24个关卡,遍布长江沿岸。1757年乾隆实施一口通商后,只留广州粤海关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上海、厦门、宁波三处海关,便只准停靠本国贸易商船,直至鸦片战争后重新开埠。上海此次重新开埠绝非好事。因为它是被英国人用炮舰逼着敲开,目的无非是抢掠中国巨额的贸易利益。上海开埠后短短一个月时间,从广州赶来抢占上海的英国洋行已达5家,包括英国鸦片巨头怡和洋行(原渣甸洋行)、宝顺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广源洋行。到1846年,美国鸦片巨头旗昌洋行,也将总部从广州迁至上海。

  洋人很快发现“上海具有良好的经商环境”。从上海直接贩运丝绸茶叶出口,比转运广州再出口,至少可节省35%运费。所创造的利润还可沿长江向中国内陆发展。1844年,上海出口茶叶比重仅占全国2%,广州占98%。六年后,上海跃升到44%,广州陡降至23%。1846年上海出口生丝已是广州的4.27倍。上海迅速取代了广州的对外贸易龙头地位。但是由于上海海关监管乏力,货物进出口报关,全凭洋行大班们的良心来申报确实数量。只要有利可图,洋行逃税、套汇、行贿、欺诈、收买兼并、盗窃情报活动猖獗,简直无法无天。渣甸、宝顺、旗昌等三大鸦片巨头齐集上海后,鸦片贸易中心随之从广州迁移至上海。三大洋行的武装飞剪快船,常年穿梭于中国沿海。以1851年为例,当年上海进港外轮227艘,其中装载鸦片的为58艘;上海进口货物总值1631万银元,其中鸦片为1200万元,几乎占去七成。到1857年上海年输入鸦片已达22981箱(合1379吨),货值超过1700万银元。大批鸦片通过长江水路西运,祸及中国西部内陆腹地亿万人民。

217308f2e56775a8fbf687970b946283.jpg

     1900年8月义和团运动发生时,英国调2000名印度兵到达上海,声称“保护”租界。照片为上海南京路,英属印度军队列队通过,直至1902年撤军。自19世纪起,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向军队输送了大量兵员,甚至有印度人师团,在上海英租界就驻有印度军人和警察。

英国租界——国中之国与金融殖民

  1845年11月29日,也是上海开埠两年后,上海道台宫慕久经两江总督璧昌批准,对外张贴《上海土地章程》23条。经过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长达两年的反复拉锯,清政府最终同意英国商人在上海县域内租地、建屋、筑路。英国人由此在黄浦江西岸获得了第一块“英租界”,面积达830亩,每亩年租金仅1500文。到1848年英租界已扩大至2820亩。同年美国人开始在虹口购地,造成租界区事实。1848年6月,法国人建立“法租界”,面积达986亩。外国人在租界区立起界碑,一个个不受清廷管辖的“国中之国”就此诞生。这些事件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澜,没人能想到它会对中国未来百年历史,产生多么深远巨大的影响。  租界区出现后,住在上海县城内的外国侨民陆续迁入租界。为防止华洋纠纷,巴富尔与宫慕久协商规定:租界内不准中国居民居住。到了后来,规定更加苛刻,华人只被允许白天进入租界做买卖,晚上必须回城,就连洋人雇佣的佣人也不得与主人同住。那时租界里的外侨不多(1847年为134人),生活设施也不健全,建筑基本上是一片“棚户区”。1846年英国医生洛克哈脱,在租界内建起了第一家西医院——仁济医馆(仁济医院前身)。1847年,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前身为西印度银行,总行在伦敦,拥有英国政府授予的港币发钞权)。直到1849年初,各洋行在外滩建起第一批砖木建筑,竹草棚子慢慢被淘汰。随着上海贸易兴盛,到1854年,上海的外国洋行数量已经超过120家。丝绸、棉花、茶叶、鸦片和兑换金银,是外国洋行在华获利的重要来源。由此在江浙沪地区形成了三个势力庞大的资本集团——外资银行巨头、上海洋行买办、和浙江湖州丝商。

  自丽如银行之后,外国银行如同过江之鲫,纷纷闯入上海租界区。从1847-1865年的短短18年间,上海外资银行已达11家,它们分别是1847年设立的丽如银行,1854年设立的汇隆银行、阿加剌银行、有利银行,1858年设立的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1861年设立的汇川银行、法兰西银行,1864年设立的利升银行、利华银行、利生银行,1865年设立的汇丰银行;其中英国10家,法国1家。英资银行多来自印度,处理生丝、茶叶、鸦片贸易形成的中印英三角贸易结算业务。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后,引起了世界棉花投机狂潮,价格暴涨3倍以上。中国的棉花也成为外国洋行追逐的猎物,仅同治二年(1863)下半年,从上海出口的棉花即达36万担(1.8万吨),价值200多万英镑。受棉花炒作影响,上海外汇投机高涨,获利高达30%以上。1864年成立的利升、利华、利生三家英资银行,即因金融投机而生。这些英资银行虚报注册资本,实际金库里空空荡荡。

  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岂能长久?到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世界棉花价格骤跌,伦敦、孟买发生金融恐慌,29家银行相继倒闭。上海也卷入其中,遇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金融危机,有6家英资银行集中倒闭。经过这次大浪淘沙,上海的外资银行只剩下5家,分别是:丽如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法兰西银行和新成立不久的汇丰银行。此后从同治五年至光绪十五年(1866-1889年)的23年中,上海新设立的外资银行仅有四家,分别是:德意志银行(1872)、德丰银行(1875)、俄国对外贸易银行(1876)和东京第一国民银行(1880)。在此期间,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英资财团实力迅速膨胀,甚至实际控制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d26ae7d07d66db8dd4002a1927b656c2.jpg

      上海外滩12号,原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1921年5月5日大楼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耗资高达1200万银元(约合今天的上百亿元),相当于汇丰银行鼎盛时两年的利润。英国人自夸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实质用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堆成。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该楼收归国有,成为上海市政府大楼。1990年汇丰银行曾想买回该大楼,1995年成为浦东发展银行总部。

汇丰银行——清政府最大的债主

  汇丰银行于1864年8月6日在香港设立,主要股东包括英国鸦片巨头宝顺洋行、沙逊洋行,和美国鸦片商琼记洋行,及德国禅臣洋行等15家欧美洋行,开办资本金500万港元(银元),分为2万股,1865年3月3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港岛皇后大道中1号,沙逊洋行旗下的域多利大厦(仍是现今位置)。一个月后(4月3日),上海分行在外滩的中央饭店开业(现和平饭店南楼位置)。汇丰银行招股时曾向英国鸦片巨头怡和洋行,和美国鸦片巨头旗昌洋行发出过参股邀请,但因商业竞争关系,遭到两家拒绝。由于怡和洋行的阻挠,直至1866年8月14日,汇丰银行才拿到英国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并获得了港币发钞特权。按照“不能打败它,就加入它”的规则,美国旗昌洋行在当年12月参股了汇丰银行,并加入了董事会。此时正处于世界金融恐慌的风口浪尖,汇丰银行也不例外,银行大股东宝顺洋行陷入财务危机,当宝顺向老对头怡和洋行求援时,怡和漠然视之。1867年宝顺洋行宣告破产。干掉一个竞争对手后,怡和洋行通过转型,变得更加强大,稳居英资财团龙头宝座。而汇丰银行由于沙逊家族将所有在华鸦片贸易利润,全部通过汇丰银行进行汇兑,终于挺过了金融危机,并且凭借雄厚资本,横扫香港和上海金融同行。

  英国鸦片贩子,用从中国老百姓身上吸来的经济血液,再次挽救了大英帝国的金融系统。有了沙逊家族的鼎力支持,开业短短8年,上海汇丰银行的汇兑业务,已从1865年成立时的1442.9万银元,增至1872年的7450.7万元;存款从338.5万元增至1370万元;资产总额从1339.7万元增至5367.3万元。这种强劲增长,使其很快超越了其他老牌银行。1872年,港英政府批准汇丰银行发行1元面值的小额港币。此后,汇丰的小额钞票大量出笼,迅速流通于华南和上海的金融市场。汇丰实际已经成为香港甚至全中国最大的发钞银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在依靠本国古老的钱庄和票号体系维持商业运转。票号于明末清初出现于山西,主要业务为钱款异地汇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824年成立的山西日升昌票号,业务遍及全国,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1914年倒闭)。钱庄兴起于明朝,主要业务为熔铸兑换银锭。上海开埠后,宁波绍兴人在上海开设了一批钱庄票号。但是这些小本经营的钱庄,由于业务模式单一,在拥有雄厚资本的汇丰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当时上海钱庄为了获得流动资金,常常向外商银行借款,再借贷给大小商号以获取利差。为了加强对钱庄票号的控制,自1869年起,上海汇丰银行在首任买办王槐山的运作下,对各家钱庄拆贷放款。由于资金来源受到控制,各家钱庄实际沦为汇丰银行的附庸。钱庄受到控制后,上海的大小商号也间接被外资银行控制,生死大权操之于人。这种严密的金融殖民策略,对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与控制民间资金相比,汇丰银行的大手笔还在后面。1874年(同治13年),海防大臣沈葆桢因日本入侵台湾(牡丹社事件),受命赴台湾加强防务,需要200万两资金。由于清廷国库空虚,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借机与清政府成功签定了200万两10年期的“福建台防借款”(年息8%,以全国9个海关关税做保),开创了汇丰银行政治贷款的先例。席正甫从此飞黄腾达,受到李鸿章和左宗棠等的赏识,获得二品衔红顶花翎。从1874-1894年,清政府共向汇丰银行借款17笔,总额达2897万两,绝大多数是席正甫一手经办。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和发展实业,又陆续向汇丰银行贷款29笔,总额超过2亿两白银!占外国对华贷款的三成。通过政治贷款,汇丰银行实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债主,还取得了中国关税、盐税的收存权,实际控制了中国的国家金融主权。直至1897年5月,盛宣怀筹办的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才在上海成立(资本金500万两)。此时距外资银行闯入中国,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如此,在19世纪的短短一百年里,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和金融殖民,成功搞垮了中国的经济体系,并使中国成为其金融奴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在对华经济入侵中的作用。1850年,印度孟买的犹太鸦片巨头大卫·沙逊,派次子伊莱亚斯到上海开设(沙逊洋行)分行,成为中国最大的鸦片贸易商。到1864年老沙逊病死时,沙逊家族的资产已经超过400万英镑。也是在这一年,沙逊家族成为汇丰银行股东。沙逊死后由长子阿尔伯特继承财产,1867年伊莱亚斯叛出家门自立门户,在上海开设新沙逊洋行,继续倾销鸦片和纺织品。(据上海地方志数据:1840-1914年,沙逊家族通过鸦片贸易获利高达140593780两白银,年均近200万两,控制了中国鸦片销量的70%!)由于犹太人的抱团传统,到1874年,上海沙逊洋行已经雇佣了20多名塞法迪犹太人,形成了犹太人社区的核心。此后有大批塞法迪犹太人,追随沙逊家族到了上海,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塞法迪犹太商团,其中包括哈同家族(鸦片地产)、嘉道理家族(地产电力)、亚伯拉罕家族(鸦片)、埃兹拉家族(地产)、安诺德家族(军火)、司带(美国友邦保险创始人)、克莱巴诺夫(皮货)。到1940年代,为躲避德国纳粹屠杀,上海已经有超过3万名犹太人,他们居然操纵起了上海经济。如上海地产业前三位均是犹太公司,股票交易所中有三分之一的经纪人是犹太人。沙逊家族也成为上海首富,房地产大王,在上海核心城区拥有50多片高档地产,有房屋近2000幢!犹太人这种寄居式经济殖民,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不言而喻。直至二战后,上海犹太人遣返以色列,犹太巨富们纷纷将资产转移到了欧美和香港,至1958年仅剩84人。

  (注:截至2011年6月30日,汇丰集团全球总资产高达26910亿美元,与法国GDP相当,是全球第三大银行机构。汇丰第一大股东现为1836年创立的英国法通保险集团Legal&General)

ce40be4fadec9d5a45e4f714962ff2df.jpg


上行左起广东买办集团代表:唐廷枢、莫仕扬、徐润、郑观应;下行左起江浙买办集团代表:王槐山、席正甫、朱葆三、虞洽卿。

洋行买办——经济汉奸祸国殃民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群体是不得不提及的,这就是洋行买办。买办是指外国洋行为降低采购成本,雇佣懂外语的中国人,担任采购及金融交易的中间人。他们不但替洋人做生意从中获利,还负责打通官府、贿赂官员,同时自己也经营着买卖。1851年将辑里湖丝送到英国伦敦参加世博会的徐荣村,即是英国宝顺洋行的买办。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在华势力的扩张,买办阶层势力日益强大。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买办家族互相联姻,结成集团互为倚靠,连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重臣都要对其争相笼络。买办阶层由此进入官场,形成官僚买办集团,影响力足以操纵国家政治经济局势。他们实际成为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走狗。

  在买办群体中,早期主要为广东人,还都是孙中山的同乡。广州十三行没落后,大批粤人移居上海充当买办。来自广东香山的唐廷枢、莫仕扬、徐润、吴建彰、郑观应,号称“香山五大买办”。其中唐廷枢家族祖孙三代,在英商怡和洋行,担任买办长达50年;莫仕扬家族祖孙三代,在英商太古洋行担任买办长达63年,其家族充当买办者多达千人,号称中国第一买办世家;徐昭珩、徐润叔侄三人连任英国宝顺洋行买办长达16年;吴建彰原为广州十三行行商,鸦片战争后成为美国旗昌洋行买办,在美英支持下,捐官得任代理上海道台;郑观应家族充当买办者多达10人,势力遍布津沪(孙中山拜见李鸿章就是郑观应从中牵线)。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外资金融业的发展,江浙买办集团后来居上,其中苏州洞庭东山席氏家族祖孙三代——席正甫、席立功、席鹿笙,世袭汇丰银行首席买办位置长达55年,号称中国近代第一金融世家,为“洞庭山帮”首脑。连左宗棠收复新疆花费的1075万两军费,都是由胡雪岩通过席正甫向汇丰银行借贷所得。从1874-1927年,汇丰银行共向中国官方提供贷款82笔,总计3.5亿余两,多数都是走的席家路子。席正甫的舅舅,上海沈二园家族祖孙三代,继任新沙逊洋行买办长达3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1874-1949年的75年间,上海先后开设的大型外资银行有20余家,席氏家族23人包揽了其中13家的买办席位。这些家族的子孙亲朋几乎都是买办,势力遍布上海金融界,数量多达2500人以上。

  买办阶层通过勾结外国势力,实际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资本和实业资产,成为外国在华势力的代言人。中国民族工商业遭到外国资本和国内买办资本的双重夹击,导致大批企业被逼破产倒闭。如浙江巨富胡雪岩,在与英商怡和洋行争夺蚕丝定价权的过程中,遭到英国汇丰银行缩紧银根而逼上绝路,最终倾家荡产。买办资本为虎作伥,导致中国自清代晚期以来,工业发展极其艰难。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通过国家扶植本国资本集团,如三菱、三井、住友、大仓等财阀,将欧美资本势力排挤出日本,为日本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主义,基本消灭了日本买办阶层滋生的土壤(卖国者只有死路一条)。三菱、三井、住友等财阀,用积累的资本发展工业实体,使得日本的工业水平迅速追上欧美国家,成为其后日本侵略亚洲的资本。而中国的官僚买办阶层,为了私利置民族存亡于不顾,实为可杀。

9a77b9fc36f03fb693cee9a9b2a1abb2.jpg

    南浔张石铭旧宅懿德堂,占地4792平方米,有五落四进房屋244间。张石铭是南浔四象张颂贤的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中过举人,喜好藏书字画,是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南浔首富刘镛祖孙三代历时四十年,建成私家园林小莲庄,占地达27亩。

湖州丝商——富甲天下三世而亡

  在洋行买办之外,还有一大群体是湖州丝商。江浙两省自古即是中国丝绸主产区,富庶甲天下。其中以浙江湖州“辑里湖丝”质量最为上乘,为制作龙袍的御用贡品。在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辑里湖丝一举夺得金奖,更是广受外商青睐。但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对湖丝出口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乾隆年间出口不得超过5000斤),且需转运至广州,运费高昂。上海开埠后,湖州至上海仅有百余公里路程,摇船两天即到,节省大笔运费,湖丝立刻成为大宗出口商品。1845年上海首次出口湖丝即达6433包(311吨),几乎与广州持平。此后上海生丝出口量急剧攀升,至1853年达到58319包(2820吨),是广州的12.7倍。到1857年已高达79196包(3829吨),价值白银2170万两。此后半个世纪内,巨额的生丝白银,造就了浙江湖州丝商巨富群体。湖州南浔镇因此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其中“四象”是指家财超过千万两白银的刘、张、庞、顾四大家族。南浔首富刘镛,与乾隆朝的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同姓,出身贫苦庄户,通过收购生丝转卖上海洋行买办,赚取大笔差价;至1889年去世时,已经积聚了超过2000万两白银的巨额财富,相当于清廷国库年入的三分之一。排名第二的南浔张颂贤家族,初以弹棉花为业,也是在上海经营生丝发迹,积聚家财达1200万两白银。他有一个孙子叫张静江,捐钱给孙中山,成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还将一个结拜兄弟扶上了中国政坛顶峰,这个人叫蒋介石。

  据保守估计,仅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家财,便高达7000万两白银以上,堪称富可敌国。这笔巨额资金,本有机会转化为中国近代金融资本或者工业化资本。然而由于清廷限制和江南封闭的民俗文化影响,南浔巨富将大笔资金投入字画收藏、房产炒卖、修建私家园林等奢靡享受。安逸保守的湖州商帮,其后被宁波买办集团取代。到1930年后,日本依靠工业化生产的廉价人造丝(化学纤维),通过洋行买办大举倾销中国市场,湖州丝商从此一蹶不振。湖丝百年浮沉,可谓成亦买办,败亦买办。

0d62848de3ac43d733fd10c08780a0f4.jpg
洪秀全与梁发。梁发(1789-1855)佛山高明人,原本是印刷工,后成为基督教(新教)入华后立的第一位中国籍牧师。其撰写散发的普及性基督教入门读物《劝世良言》,竟然引发数千万人死于战乱,这恐怕是他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

华人牧师——落榜童生迷上基督教

  1843年7月(道光23年),也就是上海开埠前半年,在广州城北部28公里外的花县(今花都区)官禄埔村,一个30岁的私塾先生,第四次参加乡试落榜,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这位屡试不中的童生叫洪火秀,他后来有了个响彻天下的名字——洪秀全。洪秀全是汉族客家人,排行老三,父亲是村里的保正,家里薄有田产,因而能供他读私塾。13岁时洪秀全便考上了童生,但此后连续四次长达17年的乡试,均以落榜收场。饱受打击的洪秀全居然就此迷上了基督教。

  洪秀全出生时,正逢基督教(新教)继天主教之后入侵中国。在中国,广义的基督教涵盖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宗派,狭义的基督教专指新教。新教是1517年马丁·路德推动欧洲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宗派,以英美为主要势力范围(法德以天主教为主)。罗马教廷控制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信仰利益冲突,曾经引发了欧洲各国之间一系列长达数百年的宗教战争。到晚清时期,天主教与新教抢占争夺中国,这种宗教矛盾也带到了中国。新教虽然比天主教入华晚了千年,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1807年9月,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马礼逊,经美国纽约乘船至澳门,违反清廷禁教令,擅自窜入广州。他是第一位抵达中国的新教传教士。在美国领事的保护下,马礼逊冒充美国人留在广州商馆学习汉语。两年后,马礼逊受聘成为鸦片巨头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此后,马礼逊翻译完成了圣经《新约全书》中文版,并与1813年抵达广州的苏格兰传教士米怜合作,翻译完成了圣经《旧约全书》中文版,于1823年刊印发行,取名《神天圣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经汉译全本。

  由于清廷禁止传播教会刊物,1815年4月,米怜雇佣广州十三行的印刷刻版匠梁发(佛山人),乘船至马来亚的马六甲城,开设教会印刷所。1821年,梁发在澳门被马礼逊立为中国第一位华人基督教(新教)牧师。1832年,梁发将其撰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刊印发行。这本书由九本小册子合订,共9万字,主要内容节选自圣经译本,宣扬基督教基本教义,让人崇拜上帝,称人民受苦是上帝给予的惩罚。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到广州参加科举时,在龙藏街遇见传教士布道,偶然得到了一本《劝世良言》。这本书改变了洪秀全的命运,但当时他仅是粗略翻了翻。直至7年后(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落榜时,他的表兄李敬芳来访,借走了《劝世良言》,阅后赞为奇书,极力推荐洪秀全看看这本书。对于八股取士已经彻底失去信心的洪秀全,潜心研读起了这本基督教入门小册子。在书中,洪秀全得知上帝的名字叫“爷火华”,为了避讳,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洪秀全,并向周围邻里讲述教义,附会了众多神异事件,村里人都以为他疯了。

  从基督教中找到精神依托的洪秀全,邀来了他的亲朋:21岁的姑表弟冯云山、21岁的族弟洪仁玕,以及表兄李敬芳。四人按照自己的一知半解,自行在村里举行入教洗礼。这些人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经历:都是屡试不第的落榜举子,还都是私塾先生,对社会有怨气,其中冯云山比较有政治头脑。此后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干了一件惊人之举:按照基督教十诫中“不拜偶像”的教义,砸掉了村里私塾的孔子牌位,乡人大为震惊。结果自然是丢掉了私塾先生的饭碗。见本乡人不信洋教,洪秀全又从基督教义中受到启发,决定出游天下,去远方“宣传真道”。1844年春,洪秀全、冯云山等四人结伴出游,足迹遍及顺德、番禺、南海、清远、英德等邻县,一路宣讲新教,但成效不大。洪冯二人继续西进,抵达了广西贵县(今贵港市,花县以西360公里)庆丰乡的赐谷村,因为洪秀全的表兄黄盛均住在这里。找到立足点后,二人在这个小山村住了下来,还被村里聘为私塾教师。赐谷村附近有座六乌庙,香火旺盛。洪秀全为了宣传上帝是唯一真神,捣毁佛像,题诗怒斥六乌神,遭到乡绅指责,甚至上报官府。黄盛均的儿子黄为正,因跟随洪秀全捣毁佛像被捆绑入狱,过了一个多月才获得释放。这年秋天,冯云山离开了赐谷村,进入附近桂平县的紫荆山区,继续做招收信徒的工作。而洪秀全则回到了花县老家,继续做私塾先生,并埋头撰写信奉基督教的文章,就这样一直过了两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姓巫的村民告诉洪秀全,一位姓罗的洋人在广州城传教,说的基督教教义的和洪秀全的不太一样。洪秀全随即写信至广州,与洋教士取得了联系。

a975acf4a0f2ca9511f4b1ac75689848.jpg


    郭士立画像,他经常穿成中国人的打扮,操着广东、福建方言,冒充南方人,潜入中国刺探情报。1851年8月9日,郭士立病死于香港,年48岁,葬于香港跑马地坟场,隐没于香港摩天大楼群的背后。这个集传教士、间谍、鸦片贩子、官员等身份于一身的欧洲人,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英国间谍——郭士立策划宗教入侵计划

  1847年3月,为了解释对基督教教义产生的疑惑,洪秀全与洪仁玕一起来到广州城,找到“粤东施蘸圣会”的美国浸礼会传教士罗孝全(I.J.Roberts),要求学习圣经并受洗。他们参加罗孝全的圣经班学习,每天听课两小时。通过这次三个半月的学习,洪秀全才首次读到中译本《圣经》,并系统地学习了宗教知识。罗孝全也便成了洪秀全的基督教老师。此人于1802年出生美国田纳西州,1833年成为牧师,1837年自费抵达澳门,但受到欧洲人排挤,只与德国路德会传教士郭士立(K.Gutzlaff)有密切来往,并成为其助手。到鸦片战争后期,1842年2月,罗孝全追随郭士立夫妇移居香港。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士立是个非常重要的外国人。此人于1803年生于普鲁士什切青城(今属波兰)一个裁缝家庭,18岁时入神学院学习,1827年抵达新加坡,在华侨中传教,并开始学习中国广东、福建方言和马来语。1828年他脱离教会,成为独立传教士。1831年,郭士立首次来到中国,由于语言天赋,受雇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实际在上海贩卖鸦片,并从事情报工作。从1831年到1838年间,郭士立曾到中国沿海侦察至少有十次。其会说中国方言,且善于伪装成中国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间谍之一,也是西方少有的中国通。郭士立编辑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对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著作,均大量引证该刊资料。1834年3月,郭士立在马六甲与英国伦敦会女教师玛丽·温施拖(Mary Warnstall)结婚。此人是巴夏礼的表姐,巴夏礼则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魁。1835年,郭士立夫妇受鸦片商资助,在澳门开设马礼逊纪念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容闳、黄宽、唐廷枢等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均毕业于该校。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郭士立是义律的翻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随英军北上,任翻译兼情报官。英军攻占定海、宁波、镇江等地,他都被任命为知县。1842年南京条约谈判时,郭士立是英方三个翻译之一,《南京条约》的中文草稿即出自他的手笔,是英国特使璞鼎查的得力助手。1843年6月,璞鼎查成为首任香港总督,郭士立出任港督中文秘书和翻译,长达八年之久。

  1844年,郭士立与罗孝全在香港设立“福汉会”,目的是专门训练中国人到内地散发经书教义,以将欧洲宗教势力渗入中国内陆腹地(同年郭士立还在伦敦设立中国传教会,招募传教士至中国)。在此之前,到中国传教的都是洋人牧师,势单力薄收效缓慢。郭士立的这个创举,极大增强了欧洲教会的渗透力。大批缺衣少食的中国人加入“福汉会”,受洗后每月还可领取银两,不啻于找了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于是信徒数量骤增。1844年福汉会只有20名成员,到1848年已经增至1100人。在此期间,郭士立与马礼逊、裨治文合作,改译出更加忠于原著的修订版《圣经》,并在1847年出版。1849年郭士立返回欧洲,在多国进行巡回演讲,大肆宣扬其“中华归主”的庞大计划,请求欧洲人给予捐款援助。由此欧洲掀起了向中国捐赠圣经的热潮,大批欧洲传教士相继窜入中国,如戴德生、宓道生等。马克思就是通过郭士立,引发了对中国局势的关注。而洪秀全,则是郭士立对华宗教入侵计划的一个产物。1845年7月26日,罗孝全受郭士立差遣,到广州南关天字码头开设“粤东施蘸圣会”,实际是福汉会在广州的据点。洪秀全所学习的《圣经》,就是罗孝全采用的郭士立译本。百年来,新教能在中国迅速超越天主教,与郭士立的推动有很大关联。只是郭士立肯定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学生,居然能够搞垮一个国家;更不会想到50年后,因为欧洲宗教入侵,引发了席卷半个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作为对比:日本自1621年由德川幕府发布第一道《禁教令》,严厉镇压天主教,次年对京都53名信徒处以火刑。此后两百年,欧洲宗教在日本消声灭迹,直至鸦片战争后重新入侵日本,但因日本强势的神道教和汉传佛教传统,以及普及性国民教育的迅速发展,西方宗教在日本至今仍难以扎根。)

c179d97846098e03eb8154f1698748ef.jpg

广西桂平县,冯云山传教的地方——紫荆山大冲村,是客家人聚居区。杨秀清住在八里外的木山村东王冲。

广西桂平——拜上帝会渐成气候

  184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欧洲和中国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这年1月14日,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的学生容闳、黄胜、黄宽赴美国留学,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其中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黄胜是香港兴中会第一任会长黄咏商的父亲,黄宽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11月,欧洲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大会委托,撰写《共产党宣言》。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欧洲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化造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尖锐矛盾,由此引发的暴力革命,影响了其后百余年的世界局势。

  1847年7月,33岁的洪秀全在广州学了三个多月圣经后,请求罗孝全为其洗礼并留在教堂工作。可是就在受洗仪式上,洪秀全突然提出,由于经济原因,希望罗孝全能给他发工资。新教的牧师确实是有工资的,罗孝全教堂的标准是月薪八块银元。但罗孝全最讨厌别人讨要工资,认为如果为了钱才来传教,目的不纯。他暂停了施洗,让洪秀全回去想明白再来(实际此时罗孝全在借教堂失窃事件,敲诈清政府巨额赔款)。就这样洪秀全离开了教堂,于7月21日决定去广西寻找冯云山。此时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冯云山经过两年多的活动,已经将信徒发展至两千多人,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先后入会,成为拜上帝会早期的领导核心。8月27日,洪秀全带着《原道觉世训》等新作,来到了广西紫荆山。由于冯云山拜上帝的信仰得自洪秀全,信众对“洪先生”敬重有加。洪冯二人共同制定了拜上帝会的各种仪式和《十款天条》(山寨版十诫)。同时带领信众砸毁附近庙宇佛像,与当地乡绅发生冲突。

  1847年12月28日,紫荆山乡绅王作新,乘洪秀全至贵县赐谷村之际,伙同地主团练拘捕冯云山,责令保正押送桂平县,在途中被教徒卢六等人夺回。王作新向县衙控告冯云山“阳为拜会,阴图谋叛”,要求查办。1848年1月,冯云山、卢六二人被抓入桂平县狱。卢六在狱中病死(洪秀全后来追封他为嘏王)。为了营救冯云山,洪秀全想起两广总督耆英曾宣布基督教弛禁令,遂于2月13日回广州设法申诉,结果没有成功,只得返回广西。在此期间,杨秀清召集信众集资贿赂官吏,冯云山被判为无业游民,着遣送广东原籍管束。在押送途中,冯云山说服两个解差入教,脱身回到了紫荆山,住到石达开家。冯云山被羁押期间,由于紫荆山群龙无首,人心动摇;杨秀清(27岁)、萧朝贵(28岁)假托天父、天兄下凡附体,稳定了教众情绪,并使信徒激增至万余人。杨萧二人都是紫荆山人,出身贫寒以烧炭为生,但富于谋略和组织才能。这套下凡把戏,他们后来玩了无数次,甚至威胁到洪秀全的地位,终引来杀身之祸。他们两人,连同紫荆山东麓金田村的韦昌辉(25岁,出身地主)和贵县那帮村的石达开(17岁,矿工首领),与洪秀全、冯云山一起,形成了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他们全部是客家人。

  此时正值广西爆发严重旱灾及瘟疫,饥民遍地,盗匪横行;加上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无业流民激增,天地会等地下会党势力乘机膨胀。做为外来户的广东客家人,与广西当地汉壮瑶土著的矛盾日益尖锐,时常发生大规模械斗(史称来土之争),死伤数以万计。但地方督抚为保住乌纱帽,长期向朝廷隐瞒实情。客家人是汉族分支,源自秦始皇征伐岭南时,几十万秦国大军在南方开枝散叶,其后千年王朝更替,不断有北人南迁,形成客家群体。鸦片战争后,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兼并加剧,大批广东、福建客家人流入山多地少的广西,造成争抢土地资源的局面,双方持续械斗仇杀,矛盾越结越深(流向台湾的也是如此)。在这场争端中,双方最初都想依靠官府,但官府不闻不问,继而就投向了天地会。天地会本来以广东为活动中心,鸦片战争后,他们在广西客家人聚居区找到了立足点,其中部分广西人还是南明政权残部后裔,同以反清复明为号。1848年,徐广缙接任两广总督,兴办团练将天地会驱入广西。这样广东是暂时平静了,却把广西搅得天翻地覆。天地会中的广东、广西两派人马,为了宗族利益,卷入来土之争中自相残杀。广西土著虽然战斗力较弱,却胜在人多势众。在斗争中失败的广东客家人,有的投靠清军,有的便加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成为太平军最早的来源。

  1849年夏,洪秀全为神化自己,让上帝会散布“人将瘟疫,信者得救”的预言,第二年年初果然应验。而在瘟疫大爆发的紫荆山区,死人最少的田心、花雷二村,偏偏是拜上帝会信徒最多的地方(会里有多位军医)。加之洪秀全略懂医术,逐渐被会众渲染为“能令瞎者见物,能令哑者开口”的神人。1850年7月,洪秀全跟随教徒胡以晃,到了离赐谷村东北100公里外的平南县花洲山人村居住。胡以晃出身地主富户,为武秀才出身,但家道中落后受到当地乡绅凌辱,发誓雪耻报仇,才加入拜上帝会(后被封为豫王)。在花洲洪秀全命令组成“团营”,要求各地教徒变卖田产,到韦昌辉家所在的桂平县金田村集中(赐谷村东北45公里)。他也将广东花县老家的亲族接到了金田。此时由于广西大旱,来土之争愈发激烈。贵县赐谷村村民之间因争水源械斗,客家人打死人命后,附近奇石寺村数百土人前来寻仇。1850年9月,贵县大墟村一个叫温亚玉的客家财主,花重金娶一户土人家的姑娘为妾。不巧的是,这家其实早已将姑娘许给了同族。温亚玉提出要么还钱,要么送姑娘。可是这家人早已将彩礼花掉大半,纠集同族摆出钱不退、人不给的架势。双方就此爆发大规模械斗,规模达万人,持续四十多天,最终客家人大败,家园被烧成白地,躲过杀戮的客家人只得仓惶逃命。率部前往金田村的石达开,趁机吸收了近2000名客家人加入。加上其他队伍接纳的客家人,总计约有三千人。这批无路可退的客家人,就这样成了洪秀全最忠诚的部下。韦昌辉家族本是金田富户,但有钱无势,常遭当地豪强欺凌。韦家投靠拜上帝会后,金田村成为洪秀全的指挥中心,修筑营寨,开炉督造兵器,训练团营士兵,规模达13125人,编制成组织严密的军旅。所有教众需将私人财物悉数上缴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如此声势引来官兵围剿,11月4日双方打了第一仗。官府侦知洪秀全、冯云山在花洲后,派兵封锁围困,胡以晃派人至金田送信。杨秀清得信后率部救援,在思旺打败清军浔州副将李殿元部,杀掉一个巡检,将洪冯二人接到了金田。一场影响中国国运的战乱就此掀开大幕。

a71f3f86f269ead651e4ddb8deccbd22.jpg

1850年11月27日,拜上帝会会员在思旺大败清军,迎接洪秀全回金田村。太平天国史上称为“迎主之战”。

金田起事——无能清军不堪一击

  1850年10月17日,也就是拜上帝会向金田集结的时候,20岁的咸丰帝(道光四子,继位仅8个月)决定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平乱(原本对付天地会)。这时候65岁的林则徐已经重病不起。11月5日,他奉旨从福州启程赶往广西,17天后因吐泻不止,病死在潮州普宁县行馆(西距金田620公里)。接替林则徐的是前两江总督李星沅。12月25日,镇远镇总兵周凤歧率清军两千为中路,刘继祖等团练为两翼,三路进剿杀奔金田。韦昌辉派出精锐冒充团练,乘清军轻敌之机发起突袭,斩杀清军副将伊克坦布、千总田继寿等300余人。拜上帝会连创清军,声势大振,广西各路天地会散寇纷纷投效,但因不愿受会规约束,留下的不多。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的38岁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余教众聚集在金田村,为他举行“恭祝万寿”大典。洪秀全在会上正式宣布起兵反清,自称太平真主,部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改称太平军。1月13日,太平军沿大湟江向东,杀向江口墟(金田以东13公里),这里水路可入大湟江,旱路可入紫荆山,但这个重要据点已被天地会张钊部控制。而张钊又投降了清军。为了围剿太平军,清政府派出悍将出任广西督抚要职,广西提督向荣,和广西巡抚周天爵,均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主战派,熟悉军务。向荣围住江口墟后并不求战,企图等太平军钱粮断绝后再进攻。无奈在钦差大臣李星沅几番催战下只得出击,结果遭到太平军设伏大败而归。2月18日又在牛排岭遭到伏击。此后向荣坚守不战,太平军被困得弹尽粮绝,只得撤向西方55公里外的来宾武宣。3月23日,洪秀全抵达武宣东乡(金田以西26公里),宣布改称天王,立儿子洪天贵福为幼天王,立号太平天国,设立六部百官,封杨秀清等人为主将军师。天下尚未取得,小朝廷却已一应俱全。4月3日,向荣率六千清军进攻,遭到大败。5月12日,钦差大臣李星沅病死于军中。清廷命老将赛尚阿为钦差,继续清剿太平军。此后两军在金田附近鏖战四个月,清军屡遭大败。9月25日,太平军攻克蒙山县永安州城(金田东北80公里)。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州下诏封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永安封王预示着太平军依然在走历代农民造反的老路子,所不同的是,它披着基督教的外衣。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因遭清军围困,趁贵县数千银矿矿工增援之机,从永安突围向北进攻120公里外的广西重镇桂林。清军追剿时遭到伏击,折损千余名兵将。两万多太平军围攻桂林城月余,清军大将乌兰泰中炮身亡。赛尚阿畏战不出,清廷将其革职治罪,命两广总督徐广缙接任钦差大臣。见桂林久攻不下,太平军转而进攻桂林东北50公里的兴安,破城后焚毁衙署,然后杀向兴安东北50公里外的全州。矿工埋设炸药,炸垮全州城墙,斩杀清军数百人。可是全州属于小城,价值不大。太平军的兵锋指向了全州东北320公里外的湖南长沙。自此之后,太平军从广西之乱变成了全国范围的大乱。6月5日,太平军在全州城北5公里的蓑衣渡集结,准备渡过湘江进攻全州东北80公里外的湖南永州。候补知府江忠源率其招募的1500名楚勇团练(湘军的雏形),在蓑衣渡伏击太平军,粉碎了其沿湘江进攻长沙的计划。经此一战,太平军由5万余人减员至不满万人,南王冯云山腹部中流弹,于6月10日气绝身亡。6月12日,太平军因未能渡过湘江,转而进攻全州东南70公里外的湖南道州(今道县)。在道州休整五十多天,太平军得到喘息机会,补充大批兵员,连老弱妇孺共5万人。自此太平军一路东向,连下宁远、嘉禾、蓝山等地。8月17日,攻克湘东南战略要地郴州(道州东北146公里)。

  清廷闻报十分着急,立刻抽调川、贵、赣、陕、豫、闽等地官军来援。但各地官兵行动缓慢,湖南省内的驻军兵员极其有限,省城长沙的防御兵力连四千人都不到。太平军至郴州后进行休整,杨秀清因争权矛盾,仅派萧朝贵统李开芳、吉文元两将,率一千余人去进攻长沙(郴州北部270公里)。8月26日,萧部自郴州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安仁、攸县、茶陵、醴陵等地官兵不战而逃;至长沙城南时,恰逢刚从陕西调来的两千绿营兵,被萧部击溃。守在金盘岭军械库的沅州副将朱瀚闻风而逃,为太平军留下大量火药军械。太平军在城南妙高峰架炮攻城,长沙提督鲍起豹紧守城门,双方展开激战。西王萧朝贵率部攻城时,胸部中弹身亡。洪杨闻讯即率主力进攻长沙,10月11日抵达长沙南门。此时,清军已在长沙集结3万重兵,此外还有2万援兵赶来。太平军腹背受敌,粮草渐失。见硬攻长沙不成,杨秀清派石达开率两千余人西渡湘江,吸引清军分兵。10月17日,石达开至湘江西岸修筑营垒,抢掠晚稻为军粮,稳定了军心。同时,石达开在回龙潭筑垒,在湘江搭起浮桥,将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入太平军大营。咸丰帝闻讯震惊,连下数道谕旨,必须剿灭西岸太平军。但石达开部已高筑营垒,清军连连受挫,折损两万余人,这一年石达开年仅22岁。围攻长沙城的太平军,用矿工挖地道炸塌长沙城墙,但屡次被清军击退。11月30日,太平军趁雨夜从长沙撤围,向西与石达开部会合。长沙之战,太平军虽不胜,却锻炼了队伍。清军虽不败,却失去了聚歼太平军的绝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日后剿灭太平军的曾国藩,当时也在湖南(为母奔丧)。

5672bd7bdfcafb10146f37ad68cbd1af.jpg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纵20厘米、横20厘米,镌刻阳文,共44字。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玺文中“天王洪日”指洪秀全;“天兄基督”指耶稣;“真王贵福”指幼天王;“八位万岁”指“爷、哥、朕、幼、光、明、东、西”,即上帝、耶稣、洪秀全、幼天王、洪秀全第三子光王、第四子明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此玉玺是太平天国政权的重要标志。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太平军突围,玉玺被湘军掳去,由曾国藩送交清廷军机处,存于方略馆。清亡后,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

太平天国——基督教害死数千万中国人

  1852年12月3日,太平军杀进长沙西北70公里的益阳城,劫掠数千只民船入洞庭湖,水陆并进,攻占益阳东北115公里,洞庭湖岸边的岳阳城。岳阳地处湖南湖北交界,扼守长江咽喉,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由于岳州城内还留有昔日吴三桂军存留的大量军械和火药,太平军进攻实力大增。12月22日,太平军沿长江而下,连克汉阳、汉口,20天后攻下了岳阳东北174公里外的武昌城(今武汉)。入城之后,一边洪秀全四处搜掠美女“选妃”,一边杨秀清将目标瞄向了曾经的中国帝都——南京(武昌东北450公里)。太平军在武昌呆了一个月时间,到1853年2月,太平军已达50万人规模(含老弱妇孺),不仅军械精全,更有数千艘船只。清廷震怒之下,将钦差大臣署湖广总督徐广缙革职入狱。提升湖北提督向荣为“钦差大臣”,专责两湖军务;以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防卫安徽、江苏;以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驻守湖北、河南;以云贵总督罗绕典专守荆襄之地。三个“钦差大臣”来防太平军,可谓空前绝后。但分兵四守,结果自不待言。

  太平军占领武昌后,抓捕屠杀满汉旗人官吏,悉数释放监狱犯人,强令居民入拜上帝会,上交一切私人财物,称为“进贡”。敢隐匿不交者仗刑惩处,地痞流氓乘机诈掠民财。在纪律方面,由于兵士大肆奸淫民女,太平军严惩强奸行为;数天之内,将数百名兵士斩首于汉阳城外。在武昌阅马场,太平军天天派人宣讲“天父功德”,引人入教,如此折腾了一个月。1853年2月9日,由于清军大举进攻。太平军将抢掠财货一律装船,水陆并进沿长江而下,连克武穴、九江、安庆、巢湖、池州、铜陵、和州等沿江市镇,斩杀万余清军,缴获大批火炮弹药。至3月8日,50万大军仅仅花了一个月时间,便攻至南京城外。围城后,太平军扎大营,立垒24座,开始昼夜攻城。3月19日,太平军在仪凤门外挖掘地道,往里面填塞装满火药的棺材,将城墙炸塌。清军封堵缺口时,另一支太平军从水西门(三山门)越城而入,南京失陷。钦差大臣陆建瀛逃跑时被太平军活捉,当街斩首。城中三万多满汉旗人官兵被悉数斩杀。

  南京陷落,不仅震动清政府,而且影响世界。时任英国使华全权代表兼香港总督的文翰,当即向伦敦发去报告,分析中国形势,主张抵抗太平军进攻,出兵保护上海。打下南京后,洪秀全本有意北上河南问鼎中原,但杨秀清执意以南京为都,凭长江自守。1853年3月29日(咸丰三年),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在此建都,将两江总督署扩建为天王府(后来的中华民国总统府),分封百官,赏赐群臣。自1847年算起,短短六年时间,洪秀全从广西金田村,打到了东北1400公里外的南京城;从一个落魄的广东腐儒,靠装神弄鬼,变成黄袍加身的帝王之尊。一班草莽穷寇随之封侯拜将,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这个仅有11年的短命政权,在权力、金钱、美色的包围中迅速腐化。太平军入城仅十天,钦差大臣向荣就在南京城东孝陵卫扎立“江南大营”;琦善在扬州建“江北大营”,与太平军长期对峙。此后十年,太平军以南京为基地,不断派出林凤祥、李开芳等偏师北伐西征,攻伐武昌、扬州、苏州、杭州等江南重镇。就在洪秀全定都南京之时,在安徽淮北平原,数万饥民聚众反清,推安徽涡阳私盐贩子张乐行为盟主,称为“捻军”,祸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捻军与太平军互为倚靠,作乱长达十余年。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被搅得天翻地覆,常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人口骤减,期间死亡人口数以千万计,经济损失高达数亿两白银。——这仅是基督教祸害中国的开端。

37a35d1aff61288a1f8c0a5b9993400d.jpg

日本横须贺南部的久里浜公园,是当年佩里舰队登陆的地方,日本人在这里建起了上陆纪念碑,和黑船来航纪念馆。碑文由明治维新重臣伊藤博文亲自撰写。百年后的今天,日本实际依然是美国殖民地。

黑船事件——欧美战乱对亚洲的影响

  1853年7月8日(咸丰三年),也就是太平军攻下南京三个月后。美国东印度舰队的4艘帆船炮舰,在马休·佩里准将的率领下,驶入了日本江户湾(东京湾)南侧的浦贺(横须贺久里浜,东京以南50公里)。4艘美国战舰通体漆黑,装备有63门舰炮。而江户湾的海防火炮不过20门。美舰强大的火力让日本人大为震惊。佩里舰队此行是受第13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差遣,向日本递交国书,要求日本结束锁国政策,与美国缔结通商条约。自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第一道锁国令起,日本的海禁政策已经实施了220年,期间仅与中国和荷兰有少量官方贸易。美国武力逼迫日本通商,是想为其工业品寻找倾销市场。7月27日,实际控制日本政权的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61岁),在与阿部正弘等幕僚商议对策时病死。阿部正弘借口需要孝明天皇的批准,才能接受条约。佩里因还有他事,率舰队离开日本,声明明年再来签约。事实上,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二百多年里,从来不准天皇参与政治。黑船事件和幕府更替,让日本政局陷入混乱,为幕府灭亡和明治维新埋下了导火索。第二年1月,佩里再次率领9艘军舰抵达江户湾,日本被迫签约开放门户。黑船事件被日本视为文明开化的起点,甚至在佩里登陆点立碑纪念,由伊藤博文亲自撰写碑文。黑船事件92年后,日本成为二战战败国,美国舰队再次驶入东京湾,并在佩里登陆点北面9公里处,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成为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部所在地。黑船事件97年后,1950年7月8日,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被任命为驻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中国人被迫又卷入了一场影响国运的战争。黑船事件100年后,美国人第一次在没有获胜的停战条约上签了字。

  1853年10月5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此后法国、英国相继对俄宣战。欧洲四大强国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的控制权,围绕俄国黑海舰队所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今属乌克兰),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攻防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人,造成50多万人伤亡,至1856年3月结束,以俄国战败收场。沙皇尼古拉一世病死,俄国走向衰落。此次战争可算是世界工业化后第一场现代战争,膛线步枪、蒸汽铁甲舰、无线电发报机等工业产品得到应用。军火工业进一步刺激了世界工业发展。这场战争的间接受益者是保持中立的普鲁士。10年之后,普鲁士轻松击败已经失去俄国靠山的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俾斯麦手里,一个欧洲大陆工业强国迅速崛起。克里米亚战争的另一个间接受害者是中国。1855年夏,英法联军远东分舰队出动,将俄国军舰封锁于鞑靼海峡。这些英法舰只和黑船事件中的美国军舰一起,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力战舰。

141ac85ecf6233d8bbda9dd1e81d305e.jpg

马赖(1814-1856,Auguste Chapdelaine),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一个洋人不辞千辛万苦,窜入中国广西穷乡僻壤,去给大字不识几个的乡民传教,这是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西林教案——马神甫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2月25日(咸丰六年),在广西省最西部的百色市西林县,一个闭塞的山区小镇——定安镇(桂黔滇三省交界,南距中越边境120公里)。新任知县张鸣凤下达拘捕令,将法国传教士马赖及其信徒曹桂英(女)、白小满等15人抓获,四天后将三人斩首示众,史称西林教案。马赖于1814年生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农村,1843年晋升神父,1852年受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派遣,至中国广州传教。巴黎外方会自1680年(康熙19年)起,在中国活动长达270年,势力遍及西藏、两广、川陕、东北地区,是罗马教廷对华宗教入侵的主力军,得到法国政府支持;1721年康熙发布禁教令后,该会转入地下活动。而按照1844年中法签署的《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传教士仅限于在五口通商地建设教堂,并规定“概不准赴内地传教”,实际并未取得传教权。

  1854年2月,马赖受驻香港的两广教区主教李莫瓦派遣,秘密至广西传教。马赖来华也是受郭士立影响,自新教势力大举进攻中国后,天主教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渗透力度。由于太平军作乱,广西严查洋教,马赖绕道抵达贵州省会贵阳,并潜入贵阳西南240公里的兴义县(与广西接壤),认识卢廷美、林昭等信徒,学习汉壮语言,了解社会民风,得知南边相邻的广西西林县有从兴义迁去的天主教后代。当年12月,马赖便带着女教徒曹桂英(寡妇)、白小满及仆人巫老五等人,潜入西林县白家寨(汉族)、常井屯(彝族)一带活动。马赖以此地为据点,逐渐把传教活动扩大到西林县城(定安镇)。洋教士的活动引起当地人反感。白家寨有个教徒叫白三,因妻子是异教徒,马赖要她一定入教,并叫白三把祖宗牌位拆掉。白氏宗族认为这是忤逆不孝,坚决反对白三入教。白三妻子因不愿意到暗房里接受“神父”洗礼,也拒绝入教。白三见马赖和寡妇曹桂英形影不离,如同夫妻,也非常反感,决定退教,遭到马赖斥责。同时,马赖通过曹桂英诱骗白三的女儿和侄女入教,借洗礼时乘机猥亵,其侄女受辱自杀。白三怒而将马赖告上县衙。县令黄德明将马赖传讯拘押,后接受贿赂,令其离境了事。

  1855年夏,马赖带着曹桂英、白小满等回贵州。同年冬天,三人又潜回西林频繁活动。1856年2月22日,白三再次将其告上县衙。新任县令张鸣凤秉公执法,接受诉状后命衙役缉捕。在百姓配合下,于定安街罗恭叶家后园,将马赖等人抓获。马赖被捕后,白三等人又联名在定安街头张贴“白头贴”,把马赖的罪恶公布于众。2月26日,县衙开庭审讯马赖,各方群众汇集衙前,一些过去曾受马赖侮辱的妇女、入教后被逼捣毁祖宗牌位的信徒纷纷控诉马赖。张鸣凤原本打算通过审讯,严加训斥一顿。但马赖态度傲慢,对自己违反教规、奸淫妇女等罪状避而不谈,反而大骂县官压迫天主教自由,违反中法条约。定安群众见马赖死不认罪,群情激愤,大闹县衙,要求严加惩处。张鸣凤遂判白小满斩首,马赖与寡妇曹桂英因犯通奸罪,按《大清律》在站笼中示众三天,于2月29日斩首(此三人在2000年10月1日被罗马教皇保禄二世封为天主教圣人)。

  马赖事件本是一件普通的涉外案件,最终竟然演变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1856年7月,巴黎外方会两广教区明稽埒主教,将马赖事件报告广州法国公使馆,请其向中国政府交涉。7月25日,法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代理公使)顾思(Jean de Courcy),写信给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按照《黄埔条约》给予赔偿,并释放在押的中国教徒。随后顾思给法国外交部写信,提出了自己的赔偿建议:第一,西林知县革职充军;第二,钦差大臣以正式照会告知处分执行情况;第三,在清政府的邸报上公布该项处分的上谕;第四,清朝皇帝通谕全国,其他官员如果发生类似违约行为,一律照此案处理。延至8月20日,叶名琛才做出回复,提出太平军叛乱因天主教驰禁引起,马赖事件等调查后再说。顾思对此当然不满,频频威胁叶名琛不要忽视拖延的后果。

  法方的耐心当然是有限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侄子,1852年12月政变称帝)早已蠢蠢欲动。刚刚加冕称帝的小拿破仑,想要效仿他的叔叔,争取对天主教的保护权。既然英国人能为几箱鸦片向中国开战,那么法国传教士遭到杀害,法国为什么不可以干涉呢?加上明稽埒主教回法国活动,两次觐见拿破仑,鼓吹皇帝应保护传教士。拿破仑三世随即对法国外交部发出指示:法国政府要为保护圣教而战,战争的时候与英国联合出兵!法国外长瓦尔斯基对驻华代办顾思强调:“马赖先生之死给皇帝政府留下了难以忍受的印象……故我政府有义务要求光彩的补偿”。自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起,英法联军便合伙干掉了俄国。有了上次的愉快合作,这次两国自然是一拍即合,动因无非是利益。

  英国参战的深层原因是《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希望全面修改条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与清政府交涉后遭到拒绝。中美《望厦条约》也将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支持下也提出修改条约,同样被清政府拒绝。于是欧美强盗合伙策划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由头是另一个小事件。

15a8bb0b73e587bac04fdc40af5bb1cb.jpg


亚罗号事件的主角巴夏礼(Parkes,Harry Smith),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人,1828年生,因贫困无依,来中国投靠早已来华的表姐(郭士立的老婆),先在澳门学习汉语,鸦片战争中成为璞鼎查的秘书兼翻译,由此飞黄腾达。巴夏礼死后5周年,英国人甚至在上海南京路外滩码头,立了一座6米多高的纪念铜像。直至1941年被日本占领军当废铜拆除。

亚罗号事件——制造事端炮轰广州城

  1856年10月8日上午,一艘取名亚罗号(Arrow)的中国商船,从厦门驶入广州黄埔码头。经人举报,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率官兵登船检查,发现执照已过期11天。船上有14人,梁国定扣留了其中12人。按道理来讲,中国官兵抓捕嫌犯,纯属内政。但亚罗号暧昧的身份,使事件迅速复杂化。这艘船的船主是在香港长期居住的中国人苏亚明,他于1855年9月27日,将亚罗号在香港殖民政府登记注册,获得港英政府保护。雇佣的水手都是中国人,只有船长是爱尔兰人托马斯•肯尼迪。次年9月27日,亚罗号驶入珠江时,曾雇佣两名助理领水员,名叫梁明太、梁建富。此二人是海盗,曾于9月6日抢劫中国货船,枪杀四名水手,船主黄连开跳水逃生。10月8日,黄连开发现梁明太就在亚罗号上,立刻向水师举报。官兵押走船员后,船长肯尼迪立刻向驻广州英国领事巴夏礼(28岁,厦门领事兼广州代理领事)报告。巴夏礼认为该船在香港注册,享受英国政府保护。即使船上有嫌犯,按照中英《虎门条约》,官兵也得照会英国政府,不得随便捉拿。于是巴夏礼跑到了事发地,要求梁国定按条约执行,把嫌犯带到领事馆去审讯,审讯确实后由英方引渡给中国。双方争执中,由于巴夏礼态度强横,梁国定的手下打了巴夏礼一巴掌。巴夏礼旋即转而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施压,要求放人并公开道歉。

  在迅速审讯后,叶名琛照会英国领馆:查明12人中有梁明太、梁建富两名水手为海盗,另一人吴亚作为证人,他们3人将继续接受审讯,其余9人可以送还。得到巴夏礼的禀报后,英国公使包令(Bowring,此人主导对华修约)查出此船的香港执照已经过期两个礼拜。但随后,包令、巴夏礼和英国海军商议,由巴夏礼发出最后通牒,捏造中国水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当时船上并未悬挂英国国旗),限叶名琛24小时内释放全部水手,并正式道歉。面对英国的最后通牒,叶名琛决定让步,10月21日当天,他答复可以交换除了海盗之外的另外10人。次日,巴夏礼坚持原见。叶名琛只好决定派南海县丞许文深,亲自解送全部12名水手到英国领馆,但坚决不道歉。此时英国人无心再谈,拒绝接受人员。10月23日,英海军上将迈可尔·西摩尔(东印度及中国舰队司令),率领3艘英舰穿越虎门,攻占广东东郊的猎德炮台。叶名琛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亦不准开炮还击。10月24日,英国军舰轰击广东南郊凤凰岗炮台,炮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毁。10月25日,英军连连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馆一带,并占据城外全部防御工事,直逼广州城。10月26日,叶名琛关闭粤海关中断贸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

  10月27日,西摩尔照会叶名琛,要求同意英人自由入城,遭到拒绝。英军便每5到7分钟炮轰一次广州官署,官署士兵逃走。但叶名琛坐在官署内,当日公告广州军民:“杀一英人,赏银三十元”。10月28日,英军炮轰广州南城墙。10月29日下午,英军约100人攻入广州城,冲入两广总督官署,抓捕叶名琛未果。英国公使包令再度提出入广州城与总督商谈,遭叶名琛拒绝并召集团练,号召“杀夷夺船”。由于香港英军兵力有限,先行撤退,留下英国军舰持续炮击广州城。12月14日夜,愤怒的广州市民聚集十三行外国商馆,从美法洋行烧起,翌日烧至英国洋行,烈火延烧两昼夜。延续170年的广州十三行,在这场大火中烧成白地,仅有一栋房子幸存。1857年1月,英军为了报复,焚毁十三行附近数百幢民宅,后因兵力不足退出珠江。事情闹到这一步,清廷对此居然一无所知。直至12月14日广州开战近两个月后,咸丰帝才收到叶名琛的奏折,其中声称清军两次大败英军,击毙击伤四百余人。

598037536416d8fa167493ae41a30219.jpg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Felice A.Beato)拍摄的天津大沽口炮台沦陷实景。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后,大批清军英勇战死。费利斯·比托是19世纪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先后跟随军队拍摄了香港、广州、天津、北京等地,是迄今为止最早拍摄中国的摄影师。


英法联军——天津大沽口一胜一败

  广州事件传到伦敦,英国政府一时陷入争论。德比伯爵(前首相)在上议院提出了谴责政府在华使用武力的提案,经过激烈辩论后,以110:146遭到否决。理查德·考伯登在下议院再提相同议案,结果以263:247获得通过。首相巴麦尊不久解散下议院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的自由派胜出,对华出兵成为既定政策。1857年3月20日,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特使,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1857年4月法国政府任命葛罗为对华外交特使。美国政府因国内黑奴问题对立,未作出兵计划。同时俄方也加入,同时间俄方也加入,以东正教团监护身份先混入北京,后来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这样形成了四国联合阵线。

  但是自1857年5月起,印度殖民地发生兵变,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起兵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起义波及印度大部国土。英军出兵增援,至9月重新夺回首都德里,沙二世被俘虏,局势得到控制。莫卧儿帝国至此终结,英国政府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管辖权,改为直接统治印度。10月中旬,英国特使额尔金和海军将领西摩尔等人商讨,决定先进攻中国华南,然后向北推进并展开外交攻势。俄国认为即使攻下广州,清廷也不会屈服,唯有直接攻打天津、北京。但英法联军为使叶名琛就范,坚持攻打广州。11月,英法联军集结一万余人的海陆军,及英舰43艘、法舰10艘进攻广州。12月10日,叶名琛得知广州已被封锁,要求市民躲避,但对英法提出的赔偿要求不予回复。12月12日,联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允许进入广州城,赔偿亚罗号及马赖事件的一切损失,清政府必须派代表与英法进行修约谈判。照会要求10天内必须答复,否则武力攻城。叶名琛认为英国虚张声势意在求和,拒绝了照会要求。12月27日,叶名琛上奏7000多字予咸丰帝,仍称英国意在求和。12月28日清晨,英法联军发起进攻,炮兵对广州展开了连续27小时的炮轰,广州南门全毁,大片民宅被烧,两广总督衙署遭到炮击。12月29日,英法联军仅以阵亡15人的代价占领广州城,从布政司库搜掠白银20万两。  1858年1月5日,联军在左副都统署抓获叶名琛,将其押送至印度加尔各答,不久死去。1月7日,广州将军穆克德纳和高官联名向清帝上奏,报告广州失陷的消息,咸丰帝深感诧异。为了恢复广州秩序,1月9日,被联军羁押的广东巡抚柏贵,名义上复职与英法总局共同治理广州,但没有实权,一切由巴夏礼控制。柏贵也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扶植的第一个傀儡政权。3月底,四国代表齐聚上海,向清政府递交公函,除赔偿战争损失外,要求:1、外国政府有权在北京派驻代表;2、开放通商口岸;3、欧洲人有自由游历和购买商品的权力;4、修改关税;5、信仰自由。清政府知道战端已开,将叶名琛被撤职由黄宗汉接替。咸丰帝下旨督办民团反攻英军。广州陷落的消息不久传到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为免去战祸,私自向英法领事谈判,提出上海地区照常贸易,上奏清朝获准。4月1日,见清廷未做答复,英法联军炮舰北上天津大沽口外集结,威胁京畿。

  1858年4月24日,英、法、美、俄四国使节聚集天津大沽口,限期清政府6日内派人谈判,否则开战。咸丰帝派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不料英法以谭廷襄未获钦差身份拒绝接见。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廷襄开战。由于等待兵力集结,直至5月20日,英法发出最后通牒,限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遭到清廷拒绝。联军随即发起进攻。1200余名士兵在炮舰掩护下,进攻6000余清军驻守的四座炮台。清守军奋力抵抗在2小时后全军战败,大沽口南北炮台陆续被攻陷。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5月30日,四国使节逼迫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至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清廷在6月1日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耆英赴天津与各国谈判。6月13日至6月27日,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四份《天津条约》,涉及通商、关税、鸦片贸易合法化、传教、赔款、领事裁判权等诸多事项。

  战后,清廷命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署理直隶总督)前往天津,整饬海防军务,着重重建大沽口炮台。炮台由原来的4座增加到7座,安装岸炮64门;炮台周围均筑坚固堤墙,包挖壕沟,竖立木栅,加强防护。6月,英法政府不满足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意图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英法舰队再回大沽口,拒绝清廷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先后阵亡。由于清军准备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贺布也受重伤。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次取得胜利。

eba907750b075aa9c56daab6481edf10.jpg


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在1875年前后拍摄的圆明园谐奇趣北侧近景。谐奇趣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西部,由乾隆年间宫廷的西洋画师、意大利籍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监造。这座康雍乾时期耗时150年建成的皇家园林,被英法强盗抢掠后付之一炬,被盗文物至今仍流落在欧洲各大博物馆。

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的堂皇理由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惨败,使本来想教训清朝的英法政府相当愤怒。英国《每日电讯》出现占领北京城,永久占领广州,把皇帝赶出皇宫的声音。英国内阁从1859年9月16日起开8天的会议,最终一致主张对中国增兵,并攻入北京作为目的。英法双方决定由英国出兵1.2万人,法国出兵7000人,联军在上海聚集。1860年4月21日占领浙江定海,后陆续占领大连湾、烟台,完成对渤海湾军事上的封锁。清军除了在北塘(大沽以北)埋设部分地雷外,并未驻军加强防备。8月1日,英法联军在俄国间谍引导下,出动军舰30多艘和陆战队5000人,在天津北塘顺利登陆,没有遭到任何攻击。8月12日,英法联军2000人在往大沽探路途中与清军遭遇,接着与4000名配备大刀、长矛和弓箭的蒙古骑兵战斗,清军战败撤往塘沽。8月14日,英法联军集中36门火炮攻占塘沽。8月21日,英法联军3500余人,集中火炮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军在火炮差距下渐渐不敌,白刃战后多数守军壮烈战死。当晚大沽口炮台被占领。8月23日英军上将贺布北上直达天津,总督恒福出外迎接,清朝再派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并劫持英国派往洽谈停火的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

  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八里桥是京城最后一道屏障,僧格林沁统帅三万清军,扼守入京要道。蒙古骑兵前赴后继,表现极其英勇,但冷兵器难敌美英火炮,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六千人的英法联军只有52人伤亡。八里桥大战的第二天,9月22日,住在圆明园的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20余名太监与敌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杀。10月7日,英军闯入圆明园,法军司令孟托邦和英国司令格兰特,下令劫掠园内财宝和艺术珍品。官兵为抢夺珍宝甚至互相械斗。10月9日法国军队撤出圆明园时,这座康雍乾三朝历时150余年建成的皇家园林,已经满目狼藉。

  英国特使额尔金、格兰特等人,以清政府绑架巴夏礼和虐待俘虏为由,下令烧毁圆明园,以教训清政府。额尔金甚至命人在全城张贴布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10月18日,英军纵火焚烧圆明园西北角的安佑宫时,300余名工匠宫女太监被活活烧死在里面。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圆明园大火方熄,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给英国,赔款白银800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10月25日,奕与法国代表葛罗签订《中法北京条约》,条件与英国等同,并允许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教堂。11月14日,俄国借机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强行划归俄国,将新疆西北44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而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同样掠取了诸多殖民特权。

  1861年8月22日,31岁的咸丰帝病死于热河。6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年号同治。由八个顾命大臣辅政,尊载淳生母懿贵妃那拉氏(慈禧)和皇后钮祜禄氏(慈安)为皇太后,以“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作为颁布诏谕的符信。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又进入了政权动荡期,一个女人影响了中国其后48年的命运。

b82234bf38075dbe5b9d00ec3e1e9805.jpg

    法国枫丹白露宫里的中国文物。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有3万多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附: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舰只
     http://60.250.180.26/theme/theme-48/48-index.html
   阿姆斯特朗炮介绍
     http://www.sanada.net.cn/shiliao/shiliao_80.htm

c72b96f5c7e048ff92d7be5aa3b0d532.jpg

    1860年7月,英国和法国舰队在大连湾集结,费利斯·比托拍摄。英军旗舰为加尔各答号风帆战列舰,装备火炮84门;煽动号快速风帆战舰,装备火炮40门。法军快速号、果敢号风帆战舰,各装备火炮50门。其他主要为蒸汽炮舰,装备火炮3-12门。

2d7185b8a66ae825452dd92e7e9016da.jpg


1855年,英国爵士威廉姆•阿姆斯特朗,设计出一种大口径后装线膛炮,主要有20磅、40磅、110磅三种口径,被称为阿姆斯特朗炮。该炮是英国海陆军早期装备的后膛炮,主要装备海军军舰,由埃尔斯维克(Elswick)军械公司和皇家军备局的伍尔韦奇(Woolwich)工厂制造。照片为1862年由埃尔斯维克公司制造的一门7英寸110磅炮,重4.1吨,装备铁甲巡洋舰,现陈列于圣赫利尔。炮管由多层熟铁锻制,口径178毫米,早期使用球形炮弹,后期使用圆锥弹头,弹重110磅,初速每秒358米,射程4000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使用的还是前装滑膛铜炮;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已经使用了后装线膛铁炮,具备相当火力优势。英军在进攻大沽口的北塘时,即使用阿姆斯特朗炮,造成大量清军死伤。此时,世界火炮即将由铁炮向钢炮进化。欧洲工业化导致其对非工业化地区的武力优势愈加明显。

a72812397bf1ed9b76c5ceeff52352c1.jpg

      1859年9月16日(咸丰九年),也就是英国议会讨论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那一天,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袁寨村一个高官世家。53年后,袁世凯在英国支持下,逼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照片为1914年12月23日(冬至),54岁的袁世凯大总统,到天坛祭天前,与各国使馆人员合影。一年后,袁世凯称帝。

  未完待续——请见第十篇:踏上近代工业化漫漫征途

Baidu
map